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衝擊》:探索未來,以此應對未來

《未來的衝擊》:探索未來,以此應對未來

第一:長久性的終結。

人類今日使用的絕大部分物資,是人類在第800個時代成果。近300年,西方國家才橫掃了所有高度工業化的國家;未來的衝擊是種時間現象,是文化的衝擊。加速的推動力、時間和變革、地下城市、以技術為動力、知識的獲取方式等這些事物的自然過程意味著變革速度可持續增大到人類及其他組織已經無法適應。

為了生存,為了避免未來的巨大沖擊,人類必須加強應對能力和適應能力,謀求一種全新的方法使自己能安身自處,必須瞭解變革的短暫性。

短暫性是指生活中的一種新的臨時性,是種非永久感覺。

第二:短暫性

1.物品的短暫性:未來是物品,用完即棄的社會。人造物品以排山倒海之勢取代自然物品,由此,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狀況,縮短了我們與物品的關係,是我們的生活節奏加快。實際上就是長久性的舊社會與短暫性的新社會之間的差別。大型超市的衰落,便利店的興起;短期物品佔有率提高;可移動的運動場、臨時教室等臨時性或共享場所增加;組合性結構遊樂場或短暫性建築的興起;擁有變成租賃的生活方式;臨時性需求增多等等需求的變化,驗證了人類用完即棄短暫性需求在佔據人類主要生活方式。

2.地域:新的“遊牧民族”興起。隨著交通的便利,空間距離在歷史珊上從未如此短過,人與其所處的位置也從未如此脆弱和短暫。所有國家、不同的經濟體出現了不同的遷移模式,但是遷移成了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擺脫過去的自由,是邁向更富裕的未來的必經階段。隨著地域重要性的消失,我們看到,社會的加速推動力對個人的影響。個人與外界關係的形成與斷裂將更加快遞,短暫性的局面越發增多,這將使人經歷更快速的生活節奏。

3.人類:模式化的人。人類目前也以更快的節奏在我們的生活圈裡來來去去。人類有意無意的與周圍的人形成一種有限度的交往關係,並以利益為維繫基礎;人際關係持續時間的縮短,是人與人之間聯繫增多的自然結果;未來絕大多書的友誼形式將體現為大量的短期關係,並取代了過去為數較少的長期關係;人的租賃的出現不是偶然,是由於工業化發展的需要。我們的生活圈內,關係變動率的升高並不只是源於關係的形成,也源於關係的破裂,對於此最具適應能力的人,往往是社會上最有錢的人;今天許多人的社會活動都是一種探索行為,永遠都是在尋找新的朋友。關係形成的加速化及交往過程的短暫性必然是種趨勢。

4.組織:新的組織體系必將取代等級組織。今天,人類與組織的關係持續時間越來越短,變動率也在逐漸加快;等級組織必然在變革中奔潰,;在變革加速期,新奇的問題逐漸出現,傳統的組織形式便不足以適應新的情況;富裕的生活使大多數人勇於去冒險,對失敗的打擊無所謂;經理們都自認是販賣知識及技術的個體企業家;過去的組織人員只知服從組織命令,而今天早已把自己置身於組織之外。

5.信息:運動的形象。簡短的信息成為時代的主流;信息的加速傳遞;新發現、新技術和新的社會現象,已開始更為迅速進入我們的生活,要求我們擁有一種更高的適應能力。

第三:新奇性

1科學的軌跡

我們正在創造一個新的社會,不是現代社會的改革,而是完全的新社會。今天的社會,無法以傳統的方式發揮效用,這是個已經陷入變革之中的社會,一般人看到今年的等級組織之後,往往認為明天更為“等級化”。其實,我們今天正在邁向經濟和技術發展的一個嶄新階段:超工業階段,我們才能瞭解自身所處的時代。只有接受這樣的現實,才能充分暈暈想象力應對未來。

倘若短暫性是瞭解新社會的第一把鑰匙,那麼新奇性便可以說是第二把鑰匙。超工業革命將會消除一切飢餓、疾病、無知和野蠻的現象,同時會給個人的成長、冒險和快樂生活提供許多新的機會,這樣我們的適應問題就到了新奇卻危險的階段,因為短暫性和新奇性是交錯爆發的混合物。

隨著技術的發展,海底寶藏資源的爭奪勢必要成為新的一輪競爭,各國會爭奪所有權引發戰爭,這種競爭也會激起技術革新的加速化。人類置身於新奇環境,必然會改變他們的觀念,他們對色彩及形式的感覺以及改變他們思考和感知的方式等,這只是技術發展的前奏而已。

