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害怕“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到”,为什么?

新大风歌


一株吊兰愿意来回答这个问题。


农村老年人害怕“七十三八十四”的这个梗,其实和历史上的两位名人有关。这两个人,一个是孔子,世人尊称为“先圣”;另一个是孟子,世人尊他为“亚圣”。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逝于公元前479年4月11日,虚岁七十三岁。

(孔子 授课图)


孟子,生于约前372年,逝于前289年,虚岁八十四岁。

(《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


像孔子、孟子这样的人,阎王爷都不许他再活下去,那一般的人还能活上多久?要知道,这两位可都是圣人啊,私塾里立的都有牌位,每一个读书人是要恭恭敬敬行鞠躬礼的!

也由此给人们心里形成了一个梗,是啥呢?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那意思就是,七十三八十四是个坎,到了这个坎,阎王爷连圣人都不留,咱一个普通百姓就更别想了。


不知对问答满意不?


一株吊兰


我亲身经历:

今年(2019)是猪年,恰逢我的本命年。我是四七年生,(猪年),又刚好七十三岁。前一月突遇一氧化碳中毒,紧急抡救冶疗已痊愈。

还有我村邻居,男性,去年狗年.(2018年),也是他的本命年,(1946年生),他长我一岁的一个老人,(今年已74岁)去年他也七十三岁,因得急病昏迷,抡救脱险。

还有比我大两岁的本村老妇人,她属鸡的,前年(2017年),她也七十三岁,(1945年生),2017年也是她的本命年,也同样一氧化碳中毒,经抡救恢复,但左手半瘫,也是七十三岁,也同样也是她的本命年。

我是一个不信迷信,神鬼的人。这三件事是迷信吗?我也不会解释了!是巧遇吗?是科学吗?谁能解答呢?这三件事是我亲自遇到的真实记戴。

我很迷茫,深思不解!


liujianweng


古人所说的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在古代来说并不是并无道理,因为古人的平均年龄甚至还不到一甲子,而现在国家统计部门统计全国平均年龄已经达到77岁,尽管这样我还要说一下这句古话在我奶奶的身上应验了。

2016年也就是我大学毕业的那一年,毕业后忙着找工作,回家的次数也很少,每次回家会先去看看我的奶奶,因为她老人家在家经常会问我什么时候回家,奶奶是大年三十去世的,去世的时候是八十四岁,然而去世的时候却没有任何征兆,就想睡着了一样,记得那天天还不亮,大家都准备着早起去拜年,这时大门忽然被急促的敲响,开门后却发现是大娘,她说奶奶走了,当时我听到这个消息,简直不敢相信,连忙跟着家人去奶奶家,一进门发现奶奶躺在床上,像在睡觉,只是没有了呼吸。于是就赶紧通知姑姑和亲人们,因为太突然了,新年的喜悦一下全无,代替的是哭声和泪水。

这一年我们失去了奶奶,而奶奶的生命也定格在84岁。

寿终正寝,没有受疾病痛苦的折磨。

奶奶走了4年了,愿天堂的圣莲伴您左右

子孙康健 勿念


农村阿豪


这句话的意思很好理解,在以前的农村,老人都非常害怕,73岁和84岁这两个年龄,如果过不了73岁和84岁这两个年龄的那一年,那就会去世,如果过了这两个年龄段,就会很长寿。

农村老人害怕“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到”,为什么?

1、对于老人来说73岁和84岁是道思想的坎。

对于老人这个思想的坎,是有来历的,因为古代的伟大的两大思想家,孔子的寿命是73岁,那孟子的生命是84岁,在古代,这两人的寿命都是很长的,老人们就认为,这么伟大的人,这么有远见的人,都只活过了73岁和84岁。

自己肯定不能超过他,在思想上就给自己设了一道坎,认为自己不可能比他们两人活得更长远,所以就有73岁和84岁,阎王不叫自己到的说法想法,认为自己到了这个年龄,就会去找阎王报道去了。

2、对于老人来说73岁和84岁是道身体的坎。

在以前的那些年代,因为受医疗水平的限制,医疗水平不是很高,有些人有些疾病发生了,也没有那么多钱去治疗,因为在以前,没有新农活等这些惠民的措施,所以对于老人来说,73岁或84岁就是一道身体的坎,因为到了这个年龄,会有各种疾病产生,如果过了这个年龄,身体反而会越来越好,可能会活到99岁。

总结

对于这句话,我认为就是以前老人,对自己是思想设的坎,和自己身体上设的坎,在以前可能有一定的规律和指导性,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水平的改善,只要有老人们加强运动,放平心态,戒烟限酒,相信一定能活到99岁。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点击关注:以文温暖三农。如果有不妥的地方欢迎交流、讨论,每天会有精彩为您呈现!

