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崢中年囧探索升級,從向外社會思考到非暴力溝通迴歸親情內心


徐崢中年囧探索升級,從向外社會思考到非暴力溝通迴歸親情內心

徐崢像是中年囧男人的代言,這次看到電影囧媽他和媽媽的相處過程更有此感受。對徐崢的印象還停留在人在囧途和大男當婚,以往看他電影幾乎都是一笑而過,圖個開心。這一次似乎有點不一樣,狠狠地笑狠狠地哭。一方面為劇情中他和媽媽的囧途相處,另一方面為自己終於到了能徹底感受中年囧時,心中五味雜陳。

和很多導演創作追求內容豐富性多樣性有不同,徐崢似乎特別鍾情表現中年男人的囧和不堪。有時高高在上精英範兒,有時又跌入谷底狼狽不堪,看著特別接地氣。

今天,我想從徐崢的囧系列影片,分析他如何在電影中從外在追尋到內在探索,從而引發人們思考的深意。


徐崢中年囧探索升級,從向外社會思考到非暴力溝通迴歸親情內心

1 《人在囧途》 春節探親囧途的社會探索

人在囧途準確說並不是徐崢的導演作品,但他是男主角和王寶強黃金搭檔。一個外表精英內在不堪一擊的中年老闆,另一個外在愚笨內心卻自有信念打工者。他們的組合讓狀況不斷的囧途發生更多可能性。

這部2010年誕生的電影打開國產公路電影的序幕。外表狀況不斷,內核卻有豐富的人道悲憫。重要的是,這囧途發生在中國一年一度的春運大潮中,反應社會民生的現場給我們巨大的衝擊力。

你看,這裡面有黃牛賣假票造成李成功老闆和打工仔牛耿的相遇。他們兩人分別代表著商品經濟大潮中不同的角色。老闆衣著光鮮事業有成對員工很冷酷,心裡想著如何在現任老婆和情人之間取得平衡。沒錢的打工者為了討要工資走上路途,一點小事都開心的很,很容易相信世上好人多。這兩個看似有點極端化的角色,反映的是社會上的一些現狀,有人先富了,卻可能金錢美色和日復一日賺錢中迷失自己。有人很窮也不聰明,卻可能簡單純粹。

路途上各種窘態,從飛機到火車又到大巴旅店,所有交通工具經歷都有了,兩個反差人物在一起有很大的戲劇衝突感。

貌似李成功幫牛耿很多,給他錢幫他一路解決交通和住宿問題,牛耿也很感激和信任李成功,這個被李老闆嫌棄的自來熟打工仔足跡後卻讓他得到人生救贖機會。

徐崢中年囧探索升級,從向外社會思考到非暴力溝通迴歸親情內心

有人說,這部電影描寫真善美迴歸有點刻意煽情,從牛耿的單純熱情到李老闆和情人的轉變。

今天這個時代我們似乎很難相信一部電影中的良善,更難在社會上感受金錢背後還有更多真誠的可能。不管怎樣這部電影是一個在中國人春節習俗親情召喚下的電影,時代洪流中追尋金錢日漸迷失的中年男人在狼狽不堪的旅途中,遇見單純的民工和親情的召喚,獲得救贖的故事。

電影《人在囧途》是一部對社會經濟大潮中人與人相處現狀的探索和人性反思之作。


徐崢中年囧探索升級,從向外社會思考到非暴力溝通迴歸親情內心

徐崢中年囧探索升級,從向外社會思考到非暴力溝通迴歸親情內心

2 《泰囧》 事業和親情友情的抉擇思考

人在囧途雖然並不是完美之作,但十年中依然是很多人熱衷回看和討論的作品。2012年,徐崢囧系列的第二部泰囧表現如何?

