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被炒到200元,年初有人大虧損,仍很多人投入種植

這次疫情對很多行業都造成了影響,尤其是農業,很多農民收穫的農產品賣不出去,只能積壓在地裡,農產品的儲存期有限,長時間賣不掉就會變質,尤其是果蔬最為明顯。蔬菜作為人們生活中的必備食材,地位很重要,尤其是在中國人的觀念,可以一日無肉,但不可一日無菜。如今又到了陽春三月,正是野菜生長的季節,也是一些特殊的蔬菜上市季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香椿。香椿一直都是一種稀罕蔬菜,去年被炒到200元,年初有人大虧損,卻仍然有很多人投入種植。

去年被炒到200元,年初有人大虧損,仍很多人投入種植

在人們的觀念中,香椿是一種難得的稀罕蔬菜,因為它的採摘期只有春天一段時間,一旦嫩芽長老了,就不能吃了。採摘的緊迫感也讓香椿身價倍增,再加上香椿營養豐富,在農村農民一直都有春天食用香椿的習慣,慢慢地,香椿在人們的飲食結構中地位越來越高。

去年被炒到200元,年初有人大虧損,仍很多人投入種植

以前大家吃的香椿都是來源於野生,八九十年代的農村到處都有香椿樹,還有農民會專門在院子裡種上一兩棵,為的就是春天能夠吃上新鮮的香椿。後來城裡也開始流行吃香椿,全靠野生已經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於是有農民開始種植香椿。如今香椿已經成為了一些農民的主要種植項目,也有了一定的市場。

去年被炒到200元,年初有人大虧損,仍很多人投入種植

香椿在市場上的價格一直都比較偏貴,在一般超市裡都是按兩賣,並不按斤賣。去年的3月份,因為香椿的供應量不足,不能滿足市場,所以出現了價格陡增的情況,一時間賣到了200元一斤的高價,讓很多農民非常意外,也讓消費者直呼吃不起。

去年被炒到200元,年初有人大虧損,仍很多人投入種植

近些年來香椿的市場比較好,和其他平常蔬菜相比,一直都在高價徘徊。再加上現在溫室大棚技術越來越先進,農民開始嘗試在大棚裡種香椿,對它的生長環境進行人工干預,爭取提早上市,既能賣高價,走貨也很快。往年溫室大棚裡的香椿確實如了農民的願,但是今年年初卻不一樣,有很多農民出現了大虧損的情況。

去年被炒到200元,年初有人大虧損,仍很多人投入種植

溫室大棚的香椿在12月份就能採摘,正好能夠趕上春節這個銷售高峰期,為農民在春節創造一波高收益。不過今年年初因為受到了疫情的影響,很多地方的道路都封住了,香椿的銷售也受到了很嚴重的影響。大棚裡的香椿沒有人來收,農民也沒有其他更好的銷路,也不敢輕易採摘,有很多都在樹上長老了,不值錢也賣不出去了。

不過好在現在形勢變化,農民的銷售情況也逐漸樂觀起來,香椿的銷售在逐漸復甦。年初香椿滯銷的情況打擊了一些農民的信心,但是這似乎並沒有影響大局,仍然有很多人投入香椿種植的行列。

去年被炒到200元,年初有人大虧損,仍很多人投入種植

其實這些農民主要是看中了香椿的市場,香椿的市場需求一直都比較大,而且還能賣到高價,是一種經濟收益很高的農作物。現在正是香椿種植的季節,農民也忙得熱火朝天,正在地裡加緊種植香椿。其實香椿的市場潛力真的很大,如今人們的飲食觀念在逐漸轉變,香椿這種高營養的蔬菜越來越受歡迎,農民種植的市場前景很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