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中真的会有人会刻意瞄准头部开枪吗?

李-小米


不多,因为直接打中躯干其实一样致命,真实战争中挨若干枪后还不忘交代党费怎么交的应该没有。打躯干比打头容易的太多。同时,因为后坐力,开枪的瞬间枪口会有一定上跳。瞄准时一般需要根据经验适当压枪。所以直接瞄准头部的情况不多。当然,类似以前的战壕互射确实有不少人被打中头。但主要因为就头露在外面,并不是对方特意要打头。


跬步求索


战争行为是人类最丑陋的表现,是对人类文明最大的摧残。即使是正义的一方,杀死敌人也是获得胜利的主要方法。因此,研究杀敌是进行战斗之必须。

枪击是现代战争最常用的杀敌手段之一。虽然有人说现在的战场枪的杀伤率甚至降到了常规武器杀伤量的百分之几,但却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现在吃鸡游戏流行,玩家们感受着枪枪爆头的血腥快感,领略着98k的风采,又从网上扯出了各式各样的高精狙,津津乐道起来。于是枪枪爆头深入人心。

然而,真实的战场的结果要令很多人大失所望。真正的战士很少也很少有机会瞄准敌人头部射击的。这涉及到许多的战术原则,都是血的教训的积累。

革命战争及抗日战争时期,我们的军队枪弹极少,总是要把敌人放近再打,一弹杀一敌是最高的追求。在防守战中,面对快速冲击之敌,这时要求瞄准目标小的头部打是不合适的。而进攻战中,则主要是压制射击,敌人躲着,你也瞄不着,冲进敌进后就是近身搏杀,也来不及瞄准头部,除非你走运或敌人本就想死。阵地战时双方各守一方,倒是有些精瞄机会,但也得是敌人大意或大胆才行。

有些人说,狙击手是干嘛的?他们往往只有一次射击机会,要求首发命中,不瞄头部打,怎么保证杀伤力?张桃芳是志愿军中狙杀记录最高的。他说,包括训练用弹,他在三个月内狙杀214名敌人,用弹不足1000发。他的狙击经验是,能射胸绝不射头,敌人上山瞄头打,敌人下山瞄腰打,最后的目的是击中胸腹部。要注意,只能射头时也要射。张桃芳虽然眼力异于常人,特别锐利,但用的是没有瞄准镜的普通栓动步枪,他在四百多米外将美军王牌狙击手爆头的事不得不提。

一天,张桃芳一上到阵地,就被对手用12.7毫米口径的高射机枪打了招呼,帽子都打掉了,上衣穿了个洞。但最后还是让他发现了敌人专门派来对付声名鹊起的他的王牌狙击手,躲在四百米外的两块山石的缝隙间。敌人以为步枪要精准射击四百米外的目标极其困难,观察都困难,况且自己用射程极远的高射机枪,能连射,取胜十拿九稳。张桃芳只用一瞬间就完成了站起瞄准击发的动作,刚一缩回,敌人的子弹就擦头而过。敌人被爆头。这时的敌人只露出头部,瞄头是唯一的选择。

有人作过统计,说现代战争中击杀一个敌人,平均要用五六十万子弹,说明现在打仗别说瞄头,基本上都是压制射击,比谁的子弹多。打中要靠运气。

也有人统计过,越南战争中美国狙击手射杀一人平均用弹1.39发,真正的精精准准,但他们射击敌人一样不会瞄头,只要打中,不死都难,现代步枪的威力你千万不要被电影中的英勇镜头所误导啊。

对付运动目标或较远的目标,要一枪命中非常困难,连发是弥补的方法之一,但枪械连发枪口抖动厉害,从第二发起就偏离瞄准线了,就要降低射速,使射手能在两发弹击发之间压下枪口回归瞄准线,这可难了,力度大点又向下偏了,困此连发的散布大到你不想用。

