妲己:千年狐媚名,一滴美人淚

中國歷史上,自古便有紅顏禍水一說,所謂紅顏禍水,大概就是一名絕色美女的出現,導致一國之君不愛江山愛美人,縱情美色而無心朝政,最終斷送了江山社稷。“紅顏禍水”美人裡,最惡毒最著名的“狐狸精”恐怕要數殷商時代紂王的寵妃妲己了。蘇妲己,她是一個絕世容顏的蛇蠍美人;一個千古淫惡的罪魁禍首;一個禍國殃民的至魅狐妖,大家都說是她讓殷紂王親手斷送了自成湯滅夏興商以來,傳承十七世,綿延五百年的商王朝。無論是《封神演義》還是影視劇中,蘇妲己不是人,她是成精的狐狸,是異類,是妖。當人們憎恨或討厭一個人到極點的時候,就將她寫成一個妖,一個怪物。然而……

妲己:千年狐媚名,一滴美人淚

一、一個可憐的戰俘

據《晉語》記載:“殷辛伐有蘇,有蘇氏以妲己女焉。”在公元前1047年,殷紂王為了擴大自己的江山版圖,對周邊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發動了侵略,剝奪,強殺的政策,紂王軍隊所到之處,只要是不服從的,全部都處以極刑致死。對於征服的氏族部落百姓,紂王全部貶為奴隸。當時的商朝,十分迷信鬼神巫卜,為了祭祀神靈,紂王還會屠殺奴隸搞十分殘忍的“人祭”。

在河南溫縣,有一個部落叫“有蘇氏”,部落的首領也就是《封神演義》中的冀州侯蘇護。當時周邊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都歸附於大商王朝,部落首領定期向紂王進行朝拜敬獻賀禮。有一年,冀州境內大旱,糧食顆粒無收,眼看到了進京朝商的日子,蘇護想著境內民生凋敝,境內也蒐羅不出拿的出手的賀禮了,他便花了十幾天的心思,將自己對商朝及紂王的意見建議寫了一份奏摺,起名《興商十略》,裡面大多是勸紂王不要橫徵暴斂、不要屠殺百姓、不要搞“人祭”。哪知道蘇護花心思提的意見建議,竟然給自己惹來了殺身之禍,他的《興商十略》紂王看都不看扔在地上,責備蘇護不獻賀禮就是對大商不忠,亂提意見建議就是詆譭紂王。蘇護看到自己的一片肺腑之言被像垃圾一樣丟棄,實在氣不過,就在商朝國都朝歌城上寫下了“冀州蘇護,永不朝商”八個字,回到了自己的部落。

妲己:千年狐媚名,一滴美人淚

紂王一聽蘇護居然敢公然叫反,為了震懾其他部落以儆效尤,決定立刻討伐蘇護。此次討伐,他定了兩個基本方針,一是屠城,蘇護既然那麼珍視百姓,他偏偏要屠殺有蘇一族全部百姓賤民。二是奪寶,紂王聽說蘇護有個女兒叫蘇妲己,天生麗質容顏絕世,蘇護平時視為掌上明珠,他偏偏要奪來充斥自己的後宮。紂王這一招夠狠,即殺人、又誅心。

紂王的軍隊很快就攻破了冀州城,一番燒殺擄掠,城中十室九空,街頭巷尾屍體堆積成山,血流成河。蘇護看到自己的子民被屠殺殆盡,他的女兒也難逃被俘虜的命運,便叫手下人準備了一個精美的木盒,給紂王裝一份特別的賀禮,木盒裡裝的是——蘇護的頭顱。蘇護此舉,一是為了表明自己“冀州蘇護,永不朝商”的心志;二是為了讓紂王看到自己的頭顱時,能夠產生憐憫之心,善待自己的女兒妲己。然而這一切,妲己還不知道。

妲己:千年狐媚名,一滴美人淚

冀州城內燃起的火光中,蘇妲己被紂王的軍隊綁上了馬車,她雙眸似水,卻帶著談談的冰冷,似乎能看透一切。杏臉桃腮,膚如凝脂,雪白中透著粉紅,似乎能擰出水來,一襲長髮直垂腰間,青絲隨風舞動。一身碧綠的翠煙衫襯托的腰肢纖細,有著仙子般超凡脫俗的氣質,她走上馬車前,回頭望了望自己生長了幾十年的那片土地,此刻早已經千瘡百孔,頓時間滿眼淚水奪目而出。被推上馬車後,她又探出頭來看了看,此時,她既沒有看到自己的爹孃,也沒有看到一個為她送行的身影,只有門前那棵柳樹,樹身已經被燒的燻黑,那絲絲柳條隨風飄搖,好像在默默的挽留這個十六歲的少女,就這樣,她被俘虜走了,她懷中緊緊抱著那個精美的木盒……

