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瘦人得脂肪肝的缘由


解密,瘦人得脂肪肝的缘由

虽说肥胖患者是脂肪肝的高发人群,但很多脂肪肝患者并不胖,他们的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或者仅仅是超重,达不到肥胖标准。发生在体重指数正常的人群的非酒精性脂肪肝被称作非肥胖脂肪肝。


在全面认识瘦人脂肪肝前,有两个误区必须认清:误区一,判断胖瘦只关注体重,而忽略了腰围,更没有关注体脂含量及其分布和骨骼肌减少;误区二,只看到患者当下的体重,忽视了曾经可能的肥胖史。临床有一些所谓的瘦人脂肪肝肝硬化、甚至肝癌患者,就诊时不胖,但其实可能是长期肥胖患者因为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或是肝硬化失代偿,热量负平衡,导致体重下降,甚至达到了正常的范围。这种被动的减重,并不能使肝脏的脂肪变性和相关损伤得到改善。


瘦人为什么也会得非酒精性脂肪肝?


瘦人脂肪肝和非肥胖脂肪肝的危险因素与见于肥胖人群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是大同小异的,同样还是因为吃得多、吃得甜、吃得油,饮食不规律,吃太多的夜宵、零食、饮料,最重要的是活动量不够,坐得太久,还可能有肌少症,即骨骼肌质量减少,导致身体中脂肪的比例增加,而体重增加并不显著。当然,不排除少数瘦人脂肪肝是遗传易感。

如PNPLA-3基因多态性改变可引起脂肪肝,但患者未必伴有肥胖或胰岛素抵抗。

范建高教授团队以及我国香港等其他研究来看,遗传相关的瘦人脂肪肝的比重不高,所以还是要从后天获得性的因素,也就是说生活方式方面来找原因。


有多少瘦人可能得脂肪肝?


从普通人群角度看,瘦人得脂肪肝的比例远远低于肥胖人群。但瘦人脂肪肝的患病率随时间推移有所增加,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群体中并不少见。


瘦人脂肪肝的表现和胖人一样吗?


瘦人脂肪肝患者同样可能出现肝脏炎症和损伤,即脂肪性肝炎。但进展性肝纤维化、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与超重或肥胖脂肪肝患者相比,显著较低。推测瘦人脂肪肝可能是内脏(肝脏)肥胖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早期表现,如果不及时干预,患者将发展成超重、肥胖,同样也可能从单纯性脂肪肝发生为脂肪性肝炎、进展性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和肝癌。



瘦人脂肪肝除对体重下降的幅度要求略低外,在生活方式的改变上侧重也不同。对于主要由于体脂含量过高而导致的脂肪肝,患者原先体重正常或偏瘦,但体重增长过快,这种状态之下控制饮食很重要。但更多的瘦人脂肪肝是因为坐得太久、动的太少,肌肉含量少,此时饮食和运动要齐头并进。从某种意义上讲,瘦人脂肪肝的生活方式改变,对加强运动的要求要更高,获益可能也会更大。


瘦人脂肪肝预后好一些么?


总体上讲,即使已经发展到脂肪性肝炎阶段,出现转氨酶升高,伴有糖脂代谢紊乱,瘦人脂肪肝患者只要积极改变生活方式,使体重下降、体脂含量降低、骨骼肌含量增加,肌少症得到有效防治,上述情况都可以得到减轻甚至逆转,并且更容易长期维持。来自我国香港的最新研究显示,同样是改变生活方式和有效减轻体重,瘦人脂肪肝患者的预后优于胖人脂肪肝患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