我很佩服德国人整出的G11无壳弹枪,其先进的结构和无壳弹在此不谈,单谈其创造性的极高速点射原理。G11能用每分3000发的射速来进行三发点射,而竭采用浮动枪管和枪机,射出三发弹时枪管只退了一点点,射手肩头都未感受到后座力,枪口跳动极小。这样射出的三发弹弹道密集,射中的机会可不止是单发射击的三倍,因为即使目标不动,一发一发地射,每一发的影响因素不同,比如心理和呼吸的不同,也不一定枪枪命中,而高密度的三发点射等于在瞄准线周围同时一次性补射,适当的散布会弥补精度的偏差,又不致于偏差太大。

虽然G11项目最后下马,但不能否认极高速点射原理的先进性,虽然现在的步枪大多注重压制能力。高精度的狙击枪用不了这种原理,现代的多管机枪却能打出每分钟6000发,更厉害,就是看中了高射速的首批命中率,敌人一露头就死,这才是最有效的压制。





独孤求烂


弹无虚发,枪枪爆头,这样的情节,只能出现在影视剧中,或者是小说描写的章节中,真正的实战场合,炮火连天、弹痕遍地,是绝无可能出现的。
10发弹仓供弹的56式半自动步枪,可谓非常精准,100米卧姿射击,对胸靶瞄准了打,照样有人会脱靶,更何况是战场上,打的是活动目标,要打中都不容易,还奢望爆头吗?
之所以要以56式半自动步枪为案例,因为这把枪本文作者爷爷打过,父亲打过,本人打过,儿子打过,估计我儿子一旦结婚有小孩的话,在校军训时打的应该还是56式半自动步枪,前后会有整整5代人用此枪军训和打靶,哦!永远的56半。参与实战的人,有过战场体验的人,本文作者曾经与接触过的抗战军人,探讨过真实的打仗情况,不要说是爆头,就连对方的脸都看不清楚的背景下,都已经用手中的步枪乒乒乓乓地开枪了,一般满弹仓5发子弹,打掉以后就掉头就跑。
究竟有没有打死人,他真的不知道,只有天晓得,又没有打扫过战场,更没有出现影视剧中,无处不在的拼刺刀,用其原话来说,也拼不过日本人。
一般情况下,都是远远地看到人影了,就赶紧地放几枪,然后就撤退了,实际上就是逃之夭夭了,还要逃得快,慢了有可能会被对方的流弹击中,对方的枪法比较精准,步枪的射程又比较远,用他的原话来说,三八步枪有三里路好打。即便狙击手,也很难做到一枪爆头;一般情况下,会瞄准胸部打,如同平常卧姿射击时,打的就是胸靶,毕竟容易上靶,习惯一旦练成,就很难更改。
战场上,打的都是活动目标,不便仔细瞄准,人上了战场都鬼精的很,也都怕子弹,不怕死的人是不存在的,哪有人不怕死的。因此,实战中,不可能出现影视剧中的密集进攻队形,距离阵地百十米距离后,都是卧姿匍匐前进了,同时手中的枪,也绝非烧火棍,也会射出子弹,就很难精瞄射击了,爆头更是非常困难。

国平军史


兔哥回答:有被爆头的,但没有刻意要求爆头的,战场不是打靶训练,即便是狙击手也不会去刻意瞄准头部,这个情况在战场上很难做的到。其实狙击手的作用真的是被影视作品无限夸大了,战场上狙击作业属于打冷枪,一战时最好打,阵地战,总会有冒头的,二战时期利用游击方式,利用作战间隙打击目标机会也多,现在变得越来越难,主要是作战模式变了,防范意思和措施也增强了。狙击手爆头更多的是反恐,反劫持人质行动中更有用,防止对人质造成伤亡,要求一击致命。
战场上要对目标精准射击很难,特别是战斗状态,需要快速压制对手,自己也要变换射击位置。冲锋时基本都是概略性射击,很难做到精准瞄准。上过战场的都知道,本身就紧张,加上作战并不是一个轻松的活,消耗体能是不上战场的人无法想象的。本人上过战场,体能棒棒的,可是即便趴在阵地上打一阵子,一旦停下来,浑身颤抖,手榴弹拿在手里都明显抖擞,也投不远。


