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如此冷淡的春節,小超市如何存活?“自救手冊”需要備一份

遭遇如此冷淡的春節,小超市如何存活?“自救手冊”需要備一份

小學同學阿秋一家,在縣中心開了一家“家族”經營的超市,每次同學聚會都缺席,因為往年春節生意都是旺季。

可今年,在同學微信群裡,她說:“看著空無一人的商場,各種各樣的年貨禮盒堆積成山,如果3月底還沒有客流量,可能商場就要關門了”。還帶了一串串“大哭”表情。

這一次,因為受到疫情影響,阿秋家的超市銷售量大打折扣,本來就靠現金流存活的小企業,現在正處正瀕臨企業“生死線”。

那該怎麼辦呢?

本文從根據劉潤老師的觀點,提出三個建議:

一、認清現狀,活下來最關鍵

對於這類民生類的小超市,每年的“2-3月”是春節銷售旺季,也是企業每年盈利關鍵期,此時,在疫情影響下,認清現狀,活下來才是最關鍵的。具體從以下5個方面出發:

1.降低成本,減少不必要的支出:疫情隔離期,客流量減少,可以適當縮短營業時間,同時藉助外賣平臺,保障民生類商品的供應;如果商場比較大,可以進行集中銷售,減少員工、水電支出等;最好能與房東商量,國難期間,申請減免租金,攻克時艱,共度艱難。

遭遇如此冷淡的春節,小超市如何存活?“自救手冊”需要備一份

2.想方設法去庫存:對於那些有保質期的年貨禮盒,建議拆成,換成獨立小包裝;或者減低售價打包,設立“宅家吃貨包”放在線上外賣平臺銷售;同時配合線下降價組合銷售;如果實在不行,就當成贈品。

3.供應鏈維護:前兩項都是在短期內解決問題,中期來看,一定不能斷貨,與一些其他品牌供貨批發商建立聯繫,同時調整訂單方式。

4.建立商品臨時處理中臺:以3個月為處理週期,以每週形成核查週期。

5.瞭解多種融資渠道和政策:比如各種銀行網貸、銀行流水貸,一定避免民間高利貸;同時關注當地政府的特惠政策。

遭遇如此冷淡的春節,小超市如何存活?“自救手冊”需要備一份

二、調整運營重點,適應新環境

疫情過後,需要重點關注兩個方面:生鮮和線上。

1.重點關注生鮮商品

目前來看,那些以生鮮民生商品為主的超市,疫情影響,銷售量不大甚至是不降反升。建議依託住宅社區,抓住契機,佈局生鮮小店。

而在這場疫情中,許多原來不依賴外賣的小餐飲店會迎來一波倒閉潮,同時,會空出較多100-300平方米的小店面,剛好適合開生鮮小店,這也是超市逆勢增長的機會。

遭遇如此冷淡的春節,小超市如何存活?“自救手冊”需要備一份

2.重點關注線上銷售

中小超市,需要加快線上之路,注意兩個點:

①逐步建立生鮮標準化。標準化,主要是在配送中心的設備需要投入,比如,生鮮肉品切割、蔬果定量包裝的流水設備;標準化之後,才有利於線上銷售,為線上準備。

②平衡民生商品價格:這場疫情,對小家庭經濟收入有一定影響,因此,對民生價格會很敏感。超市在加快線上標準時,需要在降低包裝成本和加快生鮮標準化之間找到平衡點,以確保民生商品價格的平穩。

中期策略來看,第一季度搶民生;第二季度保單品;第三季度上新壓力有所緩解,但進貨節奏也是要少量多次;第四季度可以從秋季糖酒會和進口食品展等活動上加快引新豐富商品結構。

遭遇如此冷淡的春節,小超市如何存活?“自救手冊”需要備一份

三、加快轉型,提高企業免疫力

企業在做了前兩步之後,有餘力的話,可以從這三個方面著手:人、錢、貨。

1.人:優先考慮員工的福利保障,保障員工的健康與安全。

2.錢:俗話說:手裡有錢,心就不慌。為此:

①平時點滴積累。在正常運營的時候,進行少量定期存儲;比如,按每日流水營業額5%-7%節流存儲。

②設立應急金賬戶;以年為單位,從淨利潤中要拔出20%作為應急基金。比如,某年銷售額在3個億左右的連鎖超市,淨利潤大概是在500萬-800萬左右,20%的應急基金大概是100萬至150萬左右。

3.貨:供應端,也體現在銷售端。

一方面,超市需要與供應商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

另一方面,超市也要加快轉型。融合線上、社群、直播等多渠道拓展銷售端。

尤其以服務民生需求的超市業態,也要不斷創新。比如,輕餐飲、小生鮮店+早餐店、社區超市+輕寵物美容店的業態組合,都是創新的方向。


遭遇如此冷淡的春節,小超市如何存活?“自救手冊”需要備一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