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的短篇小说《羊脂球》因何能在描绘底层妇女的文学中脱颖而出?

雲绯


莫泊桑塑造的女性形象中底层妇女占有特殊地位。作家摒弃世俗观念,怀有同情心,并以理性的笔调描绘她们的生活,剖析她们的心灵,既肯定《羊脂球》中的底层妇女那样富有善良和正义感,同情《衣橱》中的底层妇女那样凄惨,为了生计,她只得把儿子关进衣橱,在唯一的房间中接客,同时也鞭挞像《墓碑》,《泰利耶小楼》中的那些底层妇女所表现的麻木和荒淫。


给女儿画画的365天


第一次读《羊脂球》简直可以追溯到二十年前,那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羊脂球篮子里的法国美食对鄙人空空肠胃的折磨(读书才是我的精神食粮)。在经历过一些沧海桑田后重新阅读《羊脂球》,不得不说这部仅仅三十来页的短篇小说是字字珠玑,精悍程度无愧于成为世界名著的地位。
《羊脂球》的大背景是普法战争,而在法国这片土地上,“爱国”这种在我们的民族中被视为天经地义的血性却被持续践踏。法国历史上经常被邻国暴揍,鲜见英雄,时常被嘲讽为一个靠矮子(拿破仑·波拿巴)和女人(圣女贞德)打仗的怂包国家。在《羊脂球》中,被普鲁士人侵略的村庄由于没有发生传闻中耸人听闻的烧杀抢掠,这些缺乏血性的法国人居然也能接受在自己的家里接待侵略者。侵略的气味散布在法国的每一个地方,形成了“战败者必须要对战胜者和蔼恭顺”的荒唐逻辑。
类似的情况我们在鲁迅《呐喊》选集中也能看到,国破家亡之际,民众的麻木不仁甚至帮助侵略者对付自己国家的抵抗者这种令人震撼的丑态,在全世界各个被侵略的民族都能看到。因此,《羊脂球》对法国人的刺痛正如《呐喊》对国人的刺痛一样,那是对自己同胞的丑陋而产生的气愤和无奈。
《羊脂球》之所以成为代表法国文学的独秀,这层政治原因是最重要的。法国人太怂,因此宣传家把法兰西历史上出现过的寥寥几个英雄大肆渲染甚至过度吹嘘一番,想激发起法兰西民族的血性。在《羊脂球》中大肆谈论国家政治前途的鸟先生和高尼岱,这类对政治高谈阔论的键盘侠真是古今中外从不缺,他们作为五大三粗的精壮汉子,却声称把希望寄托在法国全盘无望时挺身而出的英雄,比如矮子(拿破仑)和女人(贞德),救国家于危难之中还要等着出头鸟先打第一枪。
法国文学中描述人性卑劣的作品层出不穷,文豪作家们酷爱描写妓女,是因为从上等妓女(《茶花女》)到底层妓女(《娜娜》)所接触的社会阶层非常广,属于众生嘴脸云集的地方。妓女的生活环境显然是莫泊桑喜爱描写的背景,从《羊脂球》《菲菲小姐》《港口》《泰利埃妓馆》《衣橱》《第二十九床》《隆多利姐妹》中都能看出他对形形色色的交际花到暗娼的生活抱有浓烈的兴趣,围绕在这些妓女们身边的男人三教九流,是作家最为酷爱描写的原型模特儿。
