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盖天下者不赏,刘邦两次诈取韩信兵符,暴露出两人怎样的关系?

刘邦曾承认自己统兵打仗不如韩信,在四年楚汉战争中韩信是功不可没的。但是“功盖天下者不赏”,韩信最后的结局十分惨烈,身为将军的他没有血染沙场,马革裹尸,而是被妇人吕后所杀害。

功盖天下者不赏,刘邦两次诈取韩信兵符,暴露出两人怎样的关系?

其实,从《史记》中微小细节,就可以看出刘邦和韩信的关系。在公元前204年,楚汉两军鏖战荥阳。刘邦被项羽困在城中,兵困粮竭,为了脱身,刘邦抓来两千妇女穿上士兵的铠甲做挡箭牌,又让将军纪信坐着自己的车驾冒充自己去向项羽投降。然后,刘邦自己带着几十个随从借此机会逃跑,可以说是狼狈不堪。

项羽得知刘邦逃到了宛县,率军攻打,这时,多亏了彭越渡过雎水支援刘邦,分散了项羽的兵力,刘邦则趁这个机会逃回成皋。可是项羽击败彭越后,又领兵西进,刘邦只能再度逃亡。

《史记·高祖本纪》记载:汉王跳,独与滕公共车出成皋玉门,北渡河,驰宿脩武。自称使者,晨驰入张耳、韩信壁,而夺之军,汉王得韩信军,则复振。

功盖天下者不赏,刘邦两次诈取韩信兵符,暴露出两人怎样的关系?

刘邦逃出成皋,冒充使者,闯进了张耳、韩信的军营,夺取了韩信的军队。这是刘邦第一次诈取韩信兵符。韩信、张耳属刘邦麾下,刘邦为何不正面通知二人迎接而是要谎称使者入营?

在《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刘邦夺了兵符后,即令张耳备守赵地。拜韩信为相国,收赵兵未发者击齐。刘邦盗了兵符后重新分配诸将的职务来看,他是想找个办法把军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堂而皇之通知他们的话,自己掌握军权的可能性也许不大,所以他才会选择这种方式。

刘邦夺取二人兵权的分配很明显,因为他虽拜韩信为相国,但却让他组织赵国的新兵去进击齐国,也就是说,把原来手下的精兵强将全部收回自己手里。由此可见,刘邦和韩信两人的关系出现了微小的裂痕,刘邦开始不相信韩信,对他有了防备之心。

功盖天下者不赏,刘邦两次诈取韩信兵符,暴露出两人怎样的关系?

刘邦为什么防备韩信?或许是因为韩信没有像彭越一样第一时间赶来救援,也许是惧怕韩信才能在自己之上,也许是刘邦本身高瞻远瞩,觉得手握兵权才比较可靠。总之,两人的关系已经不像当年“登坛拜将”那样融洽了。

当项羽败亡后,《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项羽已破,高祖袭夺齐王军;而《高祖本纪》记载:驰入齐王壁,夺其军。

项羽一死,刘邦就飞速地进入齐王韩信的营帐,采取了突然袭击的方式夺了韩信的兵符。这是刘邦第二次诈取韩信兵符,相较于第一次,两人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巨大的裂痕。这是什么原因呢?

刘邦在第一次夺了韩信兵权后,让他领兵攻打齐国。可就在韩信打下齐国后,他做了一件错事“求封齐王”。韩信违反了官场的潜规则,专制政权下的官场,下级只能等上级加封,不能自己要。刘邦勃然大怒,多亏了张良等人的提醒,才没有指责韩信。

功盖天下者不赏,刘邦两次诈取韩信兵符,暴露出两人怎样的关系?

宋朝黄庭坚写:“城皋日夜望救兵,取齐自重身已轻。蹑足封王能早寤,岂恨淮阴食千户?”意思是刘邦日夜盼韩信救兵来,结果韩信拿了齐地要求封齐王,这次求封后,刘邦从此怨恨韩信。

等到垓下合围项羽的时候,刘邦让韩信前来帮忙,可是韩信不来,张良让刘邦给韩信加封土地。果然韩信得到封地的许诺,率军来帮忙。这事也惹得刘邦动了杀心。韩信有英雄之才也有市井小人之心,市井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这次,刘邦没有恼怒韩信,因为他已经将韩信定位在小人位置上了。

所以,当项羽一死,刘邦立刻诈取韩信兵符,改封楚王,建都下邳。后来,刘邦假巡云梦,将韩信抓捕,押上囚车,这标志着两人关系完全破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