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人自學畫畫,成就很大。畫畫靠“悟性”能“無師自通”嗎?

俏漁妹海鮮


學習繪畫可以拜師學藝;也可以自娛自樂和自學成才。

中國畫自古至今,靠【悟性】能【無師自通】的確大有人才。得大名者如王冕,徐渭、石濤、金農、鄭板橋、趙之謙、吳昌碩、齊白石、劉奎齡、金城、蔣兆和、黃秋園等人。

無師自通只是說當事人沒有拜在某派某人門下,不是當事人沒有學習摹仿的對象。審視以上大家的成長經歷,不難發現他們具有以下幾點的共性。

一、天賦好,悟性高、鑑賞能力強。

天賦好反應快,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知識豐富。悟性高,觸覺敏銳,目光如炬,視角特獨,無中生有,有中生優。搞藝術鑑賞能力很重要,分不清好壞,辨不明真假,看不懂高低,只能是眼低手更低。需要升一級為眼高手低,再升一級為眼高手也高,甚至演變為眼高手更高才有可能成為積大成者。這裡的眼實質上是大腦中的藝術細胞,其涵蓋了對優質藝術元素的輸入,吸收、再造、再輸出的過程。無以上三種能力,很難完成神作頻出的高標準。

二、藝術生活圈。

生活在藝術世家,全身上下充滿藝術細胞。文化藝術很需浸淫其中,沉移默化的過程。以上很多大家或是家學淵源,博覽群書,夯實個人學養;或是親朋好友本身就是書畫名家,經常交流互動;又或者親朋好友從事收藏,畫店、裝裱等書畫藝術相關經營工作。讓其大飽眼福,大開眼界,無形中將其鑑賞水平提高至較高的高位。

如前廣州美術學院美術館長,從一個無名之輩到臨摹館藏名家之作以假換真,偷樑換柱。

再如一本芥子園畫譜,造就了多少畫家!在一此畫家眼中,簡直就是一部【葵花寶典】。因此,具有大畫家潛質的人才,很需要一個充滿藝術氣息的生活環境。正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

三、後天努力及平臺。

具有以上兩個優質條件後,如果坐享其成,不思進取,就會成傷仲永第二,一事無成。所以在此兩個優質基礎也要付出更加的努力,追求藝術不進即退,你可以不努力,但阻止不了別人努力。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吳昌碩的伯樂是任伯年。齊白石的伯樂是陳師曾。傅抱石的伯樂是徐悲鴻。這些名家如果沒有位高權重的伯樂扶上馬,送一程,前程將無法想象。目前,很多藝人要拜師學藝,特別是位高權重的名家,是不無道理的。

以上三個條件兼備,最終成就了一代自學成才的書畫大師!











謝錫宙


我只跟老師學習了白描,其他的沒學過,只是耳濡目染其他學生學到的東西,然後看著書憑感覺臨摹,憑感覺用色,根據自己的理解,比葫蘆畫瓢,很多理論久而久之成了弊端,畢竟沒有上過專業院校沒有經過專業培訓,我想,我就差去學校補一補理論知識了











畫家於培霞


小時候喜歡畫畫,但也僅限自己亂塗亂畫,沒條件學。直到去年八月才真正開始畫,都是看抖音和頭條學的。有時候也想要不要報個班,但是要上班帶孩子沒辦法~只能在網上多看看教程類的視頻。主要不是為了成才,純粹的喜歡畫,覺得是件開心的事。就這樣~不斷摸索進步,願望就是能信手拈來,畫什麼像什麼就好了[呲牙]











A小靜133002999


畫畫真不能無師自通,這是我工作之餘畫的,靠網上零星視頻和文章自學,摸索了兩年就只能是這個程度,有很多不足和弊端都沒辦法靠自己解決,真心喜歡畫畫,打算正兒八經學一下。



東方時光廊


我就是自學,有個啟蒙教育就夠了,關鍵是天賦和學習能力,還有刻苦,專心於一件事。至於找不找老師,這事要慎重,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社會上很多人越是水平不怎麼樣,越喜歡為人師。看看頭條發視頻給別人做示範的所謂老師們吧,甚至自稱某流派開創者或者什麼領軍人物,包括一些美協的頭面人物,絕大多數是畫的不好的,甚至相當於騙子。如果你不瞭解這個行業,找了這樣的老師,那不是誤入歧途?很多學校的美術老師,自己的水平也是很差的,因為做不了畫家,才當了老師。甚至很多大學教授,也沒有真才實學。藝術這個東西很特殊,不好把握,不像數理化。很多一輩子所謂專業畫畫的人,往往別的行業根本沒接觸過,生活閱歷很簡單,他們的作品也就是寫生或者空想,閱歷限制了他們的創作水平。還有一個特殊現象,當今在中國美術專業平臺上有位置的人,都在五十歲上下,當年絕大部分都是學習不好的人,考不上理工大學才去考美術的,這個人群當年就不是精英群體。所以現在藝術糟粕很多,就不奇怪了。本人不謙虛的說,理工科重點大學畢業,高工,美術專業一天沒呆過。俺也不參加任何爛美協。











畫家企管專家


我小時候就喜歡畫畫,沒有條件都靠自學!自學很吃力也走很多彎路。但喜歡就不怕艱難,我相信只要執著用心去做,一定有所成就!一以下是我的作品,不足之處請大家指出[祈禱]