這部電影在商業上可謂大獲成功受到票房追捧,在喜劇表現上也更具有荒誕趣味感,但卻似乎少了社會現實衝突和更深沉的人性探索。

泰囧的主要矛盾集中在徐崢和黃渤的兩個角色身上,他們是同一家公司的競爭對手也是同事。為了一個跨國授權,爭先恐後藏著掖著去了泰國,於是在去泰國路上以及到達泰國的種種囧事發生。

印象最深的是王寶強和徐崢在泰國偷開黃渤的車,還用佛像陷害黃渤偷盜,一路狂奔追逐有強烈的荒誕喜劇感。

徐崢中年囧探索升級,從向外社會思考到非暴力溝通迴歸親情內心

也許因為這部囧作品,反映的主要是親情之外的事業之間的爭鬥更像是探索職場金錢和親情之間的抉擇,卻又沒有深入到職場爭鬥的細節和思考中,而是用泰國的異國風情和信仰等吸引了更多人觀看。

相比人在囧途對社會時代大環境的思考和人物迷失救贖,泰囧是一部輕鬆的荒誕喜劇片,有異國風情,有搞笑的人物塑造,雖然探究了事業金錢和親情友情抉擇,卻衝突單一,淺嘗輒止,缺少人在囧途的人文精神關懷。


徐崢中年囧探索升級,從向外社會思考到非暴力溝通迴歸親情內心

徐崢中年囧探索升級,從向外社會思考到非暴力溝通迴歸親情內心

3 《港囧》 從青春浪漫愛情到中年婚姻的現實迴歸

有人說徐崢的電影似乎都是從夫妻準備離婚開頭的,還真是不少,除了電視劇中恨娶大齡男青年,他的囧系列都是從中年男人和老婆交流不暢或距離遙遠等問題準備離婚開頭。

在中年人世界裡,婚姻似乎是一堂影響人生期末大考的重要課程。如果夫妻兩人彼此相愛珍惜,能把中年婚姻經營好相伴到老,人生終極考試不會差到哪裡去,如果不能,則可能影響深遠。

如果說人在囧途和泰囧,囧途心境外化喜劇色彩更強烈。港囧似乎更是一種情懷迴歸,甚至在這部電影的前半段有一種青春愛情片的即視感。也許因為這電影女主趙薇擅長的風格。

從一開始徐崢角色和初戀藝術系女生分手,選擇和喜歡自己的女生趙薇在一起,最後放棄藝術理想開始內衣生意,人生髮生轉折。這似乎是有點爛俗的青春愛情片劇情走向。

雖然愛情也是社會的重要部分,但追思青春的情懷在囧系列總有點突兀感。

徐崢和趙薇的中年婚姻幸福卻平淡,不易找回激情。尤其徐崢對失去的初戀和藝術理想總有遺憾,於是人到中途開始走神,他和初戀看畫展甚至想進一步找回初吻。雖然最後選擇離開, 甚至上演救妻大戲,在樓頂上,徐崢面對妻子和初戀,像蹺蹺板一樣的兩端選擇,最終還是選擇了先救妻子。

這樣的劇情設置總顯得有些刻意和突兀,並不是自然流露的情感衝突和轉變,最適合內心戲的情懷片反而外化為樓頂上的選擇。

徐崢中年囧探索升級,從向外社會思考到非暴力溝通迴歸親情內心

這部港囧中有趙薇的青春愛情色彩,有王晶的香港黑社會喜劇色彩。卻少了徐崢本人特有的外表精英內在狼狽中年囧男人特質,就算是觸碰愛情和婚姻也顯得內容單薄。這裡的徐崢更像是夏洛特煩惱中的沈騰還有老男孩中的肖央,唯獨看不出人在囧途的社會人文關懷和泰囧的荒誕喜劇感,甚至也沒有他在大男當婚中的剩男的囧樣。

中年男人面對現實壓力不甘心,又無奈狼狽不堪,不能像年輕人那樣勇敢又不能像老年人一樣灑脫,這種人生到一半的囧態,正是徐崢囧系列的特質所在,失去了這個支撐點,他表現對愛情的探索,從青春到中年婚姻的現實就顯得牽強附會了。

