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手机看性价比?其实大错特错

十二里的人生路,有你的关注会更精彩。


A与B手机参数大致相同,但A手机3598,B手机3999,它们谁性价比高?

也许有小伙伴觉得,肯定是A了。

先别着急。

什么是性价比

“性价比”一词的起源已无从考究,根据百科,性价比指的是性能与价格之比,俗称CP值。

貌似很好理解,性能,价格,之比。

那么性能是什么?

通常我们所说的手机性能,包含了功能和质量两个方面。功能可以进行参数化,也就是一般提及的手机参数,而手机质量,则是隐性的未来预期。

买手机看性价比?其实大错特错

应当由需求决定

手机到手后,剩下的就是体验。

如果A、B手机都满足使用要求,A手机4000块,可以用2年,B手机3500块,也可以用两年,那么可以简单的认为,B手机的性价比要比A高。

我们都知道,手机在使用过程中有可能发生非人为的故障,若B手机故障率较高,2年内发生了2次故障需要去维修,而A手机则只有1次,那么手机的实际成本应该是购买费用、维修费用、前去维修所致的误工费、手机故障带来的心情感受变化等的综合。

对于不同的人群,同样的手机的实际成本是不一样的。有的人更看重的是购买费用,而对未来风险存在侥幸。有的人更追求的品质,手机故障会错过一些重要电话或资料,所以手机最好不要有故障。有的人更看重品牌,对他们来说,手机带来的愉悦是最重要的,跟小伙伴们炫耀时,多贵的手机都会感觉是值得的。

所以,对于不同的人来说,性价比其实是不具备可比性的。


买手机看性价比?其实大错特错

相对于性价比,买手机其实更应该谈的是需求,你需求什么样的手机?抛开了需求谈性价比的都是在耍流氓。

如果你只需要一部可以打电话、发短信的备用手机,一部售价800但利润300的手机C和一部按成本价3500出售的手机D,哪个对你来说性价比高?

比如某业务只需要一部5G工作手机,可以在没有WiFi时能够快速下载资料,那么其需求就是支持5G、长续航、故障率低,在满足这三点时,价格越低,对他来说性价比也就越高。而其它手机再怎么堆砌高配置的屏幕、摄像头、游戏性能,都不是他的需求,自然性价比也就低了。

再比如某媒体记者需要手机能有如专业设备一样的屏幕精度和拍照还原度,那么不能满足需求的高“性价比”对其来说毫无意义。

买手机看性价比?其实大错特错

为什么强调性价比

在2019年3月11日,OPPO副总裁沈义人突然在微博上发声,“所谓的性价比是个伪命题,我只相信一分钱一分货”。此言一出,反响剧烈。

“一分钱一分货”这个道理,我想诸多都懂的,但为什么还在谈性价比呢?

其实所谓薄利多销,根本上就是产品不敢卖的太贵,美其名曰“让利消费者”。

沈义人曾表示,手机行业的许多潜在成本差异。

首先,打进市场,可以靠“性价比”吸引眼球,获得关注,相当于用一部分利润打了广告。手机厂商在发布会上会将自己的产品与友商产品放在一起对比,用配置、价格这些能直接吸引消费者眼球的内容建立产品好感,可以借助友商迅速扩大产品知名度。

其次,“性价比”是个陷阱。手机的诸多潜在成本如品牌溢价、研发成本、渠道建设成本、品质品控成本等都是隐性的,经常被人忽略但又真是存在。OPPO副总裁沈义人曾表示,“出门左转就能买到,难道就不是一种成本么”,“同样一块1080P的amoled屏成本也是可以有差异的”。而消费者却经常将性价比等同于参数与价格之比,现如今性价比一词已经被玩坏,参数相似,但缺失了品质的“高性价比”产品比比皆是。

另外,有多少人在所谓的“高性价比”诱惑下,买了许多自己其实并不需要的功能产品?

买手机看性价比?其实大错特错

总结

各大手机品牌在各种细分领域都有自己的独特设计和配置,偏重不同,再去比较所谓的“性价比”已经没有太大意义,而更单纯的跑分更说明不了问题。

企业做产品,更重要的是做好产品、做好服务、做好社会责任,赚取合理的利润投入核心研发,研发出更好的产品,打造更好的产品竞争力,然后赚更多的钱。这才是良性循环。

而不是营销式的“性价比”,然后在产品里再通过别的方式把利润拿回来。

Q:你愿意多花多少钱去剔除手机里的广告呢?


十二里的人生路,有你的关注会更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