二、一團復仇的怒火

紂王的軍隊凱旋而歸,蘇妲己作為戰俘跪在了紂王的面前。她向紂王獻上了那個精美的木盒。打開木盒的一瞬間,朝堂之上人人驚慌失措,那分明的蘇護的人頭,紂王一開始怒不可遏,將木盒重重摔在地上,那顆頭顱像皮球一樣在地上滾來滾去,接著紂王開始大笑,他想到蘇護自獻頭顱,以後天下絕對沒有人敢重蹈覆轍冒犯王威了。此刻的蘇妲己看到自己父親的頭顱被拋在朝堂之上,淚水早已像斷了線的珠子,她的心感到一陣劇烈的疼痛,那種疼,從心房開始蔓延,深入骨髓,又開始隨著血液升騰。紂王看到蘇妲己癱軟在地上,像一個顫顫巍巍的羔羊,便命人把她帶下去。

話說紂王嗜殺成性,驕奢淫逸,早已導致民怨四起,人神共憤。《封神演義》中記載,一天,紂王到女媧娘娘廟中進香,一陣狂風捲起了帳幔,紂王瞥見了女媧娘娘的塑像,容貌瑞麗,宛如天宮仙子下凡。好色的紂王便起了淫心,心裡想著:“我貴為天子,富有四海,縱有六院三宮,並無有此豔色。”於是便命侍駕官取來文房四寶,在粉壁之上作詩一首:

鳳鸞寶帳景非常,盡是泥金巧樣妝,曲曲遠山飛翠色,翩翩舞袖映霞裳。

梨花帶雨爭嬌豔,芍藥籠煙騁媚妝,但得妖嬈能舉動,取回長樂侍君王。

紂王用淫詞豔賦大讚女媧的美貌早已褻瀆神靈,心中還想如果女媧娘娘是活人的話,他便要娶回當自己的嬪妃。女媧娘娘後看到了如此大不敬的詩,大怒罵道:“殷受無道昏君!不想修身立德,以保天下;今反不畏上天,吟詩褻我,甚是可惡!我想成湯伐桀而王天下,享國六百餘年,氣數己盡;若不與他個報應,不見我的靈感。”於是女媧就施展幻術招來千年狐妖九尾靈狐,命她託身宮院,惑亂君心,加快商朝的滅亡,傳說千年狐狸精便附在了冀州侯蘇護之女蘇妲己身上,迷惑紂王。其實,不管蘇妲己是否九尾靈狐附身,此刻蘇妲己面對氏族被滅,父親身首異處的痛苦,她內心早已燃起了復仇的火焰,只要上蒼還給她活下去的機會,她一定會把這筆血債算在紂王的頭上,即便沒有九尾妖狐附身,她心中的熊熊怒火也會燃燒起沖天的火焰。

妲己:千年狐媚名,一滴美人淚

紂王過了幾天就想起了她,他早想領略一下這個絕色美人的姿色神韻了,更何況她是戰勝後得到的戰俘。蘇妲己也終於迎來了復仇的機會。

三、蛇蠍心腸的女發明家

妲己委身服侍紂王后,好色的紂王便荒廢了朝政,整日與她飲酒作樂。蘇妲己這個天才的發明家也無時無刻不在尋找著發明創造的靈感。

蘇妲己第一個發明是“酒池肉林”。為了方便紂王享樂,妲己讓人在宮中鑿了一個水池,池內壁和池底都鋪砌上鵝卵石,池內注滿美酒,還在池周圍的樹上掛滿一串串的烤肉。命後宮男女脫去衣服裙衫赤身追逐其間,她天天與紂王飲酒觀賞,以至通宵達旦。

這個女發明家第二個發明叫“炮烙之刑”。在一個巨大的銅柱上塗抹香油,銅柱底下用炭火烘烤,銅柱燒的噗噗通紅時候,令人走在上面,刺啦一聲,人肉被烤焦,人開始大喊大叫,亂奔亂跳,體力不支時到最後被活活被烤乾烤焦。用這個刑具她幫助紂王對付了所有不聽話的人,當然大多也是得罪了妲己的。

