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古城的边界如今何处寻?

仿佛已形成习惯,今天去中国的任何一座城市,我都会去找一下有没有古城墙,有的话,一定会去看看。在我生活的长沙,民国时期(约1923年~1924年)就已经将古城墙拆除殆尽,如今能找看到的就只有位于原长沙古城东南角的天心阁下,还有一段二百多米长的明代遗存古城墙。

长沙古城的边界如今何处寻?

但是在长沙近年又曾出土过古城墙,还曾出土过不少文物,今日又将“五一广场”定为长沙的“城市原点”。所以不少人会好奇,长沙古城的地下还藏有多少好东西,古城的范围在哪里?现在的长沙古城下是否还有文物我不知道,但长沙古城的范围,古城边界古城墙原址,今天倒是可以说说。

明清以前长沙古城范围变迁


我们虽说把古代长沙城市统称为“长沙古城”,但是长沙两三千年的建成史,长沙古城的名称、范围也是一直都在变的。

长沙古城的边界如今何处寻?

根据专家考证及《湘城沧桑之变》《长沙古代城域变化示意图》等资料记载,两千年前的长沙城很小,东西长约700余米,南北宽约600米。大致的范围就在北到五一路北侧,南至坡子街,西到下河街,东到黄兴路与蔡锷路之间的这片区域,也是今天五一广场的周边区域。

长沙古城的边界如今何处寻?

长沙古代城域变化示意图

20年前,在五一广场东南的新世界商贸城工地上,曾挖掘出一段夯土墙,后证实为战国时楚城土墙; 2011年在九龙仓国金中心工地上又发现了一段楚城墙及护城河遗址,等等。战国时,屈原来到长沙,就住在今天的坡子街一带,这里的太傅里原叫濯锦坊,据说当初屈原居此处时,经常在一口井边清洗衣服上的尘土,由此得名。

到了西汉时期,自刘邦封吴芮为长沙王后,在几代长沙王的经营下,长沙的城区范围又有所扩大,大致范围为今天长沙城内北到五一路与中山路间、南到人民西路,西到太平街、东到东庆街的这片区域内,南北长约1400米,东西宽约850米。2014年,在中山路北的市青少年宫工地上挖掘出一段东西走向的汉代土城墙(据考证,始建于三国魏晋时期),这里正是汉代长沙北城墙的位置。

长沙古城的边界如今何处寻?

市青少年宫工地上发现的古城墙 新闻图片 王志伟摄

历史进程到了唐代,长沙城的范围扩大为东到今戥子桥、落星田至天心阁一线,西到湘江中路附近,北到营盘路附近、南到学院街一线,南北长2200米,东西宽1300米。今天营盘路南五堆子、六堆子巷,原名叫五堆口、六堆口,就是唐代城北护城河所在地,六堆口为唐长长沙城长乐门遗址。1997年,在芙蓉广场工地发现有唐代中晚期的城墙和护城河,2004年,在松桂园运达广场工地上挖掘出一段古城墙与护城河遗迹,是唐五代时期城墙,此类考古发掘证实了唐代长沙城范围。

长沙古城的边界如今何处寻?

六堆子巷地理位置图

唐之后的五代、宋、元时期,长沙城区范围进一步扩大,尤其五代时马殷以长沙为都城建起了历史上唯一以湖南为中心的政权——南楚国,更大大促进了长沙地区的发展,推动长沙城区的扩大。根据资料显示,五代时长沙城北以扩大至今开福寺一带,城南则到达今城南路一带。南宋时期社会动荡,长沙城区范围有所缩小,城北缩到今湘春路附近。2010年,在湘春路北侧的泊富国际广场工地上曾发现宋代护城河遗址。

明清长沙古城边界范围


到了明清时期,长沙城区虽有进一步扩大,但基本沿袭了宋元时期的格局,主要是东南方向向外扩张了约二十多万平方米。2011年,在潮宗街西万达广场建设工地上曾挖掘出两段古城墙,一段为宋元时期,一段为明清时期,两段城墙呈明显的叠压关系,也说明两段不同时期城墙格局的继承关系。

长沙古城的边界如今何处寻?

潮宗街万达工地发现的古城墙,现此处大厦地下一层还有保留一段 新闻图片

现今天心阁下的古城墙,就是明代古城墙,在明之前的城墙,是土夯的,明朝时为加强防御,将土城墙全部改用石基砖砌。

长沙古城的边界如今何处寻?

