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对全球供应链冲击究竟有多大?

牛津经济研究院预测,疫情冲击将导致今年全球经济增长减少0.2%,年增速跌至2.3%,创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低增速。高盛预测,假设由于中国的积极应对措施,感染率在2月和3月显著放缓,2020年全球经济增长将放缓0.1-0.2个百分点。

国商信达的专家研究认为,现在的中国包括智能手机、家用电器、高铁制造、汽车生产等多都逐渐成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疫情之下,中国城乡隔离、工厂停工,不仅影响中国国内的生产供给能力,同时也对其他市场造成重大影响。

疫情对全球供应链冲击究竟有多大?

疫情对全球供应链冲击究竟有多大?

此轮疫情现已扩散至意大利、韩国和伊朗等国。从本周一开始,全球市场下跌,因投资者担心新冠肺炎疫情可能扰乱供应链并拖慢全球经济增长。

日韩作为全球重要电子元器件供应地,当地疫情扩散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关键电子元器件缺货涨价的预期。

按目前的发展来看,疫情可能对3月的一部分出口订单产生影响,并影响到后续出口。同时,产业转移的风险仍然存在,但总体上风险较为可控。

推演疫情对全球供应链冲击的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疫情对中国国内的供应链网络产生影响。疫情冲击使国内生产秩序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企业复工时间推迟、外地返工人员面临隔离期、复产工人缺乏口罩等防护条件,物流运力也受到了显著影响。

第二阶段,疫情影响到中国向其他国家出口中间产品,导致其他国家生产过程出现中断。但这一阶段,由于我国企业和国外企业的产成品库存、以及运输时间的缓冲,暂时对我国从其他国家的进口不产生影响。

第三阶段,全球供应链中断的效果反馈,通过进口渠道反射影响到我国。由于国外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断,及其产成品库存消化完毕,因此我国的中间品、最终品进口也将面临暂停风险。

第四阶段,在最严重的情况下,供应链中断将向其他没有中国企业直接参与的全球供应链扩展。这时候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将大幅上升。

哪些国家的供应链受到了更大冲击?

如前所述,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总体上出现了显著下降,超出了春节后变化的正常历史区间。在总体指数下降的情况下,各分区航线指数的变化不尽一致。其中,南非航线、东西非航线甚至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上升。另外,美东、美西航线各有涨跌,所受影响暂时不大,但后续影响还有待观察。

从2月中旬公布的现有运价指数来看,以下航线的出口运价指数已经受到了较大冲击,具体有:日本航线(-2.5%)、欧洲航线(-3.6%)、南美航线(-5.4%)、波斯湾红海航线(-6.0%),韩国航线(-8.5%)、地中海航线(-10.1%)。

其中,向南欧和北非地区提供出口品的地中海航线受到冲击最大。根据彭博社2月14日的报导,南欧塞尔维亚的供应链已经受到冲击。

此外,波斯湾红海航线、南美航线也受到了较大冲击,但是由于这些国家的体量较小,所受关注不多。另一方面,韩国、欧洲、日本这些地区的经济体量较大,而且从运价指数来看,来自中国的产品供应也受到较大冲击,这些国家的供应链停顿更加受到广泛关注。

中国面临的产业外移压力有多大?

疫情对中国产业的影响分为三个层面。

1.在乐观情形下,如果疫情只是较为短期的冲击,其对产业外移影响较少。尤其对机械、电子等优势产业基本没有影响。重新配置全球供应链非常复杂,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如果只是短期冲击,各国企业对全球布局的战略选择将非常谨慎。

2.如果疫情对生产的影响持续到3月甚至4月,可能对出口订单产生影响。每年3、4月都是PMI出口订单下单的高峰期。其中,又以3月订单指数最高。这两个月的订单表现,将决定后续多个月的出口金额。目前,3月初华东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已经延期,4月的广交会能否正常举行将视疫情发展而定。

3.在极端情况下,如果疫情对生产的影响持续到4月甚至6月,则将会对部分产业的供应链产生实质性破坏,并加速产业外移。尤其对于玩具产业、服装等供应链较短、对配套要求不高的产业。在过去两年中美贸易冲突之间,有些企业已经将生产转移到了东南亚一些国家。叠加贸易战余波,如果疫情对生产的影响持续时间较长,则跨国公司将有可能考虑进一步多元化其全球供应链。

总体上看,目前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仍处于第二阶段的初期,即:中国向其他经济体提供的零部件中间品下降,其影响已经初步扩展到韩国、日本、南欧,并且有可能进一步向其他欧洲国家,以及美国扩展。

由于疫情本身仍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而且我国企业复工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现实问题,因此后续影响仍待观察。但有一点已经非常明确:这已经不是一个各扫门前雪的时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