如果說,這部電影本身是徐崢囧系列中內涵較弱探索不夠的一部,它至少還有一個意義,那就是在徐崢的囧系列中對愛情婚姻家庭探索的一個嘗試。也為後來的囧媽做了一個鋪墊。


徐崢中年囧探索升級,從向外社會思考到非暴力溝通迴歸親情內心

徐崢中年囧探索升級,從向外社會思考到非暴力溝通迴歸親情內心

4 《囧媽》 用非暴力溝通實現對親情和內心的救贖回歸

如果說,一個人從出生開始就面對的人是父母,他的成長曆程離不開父母的撫養和教育。如果他面臨的是一個溫暖平和的家庭,他會很有安全感長大可坦然面對變化的世界。如果他面臨一個緊張冷漠的環境,他長大後會少安全感,不易理智平靜面對世界。

這也是現在常常在心理學中提到的原生家庭論的一個因素,雖然人們不會贊同原生家庭決定自己的一生,但早年對成年影響的巨大是大家都比較認可的。

囧媽中的徐伊萬生活在一個緊張氣氛的家庭中,長大後的他似乎也不太會處理情感問題。這部電影的開頭,依然是他和妻子感情不和準備離婚,徐伊萬認為自己拼命掙錢錯在哪裡?他甚至要和妻子爭奪公司權益。可以說夫妻感情中有著赤裸裸的商業行為。雖然他只是想用這種辦法延緩離婚。那個他一直自以為是付出卻不懂真切關心妻子的婚姻。

想要出國的徐伊萬卻陰差陽錯和媽媽踏上了去俄羅斯的旅途,最後陪伴年輕時曾在莫斯科大使館工作的媽媽完成在莫斯科大劇院唱歌的夙願。

一路上徐伊萬不情不願,經常和媽媽口舌之爭誰也不聽誰的,當中有媽媽投餵徐崢各種養生食物後,徐伊萬在廁所偷偷把小番茄扔掉的情節。看起來太過寫實,有不少人在小時候被爸媽餵食不喜歡的食物又偷偷丟掉的經歷吧。

中國式親情雖然彼此情感很深,卻常常互相傷害,因為彼此都聽不到對方的聲音。

徐崢中年囧探索升級,從向外社會思考到非暴力溝通迴歸親情內心

當徐伊萬終於和媽媽和解,揹著媽媽穿過貝爾加湖,坐上熱氣球過大教堂,對戰過狗熊,經過這些奇特的經歷,終於陪著媽媽來到劇院唱出心中的歌謠,紅莓花兒開,媽媽和她的姐妹們深埋內心的青春和愛情,理想和現實就這樣在莫斯科大劇院肆意蔓延開來。

那個囧囧的中年男人徐伊萬頓時狼狽的哭了起來,他看著舞臺上的媽媽,聽懂了這個總想控制他言行的媽媽,也曾明媚美麗也曾有過夢想。

這裡的青春夢想和情懷錶現,似乎比港囧中的愛情要動人的多,因為有更多歲月的洗禮也有親人的傷害和解,還有時代造成的隔閡。

更重要的是,徐崢在探索社會囧,事業囧還有愛情囧之後,他似乎在人之初面對的親情這裡找到了解決囧的方法,那就是用非暴力溝通好好傾聽親人的心聲瞭解他們究竟經歷過什麼?

非暴力溝通是是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發現的通往愛和諧和幸福的溝通方法,他把對非暴力溝通的解讀寫成書,在世界上廣為流傳。

從馬歇爾的著作中,我們可以知道並非大聲呼喊才是暴力溝通,很多語言暴力都是沒有感受和傾聽造成的。如果要實現非暴力溝通,首先要學會觀察體會和投入感受傾聽對方的聲音,才能慢慢通過非暴力溝通拉近彼此距離。否則就像徐伊萬和媽媽,明明互相在說話,卻誰也聽不到誰的想法。

徐伊萬和他的母親之間的溝通一開始是典型的暴力溝通,更多是情緒表達。當徐伊萬氣呼呼在火車上找到媽媽要鑰匙時,互相只顧指責,並沒有溝通明白重點是護照而不是回家。最後拿了鑰匙,護照卻還在媽媽包裡。