以文温暖三农


答:73 、84,阎王不请自己去,我家乡是这样叫的,这个问题确确实实存在的,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古人经过长时间积累起来的,经验教训。

一、12年为一个坎

古人认为12岁为一个结坎,也就是一个生理循环往复的周期,一个人比另外一个人,大12岁,其实就可以说,长了一辈儿。

以前,12岁之前叫少儿,12岁到24岁,叫弱冠,或者叫青年人。24到36岁,即青壮年,36岁到48岁,叫壮年,48岁到60岁,人身体机能开始下降,逐步跨入老年行列。



二、机体原因

人生古来70稀,72岁,在古时候其实比较少了,可以说是风中的蜡烛,瓦上的霜了,稍有不慎,随时都有可能离开世间。

人每过12年,身体机能和心理系统,就会调整一次,就好像是春夏秋冬四季变化,或者说像女人的经期一样,出现一系列综合症。


三、身心变化

一年有12个月,人有12动物生肖属相,这些东西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人体器官是比较唯美和奇妙的,人体的变化和细胞的死亡与再生,我们人的身体,自己不会有明显感觉和体验的。

总结

当然,现在生活好了,医学也更发达了。人的平均寿命也整加了不少,但是73~84~96这个生物周期坎,身体,心理变动,还是要特别注意的。这些年龄段,很有可能无疾而终。

文章乡村健康生活大纲原创,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告删除,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都看到这里了,还愣着干嘛呀?赶紧点赞关注啊!每天都会有精彩与您呈现。


乡村生活健康大纲


农村老人常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是啥意思?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就是说七十三和八十四,是老年人的一个坎,这两个岁数老人去世的非常多,要引起重视和注意。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的说法,在民间流传很久,直到现在,很多老年人到了这个岁数,心里都疑忌的害怕心理。其实,这两个岁数,来自于圣人孔子和亚圣孟子的去世岁数。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死于公元前479年年,周岁为72岁,虚岁是73岁;孟子生于公元前372年,死于公元前289年,周岁是83岁,虚岁是84岁。在民间年龄都是以虚岁来计算的,所以孔子是73岁死的,孟子是84岁死的。而我国古代,对孔子和孟子十分推崇,二人被尊为“圣人”和“亚圣”,圣人和亚圣都无法迈过去的年龄坎,对普通人来说就更不用说了。

其实,在古代,人过七十古来稀,能活到七十岁已经相当不容易了,活到七十七八十四,那就更不容易了,人们在对圣人崇敬的情形下,也对圣人去世的年龄有了畏惧,于是一代代流传下这个说法。其实细一想,这根本没道理嘛,亚圣敢比圣人多活了11岁,我们普通老百姓怎么就不能比圣人多活呢?人的寿命有长短,这是诸多因素决定的,和圣人实在没有什么联系。

但是事实上,民间确实有很多老人正是在这两个年纪去世。这难道只是巧合吗?其实也不是。我以为,其一,有了这句经久传诵的老话,就会对老年人心理上造成影响,怕死的心理每个人都有,人到了这两个年龄,自然会想到这句老话,难免心理害怕,这种恐惧和忧虑,无疑会影响人的健康,正所谓楚神有鬼,使这两个年龄成了老人心理上的坎,也成为生命的坎。

其二,根据现代医学研究,人类的生命活动存在周期性,这个周期大约为11年,其中会有相应的高潮和低谷,而73和84恰好处于两个周期的末尾,成为那轮周期中最为低谷的阶段。人活到这个岁数,本身处在生命低谷期,再加上那句咒语似的俗语影响,在这个岁数去世的人难免会增多。

其实,虽然古时人们平均寿命较低,但古人们似乎也知道人的正常寿命应该是百年左右,所以古人们把死后称为“百年之后”。而现代的生物学家通过人类细胞分裂次数,推断人类的正常寿命应该在100岁以上。只是由于战争、疾病等各种外力因素影响,导致人类平均寿命还远远达不到100岁。从以上两句话和古人今人对于人生百年的论断,我们不得不承认古人的聪明和先知。

