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文如其人、画如其人

张广:文如其人、画如其人


​名家点评

张广先生中国画

刘曦林(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张广:文如其人、画如其人

我谈谈体会,作为开场白。我和张广先生认识是在80年代初,因为研究蒋兆和先生需要拍纪录片,要有个学生,我问蒋先生请谁,他说请张广,首选张广。为什么首选张广呢,虽然张广没有坚持画人物,一边画人物一边画牛画马,但蒋先生最爱张广,最信赖张广。当时我就想到蒋先生和齐白石先生之间的关系,因为每个导师都有自己最贴身、最值得信任的弟子,张广先生首选,所以我就认识了张广先生。张广先生1965年中央美院毕业后到了人民美术出版社一直做编辑。后来1978年调到创作室,在人民美术出版社里从事创作。大家看了张广先生的展览,我就首先聊聊画。你看他那幅《藏族青年》,开幅不是很大,我很喜欢。在蒋先生的教学体系下,他非常像蒋先生那套白描和素描相结合画法。后来还有一些典型人物,像他画了不少少数民族的妇女、老人、小孩。今天看到他的几张山水,画得比较厚实,比较简练,就和老师不一样了。他突出成就是大兽一类,大家看他的牛、他的马、他的骆驼,还是独树一帜的。特别是他的牛像他的人一样,很实很憨,很朴厚。画牛如人一样的朴厚,气质上我觉得张广是得天独厚的,具有他本人的性格气质,这点很难得。


张广:文如其人、画如其人

张广 春 牧

张广:文如其人、画如其人

张广 群 驼

再就是他的马,变形比较多,而且变了以后,度把握得非常好,好像受到立体派的影响,有些大的直线的运用、三角形多面体的运用。他特别注意马的眼睛,他的牛的眼睛很少点彩色的,我问过为什么马的眼睛会很红很绿很蓝很亮。他说他在内蒙有次迷路了,老马识途,是马的眼睛带他回来的。所以他对马的认识和感情是和他在草原生活的经历有关系的。他在写实造型的基础上融入了中国画的浑厚笔墨,将造型进行转换,无论马无论牛转化还不一样,有的靠体量,有的靠线条,有的靠一种写意的笔法,实现了自己个性化的概括,是相当有成就的。他在中国美术馆办展览,圆厅和旁边两个厅(8号厅和9号厅)能够压得住。这些年张广还有个特点就是不吭声,不张扬,不与人争一日之短长,这一点非常好,心态非常好。张广非常纯厚、谦虚,像牛一样耕耘,不张扬不宣传。在人美社这帮人中是最不会宣传的,但是不会宣传也不行,我们今天研讨会适当给张广宣传一下,从艺术的角度,谈谈张广,分析一下张广成长的历程,艺术风格、艺术个性、艺术特色。有什么建议有么意见也诚恳的提出来。

张广:文如其人、画如其人

张广相 马

张广:文如其人、画如其人

张广草原之夜

陈履生(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


张广:文如其人、画如其人

我和张广先生结识是因为1985年我到人民美术出版社工作,当时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黄金时期,大家都是充满着热情对艺术的挚爱去从事各自的工作,不管是做编辑还是做创作,生机勃勃,大家经常一起讨论切磋艺术中的一些问题。我对张广先生的认识,至今为止,是一个印象没有改变。这个人非常有个性,是个极有原则的人,为人特别耿直,爱憎分明,喜欢的人特别喜欢。像徐希从浙江来,他们私交这么多年亲如兄弟。这是他的爱。他的憎,对人美社也好,对社会上也好,一些不良现象,他痛恨不已,不来往就不来往,怎么着就怎么着。他的这种个性反映在他的艺术创作中,虽然我跟他接触的时间不长,从1985年到现在也有30多年了。过去在画室里看他的画,看过他很多没有画完的画,还有一些没有装裱的,我都看了不少。他的个性跟他的题材跟他的画法是完全一致的,文如其人、画如其人,在他身上我认为是典型的。他以牛一样的精神,80年代后期画《百牛图》,这么多年来一直画牛。他希望从牛身上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画法。从蒋兆和工作室出来之后,他早期在主题创作方面表现出来的才气,就已经反映出他已经逐渐离开老师的怀抱,走向自己的艺术天地,因此他把厚重作为锤炼他艺术语言的一种发展方向。他80年代开始的一些主题创作和蒋先生有不同之处的话,就是他的笔墨更加厚重,相同之处是他在蒋先生的培养之下,特别注重造型。他的造型非常结实、准确,而且有味道,不是照相机那样的反映。他的笔墨的深厚的锤炼,从画牛开始,然后画一些动物、火鸡、画马等等。他画牛是一路,画马又是另外一路。画马是要解决形式的问题。