妲己:千年狐媚名,一滴美人淚

蘇妲己第三個發明是為“蠆盆之刑”。這個刑罰方法是,先把人丟進坑中,然後挑選世間最毒的動物,蜜蜂、蜈蚣、蠍子、毒蛇、毒蟲之類放在坑中,讓人活活忍受百蟲嘬咬,中毒的疼痛和毒蟲毒蟲蜇咬的疼痛交織在一起,讓人痛不欲生,又一時間求死不得,慢慢被折磨致死。

蘇妲己第四個發明是“解剖之術”。 蘇妲的復仇計劃中,只有一個原則,她想讓這個昏君親手斷送自己的江山,那麼首先便要除掉那些紂王身邊的肱骨之臣。王叔比干就是第一個,這個老頭平時被大家讚美為“聖人”,而且總對紂王說妲己是妖狐,妲己為印證 “聖人有七竅玲瓏心”的說法,便唆使紂王把比干老頭殘忍地剖腹挖心。還有一回,妲己看見武成王黃飛虎的妹妹進宮,她是一個大腹便便的孕婦,妲己便說自己能分辨其腹中胎兒的性別,而為了弄清究竟是男是女,唆使紂王命人剖開孕婦肚皮看看究竟,最終枉送了母子的性命。

蘇妲己第五個發明是為“肉醬丸子”。即把人活活的剁成肉醬,然後做成丸子大小,配以各種佐料,分給別人吃,吃的時候不告訴別人原料而謊稱鹿肉。待人吃完後再告訴他原料是何物,吃的人自然噁心嘔吐,她和紂王便看的哈哈大笑。當年西岐周部落的首領姬昌,被紂王囚禁在朝歌兩年,姬昌的長子伯邑考前往朝歌朝見紂王,因在朝堂多看了妲己幾眼,就被紂王剁成了肉醬,還做成了肉醬丸子讓姬昌吃。由此,西岐的周部落便和商紂王結下了不共戴天之仇。

妲己:千年狐媚名,一滴美人淚

這個天才的女發明家一口氣便創造了五大發明,妲己憑藉自己的發明,把當時依附商朝的最有實力的大宗族的酋長首領,商朝的“三公”大臣,殺了兩個,其他王公大臣也被殺死了無數,此時的商紂王早已被她蠱惑的失去了心智,也失去了民心,商紂王的統治開始搖搖欲墜。

四、沒有心就不會感到痛了

天下民怨沸騰中,西岐的周部落立起了“滅商伐紂”的大旗。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發等人在姜子牙等人的協助下共同伐紂,在牧野展開交戰,商潰不成軍,商朝很快滅亡了,西周軍隊攻打進朝歌城,發現紂王已經淹死在了蘇妲己為他鑿的酒池肉林中。老百姓歡呼雀躍,天下一片祥和。不過,還有一件事情沒有完成,那就是殺死妖女蘇妲己。

話說當日,妲己被綁在高高的十字架上面,北風呼嘯,彩旗飄飄,將士們熱血沸騰,呼喊聲陣陣:殺死妲己!誅殺妖狐!

此時的妲己在呼嘯的北風中,白衣隨風舞動,美貌依然迷人,頭髮如亂絲飄動著無限愁怨,兩行清淚順著面頰留下,這一切將士們看在眼裡,心裡有些悲哀和惋惜,大家恨不能早一點結束這一切,於是吶喊聲更加響亮了:殺死妲己,殺死妲己!

刀斧手手起刀落,天空劃過一道寒光,妲己瞬間倒在血泊中。

妲己:千年狐媚名,一滴美人淚

忽然雲霓閃爍,雲霧翻騰,天颳起了大風,飛沙走石,大家在定睛看時,一道金光昇天,再看躺在血泊中的妲己,潔白的衣裙包裹著身材,可是她的心口處竟然有一個拳頭大的傷口,那個傷口,無比鮮豔,就像在冰天雪地中綻放的一簇梅花,眾人驚呼,九尾妖狐吞噬了她的心,妲己居然沒有心,確實,妲己沒有心很久了,沒有心,就不會感覺到痛吧……

妲己:千年狐媚名,一滴美人淚

書生評語:當你對這個世界充滿仇恨的時候,你會不惜一切代價來報復這個世界,是仇恨吞噬了她的內心,她也在復仇的路上越走越遠,她的復仇手段喪心病狂,令人髮指,她為復仇而活,也終為仇恨而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