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将至,农村“断亲”现象令人无法理解,农民:你不来我不去。这是什么原因?

农夫老岳


时间过得真快,2019年的钟声又将敲响,眼看着2020年元旦即将到来。现在这个时候常年外出打工的人们也陆续回来了,农村从之前的平静又恢复了热闹气氛。其实对于从小在农村长大的自己,对于农村的点点滴滴非常了解。农村虽然是个好地方,但是人情冷暖只有自己知道。

很多人说农村地区也有很多不好的现象,比如喜欢盲目攀比,穷了被别人瞧不起,富裕了又遭到人们嫉妒。总之每个地方都有它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而农村“断亲”现在确实也普遍存在,很多农民都说:“你不来我不往”这又是为何呢?



其实不管是在哪里,人和人之间的相处需要的是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扶持,这样的邻里关系才能越来越好。而出现亲戚之间不相互来访的现象,其实在农村很多地方都是存在的。人们常说:“穷不走亲,富不串邻”就是指自己还处于贫穷阶段,对于亲戚之间的来往最好是少一些,这时候我们应该用更多的精力花在赚钱上,而富裕了跟邻居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有时候知根知底反而不好。



其实在农村很多人肯定是希望亲戚之间经常来往,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彼此的亲情,还可以让本来枯燥乏味的生活变得更加的丰富。但是由于每个人从小所接触的环境教育不一样,因此即便是亲戚,有时候关系也很难相处的非常好。

特别是一些心胸比较狭隘的亲戚,当你在生活中给对方稍微的不如意,就会遭到对方的嫉恨,最终减少跟自己的往来。这时候如果彼此之间,相互斗气,那么这种亲戚关系离“断亲”现象也不远了。



随着年关将近,农村开始逐渐热闹起来,我们每年都会看法一些一线大城市到了春节就会人烟稀少,其实就是每个天南地北的人们都纷纷回到老家跟父母团圆了。不管在城里多富裕,即便安家在城里了,但是依然只有自己的农村老家才是自己落叶归根的地方。那里有着无尽的亲情等着我们,因此都好好珍惜吧!

更多三农资讯,欢迎点击关注,乡村波比每天为你提供最实用的三农知识。


乡村波比


五十年代,一家有难,八方援。六十年代,老少爷们是亲人。七十年代,亲帮亲,邻帮邻。八十年代,各自顾个家迋人。九十年代各顾个个,亲戚不走,亲情离。零零后,为自己,自已挣钱自己存,打着自已小算盘,亲爹亲娘也不问,那有闲心走亲戚。一代一代人情淡,只认金钱不认人。中华美德全忘完,忠孝礼义没人提,亲人只有爹和妈,妻子儿女一家人。中华文明礼义国,忠孝德礼要得提,提倡遵老和爱幼,发场文明孝礼心。



看人间百态品人生哲学


我爷爷4子1女,孙子,孙女,外甥,外甥女有25个。我姑姑三女一子,我们都很尊重姑姑,我父母以及我们每年都去探望姑姑。由于我们姐弟妹都是国家工作人员,因而我们去都各自拿当时月工资的三分之一给姑姑。我表哥也每年带着他的儿女来看望我父母,可我表哥每年送给我父母的礼品全都是伪劣产品,我们姐弟妹可生气了。表哥带来的一儿一女,我父母都得包红包给他们。虽然对表哥的做法我们很生气,但我们仍然每年去看姑姑,因为姑姑真的很贤惠,我们很尊重他。姑姑去世了,我们也不与表哥来往了。三个表姐我们根本不认识,她们的子女我们即使面对面看见了也不认识。我爸的大哥,二哥,三哥我们都不往来。我大舅舅家,我结婚后第一个春节我们夫妇作为新客人去探望认亲。可我舅舅整餐饭只很热情招呼他的医生新女婿,把我们新婚夫妇凉一边。从此以后,我在路上碰见都不去问侯舅舅了,从此再也没看望过他,就是他死了,我们都不去参加他们葬礼了。我们一家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与舅舅来往了。

现在我只与自已的弟弟妹妹一家来往,我们姐弟妹仨密切来往。其他堂的,表的都不来往,多数碰见都不打招呼,好像不认识的人一样。

亲戚不如同学,不如朋友关系好。


用户9548534871487


爷爷奶奶 外公外婆那一代人或他们还在的话,很能走动的亲人更多些,现在年轻一代的走动的少了,特别是那些混得好的长辈在往年聚餐的时候批评晚辈混得不好,各种炫耀。晚辈心里肯定是有落差啊!然后就少联系了,情感就变浅了。

还有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外公外婆 爷爷奶奶不在以后 亲兄弟姐妹 各有家庭的人(他们的老婆 老公等等觉得分钱 分地照顾老人等处理事不平等),有时候会因为一些小事情吵架闹矛盾也是很多的,关系变得复杂了,自然走动就少了!