而莫泊桑最喜欢的题材,就是在普法战争中具有爱国情操的妓女们舍身为国的传奇故事。在1945版黑白老电影《羊脂球》中,为了延长电影片长、给读者出气以及升华主题的目的,导演把莫泊桑作品《菲菲小姐》中的爱国妓女拉歇尔和《羊脂球》中的伊丽莎白·鲁塞捏合成一个人,可以说是非常聪明的点睛之笔。
在原著里被妓女拉歇尔所杀的菲菲小姐又在电影里被羊脂球一刀刺死
《羊脂球》触动了法国人最敏感的痛点,即国人对家国之情的麻木不仁,对爱国者的残害等。没有这些切身的经历,外籍读者很难体会到《羊脂球》对法国人的影响的。《羊脂球》并不是简单的一个自我牺牲的妓女遭遇白眼狼的故事,而是整个法兰西民族已经堕落到妓女都在反抗侵略者的时候,那些道貌岸然的正义恶棍、那些法国贵族们总是等着别人挺身而出,事成之后再把牺牲者弃如敝履。这种令人厌恶的作为是法国传统的劣性,大到圣女贞德,小到羊脂球这么个妓女,你有利用价值的时候他们都会用上层社会的素养恭维你,事成之后村姑还是村姑,婊子还是婊子,不配和地位尊贵的人同乘一辆马车。
《羊脂球》马车上的这些先生太太们,无不用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羊脂球这个妓女。尽管在饿得不得了的时候吃羊脂球篮子里的食品,也要摆出一副我吃你的东西是给你脸的态度来。《羊脂球》中不止一次描绘出这种态度:他从高高在上的社会地位和无可辩驳的崇高身份,区身俯就地对待她。
就是这些自视甚高的社会名流,却不懂得“礼尚往来”这种最基本的个人素质。他们白吃白拿妓女的东西,以各种洗脑的自我献身口号让这妓女作出委身于侵略者换取大家出行的自由后,竟然没有一个人在大吃大嚼中想到回报这个可怜的姑娘,甚至连归还羊脂球食物的意思都没有,那么他们在吃羊脂球篮子里食物的行为和抢劫又有什么区别?
《羊脂球》电影的导演似乎想让这出悲剧好接受一些,同时让世人对法国人的印象不要那么坏,虚构出高尼岱最后把自己的食物匀给羊脂球这种原著中不存在的举动。同时那几位轻蔑羊脂球最厉害的所谓尊贵的太太们,被迫扮演了《菲菲小姐》中几个妓女的角色,一起被普鲁士人拉到酒会上陪酒,斯情斯景,不难让人想起《金陵十三钗》。
《羊脂球》电影中的伊丽莎白·鲁塞最终变成了幸福的妓女拉歇尔,她在捅死侮辱法国妇女的普鲁士军官后躲进钟楼,被神父收留。
我不是个女人,我只是个妓女!普鲁士人得不到法国妇女,他们只配得到妓女!——拉歇尔
《羊脂球》中坐在马车上的两个修女打着宗教和上帝的旗号,变相强迫羊脂球作出牺牲的丑恶嘴脸,属实大大抹黑了宗教人士的形象。但《菲菲小姐》中保护爱国妓女的钟楼神父为宗教挽回了面子,尤其是羊脂球(拉歇尔)最后为自己所杀的普鲁士军官敲丧钟的时候表现出的欢快,才是这部电影的真义所在,也就是《羊脂球》原著作者莫泊桑所期待的——每个阶层的法国人民都在为抵抗侵略而战!法国这个国土上,还是善良勇敢的爱国者居多。


