华夏祖先起源于齐鲁大地还是从黄土高原走来?

用户4199739201960327


北方人的主要成分是:欧罗巴人、雅利安人、通古斯人和少量的马来人。而山东人以前两种的血缘为主。

6000年前,埃及就有与中国农历相类似的月历立法,每个月份的命名与尼罗河的泛滥和流域的农业气候相关。而埃及文明的前身是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小麦文化。苏美尔文明被终结后,有些文化元素随着小麦农耕部落的迁徙到达新疆。

山东特别是胶东在4000年前基本上属于欧罗巴及雅利安人种,是沿阿尔泰金脉由两河流域经新疆迁徙过来的小麦和公羊文化族群,史称东夷。东夷部落善使弓箭,夷字就是带弓的人。一部分淘金者绕过苦海幽州(当时天津北京都是湿地)进入山东地,在泰山和掖县找到大金矿,于是欢居繁衍。

考古发现,大概在4600前山东半岛已经有小麦种植。东莱国的莱字就是小麦的象形文字。而商代之前(3900-3400)的二里头遗址和龙山文化遗址都有小麦化石。

据山东大学和省科院的考古发现,在泰山、临淄、烟台乃至长岛都发现4600年前的欧罗巴“长人”遗骸。很像西域和河西走廊发现的那种楼兰美女和各种沙漠古尸。孔夫子有长人之说,据推测是2.1米,这在中国其他地区考古发现中实为罕见。所以山东人鼻梁高、皮肤白、大长腿、俊爽豪迈,有山东大汉和烟台美女的称誉。

《山海经》曰:东海之外有颛顼国、季禺〔嵎夷〕、少昊国、重氏、藜〔莱〕氏和后来的羲和国。

大约3000年前,烟台地乃至胶河以东仍属东莱国。莱的象形文字和原意是小麦,而小麦文化来自两河流域、新疆盆地。东莱国的治郡是掖县,大家知道掖县出啥?对了,金子。阿尔泰就是金子的意思。

商周时期胶东莱国、沂蒙及苏北沿海之琅琊均是东夷古国,而到了西周变为诸侯国。西周时期周王曾把一部分胶东人(琅琊)发配到陕甘的西戎地区养马并抵御西戎,这就是后来秦国人的祖先。后来秦始皇总是去琅琊祭祖,并在文登建了个文化中心,就是文登台。去西安看秦兵马俑,即知东莱人东夷人的彪悍英俊大长腿风采。

春秋时期,炎帝羌羊后裔姜子牙的封地齐国强大之后打败了莱国,侵占了位于今平度县西边的领士。因此,莱公迫不得已迁都黄县,叫做东莱。战国时期,前567年,东莱被齐国灭亡。

好说回到方言,烟台方言中有很多梵语、阿尔泰语系的特点,有粘着语的特性,所以很多人感到烟台话象唱歌,跟鲁西的明朝大槐树移民后代讲话有明显区别。

很多烟台话的单词都是“胡言胡语”。比如文章中的“草鸡”一词,在承德土话(库莫奚语)里也有,而承德口音是最标准的普通话口音!没想到吧?库莫奚人是游牧民族,狄人也。狄就是拜火牵狗的游牧民族。

再说回到华夏族的来历。大洪水以后,小冰川纪来临,北方原始森林草原化,雅利安游牧民族的第四代黄帝(夏族)由乌拉尔地区南下,到达天水地区(天之水,腾格里之水),遭遇并战败“华族”“黑头人”小麦农耕部落(炎帝,图腾为公羊,羌、姜),而华夏历法的雏型随即形成,自然采取天干地支的计算标识体系,并与24节气农历体系相结合。

据史记按照“神话传说”的方式记载,第六代黄帝轩辕带领华夏族向东迁徙,与东夷蚩尤部族交战于苦海幽州湿地(北京、河北)以西的涿鹿,大败九夷,华夏族正式占领黄河流域,同时自然统一了农历立法。这就是黄帝定立法的传说之由来。

藏羌人是被黄帝和后来涌入的小麦民族及游牧民族赶到青藏高原的炎帝“原住民”,康巴、白马藏族、羌族也是出类似天水地区或烟台地区那样的高俊白大长腿帅哥美女的基因群,很少有通古斯“蒙古”人的那种高颧骨眯眼睛的特点。

