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在總結歷代王朝興衰經驗時,總喜歡把后妃當成國破家亡的罪魁禍首,“女禍論”這種說法屢見不鮮。其實革命家魯迅先生早就批評過“這類觀點了。他在《且介亭雜文·阿金》篇立對“紅顏禍水”論的觀點批判得入木三分:
我一向不相信昭君出塞會安漢,木蘭從軍就可以保隋;也不信妲己亡殷,西施沼吳,楊妃亂唐的那些古老話。我以為在男權社會里,女人是決不會有這種大力量的,興亡的責任,都應該男的負。但向來的男性的作者,大抵將敗亡的大罪,推在女性身上,這真是一錢不值的沒有出息的男人。
為什麼這麼說國家興亡的責任該由男性負責而不是女人呢?
首先,不管是妲己、褒姒,還是楊貴妃,她們只是帝王后宮三千佳麗中的一員,在理論上是無法掌控和涉及到朝廷政治的。她們在名分上並非國家或政權負責人與代表人物,在實質上對國家政權沒有掌控力,她們被隔絕在行政機構和社會公共事務之外,確實不需要對某一個具體的社會公共決策或者政權擔負責任。
雖然包括妲己等在內的部分后妃,可以通過受到帝王寵愛而沾染或者干涉政治,甚至對國家政治造成了惡劣的後果。但這種事情發生的前提是作為權力掌控者的帝王自己默許了這種事情的發生。本身就是領導者和負責人自己不負責任開了口子,當然權力掌握者的男性才是第一責任人。
其次,包括妲己、褒姒,尤其是楊貴妃在內的眾多寵妃,她們當然也不是完全無辜。這些得寵后妃們往往是一人飛昇,雞犬升天。她們的孃家人或者親信勢力往往狐假虎威,利用帝王和寵妃的聲勢、枕邊風等為自己謀取政治利益、經濟利益,從而對國家和老百姓造成了不好的影響。由於他們全靠君主一時的垂愛而獲得巨大的利益,所謂德不配位,自然會引發各種既得利益者的反感和牴觸,尤其是通過自己努力或者其他社會認可的渠道獲得地位的那些人。但我們也要認識到,這些皇親國戚狐假虎威,總的來說還是來自君主的默許和縱容,后妃的態度並非決定性作用。
第三,為什麼會有女禍論?女禍論在我國古代影響非常深遠,商朝滅亡後,周王朝總結經驗教訓時就認為妲己魅惑紂王。而周王朝衰微後,後人總結經驗教訓,又把責任推到褒姒身上,所謂“赫赫宗周,褒姒滅之”。這其實是為男性統治者推卸責任,把女性的存在看作是敗壞人心和局勢的不良慾望,應該消滅汙名。而且這種觀點在宋朝之後特別有市場。從而讓女性背上了沉重的政治和歷史包袱。
閱讀更多 春之九如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