并不是害怕,而是紧张,高度紧张,老兵也不例外,说说笑笑把仗打只存在于影视作品和电脑桌上,实现中可做不到。炮弹,手榴弹,子弹乱炸,大地本身就是颤抖的,空气中火药味,热气浪能使温度升高几度,战壕里运动都需要手扶着墙,那种场景用语言无法描述,干什么都变的很难。平时训练,100米胸环靶,打优秀,枪枪爆头的水平,可战场上即便是瞄准了也打不着,关键是他不让你打,运动时和一个青蛙一样,来回运动,能用眼睛盯住就不错了,通常情况下都盯不住他,有的是事干,所以,只能是射击它一顿,死伤不管,打趴下就好。

真实的战场可不是想象的,永远想象不到的。很多朋友跟据枪的射程来判断交战距离,例如,300米,400米,甚至800米,真不是这样,如果是200米,你想瞄准头部,做不到,为什么?打过枪的都知道,准星和缺口、眼睛三点一线瞄准目标,你想看清准星,就看不清缺口,你想看清缺口就看不清准星,更看不清目标,所以,都选择看清目标,准星,缺口则是虚的。还有准星是有虚光的,无法克服,150米距离基本上看不清目标,但想象中你却什么都能看清楚,所以,才有交战距离300米,400米,甚至800米的说法。


交战距离越近越好,意味着可以增长射击距离,也可以够成瞄准精度。例如,从50米开始打,能打击至少130~150米远的距离。如果从400你开始打,你打吧,先抽颗烟,喝点水,到50~80再干活来得及。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不过,300米普通步枪想要瞄准目标,准星虚光就会导致根本看不清目标,眼睛不用几秒就会流眼泪,而且目标运动几乎无法命中,更别想爆头了。近距离接火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敌人炮火打击威胁,美军的炮火可以打击离自己部队30米远的距离,这是冲锋中最后的冲刺距离,也是投掷弹药的杀伤距离。交战距离根据地形,对方兵力规模而定,越是敌人炮火打击猛烈,越要采用近距离交战,先隐蔽。但交火距离近了,也就意味着不支持精确瞄准了,也别总想着爆头了,战场上可不是坐电脑桌上想象出来的。
战场上最大的特点是节凑,越是小规模作战节凑越快,我本人所处的战场环境并不激烈,甚至是平静的,战斗也是小规模的偷袭作战,或者是反偷袭作战,不过频率挺高的,战场环境很复杂,20米距离就看不到目标,草木很茂密,高过一个人,因此,只能隐蔽好自己,只有判断出目标位置才能下手,否则自己先暴露了肯定会吃亏,它来偷袭用是要冒头的,别着急。一旦开打就是快速射击,力求打趴下,死伤不管,还要注意对手扔手榴弹,所以要运动,不能在一个地方待的过长,通常战斗持续几分钟就结束了,所以,没有爆头的机会,也做不到。几分钟下来,大口喘气,感觉就像干了一天的活,不过,敌人又来了人就又开始有劲了,打完了又大口喘气,有时折腾几次,浑身都散架子,想瞄准目标爆头,枪都是抖动的,手榴弹拿在手里很吃力,趴在阵地瞄准根本做不到,憋一口气感觉要憋死了,站起来要好点,不过歇一会就好了,主要是紧张,所以,战场上真不是想象的。


至于狙击手也不会这么做,打仗不是表演,更何况你也表演不好。狙击手受地形,战场环境影响很大,例如,你可以打中1000米外的气球,战场上你就未必了,在草木丛生的环境下,你看不多远。我所在的战场环境很适合狙击作业,可惜战场自然环境不适合,也有很多狙击手。那样的战场环境,当你发现对手时,说不定它拿枪顶住你后脑了。狙击手训练跟作战两码事,狙击枪有瞄准镜,但视场受限制,而且环境反光也干扰瞄准镜作业,作战时火药气体产生的热量能够使雾气增加,气流会干扰瞄准,狙击手战场生存能力不如步兵灵活,所以狙击作业都会选择战斗间隙,能打就打,打不中也正常,不是你没本事,是敌人太狡猾了。



