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發現!重修西安鼓樓的負責人是甘肅會寧人


重大發現!重修西安鼓樓的負責人是甘肅會寧人


會寧縣誌辦張克靖撰


會寧縣誌辦張克靖先生經過長時間考證發現清乾隆初年重修西安鼓樓的具體負責人是會寧人王端!


王端者伊誰?會寧清康熙間著名武將、福建全省陸路提督、誥授榮祿大夫(從一品)、加贈太子少保、敏壯(諡號)王公萬祥之嫡孫---約雍正十二年(1734)至乾隆五年(1740)之長安知縣。


西安鼓樓創建於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萬曆十八年(1580)、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乾隆四年(1740年)多次重修。是中國古代遺留下來的眾多鼓樓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名列中國十大名樓。


關於西安鼓樓的兩篇文獻資料:


秦簡王朱誠泳《鼓樓記》


予間閱始祖愍王《起居注》,內載一事:洪武十三年(1380)九月初一日,長興侯耿炳文、左長史文原吉、右長史湯誠之,偕陝西布政司左佈政王廉、西安府知府王宗周,於東殿啟知起建鼓樓。是日微雨。噫!自始建逮今,蓋百十餘年矣。考之長興侯耿炳文,當時蓋為王相,而左、右長史,則其參佐也。文原吉未知終何官,湯誠之後改吉安知府。王廉,會稽人,所謂“交山先生”者也,有文名,不知所終。而王宗周亦無從可考。噫!諸君子皆百餘年人物,而此樓乃巋然獨存。予每過其下,不容不為之太息雲。


陝西巡撫張楷《重修西安鼓樓記》

今上(指乾隆帝)御極之三年(1738),楷奉命移撫關中。始至之日,軍旅甫息,歲比不登,民無蓋藏,官無儲積。乃課農功,禁糜耗,省苛累,一以修養為務。其秋禾小稔,逾年(俗稱“翻年”,第二年,即乾隆四年)(1739),麥、禾皆大稔,隴有贏糧,畝有遺秉,民不俟命而趨完官逋粟百數十萬。農用足而貯蓄饒,男娶女歸,禮興訟息。於是進有司而諮之,曰:“古者興作之事,必於歲豐農隙之時。今所舉,宜奚先?”皆曰:“鼓樓久不修,將壞!”爰與方伯(殷周時代一方諸侯之長,後泛稱地方長官,這裡指布政使)帥公念祖計度財用,以授

長安令王瑞集工而營之。腐者易以堅,毀者易以完,崇隆敞麗,燦然一新。登樓一望,則近而四郊萬井,九市百廛,煙連塵合,既庶且富之象,畢陳於几席;遠而終南太乙,二華九嵕,雲開霧隱,獻珍效靈之致,群聚於戶牗。其觀覽之盛,可謂壯矣!而寢興有節,禁御以時,奸匿不生,民安其居,則又為政之要務。工成之月,楷荷恩賜御書,遂摹而奉懸於其上,俾民世世蒙天子之福,以與斯樓並永永無窮也。爰勒石以紀其事。


乾隆五年庚申(1740)正月,巡撫張楷撰

重大發現!重修西安鼓樓的負責人是甘肅會寧人


上文中的“長安令王瑞”實際上是我會寧王公萬祥的嫡孫王端!“瑞”是“端”字的誤認。理由見《清實錄·乾隆朝》《西征紀略》《會寧縣誌》等有關文字,後面附載的即是。下面簡單地論證一下。


西安市志辦的同仁將“王端”誤認成“王瑞”是有原因的。嘉慶十七年(1812)《長安縣誌》卷八《職官表》中羅列的清雍正乾隆年間(雍正在位十三年,下來就是乾隆)的長安知縣名單內,既沒有王端,也沒有王瑞。雍正間的最後一個是劉方夏,上任於雍正九年(1731),接下來的就是上任於乾隆九年(1744)的董三錫,似乎劉方夏一個知縣當了十三年!按常理,這是沒有可能的,中間必有漏記。嘉慶《長安縣誌》的編纂者在《職官表》後面的一段跋語中“坦白”說:“以上各員,署任(臨時代理)者不書(未記);縣署(縣府)無題名碑,遍查文卷,年久散失,以致中多脫落,蓋不能無憾雲。”也就是說,不管是

王端還是王瑞,如果不是因為署任而未記,就是因為文卷散失而“脫落”了。


從網上得知,陝西巡撫張楷撰寫的《重修西安鐘樓記》是一通碑刻,至今鑲嵌在西安鐘樓一層大廳的西牆,由同一作者作於同一時間(乾隆五年正月)的《重修西安鼓樓記》,想來也是一通碑刻,至今已有二百七十多年,因為自然和人為因素的損害,個別文字的筆畫難免漫漶不清,而“端”“瑞”二字又特別相像,稍一大意,就會誤認或“猜錯”。因為嘉慶《長安縣誌》乾隆間的知縣裡既沒有王端,也沒有王瑞,西安市志辦的同仁就沒處查對,就是誤認了也不會自我覺知。


《西征紀略》的記事終止於雍正十二年(1734),王端的長安知縣何時滿任,最後終以何官,都無從知曉,如果不是從乾隆五年(1740)的《清實錄》中明明白白地看到“長安縣知縣王端”一語,就不敢肯定

“王瑞”“王端”的誤認,也就不敢斷然得出“乾隆四年重修西安鼓樓的具體負責人是會寧王端的結論!