自诩雅利安后裔的德国纳粹曾在二战时期组织秘密考察团进入羌藏区寻族。

黄帝打败了蚩尤以后,蚩尤部落开始了南北迁徙,一部分族群到了辽河地区,闯关东去了,所以以后的高句骊、朝鲜人、日本人乃至西伯利亚和北美印第安人都有阿尔泰语系和萨满神教文化的传统。还有一部分族群进入蜀地和云南,成为彝族群体。所以日本人常去彝寨考古认祖归宗(秦人徐福后裔除外)。彝族话属阿尔泰语。粤语也算。

另一部分蚩尤族越过秦岭进入荆楚地区,所以后来人们发现荆楚人的性格和文化习俗和秦岭以北有所不同,自称为荆楚有才。当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时候,蚩尤族后裔有迁徙到云贵川,成为先苗族群。他们的图腾就是公羊头。

五胡乱华时期,氐人,来自新疆和两河,小麦文化的携带者,代表姓氏是李和杨。比如李世民、李白、李广、杨贵妃、杨继业。而匈奴自北方侵入,代表姓氏是刘姓,所以正宗的刘姓的鼻头大如悬胆。

匈奴的成分很复杂,有来自欧罗巴的,如罗马。有北极圈经历小冰川期南下的通古斯人,也有在北亚干草原的雅利安斯拉夫游牧民族。俄罗斯人就是雅利安与通古斯(“蒙古”)的混血。而“维吾尔”即是联合起来的西戎族群的意思。

山西特别是晋东南方言比较复杂,是北方仅存的方言活化石。因为山西经历过五胡乱华,被匈奴俘虏的古罗马希伯来语农民羯族人(羯,JEW,犹太)在山西运城盐湖定居,并于武乡建立了后赵国,犹太文化受是两河苏美尔文化影响颇深。而犹太历法和节日皆与当今中国的阴历历法惊人的相似。所以你说究竟谁影响了谁呢?

至于被欧罗巴匈奴从罗马地区俘虏带到山西的古犹太教希伯来竭人,逐渐作大,建立了后赵,大杀中原汉人,破坏汉朝文化。结果北方汉朝文化只能在荆楚和两湖地区的文化和北方墓葬里见到端倪。后来出了个冉闵大帝,发杀胡令,北方中原地区凡金发碧眼大胡须的胡人被诛杀几乎殆尽。一部分山西羯族逃到普鲁士地区,成为后来的德系犹太人,成为马克思、爱因斯坦和罗斯查尔德的祖先。

所以山西山沟沟里会见到胡颜睿智的农人。邢台曾是羯人的避难地。北京土话里有很多单词如胡同儿和丫头儿都来自于古希伯来语。你仔细看山西河北很多当地人有那种鹰钩鼻,不应该觉得奇怪了吧?

到了大唐,地理的西缘已经到达里海,大唐还跟远在天边的阿拉伯人干了一架。大唐是个东西交融的时期,李世民本人就是金发碧眼的混血儿,号称“腾格里可汗大皇帝”。长安城胡服胡乐胡人泛滥,自不必说。

一部分羌人又趁中原内乱反侵故土,在宁夏建西夏国,自称党项羌。羌人出美女俊男,成吉思汗的爱妃就是位美丽绝伦的西夏王妃,据说这西夏羌女为报国仇家恨断了成吉思汗的根儿。

以后的通古斯人、女真人、契丹人、占据中原乃至整个华夏地区。屠城后,男人被杀光或被作奴隶,女人被强霸。宋末崖山一战,十万来自中原的“汉人”跟着小皇帝跳海。所以日本人阴险地鼓吹:崖山以后无中华。至今,你到海南的大山里,还会发现宋时中原人的后裔:没后脑勺,绝不当粉丝。

说到大清朝和满人,真正的满族祖先是逃难的东夷人。所以他们的文化是萨满文化,精于骑射。

这些动态的变迁是五四以后形成的历史教科书里没有记载的。了解和独立思考这些文化和基因混合的真相,是个烧脑烧心的事情,影响到价值观乃至基因的共振频谱(心)。华人的关系文化和家族帮派意识严重,很难进入清静无为和人人平等的境界,这是几千年的融合融化后潜意识乃至基因寻根和找到归属感的本能冲动使然。