國畫工筆北雪


自學半年,無師自通,




用戶6610149740761


正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學校可以教你創作理念和繪畫技法,但是,藝術修為的高低終究還是要靠自己的。這其中當然也包括悟性所起的作用。之所以從藝術院校畢業的學生遍地都是,真正成為藝術家的人卻並不多,也就是這個原因。

吳冠中先生有一個說法很有意思,他覺得藝術家應該是“野生植物”,不是靠“圈養”就能出成果的。這也在很大程度上肯定了自學或獨立創作的重要性。他希望社會建立合適的機制,資助、獎勵年輕的窮藝術家進行探索。現在看來,這樣的建議還是頗有些道理的。

更讓人想不到的是,凡是有親戚朋友的孩子想要報考美術學院,吳冠中先生總是一概勸阻。他認為美院教的那一套,是培養畫匠而不是藝術家的,一些美院大量招生,都是為了錢!儘管這樣的觀點可能還是有失偏頗,但是對於一個長期從事美術教育的老藝術家來說,能夠公開表示這樣的觀點,一定不會是心血來潮或空穴來風。

如果吳冠中先生的看法屬實的話,我們的確很難斷定自學和求學於美術院校哪個更有優勢。

吳冠中說:“對報考美術學院的學生,老師和家長應該給他講明利害,學美術等於殉道,將來的前途、生活都沒有保障。學畫的衝動澆不死,這樣的人才可以學。”其實,這句話我們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如果真的具備了可以“殉道”的學畫態度,再加上一些悟性和指點,去不去美術院校可能真的就沒那麼重要。

如果缺少足夠的思想準備,或者學畫的資質也不行,就算到了藝術院校也難有所成。靳尚誼先生就對現在美術專業學生的素質表達過擔憂:現在的學生連提問題都提不好。比如專業的問題,提得非常幼稚。不瞭解情況,對道聽途說的東西不做任何的學習研究,然後把自己聽到的當作事實。











創e派


我認為畫畫可以通過“悟性”無師自通。

首先,先要了解什麼是“悟性”,“悟性”也可以理解為天賦。一個人的天賦是建立在喜歡的基礎上的,只有你喜歡了,才會去鑽研才會去研究,從而才能激發所謂的“悟性”,最後不斷的提高創新。

其次是,畫比字易學,但畫畫必須練字,如果單純畫畫不練字,畫會提高很慢,反之,就很快。“悟性”就像沉睡在體內的神秘力量一樣,需要外界刺激激發,這刺激激發就要考平常的反覆看,反覆臨摹,再反覆體會,再達到領悟,然後再創新。

再是畫畫不像寫書法,畫畫可以隨心所欲,可以不受所謂的技法限制,只要有思想有意境,然後將感情融於筆墨,揮灑於紙上。而書法就比較困難,它要在筆法的支撐下苦練,若不苦練不按筆法走,必然是一塌糊塗。

無論歷史上,還是現代,畫畫無師自通的認好多,其實也不必糾結於拜不拜師,其實個人認為還是不用拜師,一是現代的所謂大師,有幾個沉下心來專心致志的研究書畫?二是拜師了思維容易跟著老師走,失去自己個性,最好的法門就是“師造化”向大自然學習。完全把自己的思想放開,這樣才容易出成就。

還有就是,學畫畫也罷,學書法也好,剛開始不要想著去拿這些去掙錢,一旦沾染名利,就會被束縛,“悟性”也會被限制。





詩文雜記


一個自學者,即使很有天賦與悟性,如果生活在一個非常閉塞的環境裡,難以看到或者臨摹一些高手(不必說是名家)的作品,更兼文化和藝術修養不高,要想在藝術上做出極大的成就,幾乎不可能,除非是超級天才!即使像梵高那樣的天才畫家,之所以能夠取得那麼大的成就,除了本身的天分和努力,還有就是家庭的薰陶和青年時代在畫店裡開闊了視野,而且,他還曾出去學習了三個月,雖然中途退學,但足以證明他也是想學習一些不懂的東西的。如果沒有這些條件,梵高不可能成為以後的梵高。 一個自學者,若沒有天時地利人和作為基礎,想完全依靠自學做出極高成就,可以說很難很難。像英國那幾個自閉症患者是真正的天才畫家,這種人,世界上屈指可數,但凡是天才人物,大都是身上有極大缺陷的。他們能夠畫出那麼多城市的宏大畫面,也離不開當今這個時代,若沒有飛機,讓他們如何鳥瞰整個城市?天才尚且如此,大部分的人就更不能離開所處的時代條件了。一個畫家,具備了極強的模仿裡,觀察力和超大的記憶力,就距離天才不遠了,再具備一定的想象和創造的能力,不想成為天才,也不可能吧。 本人就是完全自學者,從來沒接受過哪怕一分鐘的美術課面授。至於小時候,老師用粉筆在黑板上畫個墨水瓶子或者水杯,那根本就沒一點美術含量,不能算美術教育。就此而言,我那時的繪畫水平早就遠遠超過老師了。因為我那時已經能用鉛筆畫出像樣的人物和動物了 。遺憾地是,我的記憶力一般,討厭精耕細作的畫畫方式,更沒有持之以恆的忘我精神。但我自從決心自學畫畫之時,就已經是一個開放的時代,各種書畫書籍遍佈。過了幾年,又接觸了互聯網,若沒有這些前提條件,想完全自己封閉式的瞎摸索,恐怕相當相當困難。 如下:本人習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