战场上射击受作战环境影响非常大,例如,你卧倒瞄准目标,手榴弹爆炸产生的泥土,硝烟等等都会影响瞄准。一颗炮弹距离你安全距离外爆炸能把你震起来,数秒时间都无法再构成瞄准线,而目标早就离开瞄准线了,所以,战场上要的是快速瞄准,连续射击,以子弹数量求战果。另外一方面,射击训练时,第一练习都是精准射击训练,100米胸环靶,一只枪只使用三个标尺,一个士兵只使用两个标尺,1、3任选一个用来打击100米距离目标,而后就是快速射击训练。例如,侦察兵除了第一练习打精度,剩下的科目全部是命中率,而不在计算环数,为什么?就是要求快速命中就行,管它命中哪个部位。所以,战场上要的是快速射击,命中即可,不会要求必要爆头,也不要求一枪毙命,打不死能打趴下就行。


兔哥42928


有倒是有,只不过比较少。绝大多数其实都是随缘射击,打中就打中,打不中接着打。现在这个战争,到了地面出兵那会儿,守军都没什么抵抗能力了,遇到交火的直接顶一会儿,然后呼叫空中支援就行了。

你要想一个问题,战场上人多,来来往往特别多人,节奏也快,那人往往还都是移动的,你完全没精力去聚精会神的瞄准一个人的头部射击的。而且,步兵班里的精确射手往往也不会去瞄准头部。毕竟,你瞄准头部和瞄准胸部所耗费的时间相差太大,尤其还是移动的人。

即便是现在有瞄准镜也是这样,瞄着头部打难度很大。那就更别提二战时期了,那机械瞄准非常麻烦的,距离远了根本看不清,更别说瞄准头部了。别被电视剧骗了,枪枪爆头是不存在的,你偶尔能爆一两个就撞了大运了。

其实看现在步兵交火,往往还都是看不见人,网上看一些美军的交火视频,实际上都没怎么看见人,悍马里的美国大兵都没怎么开枪,主要是靠悍马上面那挺M2倾泻火力去压制。最后直升机或者无人机来了,解决战斗。


军武文斋


你真要参战的话最好记住:

1:你对面的都是训练有素的敌人,他们比你厉害。

2:不是伏击的话,你只需要隐蔽好自己,然后向大致的方向射击就好,因为你的兄弟枪法比你好。

3:敌人比你更勇敢,所以不要冲的太前。

4:压制敌人就好,消灭敌人交给口径大的。

5:我们是PLA,不会要你去送命的,所以,灵活、主动的消灭敌人才是目标。

6:战争无绝对,在最后的时刻,记住,我们是人民解放军,我们的身后就是人民。


obayang159


不会,我一直玩很真实的模拟战争游戏,我应该比较有发言权,战斗中除非是伏击,否则给你开枪的机会只有寥寥一瞬间,而瞄头是需要多出一秒时间的,足够你暴露在敌人枪口里被反杀,近距离更是打哪都无所谓,打中就致瘫


mindsky


一般来说,战争中使用的子弹,不论什么部位只要子弹直接命中了基本上就让对手失去了攻击能力,那些电视上中了几枪还能跑能跳的是不存在的。而哪些瞄头的基本上是个人爱好或者狂人又或者是在绝对优势下的戏耍才会出现。


马叉虫博士


身上有避弹衣,手脚不好打,打中了也不致命。只有打脸,打上就是要命的。


腕力球哥


一般都会瞄上半身 ,毕竟受弹面积比头部大的多,即使不能一枪致命也足矣至伤,使其丧失战斗力。瞄准头部一般是只能看到头部或者需要一枪毙命,这后者多数用于反恐击杀绑匪,使其马上毙命,不至于伤害人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