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on the meaning of life》

讀《on the meaning of life》

  生活有意義嗎?其實我也不知道,我不知道我為什麼會問這樣的問題,而且一直在思考。直到有一天我在噹噹上發現了一本《on the meaning of live》的書,我覺得這就是我要找的。 ­

  這是一本很哲學的書,它不光告訴你生命的意義之所在,還一步步地引導你如何找到它,當你隨著閱讀一步步探測到自己的脆弱時,你就會明白到底什麼是你最值得珍惜的,是物質財富還是事業的成功?不,它告訴我們,其實真理、仁善、美好才是人一生的追求。 ­

  慢慢地翻開書本,首先它為我們講述的是人類從何而來,然後要去往何方,說到底就是人類不斷探索的終極問題。其實科學發展到今天,我們已經很瞭解我們自身和周圍的環境了,我們是從一個奇點的大爆炸開始的,經過數百億年的演進才有了我們這樣一個高級的智能生物,我們只滄海一粟,人類對於整個宇宙是微不足道道的,所以,它這樣說道,“人類為此感不安,因為我們無法預知未來,這正如我們無法得知我們的過去一樣——就在那個大爆炸之前到底發生了什麼,依照人類的能力這是我們永遠都無法得知的”。為此我們會問:“那要人類幹什麼,為什麼要出現智能呢,難道這就是上帝的按排?”作者慢慢地把我們從科學引向了宗教問題,試圖從宗教的角度得到人生的意義。但這裡有一個問題:宗教是從愚昧無知發展起來的,因為那時科學技術還不發達,對很多自然現象還無法解釋,所以就有了上帝,認為全能的上帝是世間萬物的造物主,大自然是由上帝創造的。但是到了科技發達的今天我們還是否需要上帝?從作者的字裡行間我們知道,其實上帝是兩種東西的結合體,一種是我們普遍意義上理解的神,造物主,另一種是我們要通它達到人生意義一種方式或儀式, 是什麼呢?是生日聚會、成人禮、起名、結婚或者死亡,它是人生各個階段所要尊循的儀式或戒律。但在現在的青年人看來這些傳統儀式或戒律很繁鎖,很無聊而且沒有必要,確實是這樣,因為我們的生活節驟太快了,我們已經不習慣於慢“生活”,然而,作者說到:為了達到人生的意義,我們有必要認真思考,這樣的儀式或清規的行為不是為驅邪或祈福而是獲得德行和心靈開悟的日常活動,它本身成為內心轉變的一個引擎,在完全世俗的環境中,從事某種事情的人將會成為某種類型的人。作者再次指出:人是理性和感性的生物,人類存在的根本意義就是面對自由的重要時刻具備詳細規化人生的能力,而且沒有人能割斷人類的情感共性卻絲毫不在乎同類的感受,所以人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我們很清楚自己在做什麼,為什麼要那樣做,但有時候卻表現得很自私和與世隔絕。想想看,如果一個與世隔只為自己而活的人生,會是一個有意義的人生嗎?作者說:要獲得真正有意義的人生,應該是公開的而非封閉的,即,人的本性建構在真實的情感交流和真正的有見地地和人對話的過程中,這裡不是說要犧牲自己的時間和精力來滿足他人的需求,而是說,一個有意義的完整的人生不會將工作或計劃放在隔離的空間裡,而把他人置之不理。正如上面所說,人在與外界交流與溝通中感受到了快樂並豐富了自己的人生。

讀《on the meaning of life》


­

  作者最後總結道:一個真正有意義的人生是由感性和理性的能主觀能動的去處理人生中的種種事情,並且有一種高於人類自身的信仰(可以是全能的上帝,也可以是能提高我們的德行的某種儀式)並依託這個信仰提高我們的德行,在信仰的過程中感受到愛與被愛,而這些愛都是無私的,只有這種無私的愛做為一生的動能才能超越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