其实,我是谁(的血脉传承)这个问题是个伪命题。人有三魂七魄,是由不同的因果和“自我”组合而成。比如三魂里的天魂来自人人平等的“光”,地魂和人魂部分来自父母基因和族群文化。整日魂飞魄散的大有人在。仇恨父母的人经常经历梦魇,是因为地魂和人魂不认同不感恩父母,于是就离开了体魄到处跑。


翟博士工作室


华夏祖先是从黄土高原走来的。

根据分子人类学研究,中国人从缅北进入中国,一部分人沿沿海东进北上,形成东部东夷民族。一部分沿云贵川北上到达河湟地区,形成汉藏语系诸民族。根据复旦大学金力院士团队最新研究成果,汉语于5900年前与汉藏语系分离,形成汉语族,形成地域在陕甘宁,对应的是仰韶文化。而语言是随着农业的扩散,汉民族迁徙扩散到全国各地的。

金力院士团队这一重大研究成果,与考古学相互印证。

考古学泰斗苏秉琦教授认为,仰韶文化宝鸡北首岭遗址的一支先民来到华山脚下,创造了灿烂的元郡庙——泉护村文化,该遗址陶器上第一次发现了玫瑰花,他认为玫瑰花就是仰韶先民的图腾,所以先民自称华,称附近的山为华山。这就是“华山玫瑰燕山龙…”这手小诗的来源。他同时指出,这一时代与炎黄部落的事迹记载基本重合。这实际上告诉我们炎黄部落就形成于这一时代、这一地域。这也是华夏之“华”的来源。

而历史学家也印证了这一观点。近现代以来,付斯年、徐旭生、范文澜、白寿彝、何光岳等等学者都认为炎黄华夏先民形成于黄土高原的泾渭流域。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指出,“中国西部地区称为夏,夏有雅正大等义。宗周诗篇称雅诗,秦风诗篇称夏声,夏声就是雅诗。东方齐鲁卫等大国诸侯本是从西方(陕西)迁来,所以称东夏,东西合称诸夏”。

《史记•吴泰伯世家》“歌秦,曰,此之谓夏声,夫能夏则大,大之至也,其周之旧乎”。

古今人这方面的论述还有很多,不一一列举。

而周人本自称华夏,所以华夏指西部炎黄夏周族群,源自于黄土高原。


至乐无如读书


夏商都在河南,周秦只不过是孙子辈。

西安华胥氏,是商丘燧人氏的偏房。

一、传说角度:

1、有巢氏(湖南九嶷山,贡献造房);

2、燧人氏(河南商丘,贡献人工取火),弇兹氏(甘肃祁连山,称“玄女”或者“素女”,贡献结绳之法,一说弇兹即月氏);

3、华胥氏(陕西蓝田,称“人祖”,贡献不详);

4、伏羲女娲(甘肃陇西成纪,定都河南睢阳,贡献统一各部族,制“龙”图腾、八卦,人首蛇身谓之“道”);

5、有熊氏(黄帝,河南新郑,贡献弓箭等)、神农氏(炎帝,湖北神农架,贡献医药)。

二、遗址排名角度(不完全统计):

南越国遗址:广东广州市(越秀区),2000年历史。

三星堆遗址:四川广汉市,3000-5000年历史。

半坡遗址:陕西西安市,6000-6700年历史。

三座店石城遗址:内蒙赤峰市,3600-4000年历史。

红山遗址:内蒙赤峰市,5000-6700年历史。

良渚遗址:浙江杭州市,4000-5300年历史。

田螺山遗址:浙江余姚市,6000-6500年历史;

河姆渡遗址:浙江余姚市,5000-7000年历史。

太阳人遗址:重庆三峡,7000年历史。

仰韶遗址:河南三门峡渑池县城,6000-7000年历史。

裴李岗遗址:河南郑州新郑县城,6900-7500年历史。

马家窑遗址:甘肃定西临洮县城,4000-5000年历史。

大地湾遗址:甘肃天水秦安县城,5000年-8000年历史。

不难看出,排名靠前的省份分别是:河南、甘肃、浙江、四川(重庆),该数据与我国黄河长江的走向也是一致的。

黄河几字形绕开陕西,西安没黄河,西安连前五都进不了。


用户67724358697


当然起于中原一带(包括鲁西、豫东和晋南、豫西),传说中的三皇五帝都邑多在

河南、山东、山西三省之间,这三地才是华夏文明的起源之地。

上古历史主要叙述华夏与东夷、苗蛮三者之间的关系,交汇之地正是淮河中下游地区,鲁西、豫东一带(早期为空桑之地)。

山东、河南被称墟(故城;旧址)的地方有很多。

山东有爽鸠氏之墟(古高唐邑,今山东聊城)、少昊之墟(曲阜)、有莘之墟(山东曹县)莘国故城在曹县北十八里,今莘仲集也;舜生姚墟或有娀之墟(山东河南交界),在济阴城阳县。

