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帝王,秦始皇未杀功臣却被说残暴,刘邦杀了韩信却被称仁义?

秦始皇嬴政,生于公元前259年,逝于公元前210年。

汉高祖刘邦,生于公元前256年,逝于公元前195年。

相信很多人都比较熟悉这两位帝王,而初次比较这两位伟大君主的生卒年龄,都会非常惊讶。在通常的印象中,两代人其实实际年龄竟然只相差了3岁,根本就近似于同龄人。

同为帝王,秦始皇未杀功臣却被说残暴,刘邦杀了韩信却被称仁义?

当秦始皇承秦国六世先君之余烈,择能者而委之以责,遭大军攻灭六国,而后始建帝制,虎视何雄哉的时候,刘邦还只是大秦帝国沛县治下一个寂寂无名的平民老板姓。然而,秦始皇登记后,一方面急于求成,滥用民力,六国乃至秦国百姓,都苦不堪言;另一方面制度过于超前,由于郡县制的普遍推行,导致将原六国精英全都推到了反秦的阵营之中。

同为帝王,秦始皇未杀功臣却被说残暴,刘邦杀了韩信却被称仁义?

秦始皇修筑长城、驱逐匈奴,开拓南岭,对后世中国的意义和贡献可以说是及其重大的,但同时也令天下百姓的负担及其沉重。他又为了自己内心的奢侈享乐,开始大兴土木,营造宫室七百余所,收藏美女数万人,征发超70万民众至骊山,修筑机关陵墓,征收天下各地石料材木、金银珠宝,运输至陵墓中。

同为帝王,秦始皇未杀功臣却被说残暴,刘邦杀了韩信却被称仁义?

当时全国约两千万人,其中被秦始皇征发造宫室和坟墓者约150万人,修筑长城者50万民夫,防御北疆的有30万士卒,南征岭南的士卒和移民50万人,以及其他各类苦工杂役,总数超三百万人,占全国总人数的15%以上。

同为帝王,秦始皇未杀功臣却被说残暴,刘邦杀了韩信却被称仁义?

加上秦法严苛残酷,许多平民因小事便沦为罪人,被征发去服各种苦役。而为了维持庞大的军费开支与工程建设,满足自己穷奢极欲的生活,秦始皇更徵敛无度,对百姓课以重税,举国大地出现「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好纺织,不足衣服,竭天下之资财以奉其政」的严重状况,天下苍生百姓更「衣牛马之衣,食犬口之食」。

秦始皇的各种征发,将天下民力透支到了极致,因此, 不止是新被征服的关东六国[苦秦久矣],就连秦国统治了六百年的关中本土同样[苦秦久矣]。秦襄公、秦穆公、秦献公、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等多位明君英主苦心孤诣积蓄六百年之久的国力和民心,在短短十几年时间便尽数丢弃。

齐楚燕赵魏韩这关东六国,他们不是王世充窦建德,不是五代十国、不是张士诚陈友谅那种军阀政权,而是有几百年历史、有自己统治精英集团,形成了自己独立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的真正“国家”。所以战国七雄才能动辄动员超过十分之一人口,出兵数十万鏖战,类似于近代国家的总体战,远非后世那种一战即亡的割据政权所能比。

同为帝王,秦始皇未杀功臣却被说残暴,刘邦杀了韩信却被称仁义?

因此,要吞并与消化这样的国家,也是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

秦始皇承令天下车同轨,书同文,统-货币和度量衡单位,整顿交通,在全国修建驰道,将天下混同为一。同时在天下广立郡县,县下设乡,乡下设里,每十里设亭,各有官员管理治安、监察民众,使中枢命令可迅速传达到帝国每个角落。

这种种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终于将原来彼此隔阂的列国民众,重新捏合成- -个统- -民族国家的雏形,建立起中国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奠定中国之后两千余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然而,秦朝统一后的仅仅十余年时间,绝不足以真正泯灭原来六国精英和百姓的国家意识与民族意识。

秦始皇不行分封制,不分封自己子孙为王去统治六国旧地,等于是让本可以通过效忠于被分封各地的秦朝皇族,从而间接效忠于大秦天子的六国精英集团,都彻底被砸了饭碗。砸人饭碗如杀人全家,他们怎能不潜藏反心?又怎能不决然投入到九死- -生的造反事业中去?

