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揭秘:刷单十年被抓1000多次,总结18个详细教训,希望你学到

从业十八年,从不敢自诩大神、更不敢妄称老师,只是一个普通人对电商的热爱、痴迷及疯狂。和所有卖家一样,都是经过点滴积累、步步学习、频繁试错所沉淀的一些经验,不敢保证完整性,但帮助各位在刷单这个技术活中,规避99%的降权是绰绰有余了。

坚持原创、坚持亲身经历作答,希望你能从中有所启发、少走弯路!!!


首次揭秘:刷单十年被抓1000多次,总结18个详细教训,希望你学到

这是我长沙的子公司,目前团队30多人

一直看到微头条及头条中,很多关于“刷单”方向的文章,几乎属于营销引流文,内容陈糙滥造,大都以蜻蜓点水的轻描淡写几句,然后开始晒数据、鼓吹多牛逼,最终报喜不报忧的告诉大家轻轻松松刷刷单就能打造爆款、就能月入过万……

我一直琢磨,什么时候刷单这么简单了?到底是我落后了,还是这些人压根就没有实战经历过?这些资讯一出去,又将能给予“不具备甄别能力”的小白新手们多大帮助?

于是,我决心以亲身经历作答,尽可量阐述每个细节,保证通俗易懂、透彻细微,希望我的老粉丝们有所启发、少走弯路!


首次揭秘:刷单十年被抓1000多次,总结18个详细教训,希望你学到

我以自己及团队的工作经历为根本,总结了关于刷单的几大误区,从五个方向概况,如“环境相关”、“账号相关”、“物流相关”、“数据相关”、“操作相关”。同时,每一个方向中,又分为多个细节,我尽可量将这些细节阐述透彻。

环境相关

这小白初入刷单时,最容易忽略的高压线,只要在“同个网络/ip”、“同台设备”操作,几乎必死无疑;甚至,频繁出现“同个省市”的订单,也将容易导致“流量异常”。

怎么理解呢?

“同个网络/ip”指,买家在卖家店铺所在的宽带网络下,进行消费行为,这在平台规则有详细说明。

“同台设备”指,部分新手比较有趣,拿着手机登录过店铺千牛,再跑到肯德基、必胜客等公共网络进行模拟消费行为;却不知,每一台设备,都有独立的硬件码。

在2013年之前,我们还能通过虚拟机、VPN等方式自行模拟消费,在历经2015年后,平台升级相关交易规则,这个技巧已无法再用。

“同个省市”指,绝多数订单源自“本地购买”;当然,这并不是绝对,尤其对于某类本地定制服务的店铺而言。但常见于新店、新品等没有一定数据积累的阶段,100个订单80个都是一个省市的,你会明显感受到流量的倾斜。

所以,当年电商行业流行“地推”时,我也分享过相关的文章,如果你是正儿八经运营店铺,那就不要靠这类形式去揠苗助长。很容易导致人群、地区的个性化导向,除非你做的是本地定制等相关产业地项目。

在刷单中,对于“环境”这一方向,稍加注意即可避免;在后续总结上,我会将几个细节连贯起来,让大家的思路更清晰。

首次揭秘:刷单十年被抓1000多次,总结18个详细教训,希望你学到

不要为了刷单,而忽略一些常识

账号相关

关于“账号相关”上,是比较大的争议点。

像“卖家号”、“平台号”、“劣质号”等等,我们都可以依托互联网的一些软件去查实。但这也只能在某个程度上规避,并不能完全杜绝。

举个例:一个支付宝可以关联五个子支付宝,每个支付宝都可以注册几个淘宝号。作为平台、QQ群等职业刷手而言,自己的支付宝、家人的,还不算上男女朋友的,越想越发毛。所以,很大程度上,你在这些公共平台刷单,将有很大机会遇到:某个刷手拿着所关联的账号,频繁帮你操作。被忽悠点费用还好,最怕的是浪费钱、没效果,甚至还被降权扣分。

所以,我在直播分享过“如何通过500元,打造属于自己的千人鱼塘”,作为卖家,你是必须得从小累积纯净的鱼塘来作为店铺后盾;否则,在接下来的电商社交营销、小视频带货、内容营销等等风口上,你没有“种子客户”捧场,导致这些风口极难开展。

这里,我有点疑惑:有时在聚划算及其他推广活动中,我们发现也有部分这类“劣质账号”产生购买,但并未处罚或者提示;这些指标,平台到底是如何核算的呢?难道因为真实订单庞大,这类订单没有触发“几率标准”,所以被忽略?

也希望有朋友展开思路,共同探讨!