张广:文如其人、画如其人

张广 马姑娘

张广:文如其人、画如其人

张广 对 语

客观来说从国画专业毕业之后,很多的艺术家,往往会在守成上往前推展,但是忽视了当代思潮对他的影响。因为人美社创作室出了个奇葩,石虎。石虎花样不断的翻新。徐希也好、张广也好,他们都是在自己的这种笔墨的框架之内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反映在张广身上,他通过画马解决了他笔墨的现代性的问题,这是过去很多人不能理解张广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张广和徐希略有不同,徐希是在山水静物这个范围内,尤其是在山水画上,不断加强他的方笔触,强化他的语言。张广一方面往笔墨深厚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在寻找语言现代风格的东西,现代风格就包括他的笔墨深厚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李可染先生这种笔墨对他是有影响的,有写实性的意义。这个写实性的意义就在一个现代化发展过程当中,如果纯粹像文人画那样,很纤弱的笔墨和风格难以在现代风格中立足。因此他在这个探索中,通过牛、通过马来把自己的笔墨上升到新的境界。所以我们看到他厚厚的两本画册,几乎是一个延续的脉络,一个发展过程。当然我也看到了,正如曦林所讲的,张广正因为性格使然,社会上市场上很多不良的习性,在他身上我认为没有反映。前些时候,我写了一篇文章,至少有一百万阅读量。我谈了主流画坛日益江湖化的问题。这个主流画坛日益江湖化的问题对中国画坛的伤害和影响我认为是致命的。因此,在主流画坛日益江湖化的今天,像张广这样的画家,一直孜孜以求自己的艺术天地,自己的笔墨、自己的精神家园,但是社会忽视了他们的存在,社会忽视了他们的价值。因此这次展览,我认为是宣扬张广多年来艺术追求的一个绝好的契机。也希望有媒体都能够关注这些不是自己去炒作的、兢兢业业去画画的画家。

张广:文如其人、画如其人

张广 夏 牧

张广:文如其人、画如其人

张广 清泉饮马

我们画坛有几十年如一日画一个样子一个模子套下来的,越画越差,这样的画家大有人在,而且这样的画家价格还越炒越高。所以在主流画坛日益江湖化的今天,我们能够欣喜地看到张广这么多年来,从人美社退休将近20年的时间,还是在画自己的画。客观来说,现在报章杂志很多,却很少看到有张广的介绍,现在网络也很发达,也不怎么见到他的新的动态。有的人举手投足做任何事天下都知道,为什么,因为他有一个团队帮他在弄。我也看到这个画册后面有几个附录,都是他几位老朋友二十多年前给他写的文章,没有什么新的文章。包括像我这样的,这么多年来的老同事,我真的很抱歉,我没有给你写过文章。因为客观来说我也很忙,有些文章也不是我要去写的,碍不足情面,给别人写文章。所以感觉写了很多文章,但是相当一部分文章也是无关痛痒。我们作为理论家也要做自我批评。我们该研究的可能忽视了,没有研究到,不该去做研究的可能还花了很多力气。因此趁着张广画展这个机会,我想我们不管是哪一个方面,我们都是要深刻的反思。尤其是中国画,中国画界的问题最严重。今天有美协主席在,杨力舟先生是老馆长老领导,我也希望大家共同来正视我们这样一个现实。如果主流画坛日益江湖化,如果江湖化成为主流的话,中国画就没有它的价值。因为中国画失去自身的人文底蕴,失去它的人文精神的话,我认为中国画没有意义可谈,它也就是世界上很多普遍存在的中国人画的画而已。

张广:文如其人、画如其人

张广 向阳湖畔

张广:文如其人、画如其人

张广 五鸡图

对于张广的作品我认为要分时期研究。我认为张广一毕业就是文革,文革之后画了一些创作,这些创作对于传承蒋先生的艺术有哪些关系,他这一时期的创作和他70年代后期的创作有哪些关系,到后来的转型,几个方面我认为应该做一个分期研究。做分期研究能看出一个从中央美术学院蒋兆和画室走出来的一个画家他的发展,他之所以能够成为新中国美术史上中国画发展的中坚人,因为他是蒋先生嫡传的第二代,这一代画家,实际上已经是中国画的主流画家。但是他们的作用和影响,他们承前启后的做出的贡献在哪里。尤其在中国画发展的过程当中,他们的笔墨、语言,经历了一个转型期,这个转型期怎么在蒋兆和先生、李可染先生等一批老先生的框架范围之内,结合时代的发展,能有一个自己的面目。当然这里我最终要说的是,张广是一个艺术风格艺术面貌极强的一个极有个性的画家。这样一个画家不管从哪个方面我们去认识他,如果把当代中国画坛做几种分类的话,张广是一个特别的类型,这个特别的类型我们看他怎么从人物转向牛马,这个还没法放在传统的分类中考量,所以是很值得研究的。而且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画有很多品类,比如他画的火鸡,今天我还是第一次见到。他的火鸡画得很有意思,把中国传统的吉祥的语句用火鸡来画,挺有味道,这也说明很多问题,他画了很多东西,外面并不了解,缺少宣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