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丹:美发行业的世界冠军


石丹:美发行业的世界冠军


荣获冠军的石丹兴奋地披着鲜艳的五星红旗

作品欣赏

■ 聂长江

欣闻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冠军石丹,是江西鄱阳县人倍感自豪,因为我是江西人,且妻子与石丹同乡也是鄱阳县人,我从事多年新闻工作的敏锐性,想采访这位技能大赛美发世界冠军。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经一打探,原来石丹是妻子姨妈的外孙女,悉知她要载誉而归,回到鄱阳县双港镇家乡过中秋节,我趁机采访。

鄱阳妹子石丹荣获世界冠军,回鄱阳老家咯!这一消息不胫而走,传遍了整个“鱼米之乡”鄱阳县的每个村庄。

“来了!来了!”9月9日,父老乡亲都翘首以待,等着看这个“比考上清华北大还厉害的妹子”。石丹师徒一行到达鄱阳县双港镇政府,大妈们敲得锣鼓喧天,小学生们挥舞五星红旗夹道欢迎,人群中不时传来“啧啧,真是培养了个好女儿”的称赞声。

鄱阳县委副书记夏美春送上鲜花对石丹师徒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鄱阳县组织部长李磊向石丹送上慰问金,镇党委书记王保良代表双港镇政府为“杰出双港人才”石丹送上奖励红包。

石丹看到家乡父老乡亲的热烈簇拥,露出甜美的微笑。她说:“在此感谢学校的培养,谢谢恩师吉正龙的教导,谢谢鄱阳县的领导专程的看望和慰问,感谢所有帮助过我、关心我、支持我的人,谢谢大家!”

夏美春称赞石丹为祖国争得了荣誉,为家乡增添了光彩,这位从鄱阳走出去的世界冠军,是160万鄱阳人的骄傲,也是“新杭州人”的骄傲,我们应该以石丹为榜样,学习她执于细节坚持不懈的毅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石丹坚韧不拔的精神和沉稳从容的品质,来源于她的家庭,她的母校。昔日鄱阳懵懂少女,今日国家技能栋梁,希望石丹的事迹可以激励更多的学子走技能成才之路。

好久未回家的石丹,双手挽着父母的手显的有点羞涩

石丹出生在江西省鄱阳县双港镇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在她很小时就外出打工,她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带大,是一名典型的留守儿童。

小时候,石丹是个比较贪玩的疯丫头。上了学,性格开朗,整天笑呵呵的,不知道什么是忧伤,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未来会是怎样的。

2013年,因为贪玩,功课落下了很多。初中毕业前,石丹隐隐感到,自己考不上理想的高中。当时中考结束,结果印证了石丹的预测。升学之路就此中断,爸爸妈妈又不愿意让石丹这么早就外出打工,就托在杭州工作的舅舅朱泰虎打听一下那边的高中情况。舅舅热心地帮石丹张罗着读书的事情,在他看来,学一门手艺远远要比读普通大学来得实在。当时,他几经周折,终于帮石丹找到了现在就读的学校。

于是,石丹来到了运河技工学校(杭州市拱墅区职业高级中学),并选择了自己这一辈子都认定要从事的职业——美发与形象设计。

职高的学习生活,使我们从中考落榜,看不到前进方向,找不到回去的路,对未来充满迷茫的学生,成长为一个有梦想,刻苦学习,苦练专业技能,用自己的一技之能为社会做贡献,为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添砖加瓦。石丹说。

刚入学那会儿,家乡的人听说她上的是职业学校,学的是美发专业,一些闲言碎语就飘进石丹父母的耳朵里。村里人戴着有色眼镜,以自己的认知去“解读”这个专业。待到她进入国家队,风向才大转,她的父母一下子成了村里的“红人”,处处被夸“女儿有出息”。

“很现实,”石丹说,“如果你倒下了,一切又会回到原点,所以我不能输。”

石丹在比赛中认真细致地做好发型。

一个自称有点臭美的女孩,只是因为爱好而选择的专业,在荣誉不断涌来的同时,演变成了要以一己之力,对抗世俗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扛起为美发行业“正名”的责任。无论赞誉还是压力,对石丹来说,都超过了承载的范围。

远在家乡的父母没能及时察觉到石丹的变化,在一次视频通话中,一句原本想称赞女儿的话“我们家都靠你了!”成了石丹难以承受的“最后一根稻草。”

刚接触这个专业时,石丹并没有抱多大期望,也没想过能在这方面作出多大成绩。直到2014年与世界技能大赛接触后,石丹才开始转变了自己的想法和观念。“父母为了让我继续学业,付出很多,我也应该迈出独立成长的第一步,学有所成,才能报答这些对我真心付出的有恩之人。”

从校选拔赛开始,石丹的一路挺进,让她的受关注度一下子提高。

刚开始,她代表学校,但很快就变成代表杭州、代表浙江,直到代表国家,肩上像压了担子,越来越重,她不想也不敢让自己产生失误。因为一切来得有点快,她还没准备好,就被推到了聚光灯下。

