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的女儿女魃为何人人避而不及?

刘禹祺---


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黄帝在我国古代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人们尊重黄帝而自称为炎黄子孙,因为思念他为华夏做出的贡献而每年举行规模宏大的祭祀活动,说到我国最早的贤君圣主,黄帝也是时常被提起的对象。不过,最初时中原大地并非都归黄帝所有,炎帝和蚩尤各自领导的部族在其周边繁衍生息,三者共同发展。

后来,蚩尤率领着九黎族的族人攻打炎帝,在他的部落大肆掳掠,而受到欺侮的炎帝便求助于黄帝。最终,黄帝率军与蚩尤战于涿鹿,双方各显神通,展开了激烈的战争,最终,黄帝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从而宣告了他华夏大地上最强部落首领的地位,由此更加受诸侯们的尊重。击败蚩尤的过程中,黄帝从天上招来了女魃,成为了决定战争走势的重要因素,那么,被认为是黄帝女儿的女魃为何人人避而不及呢?

在击败蚩尤之前,黄帝已经是中原地区大大小小部落的盟主了,大体来说,我们可以把他当作上古时代的皇帝、天子,而君王的女儿,自然就是公主。自古以来,公主都是许多人仰慕的对象,她们生于宫中,不但从小接受良好教育,还因优渥的生活条件而气质高贵,此外,因为后宫中多美丽妃子,公主们受优良基因影响,也常常是美貌出众。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爱美之心自古以来便是人人皆有的,公主的个人条件在古代社会可谓顶尖,再加上驸马往往是加官进爵,不工作就能享有荣华富贵、各种特权,于是许多人都对此十分向往。那么,为何同是公主,其他公主就受到欢迎,而女魃则引得人们纷纷躲避呢?我们还得看看女魃的身份。

在我国古代名书《山海经》中,便有着对女魃的记载,书中介绍道,当时黄帝与蚩尤激战,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在凡间刮风下雨,为缓解水灾,“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作为天女,女魃使得风雨停歇,并帮助黄帝趁机了杀死蚩尤,不过,女魃却耗尽法力而无法回到天上,书载:“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

女魃的特异功能便是能让雨停止和带来干旱,在除掉蚩尤时她立下大功,但在功成后却因为带来旱灾而使得人们难以在其周边生存。最终,黄帝将她“置之赤水之北”,让她远离人群,避免带来灾害。所以,人们对女魃避而不及的第一大原因就是,她身为天女,会带来干旱,让人无法靠近。

第二个原因更加现实,那就是外观。作为天女,女魃的长相与大众的审美南辕北辙。成书于隋朝的《文字指归》曾经记载道:“女妭,秃无发,所居之处,天不雨也,同魃。”

没有头发的女子,可以说很难让人升起靠近的兴趣,此外,《新唐书》中甚至记载道:“永隆元年,长安获女魃,长尺有二寸,其状怪异。”这里的女魃甚至不是人形。

总之,不管女魃是黄帝的女儿,还是一种神明或妖邪,她从天而降,拥有着常人无法控制和承受的超能力,本就让人闻之变色,再加上令人望而却步的外形,在唐朝更是被用来给异物命名,也难怪人人都对之避而不及了。


邓海春


黄帝的女儿女魃,又叫旱魃。传说当初黄帝的女儿生了一场大病,眼看就快死了,这时候,正好犼的一个魂魄路过,就钻到了她的身体里。然后黄帝原本漂亮的女儿,一瞬间就掉光了所有的毛发,丰满的身体干的只剩了一层干皮包着骨架!而且发出巨强的光和热浪,方圆百里的水分都会被蒸干!黄帝无奈,只好把它打发到昆仑以北去。据此就形成了现在的塔克拉玛干。后来蚩尤和黄帝开战,蚩尤曾请来风伯和雨神助战,下了一地的雨水,黄帝便想起了女儿,把她找来对付风雨神,烧干了它的雨水,破了蚩尤的阵法,帮助黄帝打败了蚩尤!至于她的结局,一说又回到了西北,所以现在西北一直的干旱。二说因为她去到哪里哪里民不聊生,黄帝没办法,只好派应龙把她杀了。三说应龙去杀她,但是没有打过。旱魃听说是她的父亲派来的人杀她。非常的生气,反而杀掉应龙,在这个天下到处捣乱!所以哪个地方闹旱灾了,就是因为旱魃在那个地方落脚了

纯属传说,绝非真实,笔墨游戏,尽聊资笑料耳!





