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土窯、溼地徒步 “陳橋村”生態觀光成新秀

燒土窯、溼地徒步 “陳橋村”生態觀光成新秀

貧困戶陳壁巖參加了村扶貧工作組開辦的農業合作社,通過銷售初生蛋,每月收入得到很大改善。

“這些天雨水多蟲害多,瓜果容易壞,就多來田裡盯一盯。”記者見到陳漢光時,他正忙於在承包的蔬菜地裡巡查,不時摘下幾個被蟲咬壞的涼瓜。陳漢光是橋陳村貧困戶之一,家裡人口多,勞動力少。“兩個孩子在廣州念大學,農活主要是我在忙”。曾經一度為生計發愁,而眼下這幾十畝菜地讓他充滿了幹勁。

橋陳村是汕頭市潮陽區金灶鎮的一個純農革命老區村。這裡自然風光優美,但由於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發展後勁不足。村民以農業生產和外出打工為主,村集體經濟十分薄弱,全村245戶、總人口1350人中,貧困戶就有37戶155人。

2016年,由汕頭市農業局等單位組成的精準扶貧工作隊就入駐了橋陳村,2017年6月碧桂園選擇了橋陳村開展精準扶貧幫扶工作,並宣佈將投入1000萬元用於精準扶貧項目。碧桂園制定和實施幫扶方案,共同打造“金灶鎮橋陳村碧桂園新農村示範點”。

舊村大變樣生態觀光受青睞

自從扶貧工作隊進駐後,橋陳村容貌著實“大變樣”。駐村工作隊全力整治村容村貌,推進村莊人居環境和農田基礎建設。駐橋陳扶貧工作隊隊長林雄告訴記者,村裡正陸續推進老寨改建及巷道、農屋立面翻新,310畝的“溼地生態公園”建設,並開發田園風光旅遊,為發展鄉村旅遊等打下基礎。

根據規劃,橋陳村要成為溼地生態型、農業觀光型的新村。橋陳村村支書陳瑞雄對一年多來發生的變化感到欣喜。據他介紹,通過整治池塘、溝渠,改造機耕道、農田排灌溝,建設廣場、公園,清理衛生死角,拆除亂搭亂建、違章建築等,該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明顯改善,美麗鄉村容貌初現。

如今,橋陳村道路規整,古樹成蔭,溼地公園不時白鷺飛過,一派秀美水鄉風光。集觀光遊樂、鮮果採摘、旅遊休閒於一體的田園生態旅遊已初具規模。近期,該村也開始陸續迎來鄉村遊旅遊團,燒土窯、溼地徒步、紅色村居參觀等特色項目的開展,也受到遊客的青睞。

燒土窯、溼地徒步 “陳橋村”生態觀光成新秀

橋陳村現貌

產業脫貧收穫滿滿一筆賬

除了開發生態鄉村遊外,橋陳村的養殖、種植等產業也正在熱火朝天地開展中。

與純粹的資金“輸血”扶貧不同,駐村工作隊結合各個貧困戶的特點“對症下藥”,制定不同的扶貧計劃,充分調動貧困戶的勞動積極性,通過“造血”讓貧困戶脫貧。通過支持橋陳村種植水稻、荸薺等本地特色農產品,並發動貧困戶參加合作社開展生產。扶貧駐村工作組還協助建立了碾米廠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站,並積極拓展銷售渠道,以“貧困戶+農民合作社+科研所+互聯網”模式為載體,帶動其他貧困戶發展特色農產品,為貧困戶和村集體增加穩定收入。

在橋陳村,村裡的貧困戶陳壁巖和其他貧困戶一起參加了農村合作社,開辦了養雞場。“現在養了4000多隻雞,產蛋後我們自己拿去鎮子上賣,合作社幫我們解決一部分產品的收購。”當記者問到參加合作社對家庭經濟有多大改善時,他笑著說:“現在做養雞場每個月收入額外增加大概有一二千元。”

“我們一期就投入300萬,重點發展村集體經濟與進行舊村改造。對村裡貧困戶的幫助,也是有針對性的。”碧桂園派駐橋陳村的扶貧工作組負責人陳偉佳對記者表示,在市農業局、碧桂園等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目前,走地雞初生蛋、優質大米、功能米已全線上市。

鄉村振興投入多少,收穫又怎麼樣?陳偉佳給記者算了一筆賬:在產業發展方面,橋陳村推進光伏扶貧項目,投入資金53萬元,建設面積450平方米、42千瓦的光伏發電站,每年收益按1:4比例分給村集體和貧困戶;實施養殖扶貧項目,投入91萬元,建設雞舍1000平方米,圈圍10畝綠化苗地用於林下養雞,引進市禽畜原種研究所蛋雞8000只,由22戶弱勞力貧困戶分兩組集中圈養,預計該項目每戶年可增收2.3萬元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