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蓋天下者不賞,劉邦兩次詐取韓信兵符,暴露出兩人怎樣的關係?

劉邦曾承認自己統兵打仗不如韓信,在四年楚漢戰爭中韓信是功不可沒的。但是“功蓋天下者不賞”,韓信最後的結局十分慘烈,身為將軍的他沒有血染沙場,馬革裹屍,而是被婦人呂后所殺害。

功蓋天下者不賞,劉邦兩次詐取韓信兵符,暴露出兩人怎樣的關係?

其實,從《史記》中微小細節,就可以看出劉邦和韓信的關係。在公元前204年,楚漢兩軍鏖戰滎陽。劉邦被項羽困在城中,兵困糧竭,為了脫身,劉邦抓來兩千婦女穿上士兵的鎧甲做擋箭牌,又讓將軍紀信坐著自己的車駕冒充自己去向項羽投降。然後,劉邦自己帶著幾十個隨從藉此機會逃跑,可以說是狼狽不堪。

項羽得知劉邦逃到了宛縣,率軍攻打,這時,多虧了彭越渡過雎水支援劉邦,分散了項羽的兵力,劉邦則趁這個機會逃回成皋。可是項羽擊敗彭越後,又領兵西進,劉邦只能再度逃亡。

《史記·高祖本紀》記載:漢王跳,獨與滕公共車出成皋玉門,北渡河,馳宿脩武。自稱使者,晨馳入張耳、韓信壁,而奪之軍,漢王得韓信軍,則復振。

功蓋天下者不賞,劉邦兩次詐取韓信兵符,暴露出兩人怎樣的關係?

劉邦逃出成皋,冒充使者,闖進了張耳、韓信的軍營,奪取了韓信的軍隊。這是劉邦第一次詐取韓信兵符。韓信、張耳屬劉邦麾下,劉邦為何不正面通知二人迎接而是要謊稱使者入營?

在《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劉邦奪了兵符後,即令張耳備守趙地。拜韓信為相國,收趙兵未發者擊齊。劉邦盜了兵符後重新分配諸將的職務來看,他是想找個辦法把軍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如果堂而皇之通知他們的話,自己掌握軍權的可能性也許不大,所以他才會選擇這種方式。

劉邦奪取二人兵權的分配很明顯,因為他雖拜韓信為相國,但卻讓他組織趙國的新兵去進擊齊國,也就是說,把原來手下的精兵強將全部收回自己手裡。由此可見,劉邦和韓信兩人的關係出現了微小的裂痕,劉邦開始不相信韓信,對他有了防備之心。

功蓋天下者不賞,劉邦兩次詐取韓信兵符,暴露出兩人怎樣的關係?

劉邦為什麼防備韓信?或許是因為韓信沒有像彭越一樣第一時間趕來救援,也許是懼怕韓信才能在自己之上,也許是劉邦本身高瞻遠矚,覺得手握兵權才比較可靠。總之,兩人的關係已經不像當年“登壇拜將”那樣融洽了。

當項羽敗亡後,《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項羽已破,高祖襲奪齊王軍;而《高祖本紀》記載:馳入齊王壁,奪其軍。

項羽一死,劉邦就飛速地進入齊王韓信的營帳,採取了突然襲擊的方式奪了韓信的兵符。這是劉邦第二次詐取韓信兵符,相較於第一次,兩人之間的關係出現了巨大的裂痕。這是什麼原因呢?

劉邦在第一次奪了韓信兵權後,讓他領兵攻打齊國。可就在韓信打下齊國後,他做了一件錯事“求封齊王”。韓信違反了官場的潛規則,專制政權下的官場,下級只能等上級加封,不能自己要。劉邦勃然大怒,多虧了張良等人的提醒,才沒有指責韓信。

功蓋天下者不賞,劉邦兩次詐取韓信兵符,暴露出兩人怎樣的關係?

宋朝黃庭堅寫:“城皋日夜望救兵,取齊自重身已輕。躡足封王能早寤,豈恨淮陰食千戶?”意思是劉邦日夜盼韓信救兵來,結果韓信拿了齊地要求封齊王,這次求封后,劉邦從此怨恨韓信。

等到垓下合圍項羽的時候,劉邦讓韓信前來幫忙,可是韓信不來,張良讓劉邦給韓信加封土地。果然韓信得到封地的許諾,率軍來幫忙。這事也惹得劉邦動了殺心。韓信有英雄之才也有市井小人之心,市井追求個人利益最大化。這次,劉邦沒有惱怒韓信,因為他已經將韓信定位在小人位置上了。

所以,當項羽一死,劉邦立刻詐取韓信兵符,改封楚王,建都下邳。後來,劉邦假巡雲夢,將韓信抓捕,押上囚車,這標誌著兩人關係完全破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