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之后无中华”的理论是否科学?你怎么看?

汤汤哥儿


宋绝对代表不了中国,中华文明最大的特点和本质就是有别与西方的分裂。中华文明一没有中断,二没有分裂。大一统是中华文明的根本属性。中原王朝宋恰恰没有实现大一统。宋是中华的差班生,宋亡怎么可以说无中国呢!


哈哈名模累哦


“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满清之后无汉族”全句是“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满清之后无汉族,文革之后无信仰,改革之后无道德”。


“崖山之后无中国”,这就是日本所说的。现在是时候说这正是日本开始努力奋斗的时候。当然,日本人不承认中原地区由蒙古人、满人主导的。因此,拒绝承认他们是中原的正统派。满族不是正统的,谁是正统的?这就是日本人所说的再无中国,日本人才是正统的。 “明亡之后无华夏”也是这样的情况,日本人对自我正统地位的呼号。本这也是日本推出大陆战略的理论基础之一。


我认为作为一个中国人,不能把这句话当真。事实上,日本人在自己的定位上一直更加功利和现实。例如,在明治维新后的中原地区,日本人意识到欧洲很强大,他们并不在意。日本人转而开始宣扬脱亚入欧。在日本完成大国的转型之后,它又转向了亚洲。

中国是中国,因为我们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原因在于其强大的生命力。我们是知道中华文明的根源。我们说满族是野蛮人的入侵,一方面又认同清朝时中华历史。尽管满族人不断地伤害中华文明,但他们也在努力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


历史小说员


这是事实,只不过如今的中国人感情上很难接受。

古埃及不是今天的埃及,古印度不是今天的印度,古巴比伦不是今天伊拉克…元明清的中国不是汉晋隋唐宋,真的不是。

这个问题本来不应该在头条议论,低级臭喷子太多。但总要有人陈述真相,即便死水微澜…

一、中华文化自炎黄至唐宋一脉相承,四千年以上,真的未曾中断,而且在两宋达到极致,至今无法超越。两宋定格于崖山之前,成为中华文化的标志;

二、长江以北的中华文化在南宋之前即已遭难,宋末四川屠灭,江南扫荡,其后90年汉人不识字也无基本生命保障,纯正的汉语消失,文化传承中断;

三、朱元璋它们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本想恢复一个南宋,后来大家都知道了,哪还有什么宋,山寨都算不上,整个四不像。明朝之恶毒不亚于蒙元,其土气只比满清稍胜一筹。大家如今耳熟能详的“明式家具”,不过也是宋式家具的山寨版;

政治我们不懂,下面谈一点懂的:

一、语言,崖山之后大变,后人再难理解古汉语的深邃与美感;

二、瓷器水平和审美彻底改变;

三、绘画、漆器、服装、家居审美大变,彻底失去宋代品格;

四、社会宽容度大变,宋朝的开明前无古人 后无来者;

五、崖山之后科技、经济、医学、金融再难超越之前;

六、最后说说中医

当今的中医都是崖山之后的中医。

古中医的绝妙是文字无法完全表述的。虽然医书一直在那里(虽然医书也屡被篡改),但古中医传承关键环节是在心传口授,弟子的天赋加上老师的点拨,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一箱书。崖山之后,传承中断,只有极少的医术在没有文化的粗陋民间残存,这些残存其实算不上是唐宋的中医,只是一点点手艺,这便是今天民间和官方中医的来源。

明朝的所谓中医,肯定不是崖山之前完整的古中医。但今天的中医,基本上传承于明(清),与古中医大相径庭。人们以为今天流行的这些中医就代表中医,其实不是。这一切,都在崖山之后已彻底改变了……

所以

政治上可以说,埃及之后还是埃及,印度之后还是印度,甚至,崖山之后还是中华,

但是,血缘上的中华、文化上的中华、乃至价值观上的中华,已消失于崖山……



如今,艳俗的清宫瓷器能卖上亿元,宋代瓷器上百万都难,今人哪识宋啊!



这样的审美,只有日本还有。(喷子一律拉黑!)


中医自然疗法


崖山之后无中华,这本身就是一句没有道理的话。

这句话之后,往往还跟随着一句“明亡之后无华夏”。

很多人说,这两句话是日本人说的。其实,就这两句话而言,无论它是不是日本人说的,都是无关紧要的。从字面意思来说,崖山之后无中国,意思就是随着宋朝被元朝攻灭,中国治统和道统通通丧失殆尽,国民通通成了亡国奴,中国彻底走向黑暗和灭亡。 事实上,是这样的吗?

众所周知,宋朝灭亡后,元朝接过宋朝的治统,继续统治中国,最后还延续了接近一百年。在这一个世纪里,中国对外交流并没有停止,贸易更加繁荣,泉州港成为中外交流的枢纽站。

中国内地,蒙古人虽然是统治民族,但是汉人并没有被消灭,朝廷里面汉人官僚依然存在,忽必烈征伐安南,攻打日本,所用的军队里面汉人的数量不比蒙古人少。

在文化领域,元朝的国号由来大家都知道,是取自《易经》,元朝依然行中国制度,以中书省统治天下,儒家道统和佛教番僧皆对元朝皇帝产生重大影响。

马可波罗在此时来到中国,情不自禁的赞叹,中国是一个繁荣伟大的国家。如果真如一些愤青所言,元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王朝,中国文化泯灭,世道混乱,马可波罗笔下还会羡慕中国的文明吗?

