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呵呵”与“喝喝”


"呵呵"现已成了网络用语中的一个高频词。不想回答问题,用"呵呵";不知道怎么回答,也用"呵呵",有事没事"呵呵"两声,成了现代人的习惯了,也为现代人化解了不少矛盾"呵呵"不仅流行于网络之中,也被人们广泛地用于短信及平常的言语谈话中。

也谈“呵呵”与“喝喝”


"呵呵"当然是古已有之的,比如宋代的苏东坡就是一个"呵呵"狂。

熙宁八年,苏东坡在讲自己写《江城子·密州出猎》时很得意,在《与鲜于子骏》写道:"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这里的"呵呵"有点自得的意味。

元丰元年,苏东坡给自己的表兄文与可的一封信中写道:"不尔,不惟到处乱画,题云与可笔,亦当执所惠绝句过状索二百五十疋也。呵呵"。说文与可不给自己画画的话,苏东坡就要自己到处去乱画,而且还要署上文与可的名号,或者,拿着他给自己承诺画画的绝句去告状索赔。此"呵呵"颇似无赖,这当然是开玩笑。

黄州时期,苏东坡又在《与陈季常》一信中写道:"一枕无碍睡,辄亦得之耳。公无多奈我何,呵呵"。说是与陈季常同着一枕也不错,只是翻身便会耳朵相碰,你少占一点枕头,又能拿我怎么办!此处的"呵呵"真是"忘形"得可以哦,呵呵。 后世往往认为苏轼便是使用"呵呵"的鼻祖,其实不然。

也谈“呵呵”与“喝喝”


唐代韦庄有一首《菩萨蛮·劝君今夜须沉醉》:

劝君今夜须沉醉,尊前莫话明朝事。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这里的"呵呵"自然也是"乐呵""快乐"之意,然而古人喝酒主要就是找乐子,故这里的"遇酒且呵呵",你要理解成"喝喝"那也是通的,恐怕很多好酒之人就是这么想的。

也谈“呵呵”与“喝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