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美食書異常真香,很適合宅家欣賞

如果你宅在家裡會做什麼 ?


追劇?看電影?打遊戲?


如果宅家只有兩三天,這些選擇確實可以幫助你打發時間。


但如果一覺醒來假期總是莫名加長,宅得遙遙無期的話,不得不承認,消遣類的遊戲、電影,玩得越多看得越多,也會感覺越無聊。


所以,不妨選擇一些沉澱類的活動,讓這個宅家的時間過得有意義。


比如,做美食。

比如,讀書。


或者,讀一本美食類的書。

既能漲知識,又能學技能,還能順便看看一些傳奇的人生故事,多管齊下,一舉多得。


陳坤曾經在微博上推薦過這部書。

這本美食書異常真香,很適合宅家欣賞

它的名字,叫《重慶寶貝·美食》。


(以下簡稱《重慶美食》)


這本美食書異常真香,很適合宅家欣賞

02


《重慶美食》,看書名就知道,這本書的內容和重慶的美食有關。

雖然不能出門吃大餐,但瞅瞅美食,還是很不錯的。

有必要說明一下的是:


這本書裡談到的美食,並不是市面上普通的江湖菜。


而是已經被列入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具備高級技術含量和常年品牌效應的傳統美食。

為什麼會推薦這本書呢?


無它。


就兩個字——


好看。

怎麼個好看?


只要你一開始,就停不下來。

不信?

且聽我細細分說。

有人說,判斷一部電影質量高不高,看影片開場前5分鐘足矣。

因為在這5分鐘內,電影的運鏡、剪輯、構圖、色彩、佈景、人物、臺詞、服裝、表演,都足以看出導演的功力,定下影片的基調。

同樣,一本書好不好看,看前500字足矣。

《重慶美食》裡介紹的第一道美食,是重慶奉節縣的特產——竹園盬(音:鼓)子雞。

說是介紹美食,但一開篇,作者卻用借今描古的手法,向我們形象地展示了一幅久遠的歷史畫卷。

公元822年,大唐已接近生命的晚期。


這一年正月,一個從首都來的幹部長途跋涉趕到夔州,就任州長兼警備區司令。


這種借今描古的手法是不是有趣得很?

同樣的內容,如果表述成:

公元822年,晚唐時期。


一位官員被貶至夔州(位於今重慶奉節縣),出任刺史(地方行政長官)。


是不是就特別沒勁?

這樣的開篇,不吸人眼球實在說不過去。

再往下看,才知道,這位千里就任的官員,不是別人,正是唐代大名鼎鼎的詩豪劉禹錫。

劉大人在夔州除了做官,還幹了什麼呢?

他呀,無意中瞅到了當地老百姓邊唱邊跳的竹枝歌舞,一時興趣大增。

於是做了以下幾個動作:


“掏出手機。”

“把聽到的每一首歌都錄了下來。”

“創作了清新的詩體——竹枝詞。”


楊柳青青江上平,聞郎江上唱歌聲。

日出東邊西出雨,道是無晴卻有晴。

是其中你們最熟悉的一首。

這,和竹園盬子雞有啥關係?

竹園,就是竹枝歌舞的發源地,也是盬子雞的誕生地。

製作盬子雞的陶瓷器具叫盬子。


盬,這個生僻字的發音,也是因為它肚皮外圍有幾處凸處,很像是歌舞伴奏樂器中的“鼓”,因而得名。

這本美食書異常真香,很適合宅家欣賞

一道看似普通的家常菜品,背後竟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蘊,難怪能被列上非遺名單。

有了如此細緻的鋪墊和烘托,竹園盬子雞一登場,便在無形中擁有了一道“我為非遺文化美食代言”的奇妙濾鏡,格局瞬間就高大上了。

而整個過程,用人物帶事件,用故事帶線索,用細節帶情節,生動不生硬,說服不說教。

《重慶美食》的開篇,就如同一部精彩電影的開場——

結構緊湊,邏輯連貫,情節細膩,再加上歷史名人故事的代入感極強,由不得你不想一口氣讀完它。

所以,《重慶美食》的第一個“真香”理由非常硬核:


這是一本敘事技巧極為高超的書

第二個“真香”理由:


這是一本美食品類極為齊全的書。

既然是一本介紹美食的書,當然主要內容還是美食。

都知道重慶火鍋名滿天下,但其實重慶好吃的美食,遠遠不止火鍋一項。

《重慶美食》裡介紹的40道重慶非遺美食裡,有葷有素,有主有輔,有面有米,有酒有料。

門類齊全,品種多樣,一個不少。

這本美食書異常真香,很適合宅家欣賞

《重慶美食·寶貝》概況導圖

在這裡,推薦一個重慶獨家特產的菜品:雞豆花。

這個菜品有多獨特呢?

