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分析“四大名著”


历史,只有人名是真的;小说,只有人名是假的。

史书,是胜利者书写的,最多一半可信。名著,因其强烈地写实,千古流传。

解读、分析“四大名著”

俗话说: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看了西游记,说话如放屁,看了红楼梦,总得相思病。

四大名著以其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为历代读者所称道,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可谓中国文学史上的四座伟大丰碑。《水浒传》是四大名著中成书最早的一部。

解读、分析“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的作者分别是谁呢?

《水浒传》这部怂恿人造反,或者说是鼓励人打架斗殴、落草为寇的作品,社会影响力极其恶劣,简直比九十年代的电影《古惑仔》更能败坏社会风气,教坏小孩子们。

就是这样一部被朝廷视为眼中钉肉中刺的小说,作者署上真名简直是不合常理。那些没有违禁的小说作者都不肯署名,何况《水浒传》有涉嫌怂恿作乱的内容,作者敢署真名那简直是不把自己和家人的性命当回事。

解读、分析“四大名著”

所以水浒传的作者是否是施耐庵,存疑。

按照最早的历史文献分析,《水浒传》真正的作者极有可能是李开先,胡适、鲁迅等都持这一观点。《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谁,在学术界上,到现在还没有定论!

解读、分析“四大名著”

《西游记》的作者是淮安贡生吴承恩。但是,从目前所能见到的以前各种《西游记》版本,都没有一部是署名吴承恩。吴承恩是否是《西游记》真正的作者,至今在学术界依然是没有定论。


解读、分析“四大名著”

《红楼梦》是曹雪芹的作品,这个应该没有争议,但是雪芹并非名字,曹雪芹名沾,字梦阮,雪芹只是他的一个号。也就是说《红楼梦》流传时,作者也没有署真名。

解读、分析“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的作者不存在太大的争议,虽然也有不同的声音,但是论据更倾向于是罗贯中的作品。

“四大名著”,从明朝到民国,一直叫“四大奇书”,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文学出版社也最先推出了这四部小说,四大名著的称呼也随之流行开来。

解读、分析“四大名著”

如果从个人的角度去看,四大名著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所要解决的四个问题:生存问题、职场问题、家庭问题和精神问题。

《水浒传》反映了人类最基本的生存的生理需求;《三国演义》表现了被人认可和尊重的职业安全需求;《红楼梦》探索了爱情与家庭的情感归属需求;《西游记》则阐述了人类最高层的精神需求。

这也是人生的四个阶段: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

如果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四大名著也正好反映了人从低到高的需求过程。

因此,四大名著探讨了人一生的四个阶段的四个问题,让读者有着不同阶段的理解与体会。


解读、分析“四大名著”

《水浒传》探讨的是生存问题

一个人的少年时期,最重要的是什么?无论家庭出身怎么样,想要立足社会,首先要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

在进入公司和体制前,少年人所表现出的气质是充满自由精神的朝气,和不受束缚的个性。这点正是梁山好汉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魅力。

中年人读《水浒》,总容易回忆起少年时代,不怕天不怕地,敢于进取的拼搏状态。

有时,当我重读《水浒》,想到“成瓮吃酒,大块吃肉”那种酣畅淋漓的场面,不禁感慨,甚至泪眼朦胧。

生活本质可以概况成最简单的两个字:生存!但生存下去却不简单。


解读、分析“四大名著”

《三国演义》探讨的是事业问题

青年人进入了职场,解决了生存的问题,就会面对事业发展的问题。

人,简单;事,简单;人事,却不简单。

如何在复杂的竞争中存活下去,这就需要理念和谋略。

《三国演义》中,这样的智慧无处不在。

年轻人可以把《三国》当成“权谋学”,也可以当成“厚黑学”,但是作为经典,它还是具有积极意义的,这就是“义”,而不是“权”。

《三国演义》所标榜的人生价值的最高体现,就是中国人信仰的“仁”和“义”。

刘备与曹操是本书最重要的两个人物,刘备的性格特点是“仁义”,而曹操喜欢弄“权”,奸诈善于权谋。

作者在探讨人如何实现理想时,也表明了他鲜明的态度——褒刘贬曹。


解读、分析“四大名著”