石丹一直觉得,金牌是意外之喜。赛前,她脑中只有一个念头:“尽力就行。”简单的4个字,她用了5年才做到。没参加过世界级的比赛,很难体会其中意味。

参加世赛的时候,石丹的手腕还是肿的,因为腱鞘炎,这是一种因为过度使用手腕而得的“职业病。”医生给的建议是:养。

国家队的训练不仅是全年无休那么简单,每天16小时的训练,队员们可能习惯了就好。难熬的是枯燥,实训基地里,除了美发工具就是头模,队友之间从无话不聊到无话可聊,有时候气氛实在太压抑了,他们就干脆互相找碴“吵一架。”

因为没有假期,没有娱乐,更不可能去刷剧,每天说来说去就是头模头模头模,去哪里找新的话题?吵架都成了一种放松发泄的方式。

石丹抱着鲜花,手举金牌感到无比自豪。

就算没拿到世界冠军,其实石丹也已经创造了一个美发项目中国队的纪录——她是拿到比赛“第一名”次数最多的人。

从2014年开始,两届世界技能大赛征程中,石丹在所有的市、省、国家选拔赛以及各类国际邀请赛、挑战赛中,全部以第一名横扫千军。

5年里,她仅有一次失误,而恰是这唯一失误,直接让她失去了参加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的资格。

2017年,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国家队“5进2”淘汰赛上,石丹发挥失常,最终成绩垫底,止步世赛。

突如其来的惨败不仅让所有人吃惊,连石丹自己也没反应过来:“想不通问题出在哪儿?”

为拿下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美发项目这块金牌,石丹准备了5年。

这是她对世赛最后的征战。今年她21周岁,按照世赛规则,选手年龄不得超过22周岁,所以无论是否获奖,赛后她都将永远告别这场2年一届的“技能奥林匹克。”

5年的训练,石丹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平静,懂得了一个好的选手,内心一定是安静的。她告别了那个患得患失的自己,心中像有一座灯塔,指引着前进的道路。

2019年世技赛选拔,石丹没有让机会从自己手中溜走,拿到了代表国家出征的唯一名额。

8月22日晚,开幕式结束。石丹回到酒店,又练习了一遍所有竞技模块,专家、教练们说,只要平稳发挥,不出现大失误就好。

像平时训练一样,石丹简单地走了一遍模块流程,然后,回自己房间整理参赛用品,便早早入睡了。毫不意外的,睡梦中又出现了比赛的场景。

石丹说,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回在梦里出现比赛的画面了。

比赛,终于如期而至。

石丹与“伯乐”舅舅朱泰虎分享金牌的喜悦,非常感谢他的鼎力帮助。

今年的比赛与往届有了较大变化。“以前都是选手在固定头模上进行修剪、烫染、盘发、接发等操作,但今年增加了真人模特环节。赛事方赛前十五分钟发放赛题,然后让选手在真人模特头上做造型,还要求在操作时做好服务,比如为男模特剃须修面。”石丹说。新设环节考验的不光是技术,对美发师的服务水平和沟通能力都有很高要求。

比赛结束时,全场观众为她的精彩表现喝彩鼓掌。石丹只是从容地收拾好工具,和模特打过招呼,然后转身走出比赛区。

8月28日,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在俄罗斯喀山闭幕。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闭幕式并宣布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闭幕。

当美发项目排行出现在大屏幕上时,石丹的心感觉突然停了一拍,直到看见五星红旗,石丹的心脏才开始剧烈跳动。

披着鲜艳的五星红旗,石丹像小燕子一样,轻盈地飞奔向世赛领奖台。

在主持人宣布获奖名单时,石丹和俄罗斯选手、英国选手在台下热情相拥。虽然当时不知道自己获得的是什么奖牌,但能站在这里,石丹感觉已经很满足了。

看着英国选手和俄罗斯选手相继走上银牌和铜牌领奖台,石丹看着那个唯一剩下的最高领奖台,真的有些不敢相信,那就是自己的舞台。

鄱阳县领导在石丹的家乡双港镇政府,举行欢迎座谈会。

“身披国旗,我代表的是中国。”石丹落落大方地走上属于自己的巅峰。

“金牌!”当金灿灿地金牌挂在脖子上那一刻,石丹的眼睛红润了。

这一刻,这么多年梦见过多少回,石丹已经记不清了。

技能成就梦想,终于实现了所有人的期望,也终于可以给自己一个交代了。那一刻,石丹禁不住热泪盈眶。石丹终于站到了美发项目的技能最高领奖台!

石丹说,自己做到了。

在被称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比赛中荣获金牌,要付出的努力和汗水难以想象。忍常人所不能忍,追寻冠军的五年里,石丹在美发领域精雕细琢“工匠精神,”终于获得了世界的认可。

“美发不仅是一个技术活,更是一种艺术在生活中的体现”。如今的世界技能大赛,激励着越来越多年轻人朝着梦想不懈追求。行行出状元,我命由我不由天。

9月15日,石丹探亲之行结束,依依不舍地告别父老乡亲,坐上舅舅的专车返回杭州,心弛神往!

(图片由作者提供)

聂长江,江西上高人,现居广州工作,喜阅读静思考,闲暇书写生活中的感悟,写作成就了人生,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空军报》《南方日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信息日报》《广州日报》《新快报》《深圳特区报》《同步悦读》等报刊微刊发表稿件千余篇(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