国风1974


黄帝是华夏文明的始祖,他战胜了蚩尤,统一了华夏部落,而建立了华夏民族,受到了人们的爱戴和尊敬。黄帝有很多个儿子,并且这些儿子都有成就,而黄帝也有好些女儿,但过得都不怎么样,甚至很惨。


黄帝有一个女儿叫女魃,就是《山海经》中所说的女怪旱跋。实际上,女魃并不是天生的女怪,是后来变成妖怪的,她曾经有过悲惨的经历。 因为女魃长得不怎么漂亮,头上还没有头发,所以黄帝不喜欢她,从来都不关心她。并且女魃还有一个特异功能,就是无论她走到哪儿,哪儿就不会下雨,还会连年遭受旱灾,于是人们就认为她是一个旱魃,所以黄帝也很讨厌她。

看过《山海经》的人都知道,黄帝和蚩尤打战的时候,是要应尤去应战的。应尤虽然有呼风唤雨的本领,但是蚩尤的军队中,也有一个呼风唤雨的风伯雨师,而应尤的本领没有风伯雨师大,所以应尤节节败退,而此时皇帝的军队中,一时还没有人能够战胜风伯雨师,就在这关键时刻,女魃来了。因为女魃有一个叫天不下雨的本事,所以正好成了风伯雨师的克星,女魃一出战,风伯雨师就没法施展魔术,也就不能招来风和雨了,后来黄帝赢得了这场战争,并且为日后黄帝打败蚩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为女魃到过此地作战,所以这个地方就再也不下雨了,连年干旱,土地变得龟裂千里,于是皇帝大怒,怪罪女魃,就将女魃放逐了。自从以后,人们就称女魃为旱魃,都特别地憎恶她。如宋朝的真宗时期,就有张天师捉旱魃的故事,张天师请来关二爷前去捉旱魃,关二爷从此就被封为了“义勇武安王”了。


其实,女魃也很值得人们同情,她的奇异功能是从一出生就有的,并不是她的过错,而黄帝从小就不喜欢她,从来不关心她。并且她还帮父亲黄帝打赢了最关键的一战,为黄帝统一华夏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是最后却反而被黄帝放逐,成为世人憎恶的恶魔,真是可悲可叹!


迷萌乐


上古神话中,有一魔神叫魃,“旱魃一过,赤地千里”,是僵尸的祖宗,又怎么跟黄帝的女儿扯上关系的呢?小编带你去感受一下上古风云,领略一下神话世界。

一、蚩尤的小幸福生活

蚩尤是个狠人,三头六臂,一身横练功夫,刀枪不入。

铜头铁额,外带金刚罩、铁布衫,兄弟还贼多,八十一个好汉子!

蚩尤与众兄弟经常跑昆仑山偷猎,不是干掉天元神鳖拿来补气血,就是烧烤了西王母的九鼎仙鹤,最后西王母就立了块牌子在昆仑山脚:蚩尤是大坏蛋!

蚩尤等人大碗喝酒,大块吃肉,醉了就躺昆仑山顶看星星,说盘古才是大神仙,才是真汉子。

西王母也不反感这群粗野的汉子,偶尔还会带着九天玄女、青丘狐扮成猎人参与进去,但身上的香气总会被蚩尤耻笑说像个娘们。

西王母也不恼,笑眯眯和他们喝酒,本就是国色天香的美人儿,就当听了一回夸奖。

平和的幸福总是很短,因为炎帝败了!