明崇祯时期的长沙城域图

今天虽仅剩这一段古城墙,但明清古城格局基本一致,民国时期拆除清朝留下的城墙,至今也只百年左右。相对于此前历史时期的长沙城区范围,在今天长沙城内能更清晰地找到明清古城边界范围所在。


1、城北:从湘春门到新开门

虽然我们说明清两代,长沙城区大致格局相同,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变化。除了前面所说城区面积的扩大,在城门上也是不同的。明朝时长沙城门有9个:小吴门、浏阳门、正南门、德润门、临湘门、草场门、通货门、湘春门、新开门。清朝时在此基础上,又新增了经武门、学宫门、太平门、福星门、新开门等。

长沙古城的边界如今何处寻?

清光绪年间长沙城区图(上东下西)

从清光绪年间地图看,那时长沙城北有两座城门,西为湘春门,东为新开门。那时的长沙城北古城墙位置即为今天湘春路一线,湘春门为今湘春路与黄兴北路交叉口位置,新开门为今湘春路与蔡锷北路交叉口位置。

长沙古城的边界如今何处寻?

湘春门

湘春门是明清是长沙城北入城的主要通道,被称为“北门”。此城门外不远处有一铁佛古寺,寺内有座湘春塔,门因此而得名,此段黄兴北路在未建成前叫湘春街,也是因此而得名。今天的人们都没见过湘春门,对此处的印象更多在于:湘春门外的护城河后来成为“便河”,便河上有吊桥,吊桥边曾有茶馆;湘春门原址北,还曾有消失的北二马路,往南,则有消失了的北正街、头卡子,曾经这里是城北最热闹的地方。

长沙古城的边界如今何处寻?

湘春路,此路原为长沙城北边界。图中兴汉门公寓位置附近即为原兴汉门旧址

新开门又名兴汉门,清末时已经废除,只剩地名在使用。这里曾出土过一个宋代 “云阳门”石刻,证明这里在宋代时已是城门。在辛亥革命时,位于新开门附近的荷花池军械库里的武器弹药发挥了重要作用,起义成功后,新军改新开门为兴汉门,以此纪念长沙起义的胜利。

2、城东:从经武门到小吴门、浏阳门


经武门位于清长沙古城的东北角,小吴门、浏阳门为长沙城东一南一北的两个通往城外的通道。

长沙古城的边界如今何处寻?

图中蓝色标记路线为芙蓉中路(湘春路-城南西路段),湘春路口到天心公园这段基本就是长沙古城东边界位置。

今天的长沙城区里,原经武门位置为湘春路与芙蓉中路交汇处,新湖南大厦的位置,小吴门大致在今中山路与建湘路交汇处一带,浏阳门的位置在今解放西路与建湘路、浏正街交叉口,浏正街街口立有浏阳门原址纪念碑。

长沙古城的边界如今何处寻?

民国地图中标记的小吴门

这三处城门,经武门是最“年轻”的城门,清末才修建。晚清时期的新军二十五混成协四十九标、五十标驻地在此附近的协操坪,为方便新军出入才在此开了个门,并取“整军经武”的意思而命名为经武门。

长沙古城的边界如今何处寻?

关于小吴门的历史,民间有传说此处原有一个小吴国,因此而得名,但无法证实。小吴门是这三处城门中最出名的。出名的并不是城门本身,而是“小吴门”做为地名留存下来后,此处建小吴门车站,被誉为长沙老火车站,是70年代前长沙的重要交通枢纽。并且在长沙解放时,解放军是从小吴门进入中山路到长沙城内的,由此更奠定了小吴门的历史地位。

长沙古城的边界如今何处寻?

浏阳门故址碑 图@沙无尽

长沙古城的边界如今何处寻?

原浏阳门

浏阳门,名字很好理解,为长沙城通往浏阳的通道。对于今天的老长沙人来说,浏阳门往往因“浏城桥”而被人所知,毕竟浏阳门早就不存在了,而作为浏阳门外护城河上的桥——浏城桥,却被修缮留存下来,从市长提名的老浏城桥发展到今天解放中路穿越芙蓉中路上的一座高架桥,浏城桥上留下了太多长沙人的身影和往事。

3、城南:从天心阁到黄道门、学宫门


明清长沙城的东南角就是今天心阁的位置,天心阁下沿今城南西路一路向西,到南门口处为古时长沙城南正门——正南门,也叫黄道门的位置。继续向西,西湖路附近,学宫门正街南端即为原长沙古城西南角,此处原有学宫门。

长沙古城的边界如今何处寻?