氣候控制所造成的社會心理影響也十分深遠,人類改變氣候的能力逐年增加,新的能源不斷被開發、新的物質、新的交通工具、新的事物等一切的新事物,都呈現出社會加速變革的特性。

未來究竟我們要培養服務我們的動物還是發展家務機器人?這個問題取決於生物學以及物理學方面的發展速度,今天,人類已經將微生物運用在維生素、酶類、抗生素等化合物上,倘若未來食物供應的壓力有增無減,那生物學家很有可能培養微生物作為動物的飼料,甚至作為人類的食物。

臨時性的器官、預先設計的人體、體外器官這樣現實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這些變革的發生,帶我們進入了有史以來最劇烈的變革浪潮中。

未來的幾十年,各方面的進展都會突飛猛進的發展,把我們帶離過去,使我們陷入新的社會。而這個新社會將無法迅速的進入穩定狀態。在加速化和新奇性兩股勢力的匯聚之下,短暫性往往因新奇性的提高而增強,帶來了更大的潛在性危機。

2製造體驗的人

超工業革命不僅改變如何生產,更要改變為何生產。服務業的蓬勃發展帶來了興奮,同時建立起所謂的“體驗工業”,這一切是生產“心理化”的趨勢所然。因此產品生產要儘量避免剝奪消費者的“既有心理利益”將心理因素列入成品設計的構想,是未來產品的新特徵。

富裕的消費者有能力不在乎價格,越來越堅持所謂的“品質”。“品質”一詞,已經逐漸指氣氛、地位的聯想,實際上這就是產品的心理內涵。此時,我們便把經濟能力集中於消費者的美感、氣質、個性和感官上的各種需求。

航空服務員變成侍女,體驗產業的發展,模擬環境的發展、虛擬現實的應用等這些來自消費者的壓力和維持經濟持續發展的壓力,將使技術社會朝著未來的體驗生產方向前進。

在未來,我們發現將超越服務的經濟,超越當今經濟學家的想象;我們的文化特性將是歷史上首次應用先進技術,製造出最短暫而最富生命力的體驗型產品。

3家庭模式的轉變

在超工業社會中,家庭作為緩衝器將會遭受嚴厲的衝擊。試管嬰兒技術、各種愛情的不利因素、性觀念的開放、自由的要求等等都會衝擊原有的家庭模式,逐漸向其他模式轉變,如社群模式。只有能應付短暫性和新奇性才可能讓家庭模式具有持續性。

  • 第四 多樣性

超工業革命的來臨,將暴露我們對民主和人類未來選擇問題的無知。另外來的人感到頭痛的不是選擇權的散失,而是選擇權的過多。個性化產品的需求,遠程教育、小團體組織的興起等專業化的繼續推進、各個行業漸漸分化、而繼續創造新技術和提供各種服務時,亞文化將加速推進。我們需要的是多元化的人才,而不是嚴格的一元性人才。當社會的技術基礎趨向複雜時,我們便需要更專業性的人才解決種種問題。因此,我們可以斷言,不管在種類上或數量上,社會的亞文化都將大衛增加。

在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急速分裂的社會中,過去的一體化體制已失去效用,需要一個全新的重建基礎。目前,我們尚未找到這樣的基礎。然而,要解決社會一體化問題,那我們將會面臨更多的惱人的個體化問題。在多樣性、短暫性及新奇性相會之際,社會正步入一個歷史性的適應危機。我們正在創造一個短暫、陌生而複雜的環境,這種瞬息萬變的環境將使千千萬萬人的適應力為之奔潰,而形成未來的衝擊。

第五 適應性限度

我們這一代人所經歷的變革,正如我們的祖先從海生轉到陸生所經歷的一樣,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或滅絕。人類儘管可以適用很大嚴厲的環境,但是人類依然只是個生物有機體,只是一個生物系統而已,而這種系統都只能在一定的界限內運作。

未來的衝擊,是一種肉體及精神都感受得到的痛苦,是人類有機體的生理適應作用,是人類對過度刺激的反應。

個人健康和周圍環境對他造成的適應壓力之間,密不可分。疾病並非絕對是由特殊的細菌或病原體引起的,他是多種因素的綜合造成的結果,如空氣汙染、水汙染、人口密集及其他類似因素。