权谋是可以有的,但一个人在职场上的立足之本,应该是“义”。

人可以通过各种阴谋诡计,暂时达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却无法善终,所以曹操最后头疼而亡,落得一世骂名。

作者为了塑造刘备的“仁”,诸葛亮、关羽的“忠义”,是煞费苦心的。

这也告诉人们,凡建功立业者,最后往往都是讲“义”之人,当英雄做大事,不能为目的而不择手段。

在现实职场中,我们总喜欢那些对公司忠诚,对同事讲情义的员工;那种见利忘义,玩各种手段的人,最后都会被人厌烦唾弃。

人生的成功,不只在于事业的成就,还在于是否合乎社会的正义。

细品《三国》,我们可以领悟到如何处理好“权谋”与“道义”之间的关系。


解读、分析“四大名著”

《红楼梦》探讨的是家庭问题

虽然各界对《红楼梦》的解读很多,但贯穿这本书的一条暗线就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历程。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类的感情归宿。

一个中年人,事业已经有所建树,如何经营好家庭,就是他的首要任务。

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感情是小说的主线,但这是建立在贾家大家族的基础上的。

尽管他们的爱情纯洁感人,可最后因家族联姻的需要,贾母和王熙凤只能让宝玉娶了宝钗。

对于中国人来说,如何经营家庭才最重要,这不仅关系到自己的幸福,更决定亲人的命运。

我们习惯于把个人的价值放在家庭整个框架之内,对于一个中年人来说,爱情已经不放在第一位,最重要的是能保持家庭和睦、稳定的生活。


解读、分析“四大名著”

贾宝玉一开始是一个锦衣玉食只会谈情说爱的公子哥儿,最后却要肩负起贾家的重担,这是一个人经历的必然过程。

一个人的成功,最后都归于其对家庭的价值上,我们个人的生存、发展奋斗就是为了家庭。

《红楼梦》就是通过描述贾家这个大家庭的荣衰,向我们展示了个人与家庭的命运怎么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魏晋南北朝的门阀政治,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人的家族家庭观念,即便今天,我们也看重家庭的关系,还注重家族之间的往来。

我们在追求实现个人社会价值的时候,往往是借助于家族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资源。

家庭是社会组织中的最基础单元,一部《红楼梦》,一部家庭史,也是一个社会的缩影。


解读、分析“四大名著”

《西游记》探讨的是精神问题

《西游记》看起来是部天马行空的神魔小说,然而它的背后是对人生的思考。

孙悟空大闹天宫,其实就是一个人少年时期的反叛经历。

后来,他跟着唐僧“拜求真经,以济众生”,就是一个中年回归社会的过程。

取经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普渡众生;普渡众生,就是对人生的规划。

取经,其实就是探索人生的过程。

奋斗了一辈子,当我们年老的时候,子女已经长大,不用再为现实而奋斗打拼,面对即将逝去的生命,会有个疑问:人最后的归宿到底是什么?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解读、分析“四大名著”

《西游记》探索了对人生终极目标的认定、人最后的精神归属问题。

书中已经告诉我们答案:孙悟空的归宿其实就是世人的归宿。

对于生命来说,物质世界都是“四大皆空”。悟空,悟了人生的空,就可成佛。

人的永恒,在于成佛;什么是佛?就是精神不灭、永垂不朽。

一生经历种种的磨难,到生命终结的时刻,我们的肉体会消失,可是我们希望自己的精神不灭,家族永旺。

所以,我们愿意相信有鬼神的存在。

所以,我们愿意看《西游记》。


解读、分析“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是中国人的四种修行,也是人生之修行的一个完整路径。它告诉我们, 过得去情天恨海,参得透世间争斗,斩得断利欲熏心,越得过欲望执念,才抵达得了人生光明通达、自在宁静的终处。

当然,对于经典,每个人有不同的解读。或许,你有更好的独到的想法,请与我们分享。

解读、分析“四大名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