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金森是个怎样的人?

醉心创作


艾米莉·狄金森(1830年12月10日-1886年5月15日),美国传奇诗人。出生于律师家庭。青少年时代生活单调而平静受正规宗教教育。从二十五岁开始弃绝社交,在孤独中埋头写诗三十年,留下诗稿一千七百余首;生前只是发表过七首,其余的都是她死后才出版,并被世人所知,名气极大。狄金森的诗主要写生活情趣,自然、生命、信仰、友谊、爱情。诗风凝练婉约、意向清新,描绘真切、精微,思想深沉、凝聚力强,极富独创性。

但我更喜欢她的:“我的生命如一片湖,如此宁静如此冷漠”。是啊,真的如一片湖,闭门近三十年,去世后才发现她写了一千多首诗。

如果记住就是忘却,我将不再回忆,如果忘却就是记住,我多么接近于忘却。

成功的滋味最甜,从来成功者认为,有急切的渴求才能品出蜜的甘美。

在几天前,我丢失了一个世界!能否有人找到?你会知道它的 通过那排星星在它额前围绕。一个富人也许不会注意到它 可是对于我这素的眼力 它比金钱更重要 啊先生 请为我将它寻觅!

看她是一幅画 听她是一曲乐音 懂她是一种放纵 就像六月一样天真 不懂她是折磨 拥有她作一位友人 一种温暖就像一颗 在你手中发光的太阳那么近

一封信是大地的一个喜悦 它拒绝了神

我从未看过荒原凉鞋 我从未看过海洋 可我知道石楠的容貌 和狂涛巨浪

我从未与上帝交谈 也不曾拜访过天堂 可我好像已通过检查 一定会到那个地方

我是无名之辈!你是谁? 你也是无名之辈吗?那么我们为一对! 别说!他们会传开去 你知道! 多无聊 是 某某名人!多招摇 象个青蛙 告诉你的名字 漫长的六月 给一片赞赏的沼泽!

万物都在求爱,在地上,大海里,或空中,上帝没有创造单个的物体而在他美丽的世界创造了你。

狄金森虽然终身未婚,但是,她对爱情有着强烈的憧憬。

她的眼中万物的一切都是那么生动可爱,就像被赋予了人类精神世界一样,有喜有悲,都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蜜蜂驶着他亮程的车架,大胆的奔向了玫瑰花,并将他和他的车子一起,在她的上面落了脚。

她在她的世界里,感悟苍生,追寻自己的心灵归宿,放弃世俗的生活,以诗书为乐,做自己想做的事的事情,义无反顾,只为活出自己的精彩。



是梦啊00000


1.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着名诗人、现代主义诗歌的开拓者。她与惠特曼一起,被誉为19 世纪美国诗坛的双子星座。与后者不同的是,狄金森生前只有几篇作品发表,可谓寂寂无名,无所建树。然而历史对她非常公正。20 世纪中期以来,狄金森受到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以致被誉为「19 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女诗人」。她留下的 1800 多首诗歌,成了美国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宝贵遗产。其中一些诗歌,还走进美国大中学校的校园,成为学生们的经典教材。(图1)

2.1860年—1865年是狄金森创作的高峰期,同时也开始隐居,甚至拒绝见客,后人猜测,她很可能因恋爱失败导致离群索居。但依然与人保持着通信,已知的通信者就有99人,艾米莉虽然足不出户,精神上并不孤单。(图2)

3.同时狄金森还擅长烹饪,她烤的面包,在当地农博会曾获二等奖,她经常将自己烤好的面包、曲奇饼,从房间窗子吊下,送给邻居和好友品尝,甚至也把自己种的各种鲜花夹带着写好的诗文一同馈赠给朋友,但往往是鲜花和面包更受好评,没有人能够真正读懂她的诗歌。(图3)

4.事实上,狄金森一生待字闺中,终身未嫁,并不表明她是一个不懂爱情、不善于表达爱情的女性。其实,狄金森是一位感情丰富、内心细腻的诗人。据学者统计,在她遗留的 1800 多首诗歌中,关于「爱」、「爱与某人」、「所爱」和「爱人」的诗篇多达 123 首。狄金森的情诗「甜而不腻、苦而不酸、炙热而蕴借」,曲折地表达了一位年轻女性的爱与哀愁。其中关于「大海」「海洋」的诗歌,《它是这样小的小船》更是情感真挚,令人动容。(图4)






美术大咖烩


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年12月10日——1886年5月15日),美国著名女诗人。1830年12月10日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当时还是个小镇的艾默斯特;在艾默斯特学校受完中等教育又入芒特霍利约克女子学院就读不足一年。从25岁开始,弃绝社交,在家务劳动之余埋头写诗;到1886年5月15日,由于肾脏疾患而在昏迷中离去时,已给人间留下了自成一格、独放异彩、数量可观的诗篇。

  在她生前,她的诗只有10首公开发表过;其余的都是她死后30年内由亲友整理、结集,陆续出版的。

  她的诗公开发表后,得到了越来越高的评价。除了20世纪30年代由于评论界派别之见而一度有过分歧之外,经过半个世纪反复品评、深入研究,狄金森作为对美国文学作出了重大独创性贡献的大诗人的地位已经确立。有人断言她是公元前7世纪莎弗以来西方最杰出的女诗人,有人就驾驭英语的能力而言,甚至把她和莎士比亚相提并论。几乎在任何一部美国诗文选集中,狄金森的诗都占有显著的地位;她的诗拥有众多的读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惠特曼的诗一样,已被公认为标志着美国诗歌新纪元的里程碑。

  狄金森对诗歌的传统规范表现了不驯的叛逆姿态。狄金森倾向于微观、内省,艺术气质近乎“婉约”。

  她写爱的萌动,爱的燃烧,爱的丧失,有甜而不腻的喜悦,炽烈而蕴藉的吐露,苦而不酸的沉痛,绵绵难绝的长恨。爱,是她诗歌题材的重心,写来清新别致。

  她写自然如家园。常有细致入微、准确生动的描绘。有些平凡的景象,在她笔下总能使人感受到一种无可置疑,确实存在,而又不曾为常人意识到的美。

  她爱生活和生命,试图多侧面、多层次地探索、解释和表达生的意义。 她写死亡,不同凡响,尤其和流行的感伤滥调大异其趣。她的死亡诗,很有点一死生、齐彭殇的味道,却又不完全是,因为她虽不畏死,却更眷恋生,一想到生活,就能使她“心醉神迷”。

  她的思辨能力和想像力一样强,她写哲理精辟深邃,警句连篇,耐人寻味。在一般情况下,她的理念总是带有可感知的特征,总是以有尺寸、有音响、有色彩、有质感的形体出现;但是她也不避抽象。

  狄金森可以说是灵魂风景画的丹青妙手,但也不排斥政治性的重大题材。她在相对意义上的内向,不是自由的选择,而是她那基本上作为家庭妇女狭窄的生活圈子强加给她的无可奈何的限制。

  她的语言,一洗铅华,不事雕饰,质朴清新,有一种“粗糙美”,有时又如小儿学语那样有一种幼稚的特色。在韵律方面,她基本上采用四行一节、抑扬格四音步与三音步相间,偶数行押脚韵的赞美诗体。但是这种简单的形式,她运用起来千变万化,既不完全拘泥音步,也不勉强凑韵,押韵也多押近似的“半韵”或“邻韵”,有时干脆无韵,实际上已经发展成一种具有松散格律的自由体。


一棵扎了根的杨树


是一个外国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