尽管有11年一周期的说法,73和84也确实是人生低谷期,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的提高,人们的体质起来越好,越来越多的疾病正在被攻克治愈,人过七十古来稀的说法早已不再适用,老年人们没有必要守着这句俗语吓唬自己,抱着平和的心态,高高兴兴过好每一天就是了,毕竟一句俗语再有道理,也决定不了每个人的生死。


齐东晏子


“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到”是我国民间关于人寿命的一句俗语,并且农村老人们上了年纪后也会经常这么说,并且调侃自己能不能活过这个岁数。

我认为其实大多数老人是比较豁达的,对于这种说法也只是那么一说,不会真正的害怕,放在心上。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01七十三,八十四的由来


之所以说七十三和八十四这两个数字,主要和我国古代两位圣人有关,分别是孔子和孟子。

孔子出生于公元前五五一年,卒于公元前四七九年,实岁七十二;孟子出生于公元前三七二年,卒于公元前二八九年,实岁是八十三岁。但是古人习惯于说虚岁,因此,他俩分别是七十三和八十四,这就是两数字出处。

古人认为两位圣人都活不过这个岁数,那么他们自己肯定也挺不过这个坎。到了这个年龄以后,即使黑白无常不找自己,自己也会去阎王那边报到。

02战争,医疗,生活方式导致古人寿命不长


在古代,战争频发,让人口数量短时间极速下降。再加上医疗水平不发达,连最简单的阑尾炎都束手无策,人们一旦患大病,很难康复,从而丢掉性命。此外,还有生活方式落后,饮食习惯不健康,导致古人寿命平均不长,超过六十岁就算长寿了。

所以,古人一旦活到七十三和八十四,自己就觉得这辈子值了,心里也比较豁达,更不会去害怕。

03这句俗语并没有科学依据


有关数据表明,七十四和八十三这两个年龄段人的死亡率并没有高于其他年龄段。人的寿命受自身基因,细胞,生活方式,体质,心理,饮食,职业等等方方面面影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我们要理性对待这句俗语。

总的来说,我认为“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到”这句俗语主要是受古代两位圣人的影响,并没有科学依据,大家也不会害怕。


杞果果


主要是因为孔子活了七十三岁,孟子活了八十四岁,认为这两个年龄段是老年人的门槛,是寿命的关口。既然圣人都不能过去这两道坎,那普通人就更不行了。

这只是古人的一种说法,是人们在生活中,对于人的生命的一种浅显的认识,并没有科学依据。一个人寿命的长短,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而保持心情愉快,是最重要的。看得开,放得下,心态好,从而达到延年益寿也是可能的。

现在,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的平均寿命也得到了提高。寿命达到七、八十以上的已经很普遍了。




宝木鸿F


在农村,老一辈人由于思想较为封建,致使在某些事情上会非常的“讲究”,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迷信”,村里的老人一般比较忌讳两个年龄段,一个是七十三岁的时候,另一个是八十四岁的时候,所以会经常听到老一辈人说这样一句话,“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那这句老话到底讲的是什么意思呢?

农村老一辈人一直都认为,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是人生当中的两道坎,也就是说这两个年龄段是人死亡率最高的时候,每当到了这两个年龄段的时候,村里的一些老人都会自己胡思乱想,生怕会离家人而去,一旦度过这两个年龄段,老人们认为就度过了人生当中的坎,那此后定能长命百岁了。

那究竟为什么老人们会害怕着两个年龄段呢?这句老话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原来,这句老话是根据我国大圣人孔子和孟子去世的年龄而流传出来的,据悉,孔子和孟子就是在七十三和八十四岁的时候去世的,所以后人就认为这两个年龄段是人生中的“灾年”,连圣人都躲不过去,更何况一个普通的平民百姓呢。

其实,这都是流传的传说罢了,是没有真实性的,就是这样一句老话,让多少老人整日提心吊胆,恐慌不安,就算没病的也能吓出病来,农民朋友还是要开导自己的父母,不要让父母在这件事上有压力,毕竟心情好才是长命百岁的“药方”。(更多三农资讯,敬请关注百家号:农人小王)


董师爷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