雲绯文学号:芳绯文学

小方说历史1990


小说描绘了一八七零年普法战争期间,有一辆法国马车在离开敌战区时,被一名普鲁士军官扣留。军官一定要车上一个绰号叫羊脂球的妓女陪他过夜,否则马车就不能通过。羊脂球出于爱国心断然拒绝,可是和她同车的有身份的乘客为了各自私利,逼她为了大家而牺牲自己,羊脂球出于无奈而作了让步。可当第二天早上马车出

发时,那些昨天还苦苦哀求的乘客们却突然换了一副嘴脸,个个疏远她,不屑再与她讲话。她觉得自己被这些顾爱名誉的混帐东西轻视淹没了,当初,他们牺牲她,

之后又把她当作一件肮脏的废物扔掉。

无论是前面的羊脂球的食物被掏空,还是后面她被推去跟敌方军官睡觉换取贵族的继续逃亡,羊脂球都被牺牲了。贵族始终看紧他们腰包里的金子,就算是自己的恩

人,当威胁到自己的利益时他们都会变成嗜血的恶狼。资本主义统治下的人,能拥有权力、金钱、地位,都是血腥堆积出来的。他们就像是血吸虫,如马克思所说

“上上下下都滴着肮脏的血”,也正是这种丑恶的灵魂给他们带来了财富。

当一个人有利用价值的时候,他们会把你伺候得像皇帝,这就是贵族的价值观,他们自私贪婪的本性只允许他们用金钱去衡量一切。书本的学识未能给他们带来善

心。现实中赤裸裸的金钱交易、残酷的争名夺利冲刷了一切形为上的终极关怀。这在后文中显露无疑。

莫泊桑的这则故事恰恰以羊脂球的悲惨遭遇反衬了资本主义下的丑恶肮脏的灵魂。他们虚伪的面具下藏的都是腐朽的内脏和污秽的思想。



音乐诗人大洋


在普法战争中,作为一名法国士兵,他打过仗,做过俘虏,对这场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他有切肤的感受,而各个阶层人员在这场战争中的表演,也让他触目惊心。

说到他的创作,不能不说到他的老师福楼拜,福楼拜教给他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锻炼他的洞察能力,比如,观察一个人,要记住这个人外在的特征,还要区别出和其他人的不同之处,即便是一匹马、一棵树,都要发现它的特有的特征。正是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使他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避免了千人一面。

《羊脂球》这篇小说,是莫泊桑的处女作、成名作,也是代表作,它的创作背景是普法战争,作者用一辆马车,把社会各阶层人物浓缩在一起,作为这十名乘客中,地位最低,职业最卑贱的妓女羊脂球,他用敏锐独特的目光,挖掘了她心灵深处的闪光点,和那些道貌岸然的贵族、商人污浊的灵魂放在同一空间进行对比,给读者一种强烈的视觉和心灵的冲击,这或许就是这篇小说,能在众多描写底层妇女的小说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吧。



遥山清风明月


《羊脂球》是法国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的处女作,该作品一经发布就震惊了整个法国文坛,用现在的术语来说,就是爆款,神作!

这部主要描写了一个底层妇女的小说,能从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不单单是因为它对人物形象刻画的出彩,更是因为莫泊桑悲愤于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战败后割地赔款的屈辱。通过塑造羊脂球这样一个善良,无私,具有爱国心和民族自尊的底层妓女形象,狠狠的讽刺了那些上层人物在国家危难时的虚伪,自私,懦弱,隐喻了这些所谓的上层阶级,他们才是法国在普法战争中惨败的罪魁祸首,从而使作品具有了更高的思想深度。

在小说中,作者巧妙的把法国社会进行了浓缩,把各个阶层的代表人物都放到了一辆马车上进行展现。

乌先生是个葡萄酒商人,拉玛东是棉纺大企业家,代表了法国社会中贪婪无耻的商人,国家危难时首先顾及的是自己的利益。见到德国军官极其礼貌,奴颜卑膝,对羊脂球这种下层社会人物十分的恶毒。

布雷维尔是个伯爵,伪善,懦弱,代表了法国贵族,在所有人商量着如何逼迫羊脂球去顺从德国军官,还要声称这是羊脂球自愿的,虚伪无比。

科尔尼代是民主党人,做为政界的代表,在小说中高唱爱国歌曲(马赛曲),国难当头逃跑却是最快的,还表现的很坦然,极具讽刺意味。

而他们的妻子代表了统治集团的附属和帮凶,修女代表了虚伪的教派,利用羊脂球的善良和对宗教的信奉去诱骗羊脂球做出牺牲。

而做为小说的主角,羊脂球是个极其卑微的小人物,但她身上却表现出了高尚的爱国情操,强烈的民族自尊,和为了自身利益出逃的上层人士相比,她的出逃就是因为出于一个普通百姓对侵略者的义愤,差点杀了一个普鲁士士兵,而被迫离开家乡。她拒绝德国军官一方面是对侵略者的痛恨,另一方面是不想德国人知道自己是个妓女,怕德国人会耻笑自己,耻笑法国女人去迎合侵略者,这就是朴素的民族自尊心。