天心阁南,沿城南西路向西

那时的天心阁是长沙城地势最高的地方,站在上面可以俯瞰全城,所以这个地方也是军事重地,也被认为是文运昌盛之地,所以古时此处建有天星阁、文昌阁两座阁楼,后来年久失修两阁被毁,又在原遗址旁兴建了天心阁。

长沙古城的边界如今何处寻?

天心阁,上有古炮,阁下有太平街塑像

天心阁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可以从三件往事中窥知一二:一,古代与岳麓书院齐名的城南书院,清朝时迁到天心阁下,算是共享文脉;二,清朝时太平军攻打长沙,被阻挡在天心阁下,阁上守军炮击打死了太平军的西王萧朝贵;三,直至民国修建中山亭钟楼前,长沙百姓都是以天心阁上的午炮声来辨明时间的。

长沙古城的边界如今何处寻?

南门口

作为古城长沙的城南正门,南门口,一直都是长沙的繁华之地,如今长沙步行街黄兴南路南口即在此,繁华更胜以往。民国报纸曾报道,南门口市场上有铁路铁车,卖油炸豆腐的铺子香闻数里,有说书的、卖梨的、卖菜的,等等,人流如织。今天,南门口虽不能说是长沙人流量最大的地方,但逛长沙城的人都会去步行街,逛步行街就一定会逛到南门口。

长沙古城的边界如今何处寻?

民国地图中标记的学宫门、黄道门

学宫门,是清末民初才增开一处城门,因靠近文庙坪府学宫而得名。古代长沙有三处学宫,今开福区学宫街一带,古时有长沙县学宫,步行街以西文庙坪一带曾有长沙府学宫,此外在化龙池巷以东不远的西学巷、东文庙坪巷一带,古时曾有善化县学宫。

长沙古城的边界如今何处寻?

西文庙坪牌坊

学宫,就是古代官方办的学校,培养人才的地方。今天这些地方都不再主要作为办学之地,但西文庙坪附近有长郡中学、学宫街附近有长沙师范学校附小,也算是对古城文脉的一种传承吧。


4、城西:从德润门、驿步门到潮宗门、通泰门


在交通工具落后的古代,穿过长沙的湘江成了两岸百姓交流的天堑。古城长沙尽管就在湘江东岸边上,但却始终无法将湘江及河西纳入主城区范围内,算是郊区。至清代,长沙城西边界依然在今湘江东岸沿湘江中路一线。由南到北分别有德润门(小西门)、太平门、驿步门(大西门)、福星门、潮宗门(草场门)、通泰门(通货门)。

长沙古城的边界如今何处寻?

图中标记路线为湘江中路,红色标点中间段为原古城边界

小西门位于今坡子街西口,大西门位于今五一大道与橘子洲大桥交汇处,潮宗门位于今潮宗街西口,通泰门位于今通泰街西口。另,太平门、福星门都是清末因城市发展较快,为更方便进出而新开的城门,太平门原址位于今金线街西,解放西路口北,福星门原址位于今中山路西口。

长沙古城的边界如今何处寻?

五一路橘子洲大桥口

在不少文章中还看到有人说清末长沙城新增了一处“碧沙门”,但却并未指出这个门到底在哪,查阅各类地图也未发现有此门一说。后看到长沙文史专家陈先枢指正,“碧沙门”应是“碧湘门”的误写,而碧湘门则属于唐长沙城城门,原址位于古潭街北街口,后来消失了,这个位置也就是清末修建学宫门的大致位置。老长沙地图中此处附近曾标注有一横街名“古楼门”,大概就是指其为古碧湘门遗址所在。

长沙古城的边界如今何处寻?

老地图中可以看到湘江岸边(图下方)密布着数十个码头

这些城门外,曾经是一连串数十个码头,单在一份现今出版的民国老地图中,就标注有46个码头,它们曾经是长沙城物流的重要通道,也是长沙湘江两岸人们往来的站点。今天虽然这些城门、城墙早已不在,但其遗址所在处依然是长沙城内重要交通干线的出入口。


长沙古城的边界如今何处寻?

  • 文/糜子。感谢作者的创作,为我们留下这些美好的生活记录!欢迎大家踊跃投稿(关于长沙生活的各个方面题材稿件都行),我们一起记录长沙生活!投稿请加微信号:ms96218,或发送到邮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