秦朝短暂统一 即灭亡,便证明了没有同姓宗王分封来过渡,想在广大的关东大地,- -步到位到郡县制,是不可能的。

所以,当50岁 的秦始皇去世后不久,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关东六国旧王族纷纷复国,天下各郡县云集响应,众多草莽英豪纷纷起兵,攻杀秦朝官吏。

同为帝王,秦始皇未杀功臣却被说残暴,刘邦杀了韩信却被称仁义?

刘邦击败项羽称帝后,不忘“约法三章”之初心,继续他的种种轻徭减赋、与民休息举措,将之推广到全国:

●将那些因躲避战乱而逃亡山泽之百姓,尽数召还安抚,并归还他们良田宅邸;

●解放那些因饥荒沦为奴婢的百姓为平民;

●告诫地方官吏当以律法训导教化百姓,不可随意鞭笞污辱;

●将秦制极重的“泰半税”改为极轻的“十五税一”(秦税: 1/2=50%,汉税1/15=6.66%) ,

●废止了自秦朝以来沉重的徭役,更曾因宫室修得稍显壮丽而训诫大臣,连大汉王朝的都城长安城,都是他儿子汉惠帝时期才修好的。

同为帝王,秦始皇未杀功臣却被说残暴,刘邦杀了韩信却被称仁义?

刘邦: [民前或相聚保山泽, 不书名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复故爵田宅,吏以文法教训辨告,勿笞辱。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军吏卒会赦,甚亡罪而亡爵及不满大夫者,皆赐爵为大夫。故大夫以上,赐爵各一级。]

也正是刘邦这种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和秦始皇完全南辕北辙的政治方略,经历了几百年战乱后,一个“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太平盛世终于降临到华夏神州。

同时,刘邦一-方面继续以郡县制治理秦国故地,一方面通过战争和谋算双管齐下,削平了彭越、英布这样的异姓诸侯王,同时昭告天下,"白马之盟",非刘不王,分封自己的刘氏子弟为王,君临六国故地。这种郡县和封国并行的 “郡国制“,就有效地将原来六国的精英集团,容纳进新王朝的统治中枢,更通过近百年时间,消化各国的精英人才。

同为帝王,秦始皇未杀功臣却被说残暴,刘邦杀了韩信却被称仁义?

等到汉武帝时,各个诸侯国的国家意识已经消化得差不多了,都有了身为新的大汉王朝国民的身份共识了,自然就有推恩令来削弱诸侯国,实现真正大一统了。

从几千年之后的后人的角度,我们当然可以称颂秦始皇的功绩对后世中国何等伟大,然而这功盖八荒、声雄千载的功业,纯粹是建立在当时亿万普通百姓的累累尸骨之.上。

在骊山、在长城、在天下各地,劳累下惨死的百姓,严刑酷法下惨死的百姓,会感念这样的文治武功么?刻石诅咒“始皇帝死而地分”的人,心心念念"伐无道,诛暴秦"的人,会感念这样的文治武功么?

秦始皇驱御天下之万民为其仆役,靠着人民血肉成就的那些历史贡献,真正的英雄,是万千个无名无姓,以血肉之躯去筑就长城、筚路蓝缕去开拓五岭的人民!

雄才大略如秦始皇,气吞六合的辉煌功业,仅传二世及身而灭,反而是刘邦这位起自平民的布衣天子,万众归心如百川汇流,开创了令每个汉人为之骄傲的煌煌四百年大汉王朝。

刘邦比秦始皇更高明的地方,恰恰就在于他顺应时势的妥协和远见卓识,是“上善如水”的大智慧。

同为帝王,秦始皇未杀功臣却被说残暴,刘邦杀了韩信却被称仁义?

退一步海阔天空,-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不止是一个王朝如此,小到一个家族,甚至一个人的人生,也是同样这般。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只有人民创造了历史,也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真正主人。

有多少帝王天子恋繁华,到头来兴亡盛衰不由他。只看那始皇大业千秋梦,转眼秦砖换汉瓦。莫道是沧海桑田多变化,到头来楚河汉界由谁划。只看那大风起兮云飞扬,安得猛士守天涯。成也罢,败也罢,千古英雄浪淘沙。水能载舟亦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