在小说中,羊脂球低下的社会地位更加进一步的衬托出了她无私,善良的高贵品质,处在社会的底层,遭受着上层阶级的白眼和轻视,却在国家危难时,真真正正的表现了对侵略者的憎恨和对祖国的热爱。

所以,《羊脂球》一发表就广受好评,莫泊桑的师傅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的作者)大加赞赏为杰作,莫泊桑也由此奠定了其在法国文坛的地位。


不为何足道哉


《羊脂球》是莫泊桑的一部中篇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作,也因为这篇小说,给他赢得了名声,从此以后,莫泊桑小说闸门被打开,水流汹涌而出,十年时间内写下三百多篇中短篇小说。

莫泊桑和契科夫称为世界短篇小说王。他能有这么高的地位,一点不虚。

莫泊桑的作品读起来,耐人寻味,作品深入浅出,故事跌宕起伏。

他和契科夫都是描绘底层人物,述说底层人物的故事。故事简单明了,给人感触很深。

《羊脂球》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当你细读这部作品时,如饮甘饴,回味无穷,让你沉静在故事之中,无法回头。

羊脂球是一名妓女,在普法战争中,家乡沦陷,离开故土。在一个大雪纷飞的黎明,鬼使神差地上了一部车。故事就是从这段旅途展开的。

车子里有十个人,代表不同层次上的人,包括上层,中层和下层人物。羊脂球是妓女,是最低层小人物,受到上流社会人物的鄙视。他们同在一辆车上。作者用对比的方法来描写人物的特性。上流人物道貌岸然,内心自私,虚伪。羊脂球虽然有着被人耻笑的职业,但是她心地善良,有着助人为乐的高贵品质。

故事写到旅店里最为精彩。羊脂球拒绝德国军官陪夜,车辆和人被扣押在旅店里。作者把这些所谓上流社会的人物嘴脸,描写的淋漓尽致,他们丑恶虚假,冷漠无情,突出一个最低层的小人物爱国情怀。她内心善良,委屈求全。

莫泊桑描写底层妇女人物很多,羊脂球是其中之一。莫泊桑的作品为什么得到读者的喜欢,是因为他人物描写深刻,故事情节有讽刺意义。故事的开头和结尾让人出乎意料。读起来让人耳目一新。


风月追狂


莫泊桑成名作《羊脂球》:一部探讨冷漠与温暖的生活指南

托尔斯泰曾评价莫泊桑的作品,是“形式的美感”和“鲜明的爱憎”,他之所以是天才,是因为他“不是按照他所希望看到的样子,而是照事物本来的样子来看事物”,因而“就能揭发暴露事物,而且使得人们爱值得爱的,恨值得恨的事物。”

