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城邦由盛到衰的轉折點——伯羅奔尼撒戰

公元前五世紀,希臘半島爆發了一場長達二十七年爭奪希臘霸權的大戰。戰爭的一方是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同盟,另一方是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由於伯羅奔尼撒同盟首先向雅典開戰,所以歷史上稱之為伯羅奔尼撒戰爭。

希臘城邦由盛到衰的轉折點——伯羅奔尼撒戰

一、雅典和斯巴達矛盾的產生

雅典和斯巴達都是希臘半島上的城邦國家。雅典在希波戰爭後,大力加強海軍艦隊的建設,以維持自己的海上霸權。與此同時,它還不斷鞏固和擴大提洛同盟,以盟主自居,強制入盟各邦採用雅典的法律、貨幣制度及度量衡制度,並收受它們貢賦。為保證本盟各邦經濟的發展,它還力圖把東西方的貿易路線及富產糧食的西西里和出產其他原料的地區控制在自己的勢力範圍之內,其目的是想稱希臘。

雅典經濟和商業的發展,海軍力量的壯大,構成對實力與其不相上下、一直在謀求希臘霸權的斯巴達的嚴重威脅,雅典和斯巴達的矛盾急劇激化。另一方面,在政治體制上,雅典實行的是奴隸主民主政治,斯巴達實行的是奴隸主貴族寡頭政治。這樣,雙方經濟利益及政治上的矛盾,導致了一場不可避免的衝突。

希臘城邦由盛到衰的轉折點——伯羅奔尼撒戰

二、加劇矛盾激化的三次事件

加劇戰爭爆發的直接原因是以下三次件事

(1)科西拉事件。科西拉是伯羅奔尼撒同盟之一科林斯的殖民地。科西拉在埃庇丹努建立了移民城邦,而科林斯也對那兒進行過早期移民。他們都想把富有的商業城市埃庇丹努控制在自己手中。在這場衝突中雅典站在科西拉一邊,派艦隊與科林斯人作戰,迫使科林斯海軍退卻。衝突的結果是科西拉加入雅典的提洛同盟。

(2)波提底亞事件。波提底亞位於愛琴海北岸的卡爾息地半島,是科林斯的移民城邦。它是提洛同盟的成員國之一。因雅典不斷增加其貢賦而對雅典極為不滿。雅典要求波提底亞與科林斯斷絕一切往來,逐出科林斯的使者,拆毀面海的城牆。在科林斯的支持下,波提底亞不僅拒絕了雅典提出的要求,還聯合鄰邦退出提洛同盟。雅典便出兵圍攻波提底亞,科林斯派兵援助,雙方再次發生衝突。

希臘城邦由盛到衰的轉折點——伯羅奔尼撒戰

​(3)麥加拉事件。麥加拉起初是伯羅奔尼撒同盟的成員國之一,後來一度退群,向雅典靠攏,不久又背離雅典,再度加入伯羅奔尼撒同盟,引起雅典的不滿。為此,雅典公民大會決定,禁止麥加拉商船進入雅典和其盟邦的一切港口。在這場紛爭中,科林斯又站在麥加拉一邊。當時的形勢好似一堆乾柴,只要有一顆火星濺在上面,便會燃起熊熊大火。

三、伯羅奔尼撒大戰的爆發

公元前432年,伯羅奔尼撒同盟召集大會,決定向雅典提出通牒:解散提洛同盟,放逐雅典當時的統治者伯里克利。這些當然遭到雅典的拒絕。於是公元前431年,伯羅奔尼撒同盟首先向雅典開戰,波及全希臘的伯羅奔尼撒大戰終於爆發了。

希臘城邦由盛到衰的轉折點——伯羅奔尼撒戰

戰爭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公元前431——公元前421年的十年戰爭(亦稱亞爾奇丹穆戰爭)時期。雖然雅典的海上力量比較強大,但陸上實力相對較弱。斯巴達軍隊大舉侵入雅典所在的阿提卡半島,莊稼被毀,村莊被焚,雅典不得不把農村人口遷入城市。這樣一來,雅典城內人口密集,從埃及傳入的鼠疫又蔓延開來,居民和軍隊死亡枕藉,雅典人口銳減,人民怨聲載道,苦不堪言。在這種情形下,伯里克利一度被迫下臺,但不久又復職,後來也因染上鼠疫而死去。伯里克利死後,雅典發生了主戰派與主和派的鬥爭。主戰派的首領是製革匠克里昂,主和派首領是大奴隸主尼西亞斯。在人民的擁護下,主戰派勝利了,戰爭繼續進行。