河南有祝融氏之墟(新郑新密)、有熊之墟(新郑新密),颛顼之墟(在今濮阳)、太昊之墟(周口淮阳)、昆吾之墟(濮阳)、阏伯之墟(商丘)。

另外,传说炎黄以及伏羲女娲发源于西北(或者黄土高原),也只是传说,西北包括陕西多数情况下只有他们的出生传说和陵墓纪念,缺乏他们的生前事迹、前后世系传承,以及历史事件、考古学文化分类作为支撑。

鲁西、豫东所在的黄淮平原即是考古学中仰韶文化(炎黄)和大汶口文化(蚩尤九黎)、以及南方的屈家岭文化(苗蛮)交汇之所,也是传说中的炎黄、蚩尤九黎(九夷)和苗蛮之间交流和碰撞之地,更是龙山文化的最早兴起之地。

考古历史:

约公元前3000年,仰韶文化后期,仰韶文化逐渐衰落(对应神农氏的兴起与衰落),大汶口文化(蚩尤九黎或九夷)和屈家岭文化(三苗)逐渐兴起,并开始进入豫东、豫西,影响甚至达到山西一带。

约公元前2900年~前2700年,位于豫西一带的庙底沟二期文化(黄帝)开始兴起(龙山文化前身),并逐渐向东发展,与西进的大汶口文化(蚩尤九黎)和北上的屈家岭文化(三苗)发生碰撞,即为传说中的涿鹿之战。庙底沟二期文化发展成中原龙山文化,其影响逐渐扩散到周边,各地龙山文化开始兴起,进而开启九州部落联盟时代的到来。

三皇五帝时代部落地望考:

有巢氏,来自于巢湖,今安徽中部;

燧人氏,燧明国,今商丘;

伏羲氏,都宛丘,今淮阳;

女娲氏,都娲城,今西华(离淮阳不远);

无怀氏,居怀城,今武涉县;

中央氏,居中河,今洛宁;

中央氏,无怀氏,都象城,今舞阳贾湖(位于西平西北不远);

葛天氏,居葛国,位于宁陵;

大庭氏,居大庭,今临潼;

栗陆氏,居栗国,位于夏邑;

昊英氏,柏皇氏,都遂城,今遂平(位于西平南);

柏高,都柏城,今西平(在西华西南);

炎帝神农氏,初都陈(淮阳)后迁鲁(曲阜);

帝榆罔,生于承留(开封),都伊川,今洛阳伊川;

坂泉之战,一说河北涿鹿,一说扶沟;

扶沟地处豫东平原,黄泛区腹心,隶属河南省周口地区。新郑为有熊之墟,少典以及黄帝所在有熊国位于新郑周边,扶沟正位于新郑(有熊)和淮阳(神农氏所在都邑陈地)之间。

河南周边的黄帝遗迹

扶沟(坂泉)、新郑(有熊)和淮阳(神农氏都邑陈地)位置关系

涿鹿之战,一说河北涿鹿,一说彭城(徐州);有熊国所在势力位于新郑周边,传说中的蚩尤所在九黎(或九夷)势力范围则位于鲁西以及苏皖北部,涿鹿(或浊鹿)之战应该发生在苏皖西北斜着往鲁西豫东、山西一带。

《归藏·启筮》云:"蚩尤出自羊水,八肱八趾疏首,登九淖以伐空桑,黄帝杀之于青丘。"

空桑、青丘、蚩尤冢都在鲁西、豫东之间。

相传,远古时代蚩尤与黄帝发生冲突,战于涿鹿之野,黄帝擒杀蚩尤后分尸而葬,身葬于此。首级葬于寿张阚乡(今阳谷县),身葬于汶上(山东汶上县蚩尤冢),肩髀葬于巨野(菏泽巨野县),部分尸骨亥葬于台前(原属寿张县,今属濮阳)境内。

蚩尤被杀后,四座蚩尤冢都在菏泽和濮阳之间,这里即是空桑之地,也是传说中的青丘所在(今为清邱或青邱)。

黄帝有熊氏,都有熊,今新郑;