莫泊桑是现实主义作家,他的文字明晰,故事虽简单,但是紧凑生动且具有内在力量。

《羊脂球》是以1870年的普法战争,作为背景创作的。十位不同阶级的人,出于不同目的,共乘一辆马车逃难。

其中,贵族卡雷·拉马东夫妇、伯爵贝尔·德·布雷维尔夫妇、奸商鸟先生属于法国资产阶级;科尔尼代是民主党人,也就是革命派;两个修女是宗教信徒。

羊脂球作为底层的情爱服务者,在这次短暂的逃难旅途中,扮演了一位不畏强权、自尊自强的爱国人士。

而其他人,却在国难面前怯懦;在欲望面前自私冷漠;在敌人面前,卑微到了尘埃里。

1879年,《羊脂球》一经发表,就震惊了整个法国文坛。这部作品的影响力,至今仍不可撼动。

1. 一次逃难之旅,让羊脂球的命运更加悲凉

19世纪的法国,等级制度森严,分为资产阶级(贵族)、中小资产阶级、城市平民、无产阶级。

羊脂球只是底层的情爱服务者,对于贵族而言,她是最卑微的下人。“正派”的女士,更是鄙视羊脂球的淫行苟合,称她是“社会的耻辱”。

所以,即使他们出现在同一辆马车上,这些“高贵”的妇人也拒绝和羊脂球攀谈,更不想和她靠近,似乎羊脂球周身散发奇毒,靠近就会丧命似的。

·被接受

人生有时很奇妙,你不屑一顾的人,也许会在关键时刻,救你一命。马车走了十多个小时,大家都饿得发昏,却苦于没有食物,所以只能苦熬着。

羊脂球拿出自己备好的食物,不计前嫌地分享给了众人。正因为羊脂球的慷慨和善良,才让一群饥肠辘辘的人,重新又有了力气说笑。

接受了羊脂球的盛情款待后,“社会的耻辱”变成了与普鲁士士兵抗争的勇士。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在生的欲望面前,这些高高在上的人,也能学会平易近人。

·被算计

羊脂球天生就有一种魅人心魄的魔力,普鲁士军官看上了她,并向她提出了无礼的要求。

“士可杀不可辱”羊脂球虽然是情爱服务者,却并不是一个自轻自贱的人。她拒绝与敌人苟且,这是她为自己和国家保留的尊严。

但,其他人可不这么想。他们只想尽快离开旅店,所以便合伙劝解羊脂球,企图逼“良”为娼。

在生的欲望面前,他们可以出卖同胞。他们的冷漠和自私,将羊脂球变成了祭品,献给了普鲁士军官。

·被嫌弃

羊脂球“牺牲了”自己,这群人也获得了“自由”。可是,这些人似乎并不买账。他们翻脸的速度,比翻书还快。

在马车上,谁都没给羊脂球好脸色。她们早已忘记了是谁救他们于饥饿,是谁换来了今天的“自由”。所以,他们像躲瘟神一样,躲着羊脂球。

他们自以为有高贵的血统和身份,他们从来没把底层的羊脂球放在眼里。当自己需要帮助时,他们寡廉鲜耻地接受馈赠;当羊脂球被普鲁士军官看上时,他们想到的只有自己,这份冷漠和自私,令人发指。

整个故事,只用了短短6天的时间。精炼的语言,不拖沓的情节,由马车开始,回到马车结束。

羊脂球经历了被嫌弃、被接受、被算计之后,又回到了最初被嫌弃的状态。在利益的驱使下,人会变的冷漠、自私。心理学上,称其为“趋利避害心理机制”。

趋利避害心理,是指人行为最基本的出发点,趋利避害的行为源于人的求生与畏死的生存本能。

面对普鲁士军官,上流人士恐惧死亡,在活着的强大驱动下,他们会主动选择对自己有利的选项,所以才会把羊脂球当成祭品,献给军官。

莫泊桑擅于写人性的“欲望”,捕捉人性的弱点。《羊脂球》这部作品,表达了他对上流人士自私、冷漠的抨击;也写出了他对底层人士的关爱和赞扬。

2.莫泊桑的《羊脂球》灵感来源于生活经历

莫泊桑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这些或痛苦或快乐的经历,给他日后的写作,提供了许多灵感。

他出生在没落的贵族家庭,父亲花天酒地的恣意,母亲一别两宽的决绝,让莫泊桑从小就不相信婚姻和爱情。

1870年,普法战争打响了。莫泊桑放弃了读书,应征入伍。1871年,巴黎投降了。自诩是罗马高贵血统的法国人,被曾经鄙夷不屑的德国人,打得溃不成军。

莫泊桑十分沮丧,所以离开了军队。在母亲的引荐下,拜师福楼拜,并开始练习写作。

和他的父亲一样,莫泊桑喜欢游走在女人的裙摆之间。纵情风月的日子里,莫泊桑看透了花言巧语背后的无耻,也看到了一些底层人民的辛酸和无奈;上流人士的自私和冷漠,更明白了人总是受制于欲望。

