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兵秣馬,人才先行,汽車行業“戰疫”求生“以人為本”

2020年3月11日下午14點,2020中國人力資源行業“穿越系列”雲峰會汽車行業專場準時開啟。


作為“穿越系列”雲峰會第7場行業論壇,我們特邀汽車行業中四位重量級嘉賓分享各自洞見。他們是:中國人才研究會汽車人才專業委員會秘書長、中國汽車行業人力資源經理人組織秘書長李喆樂(致辭);中國人才研究會汽車人才專業委員會研究部主任劉義;中國人才研究會汽車人才專業委員會助理研究員黃曉靜;銳仕方達全國汽車行業總監夏佳昕。第一資源創始人、董事長劉紅擔任峰會主持嘉賓。

四位嘉賓就疫情危機下長三角汽車人才協同發展新思路、疫情衝擊下車企校園招聘的反思、汽車行業百年變革中的獵頭人才助力等熱點話題,進行了深度探討。

以下為當天論壇的分享精華,希望我們都能得到一些啟發,挖掘更深刻的探索。


厲兵秣馬,人才先行,汽車行業“戰疫”求生“以人為本”


中國人才研究會汽車人才專業委員會研究部主任劉義

長三角現在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整體從業人員近180萬。在全國佔比三分之一。整個長三角車企的主營業務收入佔比達29%,也非常高。
來看長三角幾個省的汽車產業概況,比如江蘇省,分兩大塊,一個是傳統汽車產業,一個是新能源汽車產業。其中,傳統汽車產業是國有企業、國有集團和一些合資公司。新能源產業目前都聚焦在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還有一些關鍵零部件。

又如浙江省,有以吉利為代表的整車企業。但目前初步建成的是寧波、台州、金華、杭州四大整車基地。新能源汽車產業目前主要打造杭州、金華、寧波、梧州、台州這五大產業基地。

再如安徽,目前主要以地方國企為特色,合肥是江淮汽車,蕪湖是奇瑞汽車。現在也積極佈局新能源產業。除了整車,也做鋰電池、動力電池項目。


此外是上海市,基本上聚集了海內外一些知名的整車和零部件企業。主要以嘉定為核心,形成一個非常完整的產業鏈條。本身屬於第一產業的上汽集團,就在上海。這幾年上海也在積極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一個是浦東的金橋臨港,特斯拉在那個地方。還有比如松江、閔行、青浦都有和汽車相關的零部件企業和高科技企業。

關於整個長三角區域人才的政策,基本覆蓋企業家群體、精英管理人才,還有大學生群體。

上海市的特色是注重科技創新,關注更多的是國際化人才引進。現在嘉定區正在打造世界級汽車產業中心,需要比較高端國際化的汽車人才。江蘇省比較注重資源,省內外的,或者長三角區域的整個資源整合。浙江省主要強調創業創新,比較注重現有互聯網+人才。安徽比較注重區域資源的整體激勵,也通過各種舉措引進所需要的汽車人才。


近三年,汽車產業中高端人才淨流入10.6%,當中48.2%來自上海。流出的人才中只有24.7%離開了長三角。但整個長三角企業對於傳統人才的增量需求在減少。也就是原來傾向於汽車製造類的人才,或者說和傳統汽車業務相關人才的增量需求在減少。


普通崗位現在嚴格控制人員總量,主要關注一些新業務,對人才有很大需求。但新業務領域人才還是處在供不應求局面。新業務主要像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聯汽車等。企業也在想辦法引進高端技術專家,用專家帶新人的方式逐步培養一些梯隊。另外也根據業務需求,尋找外部的合作力量。

那麼,目前人才發展急需解決哪些問題?

從政府的角度,出臺了引進政策。但我們調研發現,政策只能起到一定作用,起不到決定性作用。因為人才的去留跟整個城市產業的環境,包括企業的品牌高度關聯。

從企業的角度,大家都想直接挖成熟的人才,不願意花功夫培養人才。無序的競爭會破壞企業的流通秩序。

而校企合作的力度還是不夠,也就是說行業和企業的資源沒有充分利用。

還有現在整個產業需要一個非常好的培訓平臺。因為從企業端看,如果員工在知識能力上不夠,可以通過內部項目的實踐或者行業的交流、分享帶來知識上的提升。


整個汽車行業,有很多外面培訓的機構,或者培訓的平臺。但總的來說培訓規模較小,且整合優質資源的能力有限,尤其缺少國際化交流。

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怎麼辦?