二、蚩尤别王母于昆仑

炎帝其实是神农氏最后一任首领,随着神农氏的衰落退下神坛,部落纷争再起。

黄帝为以安天下为己任,兼并周边小部落,并与炎帝战于阪泉后获胜,少典后人再次联盟。

蚩尤在昆仑山和西王母喝了最后一次酒。

蚩尤要与黄帝战于涿鹿!

西王母面有忧色,劝蚩尤顺应时势,勿动干戈。

蚩尤盯了西王母很久,又看着昆仑上空的流光,摔杯而去,丢下一句酒话。

汝若是女子,吾当娶之!惜……

九天玄女、青丘狐目送蚩尤远去,看着西王母一滴泪落。

三、蚩尤战黄帝于涿鹿

九战九胜!

蚩尤看着昆仑方向,越来越沉默。

八十一个汉子,酒碗已空,篝火却熊。

终究有一天会战场相见,但愿我埋骨在你的辖地,永远望着昆仑!

蚩尤率兄弟八十一个,与黄帝战于涿鹿。


蚩尤吐雾成迷阵,三日不绝,黄帝陷阵不得脱。

九天玄女奉师命,送出洛图,于是黄帝造指南针,破阵而出。

蚩尤再邀风神、雨伯相助。

风卷如云,势不可挡,撕山拔树,所过之处后,空空如已。

雨落如斗,银河倒挂,裂土毁物,漫山遍野处,一片汪洋。

蚩尤看着黄帝的部下在水中哭喊,在风中悲嚎,不喜也不悲。

黄帝召唤九天玄女。

九天玄女说:“从此你将变为旱魃,成为人见人弃的魔神。”

黄帝的女儿看着风雨中的黄帝,看着苦苦挣扎的部落,一滴清泪滑下。

“为了部落,我不悔!”

九天玄女微微一叹,进了黄帝之女的法身。

黄女眼生于顶,引烈日之阳来体;一头青丝化成九幽下的怨蛇,布满诅咒;体表冒出寸长白毛,预示死气,至此旱魃出世。

所过之处,雨水无依,三年大旱,赤地千里,无一物可生,无一人可活,是为旱魃。

风雨二神逃走,风歇雨停,黄帝反攻,九黎部落溃败逃走。

蚩尤看着旱魃,终于叹了一口气,最后阵亡在青丘。

昆仑下了九天九夜的大雨。

结语

上古神话中,黄帝的女儿为了部落的胜利,化身旱魃,成为人憎鬼厌的怪物,这种牺牲其实一直是民族的大义,为大家牺牲小我。

黄帝封蚩尤为“战神”,是对蚩尤的精神的认可,上古部落的统一之战,有纷争,但不屈的灵魂是华夏的根本。

涿鹿之战是民族统一的进程之战,是内部权力的自然更替,所以是没有好坏和对错之说,只要记得,其实他们都是我们的祖先就已经足够。


西游梦红楼


女魃本是貌美如花。

女魃是黄帝的女儿,长相非常漂亮,而且本领强大。女魃的本领大致就是让大地干旱。女魃走到不管走到哪里,哪里大地立刻干旱。所以黄帝在和蚩尤作战的时候,女魃也为黄帝出了很大的力。本来她是和僵尸没有关系的。不过,这一切都是蚩尤的原因。

人们惧怕的原因。

蚩尤和黄帝对战的时候,在皇帝的水里面下了毒。结果这杯水被黄帝的女儿女魃喝下了。女魃喝下水之后,得了一场大病,全身到处都是疮。在女魃即将病危的时候,被女娲和伏羲囚禁的犼三份魂魄,破了女娲和伏羲的封印,逃了出来。其中一份魂魄跑到了女魃的房间内,进入女魃的身体和女魃的三魂七魄融合。之后女魃整个人开始发生了转变。女魃的头发开始变白,而且开始脱落。女魃身体非常热,所以身体水分不断流失,所到之处也都立刻干旱。黄帝没办法,把女魃流放到了北方。

