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岳的抗战战绩远胜张灵甫,为何在网上的名气还没后者大?

张雪-妙妙


终于看到这个问题了,只是想借这个问题,客观的说一下张灵甫。因为这个问题很敏锐的提出的张灵甫在抗战中的功绩问题,很显然张灵甫在抗战是功臣,其战功并也很出色,但是与薛岳对比起来就更加相形见绌了。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中华儿女前赴后继的为国而战,之前的灵甫却因为杀妻被囚禁入狱,现在也大赦出来了。后来经过王耀武的提拔,张灵甫到王耀武的51师153旅第305团上校团长。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等战役,不得不承认张灵甫在抗日战争中打的很凶猛,多次负伤,到1938年徐州会战结束时,张灵甫也升任旅长。

1938年低进行的武汉会战,在日军第106师团陷万家岭被围困时,张灵甫主动请缨,率一支突击队从日军疏于防范的张古山后山绝壁上进攻。封死了日军的退路,日军机会全军覆没。只得一提的是万家岭的背后总指挥官正是薛岳。

1940年冬,张灵甫出任74军58师副师长,此后参入了上高会战、长沙会战、浙赣会战等战役,而张灵甫也因为战功,成为了58师的师长。到抗战末期,张灵甫一直在前线与日军作战,1944年月,张灵甫升任74军副军长兼58师师长长沙会战,45年抗战结束之时,张灵甫升为74军中将军长兼南京卫戍司令。

张灵甫在抗战中一直处于前线,而整个抗战过程中基本都是担任师团一级军官,没有达到全面负责一个战场的级别,当然张灵甫在抗日战争中敢打敢拼,立下很多战功。抗日战争并不是张灵甫成名的主要原因,其成名主要来自内战。

张灵甫在抗日战争期间的功劳不容磨灭,但是作为师、团一级的军事长官,立功毕竟有限,相比较而言,同为74军的李天霞,其在抗日战争期间一直比张灵甫官职高一点,而且歼敌数也比张灵甫高,但是名气就是没有张灵甫高,可见张灵甫的名气不是来源于抗战。

薛岳将军就完全不同了,抗日战争爆发时薛岳被蒋介石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后来又被任命为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其自创的天炉战法,采用“避敌锋芒、诱敌深入、断敌退路”的方针在抗日战争中让日军损失惨重。其指挥的万家岭大捷,此战全歼日军一个师团,使日军106师团几遭灭顶之灾,大大的涨了国人士气,叶挺盛赞此战与平型关、台儿庄三足鼎立。

薛岳从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是连年征战,功勋累累,据说是歼敌最多的将领,仅四次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十余万,使他名声显赫。想比较而言张灵甫在抗战中的战绩不过是薛岳将军的冰山一角。

为何薛岳将军在后来就没有名气了呢?主要主要原因是薛岳将军在解放战争期间比较消极,战绩也不佳,加上又不是蒋介石的嫡系,所以不久就被调往海南防御,整个解放战争中后期基本就没干啥事。

张灵甫则不痛,解放战争期间作为急先锋,又是率领的王牌御林军74军,在解放战争初期,华东野战军还是吃了不少他的亏。而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战役,是一场事关整个山东战局的大战,粟裕将军有采用的黑虎掏心的战术,具有很大的风险,双反也是大的都比较冒险,最终凭借解放军的强大战斗力挡住了来增援之敌,而国民党由于派系纠纷耽误进军时间,致使张灵甫命丧孟良崮。

孟良崮战役中的战术使用,及双方投入和谋划都可以称得上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作为男二号的张灵甫自然就会被大家所熟知,其名气也就传开了。这也是为什么张灵甫名气大于薛岳的原因。


帝国烽火


薛岳抗日功劳很大,但是名气不大是非常正常的。

首先薛岳和蒋介石关系不好,所以自然国军不愿意宣传他。十年内战的时候,薛岳追着红军一路打。比如湘江战役,红军8.6万人比薛岳打得剩下3万人。红军二万五千里,薛岳追杀了二万五千里。所以我们现在不宣传薛岳也非常正常。

张灵甫的名气大是有几方面原因的。

无论是职位,还是抗战的功劳,张灵甫其实没有那么大的份量。1937年,张灵甫参加淞沪会战,他只是一个团长。

所以要是说到抗日功绩,比张灵甫功劳大的国军将领真的很多。比如前面提到的薛岳、李宗仁、张自忠、杜聿明、王耀武、戴安澜、孙立人等等。

那么为什么现在很多人知道张灵甫呢?