重大發現!重修西安鼓樓的負責人是甘肅會寧人


王萬祥的《西征紀略》存世極少,西安市志辦的同仁“無緣”看到,又不會自我覺知

“王瑞”是對“王端”的誤認,自然也就不會到乾隆朝的《清實錄》中去查對,所以我說“西安市志辦的同仁將‘王端’誤認成‘王瑞’是有原因的”。不過作為會寧人,看到網上提到乾隆四年(1739)重修西安鼓樓一事時,都以訛傳訛地把工程的具體負責人(“集工而營之”)說成是一個子虛烏有的“王瑞”時,我心中甚為會寧先賢王端感到不平,特作此文予以澄清,讓會寧人以王公萬祥及其嫡孫王端為驕傲!同時也希望此文能夠被西安的同仁們看到,從而刊正訛誤,還歷史以真相!


2015年11月18日(夏曆乙未歲十月初七)會邑後進 寒木齋主人 張克靖 謹識


附載:


(一)


大清高宗(乾隆)法天隆運至誠先覺體元立極


敷文奮武孝慈神聖純皇帝實錄(卷之一百十三)

乾隆五年(1740),庚申(歲);春三月,壬寅朔(初一)。……庚午(二十九日)……川陝總督鄂彌達奏請開渠以資灌溉。據委員寧夏道阿炳安、長安縣知縣王端等先後察勘,南山各水,灃河為大,又東南交河水勢微弱,應自灃河上流之五龍灣……


乾隆五年,庚申;夏四月,辛未朔(初一)。


重大發現!重修西安鼓樓的負責人是甘肅會寧人

(二)


西征紀略(節錄)太子少保敏壯王公傳

王萬祥,字瑞宇,號鐵山,陝西鞏昌會寧人也。三歲而孤,母挈之寄食他所,荼苦萬端。轉徙長沙,居之。母歿,年十四,獨身走雲南,依其姑夫郭某。時奮威將軍王進寶為雲南提標遊擊,與萬祥父有舊。萬祥入謁,進寶一見,奇其貌;與語,益奇之。喜曰:“此兒昂昂千里駒也!”留萬祥麾下,親信日異,軍事無大小,悉委決焉。

配宋氏、吳氏,並贈一品夫人。子德敬、德懋、德欽。孫端,今任長安縣知縣。


序一

士之卓然表見於時者,固其能自振拔哉,抑亦視乎其所出與其所遭也。雍正八年(1730)冬,餘奉命簡拔甘肅藩司,時方西鄙蠢動,軍需旁午,群策群力共效者多英敏之士,皆我皇上欽賜引見、親加遴拔而遣之西來者也。時會寧王子直峰端(王端,字直峰)偕諸同事進謁。問其年,才三十餘耳;問其所來所由,曰以國學生保舉者也;問任使與否,則前藩葛公差委者五矣;及問其所給科爾沁、烏朱穆沁、甕牛特軍糧與其地方情形,則津津然歷歷然若持籌而計、聚米而陣也。餘既聳然異之,然猶未敢深信其能也。


王子既與餘日洽,因出家藏《西征紀略》一編,丐餘為之序,餘乃知王子為贈太子少保全閩提督鐵山公(王萬祥,字瑞宇,號鐵山)之孫。


時雍正十年(1732)三月長白諾穆圖題


重大發現!重修西安鼓樓的負責人是甘肅會寧人

序二


國家以文致太平,以武靖寇逆,其間名公卿將帥挺生翊運,豐功偉業曜人耳目者,史冊所不能盡。吾於大元戎鐵山王公而得其概焉。嘗值聖天子銳精圖治,求賢若渴,敷奏明試,網羅天下才俊,畀之民社重任,公孫適奉詔捧檄來,俟注幕府。是朝廷於破格用人之中,隱寓風勵勞臣之意,又非尋常草茅特達所可同日語也。予秉司職,節駐金城,端肅衣冠投謁。叩其世系,始知為將家子。逾日,持《西征紀略》一冊示餘,請弁其簡,遂不辭而為之序曰:


......


公會寧人,諱萬祥,易名“敏壯”,勳至榮祿大夫,官至太子少保。其歿也,閩人懷其德,白於官,特祠之。予高公之功,佩公之仁,而並志其爵裡姓氏雲.


古燕李世倬因弦氏


序三


嘗考地圖,秦當天下之西,關河四塞,金城千里,古稱“天府之國”。秦漢來名將輩出,輝映古今,起翦而下,史不絕書。蓋其地既擅山川之雄、物產之瑰異,固宜風氣剛勁而人喜忠勇自奮也。我朝混一區宇,四方效順,乃甲寅乙卯間,忽有吳逆之變,秦雍諸郡遂罹兵燹,其時提戈奮勇以武功顯者大半即在秦雍之人,事業彪炳,殆不異史冊所傳,而鐵山王公實為尤著雲。


......