少昊氏,都穷桑(曲阜),今山东曲阜;

颛顼氏,都帝丘,今濮阳;

帝喾,都亳,今商丘;

帝挚,都莘邑,今山东聊城;

帝尧,都平阳(成阳),今山西临汾,一说山东菏泽;

帝舜,都蒲坂,今山西永济;

帝禹,一说都安邑,今山西运城;一都阳城,今禹州。

后世夏商都邑也都在鲁西豫东一带来回迁移!夏朝都邑迁徙图


青阳帝君


都不是。华夏祖先,就用这个词吧,应该是从最初的文明算起的。最初的文明,或者说主流文明在哪里?就在具茨山周边。人类文明是从八千年前开始的。八千年前具茨山文明,以三千幅岩画,裴李岗大型石棒盘陶缸,贾湖骨笛等为标志,是华夏文明的主流源泉,世界文明的灯塔。郑州具茨山文明,从未间断,从八千年前到三千年前,历经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夏商文化,是华夏文明的主流文化。相对应于伏羲,葛天,轩辕,颛顼,大禹,商汤等人物。具茨,即“祭天之所”的意思。郑州具茨山,东方文明的圣地!


嵩山道士


我是追梦乐享人生,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华夏”是中华民族的称号。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56个民族,统称为“华夏民族”。所有中华儿女及海内外的中国人中国人都以“华夏民族”、“华夏子孙”、“龙的传人”为荣。



究竟这一习以为常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让我慢慢讲来。古往今来,有着种种不同的解释。

华夏族是炎黄血脉。古籍中将“夏”作为中原,“蛮夷戎狄”作为四方。唐朝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说:“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意即因中国是礼仪之邦,故称“夏”,“夏”有高雅的意思;中国人的服饰很美,故作“华”。

远古时代居住在中原地区的民族是汉族,因此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华夏族就不是单一的汉族了。

现代之解,主要是有两种观点:



第一,“华夏”是民族的名称。

持这种观点的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我国古代以夏为族名。“夏”这个名字则由“夏水”而得。通常所说:“华夏族定居在华山之周,夏水之旁,故而得名”。

另一种说法认为,华夏实际为历史上的夏族的一个分支。古老的夏族曾生活在甘肃、河南、山西一带,后来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这个民族也不断的四处迁徙,并逐渐分为三部分:东迁中原的称为“东夏”(“华夏”),西移甘肃的,称为“西夏”(“蛮夏”),原地不动的称为“大夏”。后来,大夏变为夏族的总称,也是美称。


第二,“华夏”是地域文化的概念。

持这种观点的也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中原指的是黄河中下游流域,即今天的河南省。华夏的文明史最早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黄河流域的大地湾文明和裴李岗文明,其文明顺序是:大地湾文明和裴李岗文明——仰韶文明——大汶口文明——龙山文明——二里头文明。



以“中国”为我国的通称,自汉代开始,“中于天地者为中国”(扬雄),“中华”一词也在这一时期开始被使用,“中华”一词最早使用是用在天文方面。这些词不仅是地理层面的,更深一层的价值在文化沉积方面。



第二种说法认为华夏先民分为许多部落,活跃于黄河中下游,自黄帝时统一为华夏部落联盟。其中比较著名的首领有太昊(伏羲)、少昊(白帝)、颛顼(黑帝)、轩辕(黄帝)、神农(炎帝)、帝喾(高辛氏)、尧、夏禹。其中伏羲、轩辕、夏禹为主。华夏族在黄河流域留下众多的文明遗址。



据史书记载及考古发现,华夏族是黄河流域的最早居民(现代分子人类学也有证明),华夏先民早在8000年前就在黄河流域建立了大地湾文化(甘肃天水一带)和裴李岗文化(河南新郑一带)。

又于7000年—5000年前在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鄂西北,东至豫东一带,西到甘、青接壤地带建立了仰韶文化。

再于距今约4600-4000年在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地区建立龙山文化(龙山文化出自大汶口文化)。



华夏族于商周时期迁往江汉平原,往后南迁至南部更深远的区域。华夏文明源自大地湾文化、裴李岗文化、龙山文化、仰韶文化,这几个文明为华夏文明圈的代表。《三国志》的“关羽传”里面有这么一句话:“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关羽趁着大水击溃了七路增援襄阳的曹军,活捉主帅于禁,斩杀前锋庞德,致使襄阳岌岌可危,兵锋直指曹操统治的中原地区,令曹操一度要迁都避其锋芒。这里的“华夏”就是指中原地区。