等他錯過去美國爭奪合同的時間,對媽媽心生抱怨,又對媽媽一味投餵養生食物的暴力表達不滿,一心想要換個鋪位,甚至逃離媽媽去餐車和別人吃飯或者去冰冷的車頭透氣。

最後母子兩人暴力溝通的頂峰,徐伊萬乾脆晚上不回車廂,回來也是大喊著說就是媽媽當初讓爸爸如何在單位面臨難堪才會常常喝酒早逝。這句話像是一把紮在媽媽心上的刀子,看著媽媽在車窗後冰冷又落淚的表情,似乎能聽到她心碎的聲音。

徐崢中年囧探索升級,從向外社會思考到非暴力溝通迴歸親情內心

明明母子倆近在咫尺,卻就是彼此看不見聽不見心聲。話說越多越傷心,這是典型的親人之間的暴力溝通。不觀察不體會感受對方的真實想法和感受,只顧自己表達,甚至放大主觀情緒。

媽媽半途下了火車準備去車站外的森林走走冷靜一下,她也許是在回憶自己的青春和婚姻青春和反思這一次去劇院唱歌的決定。

伊萬急了,他後悔對媽媽態度不好。拼命在後面追著媽媽,直到彼此遇見險境才終於敞開心扉,原來媽媽當年是一個很有浪漫情懷和理想的漂亮姑娘,遇見放電影的爸爸戀愛結婚。在婚後墜落現實,兩人並沒有太多共同語言,他們不幸福爸爸還家暴媽媽。媽媽就因徐伊萬才堅持了下來。她的控制慾也是因為犧牲自我為家庭付出的傳統思想造就的,也是一個人帶著孩子必須堅強的原因。徐伊萬渴望擺脫控制有自己的空間,也被媽媽聽到了。他們走得更近了。

當他們完成體會和傾聽最後表達的非暴力溝通,敞開心扉傾聽彼此,徐伊萬的心彷彿和媽媽在一起,他揹著媽媽飛奔甚至坐上了熱氣球,預示著他的心和媽媽的青春夢想連在了一起。

徐崢中年囧探索升級,從向外社會思考到非暴力溝通迴歸親情內心

徐崢中年囧探索升級,從向外社會思考到非暴力溝通迴歸親情內心

寫在後面

人在囧途中,電影作品用一種全知視角,呈現時代洪流中迷失的主角在親情友情召喚下獲得救贖回歸家庭。泰囧中有喜劇獵奇,港囧有青春懷舊。

比起他們囧媽沒有特別強烈的社會現實感也沒有強烈的荒誕感更沒有港囧單純的青春愛情情懷。但這部影片似乎集中了囧系列的各種元素。有火車甚至冰湖路途的窘迫,遇見大熊,有更具時代感的青春愛情,也有匪夷所思的荒誕感。

重要的,徐崢似乎在囧媽第四部囧作品中,實現他人生反思的又一個升級,那就是從外在的迷失和探索世界包括事業和愛情,最後回到人生之初的親情探索,這預示著他的內心迴歸。

無論我們是否接受,家庭親情對我們的影響是從內而外影響深遠的,終有一天我們會迴歸。而這種迴歸如果不是因某種慘烈的方式特殊處境,而是用一種漸漸走近非暴力溝通的方式,未嘗不是一種對自我人生的和解和接納。

中年人生處境的探索又是徐崢囧系列的重要啟示,中年人大概是人生問題疊加最多的一個階段,這也是徐崢刻畫人生窘境的主要年齡層,所以才讓大多數同齡人感同身受。夫妻之間,和長輩之間,事業上的壓力,以及追逐金錢的迷失情感的淡漠等等,正在成為人生囧途的一站又一站。

徐崢囧系列電影對人生的啟迪是什麼?

也許就是我們可以在中年囧境現實無奈重壓之下,依然可以幽默調侃又無比認真突出重圍,獲得思想和行為的救贖。

當我們在囧媽中,看到媽媽取下漂亮的髮套直面白髮滄桑時和早已不在年少的兒子溫柔說話時,我們是否也獲得了內心的平靜更真實面對這個世界了呢?


我是 ,熱衷探索人物的我,願陪伴你從創作視角走進文學藝術戲劇電影等文化人物,期待和你更多交流互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