当然有钱多点的人会经常走动到是真的,都会互相扶持。



左江九妹


在以经济为基础的大潮中,把亲戚当亲戚对待的温馨场面以一去不复返,也将成为历史!现在维系这种关系的唯一纽带也离不开铜臭,婚丧嫁娶聚一聚的意图也不单纯!

记得去年的一天突然接到一位大概十来年没有来往的亲戚(长辈之间有些矛盾)加了我的微信并

视频半个多小时。因为没什么感情也就没什么感慨。一个月以后的事情我才清楚原来如此!他孩子要结婚希望我带我全家出席,并借五万块钱给他!不客气的说我自己过的也不怎么样!也想装逼来着,可囊中羞涩!如果只说参加婚礼,我百分百去,就这五万块钱把我给出卖了!没去!

时间虽然过去很久了,如果再有一次这种机会我还是没有正确选择。给自己的评价应该是什么呢?要是换位的话,应该是没品或者是没格局亦或是没有亲情观念……。源是什么?维系亲情的基础又是什么?如果把患难见真情作为道德基础,那人人都在有难的时候来找你,你这个基础又能维系多久?

问题看似不大,细分析也就成了说不清理不明的辩论题。我给他归于一个字:穷!要是不差钱的人估计亲情维系的应该都不错。穷老百姓见招拆招一天一天稀里糊涂过去吧……


爱大连


以前农村家家户户在一起生活,不说三代,就是五代的表亲表戚还是相连行往,特别是一些比较有德行的大户,更是亲朋多多,戚友不少,每办一场亲事(不论红白事),总要请尽九亲六戚,房上叔伯兄弟,这样会显得在当地威望有加。改革开放,农村的意识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进城务工便在城里买房,更多的农村弟子考上大学,出外工作,这样农村已是人员稀少,而且有大部份的农村父母跟着儿子进城落户,开始在城里生活,只有少部份农民还守着那一亩三分地。农村的萧条,也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由于相隔遥远,很多的亲戚也只能电话联糸,微信聊天,慢慢的越走越远,也只有三月清明时节大家叔伯兄弟相聚,亲戚更是拉长了距离,渐渐地变成了:一代亲,二代表,三代不行往成了路人。


心断新丰酒1


我这个题,就会想起小的时候,我一到暑假的时候,就会到农村去,那时候是很小,也不知道什么叫走亲戚,也许走亲戚是大人们的事,那个时候我经常去我大姨家。因为大姨是妈妈的姐姐,大姨对妈妈很好,所以对她的孩子们也是非常的好的,我现在想起我的大姨。都会令人怀念的感觉,那时候的亲戚,真的有一种亲情存在。等到我长大以后,每年都去看望我的大姨和我大姨夫,自从我大姨和我大姨,离开这个世界以后,再也无处可去了。


我大姨家有四个哥哥,现在有三位哥哥都在外地,还有一个弟弟还守着大姨的家,因为大姨去世以后,我们就没有地方去了,也不能拎着东西去看望弟弟,这也不合乎常理,有时候大姨家的哥哥们,到我家里看望我的妈妈。我们还是互相走动的,平常谁家有个大事小情,谁想孩子结婚了,谁家孩子办满月了,都互相知会一声,那个时候才有时间聚一聚,因为都离得很远,平时谁都没有时间,只有那个时候亲戚能见上一面,互相细说工作的艰难,生活的不容易,还有显示自己的成绩,这些表兄表妹们,在一起回忆起小时候的事情。




走亲戚也是挺方便的,现在都有车有辆的,我们走亲戚就这么走,我要是上我老舅家去,就是我妹夫开着自己的车,拉着我们姊妹五人,去看望我的老舅,因为老人已经岁数大了。现在都不拿东西去看望了,兜儿里揣上钱就可以了,姊妹五人一人200块钱,这就是1000块钱,到我老舅家还不能吃饭,因为怕给人家添麻烦,这是现在走亲戚人的想法,这样过节就能走一家,如果在远一点的亲戚,也得自己开车去,当天去可以当天回来了,如果在跟前儿就不必了,可以打车就可以去了,或者骑摩托车去,但是现在谁家也不用拿东西,有的想拿东西,只能拿点儿大米白面什么的,因为买东西怕别人不得意,拿钱是最实惠的,但是有的经济不允许的情况下,拿的东西还是很体面的。



如果没有条件的,就不张罗走亲戚,也不去看望别人家的老人,但是他们的心情还是在的,现在科学都是很发达的,手机能视频,能看到真人真事的,打开视频互相见个面儿,互相唠唠嗑,也是一种亲情的寄托,亲戚不需要亲人到看望自已老人,拿多少东西,或者拿多少钱,但是他们晚辈人多心,不拿东西和钱面子上过不去,这就导致有一种断亲的感觉,其实这都是理解的,互相理解别人的难处,在心里有个互相祝福吧!这就是亲戚。