所以在他的作品中,总是会和我们去探讨“欲望”;探讨为了实现欲望,而表现出的自私和冷漠。

莫泊桑凭借参战的经历,纸醉金迷的体验,洗尽铅华的文笔,写出了这部畅销不衰的小说《羊脂球》。

小说的前四页,莫泊桑将法国被普鲁士占领后,各个阶层的精神面貌,一一还原,这是小说的背景,也是小说人物行为逻辑的铺垫。

主人公羊脂球是底层的情爱服务者,印象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被羊脂球的爱国、自尊自强、善良等高贵品质重新定义。

反倒是,为欲望而生的上流人士,逼“良”为娼的丑恶嘴脸,在莫泊桑的笔下,毫无掩饰地被展现了出来。

莫泊桑本身就是个悲观主义者,他二十岁出头,就患上了梅毒。他对生活绝望,他的作品也多以悲剧收尾。

所以,羊脂球虽然是美好的,是慷慨善良的,但她终逃不过卑微的身份;虽然她自尊自强,但她还是躲不过世俗的评判。

3.小说的特点

毛姆曾经说过:世界上的短篇小说只有两种,一种是契诃夫式的,一种是莫泊桑式的。莫泊桑式的短篇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他非常善于干净利落地讲故事,讲人情世故,讲人的欲望,结构一般是:人在利益的驱使下做了某件事,而最后事情没有办成,此人也落得悲惨的下场。

《羊脂球》无论在在表达手法上、细节上,还是语言上都既精致又独特。以下便从三个方面,进行简单地分析。

①以小见大

小说用到了莫泊桑惯用的手法,即以小见大,将法国社会搬到了狭窄的马车上,将法国各阶层,浓缩到了10个人身上。

其次,通过我们将小说中,表示时间的词汇,标注出来之后,可以发现,整个故事,缩短在了6天之内。

最后,在短短的篇幅里,将法国各阶层面对敌国、同胞的行为和态度,串联了起来。

通过马车上的饥饿,羊脂球不计前嫌的慷慨;再到普鲁士军官提出无理要求后,法国各阶层表现出的冷漠和自私;最后无一人分享食物给羊脂球等小事,高度赞扬了底层平民羊脂球,也讽刺和嘲笑了各阶层对待同胞的薄情寡义。

②注重细节描写,人物更立体

莫泊桑的作品,都十分注重细节的描写,通过细节来层层深入主题。

小说的背景是寒冬。冬天总是给人一种寒冷、悲惨的感觉,比如《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在冬天冻死的;《白毛女》的故事一上来,也是“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

用寒冬作铺垫,所以,早在一开始就“注定”了,主人公悲惨的结局。尽管如此,羊脂球虽然身份卑微,但却并不自轻自贱。

她“在敌人面前,显示出严肃高傲的气概,竭力地控制着自己,使自己保持冷静。”“看见旅伴们那种恭顺的态度,心里产生反感。”“竭力要比那些同行的正经妇人显得更有自尊心。”“称普鲁士军官是死鬼、臭无赖、臭流氓,绝不同意他的无礼要求。”

通过这些细节描写,丰富了羊脂球的人物形象,让整个人物变得更加立体。也突出了羊脂球的性格特点、写出了羊脂球与“身份不符”的高尚。

③擅于运用对比,深化主题

在《羊脂球》这部作品中,作者把上等人和下等人,做了对比。意在对前者的冷漠和自私,进行抨击;对后者的高尚,进行歌颂。

马车上,得到羊脂球的食物后,他们赞扬羊脂球勇敢、也感谢她的慷慨。当得知普鲁士军官要对羊脂球无礼时,他们便开始算计羊脂球,打算逼“良”为娼,弃同胞和国家的尊严不顾。

终于,在修女“本身应该受谴责的行为,常常因为启发行动的念头良好而变成可敬可佩。”的劝慰下,羊脂球献身了。

献身后的羊脂球,并没有得到感谢,而是继续“收获了”冷漠和鄙视。众人早已忘了羊脂球的滴水之恩,只记得她是最卑贱的情爱服务者。

莫泊桑通过对比的手法,将同一件事,不同人的处理方式和态度,生动形象地描写出来。也让主题更加深刻,让人物形象更加饱满、立体。


跪射俑


第一次读《羊脂球》大概在我十五六岁初高中时期。

《羊脂球》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中篇小说。故事以1870年普法战争为背景,10个人同乘一辆马车出逃。这10个人有着各自的特殊身份,有资产阶级权利、财富的代表,两个修女,明主党派人士和羊脂球,一个妓女。

