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數字化升級並非權宜之計——訪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尹俊

疫情給今年經濟增長帶來很大沖擊,但它也可以成為我國企業全面數字化升級的契機。企業家不能將這次數字化升級當成“權宜之計”,而是要將數字化視為渡過難關的求生良方和提升長期競爭力的戰略選擇,從而贏得未來。

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不少企業選擇走數字化升級道路,在危機中尋找生機。如何理解企業數字化升級?企業數字化升級對相關行業發展產生哪些影響?對此,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北京大學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研究員尹俊。

記者:面對疫情,很多企業加快向數字化、智能化升級,如何理解出現的這一趨勢?

尹俊:在國內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國際形勢錯綜複雜的大形勢下,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運行造成的衝擊不可避免,不少行業企業停工待產、業務受限、資金緊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變壓力為動力、善於化危為機”,這也是企業家精神的核心,即通過創新來應對風險和不確定性。所以,我們看到很多企業將疫情視為一場大考,將數字化升級看作一條自救道路。比較常見的是數字化營銷,比如有的企業雖然線下門店客流減少,但迅速建立了線上客戶運營閉環,在售前通過大數據分析尋找潛在客戶,在售中詳細瞭解客戶體驗,在售後提供即時客服,實現了銷售逆勢增長。

事實上,無論是什麼類型的企業和生產模式,都可以藉助數字化升級尋找新的發展機遇。疫情期間,有的企業在互聯網平臺幫助下,實施了系統的數字化戰略,對企業價值鏈實行全流程數字化升級,包括市場需求大數據分析、產品形態定製化設計、生產辦公數字化管理、消費場景數字化體驗、產品售後智能化服務等,覆蓋了企業為客戶創造價值的各個環節,為企業長遠發展積累了充足的潛力。

記者:企業在推動數字化升級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細節?

尹俊:2019年,埃森哲對中國數字化升級的企業作了一項調查,發現只有9%成效卓著。主要原因在於數字化升級初期,很多企業都不適應,一旦步入常態化,企業就可以持續享受數字化升級帶來的好處,組織活力也將得到激發。

需要注意的是,企業數字化升級必須依靠企業領導者。

企業領導者要升級管理理念。要建立相互信任的上下級關係、求簡務實的工作方式、線上協同的工作機制、目標導向的考核機制、問題導向的會議形式、即時共享的合作方式等,通過打造適應數字化時代的企業文化,支撐企業數字化升級。

企業領導者還要升級發展理念。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讓·梯若爾將數字化時代的特徵概括為“相互依存、共同利益”。在數字化時代,企業要秉持共生而非對立的發展理念,致力於構建一個共生的價值網絡,與客戶、員工、行業、社會共生,才能保持企業長遠發展。

疫情期間,不少企業秉持共生的發展理念,充分展現了社會責任,贏得了全社會的尊重。這些企業一定會在數字化升級浪潮中依靠共生的發展理念贏得長期優勢。

記者:企業數字化升級,對今後的經濟發展或相關行業將產生哪些影響?

尹俊:疫情給今年經濟帶來了衝擊,但它也可以成為中國企業全面數字化升級的契機。目前,在疫情防控安全的前提下,大部分企業都會盡可能借助互聯網平臺選擇線上工作方式,數字化升級幾乎成為每家企業的必選項。企業家不能將這次數字化升級當成“錦上添花”或者“權宜之計”,而是要將數字化視為渡過難關的求生良方和提升長期競爭力的戰略選擇,按下數字化升級的“快進鍵”,化危為機,涅槃重生,在全面到來的數字化時代贏得未來。疫情過後,全面數字化的中國企業將助力中國經濟釋放巨大潛能,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巨大增量。

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挑戰,倒逼更多企業實現數字化升級,這或將成為我國數字經濟全面繁榮的開端,為中國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驅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