主要还是张灵甫正好同时成了双方宣传的人物。张灵甫的部队是国军的精锐,消灭了他能够体现粟裕等人的能力。历史教科书中都会写张灵甫在孟良崮被击毙。各种题材的文艺作品就不计其数了,比如2009年还翻拍成了电视剧《红日》,李幼斌饰演张灵甫。

对于国军这边呢?由于张灵甫是自杀,忠于校长,所以国军这边也把张灵甫当做正面人物来宣传。

由于时代的原因,国军抗日的功劳是不被承认的。可能是被压制太久了,现在形成了一大批的果粉。

对于果粉来讲,很多国军将领抗日功劳很大,但是没办法宣传。

比如血战台儿庄的李宗仁,是桂系,和蒋介石关系一直不好,后来还返回了大陆。

血战殉国的张灵甫,高学历(北大的),而且长得帅,自然就成了重点宣传对象了。


历史是什么


张灵甫是登上了历史教科书的人,他的知名度肯定比薛岳更高。


不过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张灵甫和薛岳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人,无论是地位还是战功,张灵甫都无法和薛岳相提并论。张灵甫在解放战争时期,才担任了国民党军队中军一级的干部,而薛岳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已经是战区的司令长官。


即使是张灵甫的老上级王耀武,在抗战时期也只是薛岳的下属。

薛岳的知名度比较低,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历史教科书没有提到薛岳,另一个原因是现代知名影视作品中很少提到薛岳的名字。


薛岳成名的时间要比张灵甫早得多,在国民革命军北伐之前,薛岳就已经是少将级别的军官。


而在革命革命军北伐的时候,张灵甫只是一个普通的排长。抗日战争爆发的时候,张灵甫在国民党74军担任团长,而此时的薛岳已经成为了国民革命军第十九集团军的总司令。


兰封会战爆发的时候,薛岳担任豫东兵团指挥官,张灵甫所在的74军作战勇猛,给薛岳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到了武汉会战的时候,薛岳担任第一兵团总司令,张灵甫再次成为了薛岳的下属。在万家岭之战前期,薛岳在军队中组织冲锋敢死队,担任敢死队长的人就是张灵甫。


万家岭之战国军几乎歼灭了日军的一个师团,取得了抗战以来前所未有的战绩,这一战过后张灵甫的名气逐渐响了起来,不过万家岭大捷真正的指挥者是薛岳,张灵甫带领的部队只是万家岭之战中表现比较突出的一支部队。

武汉会战结束后,薛岳先后指挥了4次长沙会战。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薛岳歼灭了超过10万的日军,是国民党军队中歼灭日军人数最多的一名将领。


抗日战争中后期,张灵甫数次跟随薛岳迎战日军,在战场上颇有战功。虽然张灵甫和薛岳都是抗战名将,但是薛岳是指挥大兵团作战的总指挥官,张灵甫只是一个普通指挥官。


无论是官职还是指挥的战役的大小,薛岳都远远超过张灵甫,而且张灵甫打的几次胜仗,背后的总指挥都是薛岳。

因为在抗战时期战功赫赫,张灵甫的军衔一直一路高升,到了抗战结束的时候,张灵甫已经成为了74军的军长。因为74军经常守卫南京,所以也被人们称为“御林军”。


解放战争时期,张灵甫依仗着整编74师装备精良,贪功孤军深入解放区。在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战役中,张灵甫的整编74师被解放军全歼,张灵甫也在这次战役中阵亡。

薛岳在解放战争前期担任徐州“绥署”主任,后来因为接连战败被蒋介石调回南京。在我军解放海南岛之后,薛岳逃到了台湾,一直到1998年去世。


从薛岳和张灵甫的履历不难看出,张灵甫和薛岳始终都不是一个台阶的人,那时候的张灵甫是薛岳军团下一名能打的军官。


张灵甫能够在名气上超越薛岳,主要是因为很多教科书上有张灵甫的名字,电视剧《红日》的播出更是让张灵甫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而薛岳既没有登上教科书,也没有在影视剧中大放异彩,知名度也远不如张灵甫高。


历史总探长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这是因为以往刻意回避薛岳,而宣扬张灵甫的必然结果。