研究證明,生活變革單位程度具有很實際的意義,在一些領域的應用較為具有實際意義,生活變革程度較高者,具有患重病率高的現象。

當週圍環境中的某事物改變時,將會引起我們什麼樣的變化呢?我們的大腦在此時似乎有一種極特殊的新奇性探知裝置。社會變革率級社會新奇行的急速增加對於人類身體化學技能將有重大影響,這表明,由於科學、技術和社會變更的加劇,人體內化學機能及生物機能的穩定性必然受到嚴重干擾,但並不是完全意義上的病態現象。

環境在過度刺激的狀況下,個人絕對方面會出現混亂,同時信息量的過度,將會增加我們隊現實歪曲的程度,妨礙我們的思維能力。許多處於停滯或變革緩慢環境的人,往往渴望能夠擁有那種需要作出緊急且負載決定的工作,希望成為總在做決定的人。堅守舊的制度和觀念的組織或個人必然會成為未來衝擊的犧牲品。

社會的理性是以個人的理性為前提的。這不僅依賴於心理及心理的健全,更依賴於環境的秩序及規律來維繫。理性應當以變革的速度、複雜性與人類決定能力之間的某種均衡為前提。由於變革的速度、新奇性的種類及選擇的項目不斷增加,我們盲目改變理性賴以存在的環境狀態。因此無數的人已經進入了未來的社會。

第六 生存戰略

在超工業化革命中,維持某種均衡狀態的唯一方法是以發明應對發明,也就是要創造一種能調節個人和社會變革的新方法。我們應準備一切創造性的策略,來塑造、轉移、加速或緩解種種相繼來襲的大變革。個人需要一種能夠配合現代化教育的生活原則來計劃和調整自身的生活;同時需要一種新的技能來提高自己的適應能力,而社會急需一種新的組織及機構形式,需要一種新的緩衝器及平衡輪。

應對的辦法,可以有多種,如能從個人的適應層來積極防禦;關門、迴避以及避免接觸陌生的事物,以此減少新奇的感知輸入;同時,可以挑這個需要做決定的量等,我們可以使用上述方法,儘可能調整感知、認知和決定上的種種刺激。從周邊環境入手,控制短暫性、新奇性及多樣性的程度。

目前,最大的困難是個人的戰略失去功效。當變革頻率提高時,個人將更難建立他們需要的安定領域,這種情況下以不變應萬變的代價將增大。在大變革過程中,我們若能去考慮一個人由當前狀態到未來狀態之間的突然轉變,就會對適應問題有一種新的瞭解。

教育本身的主要目的是增強個人的應對能力,以適應變革的速度和經濟發展動向。一般人必須學習如何預測變革的速度和方向,從技術的角度,必須學習對未來做出的一種反覆性、偶然性和更為長遠性的預測。政府要有來規劃“假設未來”,制定未來的應有的教育政策,並把種種情形提供給大眾。目前教育體制也在進行快速的變革,但是隻是修補而已,是他更適應過時的目標。必須要改變目前教育體制的組織結構,冊第推翻舊的課程設置,激發大眾以未來為重心。

教材的多樣性,技術系統的優勢,必然產生更加個性化的人類,造成人與人之間的更大差異,形成更多樣化的觀念、政治及社會附屬系統,使生活更加多姿多彩。未來的學校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傳授學習知識的方法,而學生必須學習如何、何時擯棄那些落後的見解,學習“如何學習”。培養好奇心及警覺性是當前教育的根本任務。

為了避免規模巨大的未來衝擊,我們必須採取強有力的策略,以明智的方法控制技術的發展,新技術的發展及工業化的運動,導致了對自然環境的破話,摧毀了最適宜居住的星球。選擇適應未來發展的文化方式,並建立科學技術監管、環境監管等機構來控制技術的應用。

城市化問題、種族衝突、環境問題、移民問題、人口問題、犯罪問題等等都來衝擊著人類及各種組織形式。上述問題有技術直接關係,有的有間接關係,總體認為技術為中心的生活方式已經退出歷史發展軌跡中。

在可以改變基因、創造新的種族、控制人口的時代,人類必須能夠自覺的控制進化。控制進化,塑造未來,使其適合於需要。人類不應該盲目起來反抗,相反,在這樣的歷史時刻,更應該冷靜、沉著地區預見和設計未來。

未來社會的最高目標,不僅要超越技術中心主義,還要以符合人性的、更具遠見的、更民主的計劃來取代,更要求將一切進化過程置於人類自覺控制之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