首次揭秘:刷单十年被抓1000多次,总结18个详细教训,希望你学到

物流相关

在早些年,开始流行所谓的空包单,很多卖家(包括我)都为节省成本而选择。但终究这类空包网,“品控”堪忧,每逢315,都会有一大批卖家“遭殃”。

一两年,快捷快递、这一次橙子快递,导致一大票卖家相继扑街。因为,空包网的信息到底只属于“内部系统中转”,并未存留真实信息,比如克重、产品名称等,所以一经被查毫无申诉几率。

所以,我建议,当你决心做淘宝、做电商,最好不要选择“空包网”,尽可量选择自行发货,包裹随带洗衣粉、盐等低成本商品,互利互惠。十几块钱佣金都给了,就别差这6-8块钱的快递费了,投资看长线,盯着眼前,一旦被抓几乎扑街。

而真实的订单号,即便哪天真的被抓,申诉的机会将很大,我屡次不爽80%成功率。

所以,未雨绸缪一点啊。

首次揭秘:刷单十年被抓1000多次,总结18个详细教训,希望你学到

数据相关

个人认为,上述的很多环节,用心、认真,几乎都可以规避;唯独这个“数据相关”,是一个看似有公式标准,却又结合店铺及单品实际情况来操作的琐碎工作。它非常灵动、非常繁杂,几乎与整个店铺、单品的各个环节息息相关、环环相扣。尤其,新店新品与已稳定店铺新品,在操作力度、技巧及侧重力上,那肯定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全网那么多大神都停留在蜻蜓点水的层面,普及“刷单常见套路”及公式,并无法像今天这么详细的概述?因为在实战中,确实存在很多琐碎细节,他们不具备丰富的实操经历,根本无法透彻概括;哪怕包括我,也只能以丰富的经验去一步步摸索。所以,我们看到互联网的资讯永远停留在普及性知识点上。

这很正常,事实上在这环节上,由于自身对平台相关规则理解不够透彻、再加上思考逻辑也不强、更因为经历累积也不够,别说新手,就是开店几年的老手,也都一样容易钻进死胡同。我们可以看到头条的悟空回答,那么做过几年的淘宝卖家喊着转型、喊着生意不好、喊着钱难赚,其实就存在这个问题。


首次揭秘:刷单十年被抓1000多次,总结18个详细教训,希望你学到

关于“数据相关”,最常见的几个问题无非如下:

1、店铺、单品从哪些地方参考、计算,获得每天刷单力度。

根据生意参谋的店铺晋升下个层级的“所需金额”除“客单价”,就可得出店铺“目标订单”;再拿这个“目标订单”分摊店铺几个主推产品,比如每天刷10单,主推款6单、辅助款2单、利润款1单、其他产品1单,通过公式标准,我们可以更清晰的判断“店铺力度”;再通过“平均”及“优秀”的层级金额,来精准化规范执行力度。按照这个方向,好好理解、好好思考,几乎不会死。还有15%左右的核心点,我肯定保留,这属于吃饭的东西,请谅解。

至少,研究的方向,我提出来了。这一点,我看了所有99%的大神都没有阐述,大都千篇一律、一视同仁的螺旋啊、黑搜啊等等,但这些背后逻辑性参考标准在哪?单品具体的实操力度在哪?从没有明确详细的阐述。

所以,我总说,每个店铺的状况是不一样的,自然不能同日而语的搬弄互联网资讯。

2、每个关键词的数据标准及实际状况,限定每天只能刷多少单。

每个关键词,与店铺一样,都是有数据规范的;一旦频繁触发高压线,与店铺本身数据违背,那么被抓是迟早的事。

常见很多新手刷关键词,一不知道词从哪来的、二不知道词的数据参考在哪、三夜不知道词的如何裂变,这么操作,就是作死。

在关于“标题”的直播及文章,我讲述过,一个产品上架后,我们就必须构思“破零的词”用哪些、“裂变的词”用哪些、后续“爆发的词”又用哪些,再将这些思路,参考生意参谋的搜索分析,找出相应的关键词组合排序。反之,作为新店新品,刷单都难找到关键词。

比如我公司书包项目,“小学生书包”这个词,在我天猫店与C店的操作肯定不一样。天猫先天优势强。C店相对比较弱;那么,C店更倾向于“精准的长尾词”,例“迪士尼小学生书包 男”。而在操作时,优先“有数据的关键词”、其次“数据小的关键词”、然后“没数据的词”。

以“关键词”搜索人气除转化率,可得出该词在全网这个阶段的订单量;再结合“关键词”的排名及该词实际引入访客,来选择刷多少单。

给个方向思考:某个关键词搜索人气3000、转化率10%,公式得出全网这个词成交订单300件;而关键词排名在第五页,你认为这个关键词能刷多少单?并且,在店铺还是两心、一钻这类基础上,单品在这个关键词只能刷多少单?

请承上启下,好好看看,仍然保留15%,敬请包涵。

3、成交的入口尽可量多元化,而不是钻牛角尖现定于“搜索成交”。

很多新手,在对于操作相关,非常“一根筋”;比如常见在时间、入口、关键词,不懂得变通。所以,你懂得。

首次揭秘:刷单十年被抓1000多次,总结18个详细教训,希望你学到

操作相关

关于操作,并没有太多阐述的细节,无非将上述公式、数据等细致做好即可,避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综合上述,有个点忽略,比如“人群画像”。这是个非常有争议的细节,对于已稳定的店铺而言,并不会更多倾向,因为数据沉淀足够;对于新店而言,消费力、地区、时间、消费品类、性别、年龄等等,会是一个巨大的调整。


首次揭秘:刷单十年被抓1000多次,总结18个详细教训,希望你学到

大家好,我是花和尚,从事电商已十八年;希望我的亲身经历作答,能够帮助大家有所启发、少走弯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