小说描述的以羊脂球这个妓女为代表的底层人物,并没有写她的生活困苦,环境迫害或者说非人遭遇。而是以一种鲜明的人物对比来展开。首先在同一辆马车上,这些上流人物得知羊脂球是妓女,阔太太们对她态度恶劣,悄声辱骂,看不起她,高谈自己的上流生活。而当车上人的食物吃光只有羊脂球带足了三天的口粮并不计前嫌大方地分享给了车上其他人。于是,他们吃饱喝足后马上对羊脂球表现出了亲昵和给予了各种夸赞。

马车继续前行被普鲁士军官扣下,并提出要羊脂球陪自己过夜。羊脂球面对侵略者果断拒绝了这无理要求,随之而来的是同行一车人都被扣留了。车上所有人都急坏了,他们九个人想尽办法,使用各种手段迫使羊脂球答应这无理要求,更可笑的是教会代表的修女说:“只要用意是好的,做任何事都不会触怒天主。”。羊脂球为了救大家 最终牺牲了自己,于是第二天马车放行了,可悲的是车上人对她满是嫌弃鄙夷的态度,这一次大家都带足了食物除了羊脂球一个人在马车上挨饿。

小说以上流社会的所谓“体面人”与羊脂球这种出卖肉体的底层人同处一个环境下的所作所为产生的强烈对比来展示了她人性的高贵。而这种人性的高贵没有以羊脂球之前所处的生活、人文环境而受到影响而显得更加弥足珍贵。在我看来这车上只有羊脂球一个人是善良、爱国的代表。

小说也对这些代表上层社会人物的背景生活展开过描写。体现的都是贪婪虚伪的特质。在自身利益收到威胁的情况下,毫不犹豫地牺牲他人,并且连一点悲悯心都没有。在一辆马车上,作者把当时法国社会政界、商界、教会和底层人物代表都集中在一起,通过各种人物的不同表现,鲜明对比感更强烈。虽然故事时间轴短,环境空间浓缩,但却演绎了代表当时整个法国社会的现实状况,意味深长。


一只活泼的小胖胖


越挣扎在底层的人物,越能散发出人性的光辉。而相比照的那些人,也就显得越发卑劣。


在我国的古典文学描写中,妓女也这一形象也有着许多明显的群体人物特征,他们或是身世遭遇悲惨,被迫流落至此,或是身为妓女,却心怀国家大义。这一形象群体的设置有着最明确的艺术表现手法,那就是对比。底层的人民越是有着大义担当,也就反衬着其他人物更加卑劣。羊脂球也是如此,她虽身份卑微,但却有着比爱国者更加高尚的心灵和比修女更纯净的虔诚。




《羊脂球》故事发生在普法战争时,法国溃败,包括羊脂球在内的十个人乘一辆马车逃离普鲁士侵占的法国地界。

这十位中有着商人,有着政治家,有着贵族,也有政客,还有作家与修女他们平时自认身份高贵,也就看不起这其中地位最卑下的羊脂球。引原文如下:

当人们认出了她时,议论便随之而来,什么“社会耻辱”啦,“婊子”啦等等,尽管声音很低,却是那么刺耳。



而平时享受惯了的人,在这遥远漫长的路途中,都齐齐忘记备上一些吃食,在这漫长而看不到终点的雪途中,众人都感到了饥饿,而这是羊脂球拿出了她准备的三天的路上的吃食分给了大家,此时也没有人会想,这是妓女的食物,纷纷放下了他们清高的架子,将羊脂球三天的口食吃尽了。

俗话说吃人家嘴短,拿人家手软,吃了羊脂球的食物,众人也不再好意思像之前那样对待他,贵妇人开始主动向她攀谈。羊脂球提起了普鲁士入侵时,她愤慨的心情以及正直的爱国之心。

而路途之中,他们遭遇了普鲁士人的盘查,其中一位军官看上了羊脂球,要求羊脂球和他过夜,否则就扣留其它人。羊脂球的本性是刚正坚硬的,她是爱着自己的国家的,又怎么会屈服于她的敌人?