之后的事情,就是蚩尤和黄帝大战,女魃还是回来帮助了黄帝。在黄帝胜利之后,女魃到处游走,给天下带来了很大的旱灾。最后黄帝没办法派人诛杀女魃。最终有没有成功没人知道。不过这时候的女魃也就成为了僵尸的始祖。总的来说她还是比较可怜的。总体来说人人避而不及是因为她变的相貌丑陋。而且所到之处人们都受不了所以才让人惧怕和躲避。


探寻古今多少事


她本是受万千敬仰、身穿青衣的高贵女神。

她也是以身抗强敌,为黄帝部落锁定胜局的巾帼英雄。

然而她那曾经是战争中致胜杀手锏的特性,在胜利之后却成为人人躲避的灾难。

她曾经用生命保护的所有人,把她驱逐到荒地,任其自生自灭。

她就是黄帝女魃。

在《山海经 大荒北经》记录了黄帝女魃最初的故事。蚩尤为带领九黎部落称霸,去兵伐黄帝。黄帝派应龙在涿鹿应战。蚩尤请来风伯和雨师造出狂风暴雨。黄帝于是请来名叫魃的天女,止住了雨,黄帝得以杀了蚩尤。战争胜利,而魃再也无法回到天上,由于魃所到之处不会下雨,种田靠天吃饭的人们把她驱逐到赤水之北荒无人烟的地方……






从山海经中可以看出,女魃应该不是黄帝的女儿,这名青衣女子她曾叫“黄帝女魃”,她曾是“天女”,她被驱逐之后,还有一个名字叫“赤水女子魃”。






关于女魃,还有一些温暖的故事在流传,也许是为了弥补原故事结局的冰凉。

1、水与火的赞歌——女魃与应龙的爱情。

这个故事来自游戏《幻想三国志2》,并不存在于中国神话体系当中。大地之初,神树赐予诸神神性。应龙为水,女魃为火,两人本拥有相斥相克,无法靠近的命运。但火之女魃却爱上了水之应龙,然后种种自我牺牲、阴差阳错……





2、青衣与红袍——女魃与蚩尤的爱情。

这个故事来自桐华的《曾许诺》,这抹灵动的青衣和那片耀眼的红袍之间惊天动地的爱情,天能老,情难绝。不过书出版后,主人公都改了名字,不变的是还穿着青衣与红袍。


有女如玉书中寻


最早出现女魃的神话文献是大名鼎鼎的上古地理百科全书《山海经》。

山海经中黄帝大战蚩尤的典故中,出现两大战功赫赫有名的上古战神,其是一雌一雄,分别是女魃与应龙。

后来承接此典故的民间神话故事更丰满了“黄帝战蚩尤”那场上古华夏大地最波澜壮阔,最惨烈的战争。

传说中由于蚩尤兄弟均身高九丈,个个铜头铁臂,晃如科幻电影的“变形金刚”。而且又有“风伯雨师”两大神族参战,这风伯雨师可以祭起风雨迷雾,使黄帝军队陷入危机。

后得九天玄女下凡(外星高智慧生命?)帮助,并赋予“应龙与女魃”参战,才使黄帝扭转败局,反败为胜。


这里的女魃是专门针对风伯雨师而发的,因为女魃又称为旱魃,所到之处可以使千里风雨消散。而应龙则针对蚩尤的铜头铁臂巨人兄弟而发,因为应龙能喷出红红烈焰,尤如太上老君的三昧真火那么厉害,能迅速烤融铁臂铜头…

