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後農村新風口,縣長直播賣梨引百萬人圍觀,農民直呼不可思議

一場疫情的突然到來,加速推動了農村擁抱互聯網的步伐!

3月2日,碭山縣縣長陶廣宏在碭山酥梨發貨基地臨時搭建的直播間裡,向網友直播碭山酥梨的吃法。

央視新聞和拼多多全程直播了陶縣長的直播秀,超過百萬的網友在線圍觀了這場直播,農民商鋪一夜漲粉10萬,當天店鋪銷量高達27000多單,屏幕前的“專業吃貨”們當場買走了近14萬斤碭山酥梨。

如此壯觀的場面,一度讓當地農民感嘆,互聯網的力量太巨大了。

疫情後農村新風口,縣長直播賣梨引百萬人圍觀,農民直呼不可思議

地方官在直播上給農民賣農貨,這還是頭一遭。在此之前,農產品的銷售和流通渠道十分單一,農民們在地裡辛苦一年獲得豐收後,要麼自己將農產品拖到集市上去賣,要麼低價賣給前來收購的商販。收購商開出的價格通常很低,但如果是自己賣又費時費力。

收購商將農民手中的商品低價收進後,轉身就以高價賣到城市裡的超市、農貿市場。以梨子為例,收購商從農民手裡收購時只有幾毛錢、一塊錢一斤,但我們在超市裡買到的價格可能是六七塊甚至幾十塊的價格。收購商之間層層轉手,瓜分了超過90%的利潤。

儘管這種模式之下,農民的收入不高,但也算有保障。然而,一場疫情徹底暴露這種模式的弊端。疫情之下,農貿市場關閉,收購商也進不來,農民只能眼看著辛苦一年的果實爛在地裡賣不出去。

疫情後農村新風口,縣長直播賣梨引百萬人圍觀,農民直呼不可思議

而作為農貨第一上行平臺的拼多多,一早就注意到了這一現象。除了第一時間推出愛心助農專區,自掏腰包給到物流補貼,拼多多還探索出一套“市縣長當主播、農戶多賣貨”的電商助農新模式。

市長縣長親自上直播間,為家鄉農產品直播帶貨。這種新奇的操作頓時引起了網友的興趣,碭山縣陶縣長的直播間一度擠爆了。不僅如此,衢州市市長湯飛帆在直播“椪柑”帶貨時,也收穫了不小的流量反響,53萬網友在線觀看,一場直播,衢州椪柑就賣出了3萬件。

同樣的還有廣東徐聞縣縣長吳康秀,直播“賣菠蘿”,直播當天徐聞菠蘿就賣出了25萬斤。

疫情後農村新風口,縣長直播賣梨引百萬人圍觀,農民直呼不可思議

多場“市縣長直播”觀看數據和訂單量暴漲,說明了一個問題。拼多多探索的直播新電商模式在和農產品結合後,能夠極大的推動農貨上行。這對於農民來說,變革是巨大的。

這意味著,農民在傳統的農貨流通模式外,完全可以用直播去給自家的農產品帶貨,讓自己的農產品直接面向消費者。

或許,這只是農村全面擁抱互聯網的第一個開始。但不可否認的是,對於農民來說,這一步意義重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