以前,几乎每个大陆人都知道张灵甫。

为啥?因为我们以往宣传战略是宣扬孟良崮战役歼灭74师,打死张灵甫,这是我军最辉煌的胜利之一。

所以,张灵甫这个名字无人不知。但宣扬张灵甫不是说他的抗日功劳,实际上在很长一段时间对于抗日铁军74军的抗战经历是回避的。

然而,对于抗战中战功赫赫的薛岳,则在大陆是籍籍无名。

其实原因除了以往淡化国民党抗战以外,还有薛岳个人的问题。

也许大家不知道,薛岳是红军的死敌。

中央红军从江西苏区出发开始长征,薛岳就率领9万多追剿军尾随其后,一支跟到四川境内。

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薛岳的部队也度过了大渡河。

由于薛岳的尾随追击,中央红军离开中央苏区是8万6000战斗部队,到渡过大渡河红军只剩1万5000人到2万人,损失极为惨重。

而伤亡了这么多人的罪魁祸首,当然就是薛岳。

现在大家明白了吧。

萨沙如果不是写过长征系列丛书和抗战系列丛书,也不知道这么一回事。


萨沙


自由发言的自媒体就是一个自持观点的大杂烩,什么菜什么肉什么蛋什么调料都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都是从自身的立场出发,阐述自己的观点,五花八门不一而足。戈培尔说过:谎言重复一百遍,它就是真理。张灵甫形象重塑正是这句话的最好诠释。张灵甫打鬼子是立过功的,历史在那儿摆着,没人否定他。但是,张灵甫在打完鬼子打内战上,其凶狠程度绝不亚于他打鬼子,在与三野的交战前期,张灵甫屡屡得手,是三野部队恨之入骨的死敌。而他命丧孟良崮其实是咎由自取,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张灵甫,主观认为用自己这块共军呑可下的“铁诱饵”把华东部队牢牢拴住,形成战略决战,一举歼灭全华东共军,可惜他失算了,并用性命弥补了自己的失误。这种人,仅仅是历史的悲剧人物。但是,网上大肆对张灵甫的美化宣传,让他成为一代英雄,势头压过了抗日时职位比他高,功劳比他大,战绩比他辉煌的薛岳,这于史不符。薛岳,在国民党中是与白崇禧、卫立煌、杜聿明、孙立人等几位真正能打仗者比肩而立的人,他的长沙“天炉”战法是进防御教科书的精典战例,可惜他不是蒋介石的嫡系,使用中多有掣肘。而1950年由他组织的海南岛防御,全然不见长沙作战的一点影子,被邓华、韩先楚们摧枯拉朽,用木船击败军舰,一帮“旱鸭子”楞是冲过了琼州海峡解放了海南岛,自此薛上将也就默默无闻地退出了历史舞台。薛岳与张灵甫,可比处在于都是国民党军高级军官,在抗日中都是中华骁将,而且当年都很有名气;不可比处在于薛职位高于张,薛处战略层面,张仅是战术或战役层面,张死忠到底,薛危险既逃。半斤八两,伯仲之分。


尘垚4


张灵甫和薛岳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不具备可比性。

薛岳是保定军校六期出身,红军长征时已经是军级将领,带领国军的追击纵队,跟着红军一路尾追。到抗战爆发时,薛岳已经是大兵团司令级别,是独挡方面的高级将领。

张灵甫在围剿红军时期还只是胡宗南手下的团长,抗战开始后因为杀妻案因祸得福,离开胡宗南,转到王耀武麾下,才逐步升官。但到抗战结束的时候,张灵甫的级别也就是军长。

但张灵甫当上军长的时候,和围剿红军时期薛岳的军长含金量也很不一样。围剿红军时期薛岳经常担任国军临时编组的纵队司令,是在一个战略方向上独立作战的,而张灵甫当上军长的时候,还是在王耀武麾下,并没有独立作战的资格。

张灵甫真正暴得大名,是在解放战争时期。解放战争开始后,张灵甫在苏中战役等进攻解放区的战役中,表现都非常突出,而且担任了号称御林军的整编七十四师师长,很受国军高层器重。

薛岳在解放战争初期仍然是独挡方面的高级将领,曾任徐州绥靖公署主任,负责指挥国军围攻山东和华中解放区,但在华中解放军和华东野战军的连续打击下,薛岳连吃败仗,最后被撤职,调离了前线。

薛岳之所以后来在果粉中名气没有那么大,最重要的原因其实无非就是一条,在解放战争后期,薛岳赋闲期间,曾经积极参加反蒋活动。这也不难理解,他本身出自粤军,并不算国军中央军嫡系,所以委员长对他的信任是有限的。

张灵甫就不一样了。解放战争初期,张灵甫在历次进攻华东解放区的战役中都非常积极,虽然曾经遭到华东野战军的几次重大打击,但始终受到国军统帅部的青睐,补充得很快,所以战斗力一直保持得比较好。

更重要的则是,在孟良崮战役中,张灵甫虽然葬送了整编七十四师这个国军头等主力部队,但张灵甫本人杀身成仁(不管他到底自杀还是被杀,反正国军高层认为他是杀身成仁),受到委员长的高度赞扬,被强行树立为当时国军将领的楷模。

这其实也是这些年来国军将领评价的一个普遍规律,凡是有过积极反蒋经历的,或者是在解放战争中被解放军俘虏并改造比较好的,果粉都不是太感冒,而那些一心忠于委员长个人的,哪怕实际指挥能力并不高,往往也很受追捧。