三农刚子


断亲是正常的事,古人曰亲连亲,连到北京,亲戚不要连的太多,常人说一代亲二代表,三四代就要了。这就是亲不过三代。所以过去很多老者去世之前都会招呼子女,舅姨家就尽量少往来了。说明〈亲戚要少为好。否则都沉浸在往来之中了。

过去的人,包括现在的人。亲戚主要就是陏礼,每年都要互相走动,大包小包拎着,红包装着,酒喝着烟抽着。牌打着,看似风光,实际是比风头,比势孑,也是一种浪费,主人家也是从头天开始忙。买菜,购酒加烟。忙的一塌糊涂∴第二天还可能培夜。小心何候,耽心那点做错了,显得对人不尊重。

春节过完了,这些事也就平定了∴也有心事安下心来算账了。发现这个节过得太费钱了,一年的收入开支了不少。另外一再说陏礼,红包大了,人家会说示范,红包小了,说你小气,更甚者说你混的不好。很多人都为陏礼弄的心里不痛快。所以说断亲是好事,如果亲戚遇到特殊情况,出手相帮,或者隋礼,就另当别论了。总归一句,出手是不要回礼的。我老了,亲都断了,但是病老死亡还是陏礼,但与小子辈无关。


安徽巢湖记忆


大家好,我是田园小当家,我来分享一下我的观点。

农村“断亲”现象越来越普遍,尤其是老一辈渐渐逝去,年轻一辈血缘联系更淡了,堂兄弟、表兄弟有的互相都不认识,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原因:

1.距离远了

我父亲这辈7个男孩,2个女孩,2个姑姑都嫁到了外地,平时联系很少,几乎不来往;大伯一家在云南,十几年都没见过了;四伯在县城,每年清明上坟能聚一下;我父母跟着弟弟去了省会城市,几乎也不回老家。像我父母这样的50、60后都奔着子女去了,平时和自己的兄弟姊妹都是微信联系,如果不是有事根本聚不起来。

2.经济条件差距

农村混的好的有人巴结你,混的不好的别人怕你来借钱、占便宜,根本没人理你。久而久之关系就断了。我一个堂叔因为家里穷、小心眼,总觉得别人看不起他,跟自己的兄弟都处不来,平时别人家里有事都不出头,等他儿子结婚就坐了3桌,从哪以后就彻底断绝关系,谁家有事他都不去了。

3.现代思想文化的冲击

以前的人比较讲传统和规矩,每年都要走亲戚,一家都不能少。现在很多年轻人都抛弃这个传统了,几乎很少有人主动去走亲戚了,能不去的就不去。而且现在走亲戚都会被问到收入、婚姻、学业等各种问题,很多年轻人不愿意暴露自己的隐私,非常反感走亲戚。

4.大家都忙着挣钱

现在年轻人出去读书、打工,老年人也跟着子女出去带孙子,大家都很忙,没时间走动。我父母跟小姑在一个城市,每年也只有过年见一面,平时根本没时间走动,各忙各的事。年轻人更不会走亲戚,有时间不如约同学、朋友一起玩。

总结

其实亲情很重要,遇到大事关键时刻还是自己的兄弟姐妹才会出手相救。所以我们要珍惜亲情,忙不是借口,只要你愿意总能抽出时间。感情都是越走越深,最终发现还是亲情最重要。


田园小当家


断亲?我是个要面子的人,不愿落个不孝,不通情达理,不会来事儿的人。有些亲戚虽然眼里没有我,小时候不疼爱我,我过年的时候还是会带礼品去看望他们,最起码大面得挡过去。至于某些人断亲,说明心态没放正。比如日子过的差的向有钱的亲戚借钱吃闭门羹,一下子就得罪了——什么破亲戚?!还不如我那些朋友呢!如果日子过的差的借了亲戚的钱老是不还,说话还不好听,觉得该帮他一把,不领情,那么也没得来往了,有钱的亲戚会说——我的钱也不是刮风刮来的,我再有钱是我的,你借了就得还!还有的手里有俩钱看不起穷亲戚,进了他家门爱理不理的在酒桌上吃饭时说话语气高傲自大,羞辱穷亲戚,人家穷就不要自尊了吗?!亲兄弟之间不和睦不来往则多半问题出在父母身上,一碗水端不平,偏向某一个,守着受宠的说其他孩子的坏话,搬弄是非,受宠的和失宠的自然走不一块去,别说来往了,成仇人打破头的都有!其实人和人处事之间很简单——我又用不着你,用着你你也帮不了我,不对事儿,有那来往的必要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