連很多重慶本地人都會誤會,以為它的內容就是豆花+雞肉。

而實際情況卻大大出乎意料。

雞豆花,不是在豆花裡摻雜雞肉,而是實實在在用純正農家散養老母雞的雞胸脯肉製作的一道硬菜。

因為完工後的形狀和普通豆花一模一樣,所以被稱為雞豆花。

這本美食書異常真香,很適合宅家欣賞

這雞豆花有啥特色呢?

送進嘴時,以為是豆花;

嚼一嚼吧,滿口雞肉味;

再喝一口鮮雞湯,

你會產生強烈的凌亂感,

不知道吃的是假雞肉,

還是真豆花。

之所以會有這麼獨特的口感,那是因為雞豆花製作過程中——


原料選用的是剔了筋絡的老母雞胸脯肉

20個去掉蛋黃的蛋清

再用刀背將雞胸脯肉捶成肉泥,

然後混入攪拌起沫的蛋清和紅薯粉,

最後下鍋熬製而成的。

雞豆花口感的精妙和獨特,凡品嚐過的人無不嘖嘖稱奇。

但正因為其選料講究、做工精細、成本高昂,價格也一直居高不下。

即使只是為了保住最基本的成本,一碗雞豆花的售價起底也是100元。

市井菜餚的品相,星級大餐的價格。

這個糾結的自我矛盾,讓雞豆花遲遲打不開重慶餐飲市場的大門。


不但知曉的人越來越少,連手藝的傳承都成了問題。


怎麼辦呢?


29年前,有位叫解海龍的北京記者走進大別山,來到了安徽省金寨縣三閤中心小學,想拍攝一些當地孩子們上課的照片。


一個叫蘇明娟的7歲小女孩當時正在課堂上認真聽講。


當她看見解海龍手中的攝像機時,非常好奇,不由得多瞄了一眼。


正是這多瞄的一眼,讓解海龍捕捉到了蘇明娟清澈、純真又充滿渴望的眼神,拍攝了一張極為動人的照片。


這本美食書異常真香,很適合宅家欣賞


這張名為《大眼睛》的照片,後來被國內外各大媒體爭相轉載,很快成為中國希望工程的宣傳標誌。


也讓更多的人瞭解到了希望工程的作用、價值和意義。


由此,希望工程的影響力從官方走進了民間,小蘇明娟的命運也也隨之徹底改變。


從某種角度說,《重慶美食》三位創作者之於重慶非遺美食文化的傳承,也正如解海龍之於希望工程的發展——


我們記錄了過程,


也許不能立即獲得結果,


但,很有可能會迎來轉變。

當然,《重慶美食》的精彩之處還不止於此。


第三個“真香”理由:


這是一本集合人生百味的書。

這本書,不但講美食,也在說故事。

說美食,少不了酸甜苦辣。

講人生,同樣也有苦樂酸甜。

郵亭鯽魚,其魚肉口感綿軟鮮嫩,在川渝地區名聲響亮。

這本美食書異常真香,很適合宅家欣賞

但其傳承人劉著英,當初入行卻是迫不得已入。

三十年前,身為家庭經濟頂樑柱的老公突遭車禍,丟下劉著英和兩個年紀尚幼的兒子撒手人寰。

面對這突如其來巨大的打擊,劉著英甚至都來不及悲傷,就不得不抹乾眼淚,開始思忖這個家庭未來的生計問題。

想來想去,只有靠祖傳“郵亭劉鯽魚”的製作手藝,來開餐館過日子了。

於是,多年不入廚的劉著英重新拾起了家傳手藝,在巨大的生活壓力下半路出家,從零開始學習烹製鯽魚,經營餐館。

其間營生的艱難自不必多說。

好在,憑著勤能補拙的毅力,劉著英在郵亭餐飲界一點點闖出了名堂。


把當初只有4張餐桌的小小餐館,做成了名聲響亮的“郵亭鯽魚”連鎖餐館品牌。

隨著郵亭鯽魚名氣的一點點增漲,兒子們也漸漸長大了。

而母親當年的青絲,已成霜雪。

這本美食書異常真香,很適合宅家欣賞

郵亭鯽魚,這塊如今在川渝餐飲界響噹噹的金字招牌,對於劉著英來說,是為了傳承,更是為了生存。

在《重慶美食》裡,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

有人事業有成,

也有人艱難支撐;

