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湯表面為何有一層油狀物,到底是什麼?

喝普洱茶時,細心的茶友可能都已經注意到了茶湯表面上漂浮著的一層油霧,隨著熱氣上浮,油霧的形狀也在不斷變化。這層油霧是怎樣形成的呢?

茶湯表面的油霧,又名“茶氳”或“湯氳”。品飲時是否能夠出現“茶氳”,既取決於茶葉水浸出物含量的多少,同時也與茶湯顏色、水溫、氣溫、氣壓、容器等外在條件有關。

普洱茶湯表面為何有一層油狀物,到底是什麼?


茶葉脂溶性物質

茶葉中含有的少量脂溶性物質,是形成茶湯油霧的主要因素。茶葉脂溶性物質,包括脂肪酸、胡蘿蔔素、部分揮發性香氣成分等,相對於水來說,這一類水浸出物的比重要更輕。當幹茶接觸沸水,茶葉內含物質慢慢析出,其中的脂溶性物質漂浮於茶湯表面,就會形成“茶氳”。

沖泡時肉眼可見的“茶氳”,猶如茶湯和空氣之間的一層隔膜。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前提下,茶葉水浸出物中的脂溶性物質含量越多,“茶氳”也就更加明顯。

普洱茶湯表面為何有一層油狀物,到底是什麼?


茶湯和外界空氣溫差

品茶時的氣溫、氣壓,以及泡茶水溫等,也會對“茶氳”的形成產生影響。

一般情況下,在正式沖泡之前要先溫杯和潤茶,即便泡茶器皿的溫度已經有所提升,但是當注入沸水後再出湯,茶湯溫度與公道杯、品茗杯等仍然會形成強烈的反差,水蒸氣不斷上揚,同時也加劇了脂溶性物質的快速上浮,由此更容易形成“茶氳”。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秋冬季節氣溫相對較低,茶湯與茶具,以及外界空氣之間都存在著顯著溫差,泡茶時出現“茶氳”的概率也就明顯高於春季和夏季。

普洱茶湯表面為何有一層油狀物,到底是什麼?


其他影響因素

就普洱茶而言,熟茶比生茶更容易觀察到“茶氳”,這是為什麼呢?

具體的茶品年份暫且不論,以茶湯顏色來區分,普洱熟茶的湯色多為慄紅色,生茶多為明黃或金黃色,直觀看來,熟茶茶湯的顏色比生茶更深更濃,在沖泡時更容易與上浮於茶湯表面的白色油狀物形成鮮明對比,因而“茶氳”現象比較常見,生茶則相對較少。

另一方面,沖泡時選用何種材質的茶具也會對“茶氳”有直觀影響。紫砂、紫陶類茶具整體顏色偏深,既不便於觀察茶湯顏色,也不利於辨別茶湯表面的“茶氳”;使用白瓷和玻璃材質的器皿盛放茶湯,茶湯的飽滿度、亮度和表面的“茶氳”都一覽無餘。

普洱茶湯表面為何有一層油狀物,到底是什麼?


茶友們也許會有這樣的疑惑:既然茶葉水浸出物含量的多少會對“茶氳”有直接影響,那麼是不是茶湯表面出現油狀物,茶葉品質就更高呢?

其實並不盡然。是否有“茶氳”,除了與茶葉的脂溶性物質含量多少有關,品茶時的天氣、沖泡的水溫、茶湯顏色的深淺,以及茶具的具體材質等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影響。

普洱茶湯表面為何有一層油狀物,到底是什麼?


茶氳僅僅只是一種茶湯表現,當我們對茶葉品質進行評判時,應從茶品的原料、產地、工藝、倉儲,以及茶品的外觀、香氣、滋味、口感等方面給予客觀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