然而,战争胜利后,女魃的神力几乎用尽,已经没神通可以再上天庭了,然而女魃还有余威,所以其所到之处还是可令遍地旱灾,所以民间传说:那里旱灾就是女魃去了那儿之故了。

相传女魃最忌粪尿,所以古人有:凡是认为女魃所到的旱情之地用粪尿驱逐女魃的民俗呢。


洪范书斋


魃是传说中的旱神,据说所过之处赤地千里,所以被人深恶痛绝。后来发展到一旦出现旱灾,女巫、怪胎、刚死去的人都会被认为是魃的化身,轻则暴晒致死,严重的还要“打骨桩”。


关于魃最早的记载见于《山海经》中,当时黄帝和蚩尤部落作战,黄帝命令应龙(带翅膀的龙,能行云布雨)向对方展开水攻,结果蚩尤方面居然有风伯雨师这样的高手,应龙不是对手,黄帝看到形势不利,于是施展召唤技能,女魃身穿青衣从天而降,登时风歇雨住,黄帝趁势掩杀干掉了蚩尤。

谁知道女魃能下不能上,回不了天上,她到哪哪就发生旱灾。黄帝也没办法,只能让她找荒凉的地方居住。就这样,魃就留在了人间,她是身份也逐渐由受人尊敬变成了人人唾弃,成为旱灾的罪魁祸首。

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土地庄稼是人的命根子,而人们又大部分迷信鬼神之说,所以一到旱灾之年,魃就成了背锅侠。


开始的时候遇到旱灾,人们就把人群中最神神道道的女巫,认定为魃的化身。而灭杀魃的化身,一般的办法是不灵验的,据说要放在太阳底下暴晒,什么时候下雨什么时候停止。 发生旱灾的年头温度高太阳烈,将人放到这样的环境里暴晒,其中的残酷可想而知,没有几个人能坚持着活下来。

随着时代的发展,遇到旱灾的年头,人们又将怪胎、下葬不久的尸体等都怀疑是魃是化身。

在古代,妇女生下身有残疾的婴儿后,养不活往往都会杀死。这要是放在有旱灾的年头,婴儿就成了魃的化身。魃是找不到的,只能找他们的母亲算账,因为人们相信这会使魃身上的怨气消失,最后放弃兴风作浪。

《太平御览》这本书中就曾记载一个故事,在旱灾之年,有一位姓王的官员妻子产下了妖胎(其实就是有先天残疾的婴儿),有人把这件事向当时的朝廷告发,结果朝廷下令,将王姓官员的妻子拉到野外,这个可怜的女人在暴晒之下送了性命。



再后来,有人为了报私仇,发明出了“魃僵”这个新事物。他们认为刚下葬的死人如果变成了僵尸,就会引发旱灾,所以在遇到旱灾之年,就把别人家刚下葬的亲人尸体挖出来,残忍地将尸体捣成碎末(名为打骨桩),用这种方式来灭杀所谓的魃。死者的亲人只能是痛苦地旁观,毫无办法可想。

魃固然是传说中的祸害,但是利用魃去害人的人,才是真正的祸害!


李飞叨


“魃”原本是为了消除战争而造福人类的仙女,最后却沦为遭人厌恶的“旱魃”,甚至被迫和僵尸联系到了一起。在人类不需要她的时候,就将她弃之如旧履,所以上古神话也不都是真善的。

在上古神话中,不是“魃”,而是“妭(容貌美丽的妇人)”,是天上的一位仙女,跟女娲一样都属于上古女神,但是她有另一重身份:黄帝的女儿。

涿鹿之战中,蚩尤请来了风伯雨师,在人间召唤出狂风暴雨,泽国千里,百姓苦不堪言;黄帝于是请来了天女“妭”,妭修炼的神通就是“止雨”,所以解了蚩尤的局,黄帝大胜。

但是因为参与人间战事,触犯了天条,妭无法回到天庭,遂留在人间。

可悲的是,妭的神通是被动技能,非主动技能,所以在妭所出现的地方,往往“全国大旱,赤地千里”,这个时候,人们便不再需要“妭”,于是纷纷谴责她,天女妭于是成为过街老鼠,无论走到什么地方都被当地人驱赶,即使是人迹罕至的边远之地,也无法得到片刻安息。