有人腰纏萬貫,

也有人慘淡經營;

有人因手藝後繼有人而一身輕鬆,

也有人因技術無人接班而愁眉不展。

但,不管生活是順遂與否,這些傳承人們無一例外都在為非遺文化陣地的堅守、傳承和發揚,付出著自己的青春、精力和心血。

中國的歷史文化,上下五千年,綿延至今,從未斷流。


這其中,也有他們的一份閃耀功勞。


他們,也許算不上這個時代的弄潮兒。


但卻毫無疑問算得上是中華民族文化星火傳遞的堅實脊樑。

由此,作者也在《重慶寶貝·美食》宣傳片裡寫下了這樣的深情文字——


重慶之美,

不光在山川與都市,

更在於這群人,

他們是重慶的寶貝

這本美食書異常真香,很適合宅家欣賞

03

推薦《重慶寶貝·美食》這本書,除了陳坤的因素,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本書的作者之一羅磊,是我初中同級不同班的同學。

當然,關鍵還不是這層同學的關係。

關鍵,是羅磊這個人。

羅磊,這位曾任職重慶某報業主任的優秀前報業人,就如同他的簡介裡呈現的一樣——

做的事未必很牛,

做事的態度不能不牛


這本美食書異常真香,很適合宅家欣賞

但在我看來,這兩句話其實是一回事——

做事的態度牛,做的事才會牛。

當然,“牛”不等於“火”。

有的人做了很多很“牛”的事,但未必很“火”。

但結果“火不火”,並不影響事情本身“牛不牛”。

就像羅磊和他的兩位朋友(非遺文化研究者華勇、攝影師晉毅)創作的這本書《重慶寶貝·美食》。

自掏腰包。


自費力氣


花費近兩年時間,


跑遍重慶38個區縣的大部分區域


收集41位非遺傳承人的故事素材,


對每個非遺傳承人挨個採訪、記錄、拍照

這些事情,表面上看起來沒有任何物質利益的收穫。


但內裡,卻對於一座城市,甚至國家和民族的歷史文化傳承,具有意義非凡、價值連城的影響!

這個行動本身,已經足夠“牛氣”!

而縱觀這本《重慶寶貝·美食》,內容厚實,層次豐富,文筆風趣。


與其說它在講美食,不如說它在論生活;

與其說它在論生活,不說如它在談哲理;

與其說它在談哲理,不如說它在品人生;

與其說它在品人生,不如說它在引傳承。

閱讀這本書的感覺,還真應了那句流傳甚廣的話:

我有故事,你有酒麼?

現在上淘寶、京東、噹噹輸入《重慶寶貝美食》,均可下單攬貨。

配得上美酒的故事,我們不求它“火”出圈外,只求它“香”進人心。

最後,來個彩蛋。

《重慶寶貝·美食》裡的40個美食的特色、製作方法,我已分門別類繪製好了全部內容的思維導圖,一共10幅

這本美食書異常真香,很適合宅家欣賞

家禽類美食


這本美食書異常真香,很適合宅家欣賞

魚肉類美食

這本美食書異常真香,很適合宅家欣賞

重慶麵食

但限於文章篇幅無法一一放出。


如果你們對這些非遺美食的製作和特色有興趣,


可以關注週記導圖公眾號,在後臺回覆“重慶美食”和“重慶美酒”,即可獲取全部導圖。


(注意是兩個關鍵詞。因為系統限制,一次只能發送5幅圖片)


羅磊的公眾號上有篇文章,標題叫《想當好吃狗,建議多讀書》。


嗯,用在今天的結尾倒是恰如其分。


尤其在這個“被迫禁足”的當下。


作者:週記導圖,思維導圖實戰培訓師,週記導圖教學品牌創始人,專注思維導圖實戰應用。公眾號:週記導圖(ID:zjdt20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