薛岳之所以在抗战期间对日军战绩比较好,显得是外战内行,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长期是在敌后区域作战,委员长不能完全控制,他独立发挥的空间更大一些。张发奎回忆录里也说过这一点,这是薛岳抗战时期总结出来的经验。

所以,在长沙、衡阳几次战役结束后,委员长命令薛岳向西撤退,进入西南。但薛岳抗命不遵,直接率军向东撤退,进入江西,继续在敌后坚持抗战。这个时候他手下虽然也有中央军嫡系部队,但因为远离重庆,委员长不能随时干预,所以薛岳指挥起来还是顺手的。

到了解放战争中前期,薛岳的战绩之所以看上去比较糟糕,其实也同样是这个原因。因为他在徐州坐镇,主持华东战场的国军指挥。但徐州密迩南京,又是国军中央军嫡系云集的大战区,所以薛岳不能完全自己做主,经常要受委员长干涉,手下的黄埔系将领们对他也是阳奉阴违,不完全听他的。


萧武


可以说张灵甫是在用生命博人眼球-张灵甫本人相貌英俊,自己也特别会引爆关注点,换到现在活脱脱的一线“网红”还能自造热门话题:

一、孟良崮战役他完全是“躺枪”出名-亲手葬送老蒋精锐的74师,成就一位共和国元帅陈毅、一位“准元帅”第一大将粟裕。他只是恰巧是74师师长,幸运的列入教科书名扬四海。

二、战败身亡还不忘留下千古谜题
-到底是自杀的?他杀的?致命伤口还无法确认究竟是脑后还是前胸?导致攻破其指挥部的我军多名官兵遭受审查。

三、事业低谷时,凭借伤害妻子致死入狱,引爆当时全国红男绿女的八卦,甚至延绵至今仍引发众多网友的注意,最重要成功引起蒋介石关注,“七七事变”后第一批特赦回归军籍。

薛岳将军一生为人低调,战果辉煌-是中国抗日战场第一战将:先后率军毙伤日军超10万余人;与飞虎队陈纳德将军并称抗日两虎将-天有飞虎(陈纳德),地有奔虎(薛岳)-令日军又恨又怕又尊敬,;不仅被蒋授勋青天白日勋章,同时因战功被美国杜鲁门总统授予自由勋章。无奈网络宣传力度少,自身又无炒作意识,远离国民党政治中心-仅在军事迷中推崇备至。


走心的推荐


薜岳是以抗日出名,张灵甫是因为美式装备的机械化部队被歼灭,本人被击毙而出名,更是一句台词:“就是三万头猪,共军三天也抓不过来而闻名”。

他的名气大,不是在抗日战争中,而是张灵甫的国民党74师做为最先进后美式奖备的机械化部队,在孟良崮战役中,被中国人民放放军三天就被歼灭,张灵甫自己也被击毙。

抗战的名气没有薛岳大,他的名气大主要来源于电影《南征北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消灭国民党部队的经典战例。主要是因为美式机械化部队不可战胜的神话与全军覆没的巨大的落差。

张灵甫的74师拥有最先进的美式机械化武器装备,素质最好的士兵,蒋介石对其寄予厚望,认为是国民党最精锐的部队,满以为利用张灵甫打败粟裕和陈毅的共产党军队,结果相反,在孟良崮战役中,全军覆没,自己也被打死。

电影《南征北战》,使张灵甫成了人尽皆知的反面人物。


南极冰火


这其实一个传播学上的问题,那就是有些人自带话题属性,所以更加为人熟知。

张灵甫因为后来74师被歼等诸多原因在大众中知名度比较高,薛岳相对来说只有对党史军史比较感兴趣的朋友才更熟悉一些。

引申一下也是一样的,战斗英雄邱少云、黄继光虽然也许比不上秦基伟将军的知名度或者名声差不多,但是咱们现在说几个名字,大家肯定觉得没有两位战斗英雄有名,谷景生、周发田、张蕴钰……这几位分别是邱黄两位所在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5军的政治委员、副军长、参谋长——秦基伟是军长。

川岛芳子比其父亲善耆出名,沈醉比郑介民出名,虽然人物类别不同,在传播学上是同一个道理。

甚至虚构人物李云龙都比郭天民(陈赓兵团副司令员)出名,到哪儿说理去。


谈古论金


薛岳不能突出有以下几点原因:1.他曾经是倾向于共产党的一方,但是在四一二后果断和共产党切割关系,这对于某些人来说,算是背叛。

2.在长征中,一直从头到尾追着红军撵的就是薛岳,这仇可大了。

3.广东的派系斗争,最后蔡廷锴等第三党人士(李济深一派),走向了最后的胜利,成了中国的开国功臣,对于薛岳,自然是不屑一顾的。

4.也是最重要的原因,毕竟中共才是抗战的中流砥柱,怎么能宣传抗战第一战神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