发源地

据先秦文献记载的资料与夏、商、周的立都范围,汉族的远古先民大体活动于西起陇山、东至泰山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西到甘肃东到山东)。

汉族的祖先黄帝和炎帝在中原为争夺部落联盟首领而爆发了阪泉之战,炎帝部落战败,并入黄帝部落,炎黄联盟初具雏形。后来他们在涿鹿之战中打败了九黎族首领蚩尤,把联盟势力扩大至今日的山东境内。后又以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为主体,与山东境内的部分东夷部落组成了更庞大的华夏部落联盟,华夏族源基本固定。公元前2100~前770年黄河中下游黄帝的后裔先后建立了夏朝、商朝、周朝。夏族与汉族是不同时期的同一称呼。



由此可以看出来,无论是种姓民族的概念,还是地域文化的概念,“华夏族”实际上指的是在文化上形成共同传统的,居住在黄河中游流域的古代各民族的统称。



在历次民族“大融合”过程中,汉族文化的强烈的感染力和亲和力,深刻的影响了周边少数民族。就是在少数民族入住中原时,执掌少数民族的统治者,也总是不可避免的认同汉文化,不断出现“野蛮的征服者最终被被征服者的文明所征服”的历史场面。同时,华夏文化也不断从周边文化中汲取营养,在双向交流中形成了兼容并蓄的风范!




追梦乐享人生


别不信,祖先可能是非洲来的!专家说的…



目前学者普遍认为:全人类的祖先是从非洲走来。

对人类起源的研究,有多种学派。目前根据考古研究,世界上不少人类学家找到了“走出非洲”的证据。

对其他学派感兴趣的朋友,可阅读大卫.克里斯蒂安所著的《极简人类史》,该书支持“走出非洲”的学说,却也客观的将其他小部分学派的观点客观展现,包括人类是在多个地区逐渐进化的。

也许未来随着考古的新发现,会有新的结论。

脑容量较大的现代人类(智人)最早于10万年前在非洲出现,大约5万年前来到中华大地,取代了北京人(直立人)。(《哈佛极简中国史》阿尔伯特.克雷格)

(图片引自豆瓣)




智人走出非洲进入中华大地的路线分了两批:内陆线和沿海线。

沿海线主要在珠江流域,扩展到东南沿海地区,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展,逐渐创造了河姆渡文明,形成百越民族等;

内陆线分化出长江中游的苗瑶民族、黄河上游河套地区及渭河平原的汉藏民族。后者经过部落战争,建立夏朝。

无论是哪条路径来到中华大地的智人,都是在这一片天地、河流、山川的哺育下,进一步发展演变,才形成了独特的华夏文明。

对于智人走出非洲的行进路线,感兴趣的可以阅读亚历山大.H.哈考特著的《我们人类的进化:从走出非洲到主宰地球》、中国国家博物馆讲解员河森堡著的《进击的智人》,非常有意思。下图是该书封面,引自豆瓣。

(图片引自豆瓣)


我是“美女如玉书中寻”,喜欢阅读,爱好分享。如果对书中理解有误,我诚恳邀请您在评论区批评指正;若有相关主题的有趣书籍,也请您在评论区与我分享。


有女如玉书中寻


当然是黄土地,这个没有什么疑问,尤其是与位于淮河流域的郑州无关。郑州那个”黄帝故里”才发明了十几年,建筑物的水泥还没干透呢。


汉风唐韵828


华夏就是諸夏,诸夏是大禹治水时期的部落联盟,分布在济水流域,特别以鲁西南最集中。

若向上追溯,就是黄帝和炎帝,黄帝起源于山东省济宁市一带,炎帝起源于现潍坊市南部鲁中一带。

再向上追溯就不是本问题了。


阿里小泰


华夏祖先从非洲→伊拉克→经过印度→长江和黄河中下游(古黄河入海口在现江苏境内)

山东祖先从非洲→欧洲→沿阿尔泰山→日照(山东)

所以现在中国人种基本上从南至山东平均身高是渐高的,从山东再向北平均身高是下降的,中国南方平均身高比北方要低。

目前考古来看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支。

关于齐鲁大地文明主要是孔孟之道,从汉代统治阶级开始大力推行儒家文化一直到当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