公元前422年,雅典與斯巴達在愛琴海北岸,雅典的殖民地安菲波里發生激戰,在這場戰鬥中,雅典主將克里昂與斯巴達主將伯拉西達倆人雙雙戰死。克里昂死後,雅典的政權落到了尼西亞斯手中,他於公元前421年與斯巴達簽訂了五十年和約(即《尼西亞斯和約》),戰爭的第一階段以此和約的簽訂而宣告結束。

希臘城邦由盛到衰的轉折點——伯羅奔尼撒戰

但是好景不長,《尼西亞斯和約》簽訂後六年,貴族出身的阿爾西比阿德成為主戰派的首領,他鼓動雅典出兵遠征西西里,進攻支持斯巴達的敘拉古。於是,公元前415年,雅典由阿爾西比阿德任統帥,傾巢而出,遠征西西里。主和派則竭力反對西西里遠征。在艦隊出征的前夜,雅典街道上的旅遊之神——赫爾姆斯像被毀壞,人們傳說這件事是阿爾西比阿德干的。但遠征軍還是揚帆起航,踏上了去西西里的征途。戰爭進行得很順利。但是,雅典來了命令,要阿爾西比阿德回雅典受審。阿爾西比阿德在返回雅典的途中投奔了斯巴達,並唆使斯巴達出兵援助敘拉古。結果,雅典在西西里遭到慘敗,全軍覆沒。這是戰爭的第二階段(公元前421——公元前413年)。

戰爭的第三階段是公元前413——公元前404年。雅典在西西里敗北,損失慘重。本來就對雅典的高壓政策心懷不滿的盟邦,紛紛趁此機會擺脫它的統治。同時,斯巴達根據阿爾西比阿德獻的計策,一改過去短期侵擾阿提卡的戰略,派兵攻下了阿提卡的狄西里亞,並派兵在那兒長期駐紮。吃盡戰爭苦頭的雅典二萬餘奴隸工匠也在這時投奔斯巴達,造成礦山停產,工場停工,雅典的生產和經濟遭到重大損失;加之雅典國內貴族派和民主派爭權奪利,這一切都從政治上和經濟上削弱了雅典的力量。

希臘城邦由盛到衰的轉折點——伯羅奔尼撒戰

為了取得戰爭的主動權,斯巴達將領來山得跟波斯締結同盟,得到小亞波斯總督小居魯土的財力支援,建造了許多戰艦,高薪僱傭水手,建立起一支力量頗為強大的艦隊。公元前405年,來山得在羊河殲滅了雅典海軍主力。雅典的海港被封鎖,商業和運糧路線被切斷。公元前404年,來山得率軍圍困雅典,雅典被迫投降,接受斯巴達最初提出的條件:毀掉了雅典至海港的城牆,解散了提洛同盟,同時加入了伯羅奔尼撒同盟,交出國內全部戰艦,在國際事務中服從斯巴達的領導。至此,伯羅奔尼撒戰爭以雅典的失敗告終。

四、結語:

伯羅奔尼撒戰爭對雙方來說都是非正義的爭霸戰爭。它是兩大奴隸制集團內部及各城邦之間矛盾的集中表現。戰後的斯巴達雖然一度取得希臘霸主的地位,但連綿的戰爭也耗盡了其人力財力。

希臘城邦由盛到衰的轉折點——伯羅奔尼撒戰

公元前四世紀七十年代末,中希臘的底比斯繼斯巴達而起,稱霸希臘。但也只是曇花一現。此後,希臘各國戰爭不斷,各城邦自由民內部的分化愈演愈烈。公元前四世紀,希臘各奴隸城邦普遍發生危機,就此而言,伯羅奔尼撒戰爭也是希臘城邦由盛到衰的轉折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