孫端者,年少翩翩,效力軍需間,每為餘道及乃祖事,輒有慷慨自奮之志。餘既欽公之忠勇著於生前,勳業炳於事後,又將卜公孫之能世其家業而為國家有用之材也。遂援筆而為之序。


重大發現!重修西安鼓樓的負責人是甘肅會寧人

序四


國家景命方興,必有翊運輔世之才蹶起一時,以勷其盛。世徒見創建殊烈震驚環宇,以為殆天授,非人力,抑知皆原本忠孝之心,充而發之而後能如是,無古今一焉。敏壯王公以命世之英,建不世之勳,名勒旂常,功高青史,繄餘耳貫而心輸者久矣!猥以凡村謬司公梓土,今年夏適奉檄崇祀鄉賢以報膚公,而公孫長安令君(因為

王端是長安知縣,故稱之為“長安令君”)亦持公所撰《西征紀略》來示,並徵餘序。餘披覽數過,而竊嘆公之豐功偉烈,一一皆自至性中流出而不可以偽為,夫是以赫濯震一世而福澤綿及子孫也。


今皇上搜拔英俊以儲邊用,而公孫長安君與焉。勞勳著乎邊氓,治行高乎京兆(指西安),而君又以純孝之思遹繩祖武,不忘遺訓,播之剞劂以垂不朽,真能似續公之忠孝而方興未艾,於以佐郅隆而光燕翼,其所訖豈可量哉!


《西征紀略》後記


憶小子自五六齡時侍先大夫於泉州公署,庭訓之餘,每以君恩高厚,雖馬革自誓,難報萬一。惟冀我後人鹹體此意,以相勖勵。自捐世迄今三十餘年,而想象音容,兒時所聞,宛然在耳也。欣逢今皇上廣闢仕途,不拘資格,俾內外官皆得各舉所知,而端之非材,謬以國學生獲與其選,及奉旨引見,蒙賜覽奏摺,知端為先大夫之孫,即蒙賜問曰:“爾願往陝西乎?”端以籍本會寧,而西陲近日軍興,正臣子竭蹷自效之秋也,遂奉命不辭。抵秦之後,屢辦噶斯軍務,幸得免咎,蒙各上憲憫念微勞,爰俾視事長安(即任長安縣知事)。竊以長安為秦省首邑(首縣,首善之區),事繁任重,恆切冰兢,懼或隕越。然端之得有今日者,蓋以幸遭盛朝之曠典,而亦先澤之留貽,不可忘也,敢不黽勉淬礪,以期上無負國恩,下無墜家聲乎?

時雍正甲寅之歲(十二年)(1734)嘉平(臘月)下浣穀旦?


孫男 薰沐敬識


重大發現!重修西安鼓樓的負責人是甘肅會寧人


(三)


會寧舊志點滴


道光十一年《會寧縣誌》卷之八《人物誌·鄉賢》:

王端,萬祥孫。由監生考授同知,簡任長安縣知縣,勤敏精幹。性極孝友,刻祖萬祥《西征紀略》行於世。


按:王公萬祥在上引《會寧縣誌·人物誌》中,既被歸入“武功”類,又被列入“鄉賢”類。


(四)


《西征紀略》尋訪記

《西征紀略》雖然舊志有載,但在會寧久佚,筆者1996年始,就走民間、上蘭州地追尋了不知多少回,2006年某日在縣城“三味書屋”架上發現近人孫殿起編著的書名很生僻的《販書偶記》,在按“經史子集”排序的“史”部,信手一翻,《西征紀略》赫然入目!由此斷定該書肯定在世,不久在電腦高手同事小友朱旺利的費心搜索下,從網上查知國家圖書館古籍善本書庫有存。2007年在時任白銀市政協主席張廷魁先生的首肯和市政協文史委、會寧縣政府辦公室的資助下,筆者於7月22日至27日到北京國家圖書館和國圖分館(原北京圖書館)連抄帶複製地將其帶回了“會寧孃家”。2009年徵得單位同意,筆者又和小朱根據《西征紀略》透漏的線索,到福建的莆田(古代的興化)、泉州和南京的江寧等地徵逐王公高大的背影,在莆田廣化寺找到了王公撰書的寺碑,在江寧的雲臺山麓找到了王公的埋骨之地,自始至終,我倆都被王公偉大的精神感召著,被高尚的情懷激勵著,被某種神秘的力量(也可以說是“前定的使命”)催逼著,被很多的熱心腸溫暖著,口頭訪問,實地踏勘,上網搜索,圖書查閱,緊緊張張地度過了充實的二十三天(2月18日至3月12日)(正月廿四至二月十六),算是真正幹了一回公事!後來又多蒙“親愛的”小朱同志打印成冊,由筆者標點註解的《西征紀略》,於2005年2月由蘭州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因為有些方面不夠理想,再加存書有限,這次就不破費大家的銀子了;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有再版的“善本”面世,到時候歡迎大家“欲購從速”!(一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