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隆觀的傳說《乾隆皇帝趕興隆觀廟會》


乾隆皇帝趕廟會

大清乾隆皇帝在中國曆代的皇帝中,是壽命最長的一個一國壽80餘歲,同時也是在位執政年代最多的皇帝一在位執政達60餘年。在這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時期,中國這個東方巨龍一片欣欣向榮的繁榮景象,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乾隆盛世。

五湖四海歌舞昇平,乾隆帝也愛微服私訪,體恤民情,同時順便遊覽全國各地名山大川、名勝古蹟。

傳說乾隆帝最鍾愛三國遺蹟。這年春天,乾隆帝與家鄉是新野興隆觀的在京官員李元浩一起,遊覽了南陽臥龍崗、新野漢議事臺及漢桑城之後,聽說興隆觀的三月三廟會熱鬧非凡,興致頗高,便同李元浩等一干人馬一道來到興隆觀趕會。

興隆觀地處宛、唐、新三縣交界,自古就是唐河、新野古驛道,上通宛(南陽)洛(洛陽),下連荊(荊州)襄(襄樊),為三縣兩省貿易集散地,集市繁榮、香火旺盛。趕會者、香客、看戲的,把個鄉野小鎮的裡裡外外、旮旯風道塞得滿滿當當。

這興隆觀廟會因素來轟動四鄰,遠近的大小戲班競相爭臺,往往十數個戲班爭得不可開交,以致無法定奪。後來有人想出一個主意,各個戲班均演一 場拿手的戲, 由戲頭和各班班主評定篩選出最好的。

乾隆帝在李元浩的陪同下,從街後繞道擠進會場,新野縣令早已聞訊提前趕到。李元浩向縣令叮囑交代一番後,便與乾隆帝一起登上魁星樓的上層一古香亭看戲。

興隆觀的傳說《乾隆皇帝趕興隆觀廟會》


話說這魁星樓,乃明初所建,已有數百年曆史。由於年久失修,興隆觀地方民眾為保安全,早將樓梯入口堵了,文人秀才祭拜只在樓下進行。這次乾隆帝執意上樓看戲,大家不好掃他的興,更不敢違抗聖上旨意,李元浩便命人將門打開,把樓上收拾乾淨,放了桌椅。待乾隆帝上樓後,小道童又伺候茶水、瓜子、糖果、點心之類。

恰巧乾隆帝這天正趕上各戲班在爭擂演出。臺上演出的是(《打彎駕》,只見那包文正一出場,一聲長長的黑頭腔竟喊了了三圈,乾隆帝不由自主地叫起好來.....

誰料,此時這古香亭忽然顫動起來,李元浩與新野縣令急忙四下查看,李元浩用他那大象鼻菸袋逐個敲柱子,都是堅實之聲,再查看亭子上邊,才發現是東北角卷簷下的立柱鬆動。縣令急命找木杆,在情急之下將自己的轎杆拆下頂上,這才算放心。直到緊張得滿頭大汗的李元浩與縣令迴歸座位,乾隆帝才從戲曲中回過神,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事。當乾隆帝詢問時,李元浩說無礙,請皇上安心看戲。

乾隆看戲一出又一出,一出比一出精彩,簡直看得入了迷,不斷擊掌叫好。而乾隆帝每拍一下座椅,香閣樓就顫微微一下。李元浩膽顫心驚地陪同著皇上將戲看完。直到深夜,乾隆帝餘興未盡,眾官員驚悸未定。乾隆帝對李元浩說:“新野貴地民風淳厚,耕讀為本,人傑地靈,斯教化矣。”眾官員聞之齊跪,珊瑚萬歲。隨後,在修《新野縣誌》時記載了這些話。

回京途中,李元浩向乾隆帝奏明瞭魁星樓傾斜之事。乾隆帝於是傳下旨意—免去 新野縣三年的賦稅,將其用於重修魁星樓、古香亭,同時賜封李元浩為帛邑庠生,減免李元浩家鄉興隆觀十年的皇糧稅賦。

興隆觀的傳說《乾隆皇帝趕興隆觀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