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艺人,但被人称为“英雄”

知不知道什么是神?神以前也是人,不过他做到了人做不了的事,后来就成了神。

——《头文字D》

1

他是艺人,但被人称为“英雄”

柯受良,1953年生于宁波渔山列岛的渔户人家,两年后全家迁往台湾。

年幼时颇为顽劣,偷钱、偷车,刺头一个。

家境贫困,不爱读书,13岁辍学随父出海捕鱼。

本就不白的肤色晒的更黑,“小黑”的绰号名副其实。

后来他说“我是一个喜欢流浪的人,不定性,喜欢挑战生命。”

捕了三年鱼,倦了,如在渔船上望大海,没有尽头。

16岁,他离开家乡,赴台北闯荡。

2

他是艺人,但被人称为“英雄”

初到台北,做出租车清洗工,做货车搬运工,跟打鱼是半斤八两。

为了生存,别无选择。

一年后某日,报纸上招考艺人。他想改命,报名了。

报考条件是大专毕业,他谎报了学历。

几日后面试,他坦诚交待说了谎,请求考官们给他一次机会。

这让考官们对他颇有好感,允许他复试。

书没读多少,但人生阅历丰富,他脱颖而出,被录取了。

没学历,没相貌,没特长,没背景,最重要的是没学费。

还没入学,他先自导自演了一出戏。

买了红药水和纱布,把自己包裹一下,骗表哥说出了意外,想借点钱去医院。

看似荒唐,实则无奈。

3


他是艺人,但被人称为“英雄”

入学后,柯受良学的是武行。

要先做小武行,做的好升大武行,然后才有机会成正式演员。

小武行是被一招夺命,大武行有些动作,过几招再倒地。

柯受良很用心,装死人时眯起眼偷学表演。

他在片场最早来,最晚走,没他戏份也会去报到。

某次片场急需一名替身,他主动请缨,导演对他印象好,让他试试。

他一出手技惊四座,出色的完成了拍摄。

自此,柯受良踏上特技之路。

他苦心钻研驾车技术,1975年,22岁,获得台湾摩托车障碍赛冠军,引来香港演艺圈的关注。

为了更好的发展,柯受良转战电影黄金期的香港。

4

他是艺人,但被人称为“英雄”

1982年,当红影星许冠杰、麦嘉主演的《最佳拍档》开拍。

片中最难镜头是从商场二楼,冲破玻璃窗飞到室外地面。

汇聚香港的国内外特技高手没人敢接,剧组犯了难。

导演之一的曾志伟找到柯受良,那是他在香港第一次打天下,他想抓住机会。

反复观察场地,他有了判断。

多年后回忆:“我自己觉得可以做,大概有八成的把握,最多不小心断手断脚。”

他慎重的告诉曾志伟,“一个礼拜后答复你。”

他回到台湾,利用土堆做模拟实验。不断加高土堆来试飞,还在土堆尽头立起一张大牛皮纸,代替电影里的玻璃窗。

试飞结束,他给了曾志伟肯定答复。

拍摄现场,柯受良完成的干净利落,毫发无伤。

不仅在香港闯出一片天,国际特技圈也为之惊呼,“柯大胆”的名号就此打响。

5

他是艺人,但被人称为“英雄”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此后邀约不断,而且都是与大咖合作。

洪金宝、成龙、元彪的《快餐车》,成龙的《龙兄虎弟》,吴宇森的《英雄本色》......

艺能影业公司邀他当导演,他来者不拒。

《壮志豪情》《咖喱辣椒》《战龙在野》《亚飞与亚基》......一部接一部,都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还相继出演《赌侠》《逃学威龙2》《重案组》《给爸爸的信》等电影,在演艺圈混的风生水起。

不安分的柯受良并不满足,1991年,他要飞跃长城,这是多年的梦想。

6

他是艺人,但被人称为“英雄”

想飞可以,得审批,得官方许可。

这是否会破坏长城古迹,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难以预估,官方不批。

这一纸文书,难于上青天。

申报,驳回,再申报,再驳回......

为跑审批,前后花费了三百万元。

1992年10月,报纸刊登一个英国人也要飞长城,极大的刺激了他。

他发声到:“必须由中国人第一个飞跃长城。”继而更加努力的四处奔走。

他的执着打动了开国上将杨成武。

老将军说:“飞!要飞!你要把中国人的骨气飞出来给天下人看看!”

就这样,审批通过了!

11月的北京,万众瞩目。

柯受良启动摩托,飞出跳台。

他是艺人,但被人称为“英雄”

安全落地的一刹那,欢呼声如惊涛骇浪,响彻九州。

走下表演台,记者一拥而上。

柯受良除了对家人、亲友表示感谢,还放出豪言:“在我看来,长城是父亲,而黄河则是母亲,我要通过我的飞越,把他们连在一起,这样才有意义。”

柯受良要飞跃黄河!