從政府的層面看,現有政策已經非常全,但其實還可以局部優化政策的一些細則,便於企業精準的引進緊缺人才。比如解決引進人才的落戶、子女入學、醫療等。同時,整個行業、企業,包括高校可以一起聯動,做一些人才培養,包括技能的共享。

對企業來說,需要做一些未雨綢繆的工作。
首先,建立年輕的人才團隊梯隊建設,如人才甄選方面,要挑選比較有潛力的人才,放到人才庫裡。

其次,人才培養要制定一個比較精準化的方案。比如有自己一門專長的情況下,還可以涉獵和他相關的複合型方向。

第三,人才留用方面,要重視現有人才的職業訴求,瞭解他的困惑,他實際的需求,這樣才能把他的心留下來,把這個人就留下了。


其實長三角有很多龍頭企業,包括大型企業。跟下面的中小型企業是一個上下游關係。在整個產業鏈上,本身業務就有一個聯動,在人才培養方面是不是也可以考慮有一個人才聯動機制。做一些這樣的探索,也是體現大企業責任感。

我希望企業攜手一致,共同培養汽車領域的新型人才,實現中國汽車強國夢。


中國人才研究會汽車人才專業委員會助理研究員黃曉靜

當前,汽車產業正向高質量階段轉型,而新冠疫情加快了這個產業的轉型升級步伐,車企需要面對的目標群體也發生變化。未來汽車產業的人才空缺主要會集中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領域,傳統領域的人才需求已出現縮減。


根據中國智能網聯發展人才報告顯示,2017年汽車行業智能網聯人才總量不足兩萬餘人,複合型人才嚴重緊缺。新技術革命對汽車的存量人才和增量人才都提出新的知識和能力要求,現有人才需拓展人工智能、互聯網、網絡安全等方面的新知識。那麼,目前中國大學生汽車人才現狀是怎樣的?


根據中國大學生汽車人才發展研究報告顯示,國內252所擁有車輛工程專業的院校中,汽車學院的本科應屆生規模在10萬人左右,86.25%畢業後希望進入汽車行業,從事對口工作。而應屆生中,絕大部分希望進入央企,然後依次是新造車企業、國企、傳統民企。


為什麼學生考慮到新造車企業?我們調研發現,首先,新造車企業通過贊助一些高校的大型活動,組織高管和學生進行零距離交流,很好的拉近了與學生間的關係。其次,新造車扁平化的組織機構和靈活的內部管理機制,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嘗試更多工作,覺得未來發展空間更廣。此外,新造車企業開拓創新的精神,與當代大學生的內在需求高度吻合,激發內在創新能力。


從學生的擇業關注點來看,排名最靠前的是職業生涯發展機會及薪酬水平。部分學生有意願去有實力的新造車企業,以及車企成立的研究機構。在有一定基礎、有一定技術支持的研究機構和單位,他們會覺得有更好的未來。


至於薪酬福利待遇,我們明顯感覺到,在大量汽車服務商和互聯網企業湧入汽車行業後,一定程度上對應屆生的起薪水平有一個抬高。


瞭解了汽車行業大學生現狀,車企HR面臨這些情況,應該做哪些工作?


我覺得第一步最重要的是鎖定目標,提前佈局。未來企業人才的需求,將從傳統定向的,向新興多元化的方向轉變。傳統的機械名校仍是車企重點關注對象,但面對行業轉型需要,通信和計算機類的優質高校也應持續關注,提前佈局計算機、通信、電控等方面的人才資源,對企業來說非常重要。


第二步是要參與到高校的教學過程中,嘗試讓企業的講師深入課堂,傳授前沿的知識和技術。這對學生學習實踐經驗,瞭解行業動態有很大幫助。對於高校和企業其實也是雙贏。


那麼,企業如何有效的找到“同路人”?一方面,企業要更多的創造和學生接觸認識的機會,通過線下活動或交流,讓學生更早的感受企業文化。而在校招過程中,除了看學生的成績、能力,還要注重學生的思想及價值觀是否與企業匹配。這關係到學生的未來、能給企業帶來的能量,以及可能帶來的人員流動性。


