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昨日,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为确保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不误,我市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支持企业发展,方便群众办事,通过全力打造优质营商环境,加速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本月9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复工1703家,复工率94.8%;重点项目复工开工314个,开工率94.9%。

  强化政策支持。针对疫情防控期间企业生产运营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应对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支持实体经济全面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全市30余个市直部门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积极提供政策扶持,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我市还通过实行“一企一员”制度,依托发改、工信等部门向企业派驻联络员,协调处理复工过程中的各类难题。

  完善金融服务。市人行、发改、财政等部门联合开展全市防疫重点企业资金需求对接活动,积极为67家疫情防控重点企业争取国家专项再贷款政策,目前已有43家企业通过初步批复,争取贷款额度约18亿元。自疫情发生以来,我市金融机构共为53家医院、医疗卫生企业、交通运输企业等新增贷款10.12亿元,提供表外授信支持12.42亿元,满足企业涉疫资金需求。

  降低企业成本。我市落实全市工商业和非高耗能工业企业电费优惠政策,惠及企业24万余户,减免电费约2.38亿元;对经营困难的服务业企业所需的水、电、气供应,实行“欠费不停供”措施;同时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市本级共计可减免中小微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约3.54亿元;对承租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的中小微企业,一律免收2个月租金。

  破解用工难题。我市积极开展网上用工招聘,自2月1日以来,通过洛阳人才网和洛阳就业网发布职位需求40601个,服务企业1424家;同时依托网络平台收集整理了全国1126所高校就业网网址信息,供全市企业开展网络春季招聘活动使用。对上年度符合条件的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企业,市、县财政给予一定用工补贴,每人每月300元,连续补贴3个月。

  此外,在疫情防控期间,我市还通过创新服务举措,不断优化企业服务环境,利用省、市政务服务平台、豫事办APP等,推进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预约办”。节后,全市通过网上和掌上办理不动产登记、行政审批、政府采购、招投标等政务服务事项40751件。市、县两级法院通过“河南移动微法院”“河南诉讼服务网”,线上受理民商事案件318件、执行案件36件;通过在线调解平台受理线上调解案件329件。

  “十三五”以来,我市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命门之穴”,全力抓好“五个着力”,不断强化顶层设计,聚焦重点领域,加快构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激活了实体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

  今年2月我省出炉的首份第三方机构“营商环境评价报告”显示,洛阳市在全省第三方营商环境评价中排名第二,其中包括获得用水用气、获得信贷、包容普惠创新、政府采购和知识产权等5个指标位于全省前列,多项数据亮眼,受到省委、省政府通报表扬。

  “2020年是我市的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年’,今年我市将持续着力破解企业投资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加速推进洛阳高质量发展。”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洛阳将以营商环境评价为契机,以“全市域打造营商环境、全领域优化营商环境”为目标,让高品质营商环境成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引领全省发展“新引擎”的强大动力——

  优化提升全市营商环境。对标国内先进标准,最大限度为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松绑减负,通过市、县两级联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洛阳营商环境整体水平再上新台阶。

  建立健全优化营商环境体制机制。着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推广并联审批、在线办理、“一网通办”等,加快构建机制完善、体系完备、服务周到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加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以营商环境打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建设国际化城市,打造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合作新高地,形成功能齐备、要素集聚、产业繁荣、互联互通、环境优良的全面开放新格局,打造内外资企业一视同仁、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洛阳日报记者 陈曦 通讯员 刘伟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