实事求是的说,元朝只是汉人的低潮时期,但却不是中国的黑暗时期






昊正影视动漫综艺


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今天我们来看这句话感觉是危言耸听,但是你看问题要回到历史的角度,假如你回到明末或者宋末,我觉得这句话就没错。

为什么没错,崖山一战南宋最后一支军队十多万人几乎全部阵亡,所谓的阵亡我觉得不一定都是战死,而是这些有理想有抱负的人看到理想破灭,觉得已经没有活下去的意义了,所以很多人是主动投海自尽的,所以历史上才有这一战之后海上全部是尸体。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明末,比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广东道滘…这样的例子太多,比如扬州和嘉定为什么最后换来屠杀,那就是全城军民誓死不降,老幼妇孺同仇敌忾,所以才惹怒了征服者。这样的例子在明末太多了,假如你去翻开明末的历史,每一页纸你都能痛哭一场,确实是太伤感了,我们的华夏的最后一群有骨气的人太可爱了,也太可敬了,他们只是不想低头活着,所以选择不要头了…

所以我觉得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这句话何错之有?因为我们民族最有骨气最可爱的那一群人已经在抵抗中死去,或者是因为看不到希望而自己了却了自己


高宗1986


在这里可以用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作答:“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华文明决不会因历代统治阶级的腐朽没落而消亡,中国自从有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继承和扬弃,与时俱进,把西方的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彻底革命创建人民真正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华文明才会发扬光大,造福人类。





海岸清风


这句话是蠢话废话,既不是什么“理论”,更不是什么“科学”。

除了互联网上的智障皇汉,现实中根本没人听说过什么“崖山之后无中华”,更遑论有人认同。

这句是谁提出来的呢?

有些人说是日本人。其实这是难以考证的事情,文献学的溯源是很困难的。但是,文献中也透露出了一些线索。

在明末文人钱谦益的《后秋兴之十三》中,有这样一句话::

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

于是乎,互联网上的某些不学无术者,就将这句话压缩成提炼成了“崖山之后无中华”。

钱谦益这么说,难道是觉得明朝非中华吗?动动脑子想,显然不是。没有人会自我贬低。他说这句话的用意是用崖山影射明亡:

崖山之后,宋朝灭亡;就像如今,明朝灭亡。宋朝灭亡后,元朝夺取江山;明朝灭亡后,清朝统治天下。

这只是文学上的惯用手法,而不是说他真的认为宋朝灭亡后,就出现什么文化断根了。

“崖山之后无中华”,这句话的荒唐地方在于——就连宋朝的遗民,也并不都持这种观点。相反,很多人都认可元朝的正统性。

我们以文天祥为例。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文天祥的死大概也是“崖山之后无中华”的写照。

但很可惜的是,这些不学无术之辈根本不知道文天祥的真实态度。他对元朝的态度是:

国亡,吾分一死矣。傥缘宽假,得以黄冠归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

文天祥只是不想当元朝的官,这样有损名节。

但是,文天祥愿意当元朝的老百姓。不仅如此,如果不当官的话,他可以作为元朝朝廷的顾问,在民间给元朝出谋划策。

文天祥是以前朝遗民的角度,对待新的大一统王朝元朝,而不是以文化断根的角度去仇视元朝。不仅如此,文天祥还嘱咐自己的弟弟文天璧,要好好地效忠元朝。

由此可见,宋朝人根本没有“崖山之后无中华”式的态度,纯属后人自己加戏。


HuiNanHistory


当然!仅十万军民投海不降,这等气节,何时还有!!!这崖山何处,几人知道!繁华如深圳,几人知道少帝坟!族亡崖山,那里有任何堪称纪念的物事?!遗忘是教化不良,认賊正统,名为委蛇,实则无耻!任何现代国家,都会把族耻形重典,此族哪一个纪念崖山、纪念襄阳之战,哪一个纪念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又是谁,在质疑岳飞是民族英雄!


老猫sean


有什么毛线道理呢?且不说这句话的出处与背景,个人觉得不过是一句文人的酸话而已。

朝代不断更迭,文明也在不断的迭代,就好像伊斯兰文明曾经一度也举世辉煌,而今天也处于边缘地带。这只是文明进程中的一种现象:有些文明会没落消失,有些会被时代“遗弃”,不乏有可惜的地方,在情感上也有无法割舍的地方,但这是历史的一部分。

不可否认的是在那个时期,其他民族对汉文化有极大的冲击,就好像成吉思汗对伊斯兰和基督教文明的冲击一样,野蛮野蛮战胜了文明,但最终却昙花一现,抵挡不住欧洲文明继续灿烂辉煌,而伊斯兰却止步不前,不思进取,逐渐日衰。

我们也不用一直如此感情用事地对过去有如此浓厚的眷恋,这句话似乎是用“哀怨”来装扮过的小姑娘,惹人怜爱,但不值得推崇。

今天中国的成就不输给很多文明进程中的表现,我们需要的是时间的沉淀,重新定义这片华夏土地的名字也未尝不可,同样会有让后人有骄傲的资本。

而世界上有很多文明,连哀怨的机会都没有,因为彻底消失啦!

读史可以明鉴,但绝不是为了酸楚哀怨,而是砥砺前行,历史告诉我们但凡严重怀念、坚守过往的,要么被淘汰,要么被边缘化。


迦蓝使者


1、根据基因分折判断,北方人有极少游牧民族基因,以汉族为主体。

2、南方人有极少汉族基因,以苗、越族为主体。

3、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南方人总是极力划清与北方人的界限,贬损、妖魔化北方人是“杂胡”。

4、而北方人却总是宽宏大量,善待南方人。

好象在说,咱是汉族老大哥,当然要“照护好”南方这些“少数民族”小兄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