毕竟妭的神通太强,即使是停留在大地的北角,整个北方依然为她的神通所影响。所以至今,北方相比南方少雨,都是天女妭所赐。

这个故事被记录在《山海经·大荒北经》中:

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妭,雨止,遂杀蚩尤。妭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妭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

涿鹿之战后,人们对妭神女的身份的尊敬仅维持在表面,到了商周时代,连这表面的尊敬人们也不愿去故作了。

所以“妭”变成了“魃”,由容貌美丽的妇人变成了造成旱灾的鬼怪,妭的身份直接从“仙女”变成了“鬼怪”,彻底成为“旱魃”。

“旱魃为虐,如惔如焚”人们还作出诗句向天帝埋怨,为什么会出现“旱魃”这样糟糕的东西来危害人间呢?全然忘了,当初若没有“天女妭”,人间早已沦为汪洋大海。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旱魃就演变成今天的样子了:

南方有人,长二三尺,袒身,两目顶上,走行如风,名曰魃,所见之国大旱,赤地千里,一名旱母。
女魃,秃无发,所居之处,天不雨也。

在此之后千百年,人们对天女妭的鄙夷从未停止过,愈来愈甚,到了宋朝甚至出现了“击杀旱魃、暴晒旱魃”的民间习俗,用来求雨。

这个时候,旱魃甚至连鬼怪都不是了,变成了人类已经埋入九泉的尸骸,每当大旱来临,就会有将骸骨刨出来暴晒的事件发生。

当年意气风华以一人之力帮助黄帝蚩尤的女神,沦为惹来旱灾的邪恶僵尸,到底是道德的沦丧 ,还是人性的扭曲,我想各位看官,见仁见智了。从来比鬼神更可怕的是……

史味人生


《山海经》成书于先秦,也就是战国时期,这是一部中国最古老的神话奇书。

它並非现代意义的书籍,而是当时流传的民间故事,经过长时间的口口相传,最后汇编而成。

《山海经》地理知识及远古时代故事丰富,情节感人。对我们暸解史前文明是一个重要借鉴。

女魃又名旱魃。黄帝的女儿。


史前原始部落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黄帝放出被囚犯人应龙助阵,应龙以水困淹蚩尤部落,蚩尤请来风伯和雨师二位江湖高手。

双方重开战,蚩尤请来的风伯、雨师施法。

顿时乌云压城,风雨雷电,黄帝军队大败。

应龙助阵,双方摆开阵势对决,应龙不支呈败象,西北天空飘飞一个女子助她的黄帝父亲洪荒之力。

女魃身上发出一股强大的火光,风伯、雨师被女魃一个照面即倒桩失败。

蚩尤大败。

女魃端坐地上,双掌运起浑天玄功,一股先天神元源源不断经过少阳三经达到天际,循环至任督二脉,应龙功力在慢慢恢复中⋯

而此时的女魃由于元神俱失,身不由己漫步人间,所到之处,本身的天生六昩真火因为元阳俱失而失去控制。

人间的大旱原因俱由女魃背锅,而扯谎坝的术士们宣称姜子牙在此,百无禁忌,急急如律令。于是请城堭老爷出巡,体察旱区灾情,上报天界,天帝会急降大雨。

另一方面,为了赶走旱魃,城堭老爷手下的吴二爷、🐔脚神手抖铁链,凶神恶煞的摆拍姿势,令三岁幼儿晚上再也不想做过场,闷

头大睡。小时候看见这二个东西实在可怖可笑,心中无冷病的坦然面对,那暗中干了可恶事的宵小或者偷🐔贼,对那根锁人的铁链还是暗吸一口冷气。

女魃最后变成一只青鸟,与应龙双双飞向远方,给人间留下美丽传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