然而,同行的人就不这么想了,毕竟没有触及到他们的根本利益,他们只是在一开始表达了自己的愤慨,但随着被扣留日子的慢慢增长,每个人都在心中产生了不安,后来商人甚至建议只留下羊脂球一个人,让其他人走。后来为了不撕破面皮,他们还是决定采用劝服的方式。于是九个,自认为可以掌握他人生死的人聚在一起,开始盘算如何劝服羊脂球,对这个胖姑娘的进攻也开始了:

一切都是那样的得体、那样有分寸,而且还时不时爆发出一片热烈赞赏,足以激发人去仿效。听了这样的话,你一定会相信,在这里女人惟一的使命就是永久不断地牺牲自己的一切,无休止地凭借丘八老粗们的随意处置。


似乎弱势的人永远是可以被牺牲掉来保全他人的,似乎女性永远是作为一种附庸而存在的,此时卑劣的人性一览无余。无论是直接的粗鄙,还是所谓自忖身份的唇枪舌剑,每一句话,每一个言行都只写了他们灵魂的卑鄙。

羊脂球最终被劝服了,于是他们欢欣鼓舞,他们高声谈笑,他们喝香槟酒,是的,他们还不忘准备好未来要吃的粮食。

当他们终于被放行,车上的他们对羊脂球避之不及,所有人都像不认识她一样,他们每个人都准备干粮,然而在吃饭时却没有人分给那个可怜的姑娘一点。羊脂球绝望了:

根本没有人理睬她。她觉得自己被算在这些正直的混蛋的轻蔑里;他们先把她当成玩物,然后又像抛弃没有价值的东西似的抛掉她。




羊脂球的故事,不仅仅讲的是一个妓女被背信弃义的事情,而是在映射着当时整个法兰西社会,表现着当时法国人对自己家国的麻木不仁。当国家每一个人包括妓女都在反对入侵者的时候,而那些高高在上的仁义君子们,只会在你有用的时候才端上他们所谓上流社会的嘴脸,对待你,恭维你,奉承你,而当利用价值已尽的时候,妓女仍是妓女。


然而今天,我们谁能说身边没有羊脂球的故事呢?


寒山远火话文学


小说以羊脂球这样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妓女形象为代表,歌颂了法国人民敢于反抗普鲁士侵略者的凛然正气,以及他们维护民族利益的爱国情操和善良热情,乐于助人的高尚品德。它以羊脂球被同车旅伴推入火坑的丑恶事件为中心,揭露了法国统治阶级的代表——商人、贵族、厂长兼参议员、修女及民主党人等上流社会的各种角色——在强敌压境、国家危急的严重时刻,首先考虑的不是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尊严,而是个人的安危和金钱上的得失。当生命财产受到威胁的时候,他们采取的是不折不扣的保命哲学,口里还堂而皇之地说什么“遇到最强大的人是永远不应抵抗的”。尽管他们懂得,敌人的无理要求,是对法国和法国人民的羞辱与侵害,他们表面上显出一副怒不可遏的架势,然而实际上,在民族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这些“爱护名誉”的权威人士没有片刻犹豫,立即倒向敌人一边,双手把羊脂球奉献给敌人去蹂躏。尤其令人愤慨的是两个所谓代表上帝的修女也为虎作伥。至于嘴里哼着《马赛曲》、抵抗高调唱得震天响的民主党人高尼岱,不费吹灰之力就收到了“坐享其成,暗中获利”的好处。这一些鲜明而生动地表现了那些双手插在口袋里弄得钱币叮当响的体面人物和社会上的各种反动势力沆瀣一气、狼狈为奸的丑行,具有极大的概括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