7

他是艺人,但被人称为“英雄”

多次勘察,终选定在最狭窄的壶口瀑布完成飞跃。

成则生,败则亡,全家人的心都纠了起来。

飞跃之前他说:

我太太每天都在为我担心,为我流泪,以至于得了心脏病。

每次我飞特技,她都不敢到现场观看,只能在家中为我默默祈祷。

为了我这次飞黄成功,她拿出了我们一家人5年来省吃俭用的积蓄,我们还变卖了房子。

我飞越长城、黄河,是为了向自己挑战,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但我的父母、妻子、儿女都因此而为我担惊受怕,我觉得这是对他们的伤害。

我不能只考虑自己,我已答应太太,从此以后就安心去做导演,还亲人一个平静安定的生活。

这次飞越黄河是我的最后一次,我希望以此唤起全球华人对建设祖国的关心,尽己所能,报效祖国。

几次试飞场地的租金,搭建场地的人工物料费用,购置赛车......钱不够了。

他乐善好施,为人仗义,积蓄并不多,只好管别人借。

他发现把钱借给别人容易,向别人借钱很难。更何况生死未卜,谁还敢借给他?

最终,想到了张学友。

电话打了三次,每一次都难以开口。

最后一次,还是欲说还休:“有一件事...唉...”

心细的张学友反应过来:“是不是钱的问题?”

“唉...真是...就是钱的问题...你可不可以借我30万...”

张学友借给他50万!

患难见真情,这份情柯受良铭记于心。

即便如此,依旧困难重重。

8

他是艺人,但被人称为“英雄”

最初他选择一家内地传媒公司帮助策划。

工作开始,该公司发现自己的实力、经验远远不够。

柯受良山穷水尽,这家传媒公司也如坐针毡。

几经周折找到了救世主——凤凰卫视。

1997年,香港凤凰卫视刚刚成立,也急需打开局面,飞跃黄河正中下怀。

同时,央视也高调介入,两大媒体联手扫清障碍。

试飞三次,都失败了,最好的一次飞了42.5米,如达不到壶口瀑布的50米,就意味着车毁人亡。

1997年6月1日,距香港回归还有一个月,飞跃黄河开始了。

现场门票50元,6万张一扫而空,现场实际观众超过10万人。

张学友、刘德华、曾志伟等好友悉数到场,为他加油鼓劲。

中午12:15分,柯受良燃香祭拜黄河,那时他究竟是何种心情,没人知晓。

13:20,柯受良开门上车,不成功,便成仁。

他是艺人,但被人称为“英雄”

从起飞到落地用了1.58秒。

1.58秒前,他的命交给老天,1.58秒后,他成了英雄,完成了香港回归前为祖国的献礼!

接受采访时他哽咽的说:“感谢家人,感谢中华儿女对我的支持!”

他所有的压力,在那一刻终于得到了释放。

9

他是艺人,但被人称为“英雄”

黄河一跃,达到了人生颠覆,他也履行了对家人的承诺,不再冒险。

柯受良还有一个梦,歌手梦。

这一次,轮到刘德华帮他。

刘德华回忆:“他是很喜欢唱歌的一个人,他太爱唱歌了,所以我们帮他出钱投资做唱片,帮他写歌。”

1998年,柯受良同刘德华、吴宗宪合唱了《笨小孩》。

1999年,柯受良出了国语专辑《再次征服》,《大哥》就在其中,风头无两,风靡一时。

《笨小孩》《大哥》都是内地音乐才子,唱《大中国》的高枫作曲。

专辑里还有一首歌《钱不够用》,由刘德华作词,是对柯受良人生的写照:

天生就是一阵风 喜欢飞越南北西东

天大地大 长城黄河也为我动容

寄生滚滚红尘中 存在意义只有一种

告诉自己不可活着像条可怜虫

10

他是艺人,但被人称为“英雄”

2003年12月9日,柯受良在上海离世。

前一天连续参加三场酒局,饮酒过量引发哮喘,在酒店房间被发现时已过世。

最早知晓的张学友打电话给曾志伟,曾志伟问:“什么事?”

“......”张学友泣不成声,讲不出话。

“先不要哭,讲话,到底怎么了。”

“......小黑......小黑去了......”

柯受良的好友太多,葬礼排场很大。

但直到去世,也没给家人留太多积蓄,操办葬礼都很困难。

又是张学友最先挺身而出,拿出二十万给柯受良家人。

大家也纷纷赞助,还自发成立了治丧委员会。

主任委员由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担任。

副主任委员包括导演李行、朱延平,八大电视台总裁杨登魁,演艺工会理事长杨光友,电影基金会理事长王应祥等人。

总干事由制片张华坤担任。

组员横跨影视歌各界,皆是极具分量的风云人物。

葬礼由曾志伟和岑建勋主持,现场明星达200多位,都来送他最后一程。

如柯受良般谢幕的艺人,怕是没有第二个。

在纸醉金迷,利益熏心的娱乐圈,柯受良要多努力才能换来如此多的真情,让人不胜感慨。

这些好友一直竭力帮助柯受良一家。

一年后,策划了一场“纪念“亚洲第一飞人”柯受良演唱会,所获收益以基金形式赠与柯受良的家人。

演唱会最后,柯受良长子柯有伦,同刘德华、吴宗宪一同演唱了《笨小孩》。

柯有伦,五岁就被父亲推上荧幕表演摩托车特技,不负众望的在娱乐圈打出一片天地。

多年后他在节目上隔空对父亲说:

“一直没有机会说,老爸,你儿子好爱你,希望你儿子有让你感觉到骄傲,有做到跟你一样,成为大家心目中的英雄。”

他的成就远比不上父亲,不是他不够努力,而是他父亲太过优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