企業要探索創新校園活動。比如上海大眾的智能汽車挑戰賽,目的是迎接智能出行時代到來,發現和培養智能時代下的汽車行業後備人才。比賽內容聚焦智能駕駛汽車、移動出行和智能人機互動。這樣更好的幫助學生將課本中的知識和實踐工作掛鉤,同時更好的瞭解企業。


又如吉利汽車在國內外32所高校建立急先鋒俱樂部,通過一系列活動和學生展開持續性互動,讓學生更好的瞭解企業前沿技術。


企業也可以進行創意性的營銷方案策劃,讓學生從企業品牌的角度進行產品設計工作,強化參與感。


新型疫情期,車企春招正以嶄新的面貌展開,視頻面試、線上測評、在線學習平臺層出不窮。企業HR正盡力將疫情對校招產生的影響降到最低,但企業管理者還應認真思考在危機背後隱藏的機會。


校園招聘不再僅僅是畢業季的一場宣講會,而是需要企業更主動深入高校的一些教學各個環節,更好的和學生交流,提前與高校裡的“同路人”相識相知,從而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


銳仕方達全國汽車行業總監夏佳昕

我講的主題是“汽車行業百年變革中的獵頭人才助力”,有兩個關鍵點,一個是汽車行業怎樣變化。另一個是因為這個變化,獵頭怎樣助力。這兩點相輔相成。

汽車行業百年變革,主要是四個變化。


第一個是電動化,即通常說的電動汽車。以特斯拉為代表,其他一些新造車及傳統車企也在跟進,這是大趨勢。


第二個是智能化,從初步的輔助駕駛,到最高級別的無人駕駛。特斯拉、寶馬、吉利、小朋這樣的車企,都在做智能化。


第三個是網聯化,分為車和車,車與人的連接等。


第四個是共享化,以滴滴為代表,還有跟進的,包括曹操專車等新造車的共享出行企業。


其實除了這四個變化,現在還有一個新變化,叫做偏立體化。具體而言,未來涉及5G和互聯網時代,如果要讓網聯做得更好,就要在衛星導航系統方面加持。換句話說,整個汽車生態加入衛星導航系統後,網聯才能做得更好。


所以在我看來,”4+1“的變化是導致汽車百年劇變的核心。因為這樣的汽車產業急劇轉型,從傳統的汽車設計、研發、生產、製造,到最終交付4S店,常規銷售模式已急劇變化,加上了以前沒有的一些嶄新環節,如人工智能、無人駕駛、三電系統設計開發、軟硬件的生產調試等。


面對劇變,留給汽車行業的選擇並不多。從業者及車企唯一的選擇就是要擁抱變化,否則會被市場淘汰。


比如特斯拉,無論在中國、北美,還是歐洲這些主要的汽車市場,它都向傳統的汽車企業發起旋風般的攻城略地,搶奪市場份額。


而以奔馳、寶馬、奧迪為首的傳統車企,以寶馬為例,2018年投資收購華晨寶馬剩餘的股份,目前佔比75%,成為中國首家獨資巨頭車企,將在中國打造寶馬在全球的電動汽車生產基地。同時,寶馬未來幾年也投資數十億歐元,加速汽車網聯化開發。


那麼,面對汽車行業鉅變,獵頭怎樣去助力?以我所在的銳仕方達為例,近三年我們為某跨國龍頭車企成功招聘了20多位汽車網聯和無人駕駛領域的專家及高管。另外,我們為某家頂尖的新造車設立企業成功招聘了30多位汽車網聯無人駕駛,包括三電系統開發專家,以及相應的高管人才。

我們也為國內一些傳統車企,成功招聘到十多位技術開發人才。同時,還為一些無人駕駛科技公司,成功招聘到十位無人駕駛的高級專家。


這些服務案例,證明在企業轉型4+1的變化過程中,在4+1的幾個方向都需要傳統汽車行業以外的科技型人才,必須藉助優秀獵頭公司的支持。


拿銳仕方達來說,截至去年10月2日,我們實施更新的人才庫,裡面的汽車新四化人才資料有六萬份左右。其中,汽車網聯化人才佔比30%,無人駕駛人才佔比15%,市場營銷和高管人才佔比35%,三電研發人才佔比20%。


所以,這樣一個人才庫,確保我們助力汽車行業劇變,幫助企業引進新型科技人。換句話說,擁有人才基礎,才能做到這樣的助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