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生產,廣東船企如此出招


2月24日晚,廣船國際有限公司的25名四川籍員工乘坐廣州市南沙區人社部門定製的復工專列D4755抵達廣州南站;

2月23日凌晨1點40分,中船黃埔文衝船舶有限公司24名來自湖南省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的勞務工乘坐著鳳凰縣人社局、廣州市人社局人力資源市場服務中心安排的“復工直通車”大巴平安抵達;


防疫+生產,廣東船企如此出招

中船黃埔文衝凌晨接回湖南鳳凰縣員工/夏小健 供圖


2月22日深夜,駐廣船國際的淮海公司派出的4輛車滿載20人抵達廣州,廣船國際馬上安排交通車,與接送車輛“無縫連接”,將20名員工接到南沙工人新村辦理入住,解決了勞務工返廠“最後一公里”的困難;

2月21日,在廣州市南沙區人社局及廣船國際的共同協調下,該公司塗裝部31名雲南籍員工乘坐勞務工專列返粵復工……

受疫情影響,有著巨大勞動力需求的廣東龍穴造船基地同樣面臨了勞動力迴流不足的困難。船企通過電話、微信等形式全面摸查瞭解員工信息和疫情信息,梳理員工返崗存在的實際困難,積極聯繫各地防疫指揮部、人社部等政府部門和村委、居委等基層組織,努力為員工返崗排除障礙。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近期“在做好疫情防控同時推動有序復工復產”的決策部署,基地內船企、勞務公司與廣州市人社局、廣州市南沙區人社局及勞動力籍貫地人社局通力合作,通過專列、專車

等方式,助力員工返粵復工。據悉,近期船企還將積極參與四川、廣西等地勞務工專列,為員工返粵復工提供便利

在勞動力的迴流這個基礎上,廣東船企正逐步恢復生產節奏。


生產一線:集中優勢“兵力”,挖掘資源“寶藏”


人回來了,如何在保證嚴格落實防疫措施的同時,加快推動生產,緩解疫情衝擊?面對這個共同的挑戰,龍穴造船基地積極應對,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要指示精神,嚴格按照中國船舶集團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與科研生產攻堅戰的通知要求,快速行動、多措並舉,在全面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加快腳步追趕滯後的生產進度。

基地內,落實防疫措施的方式是融入日常生產,既要嚴格執行,又不能給生產工作“使絆子”。黃埔文衝生產保障部部長孫忠良介紹,為了不對生產造成影響,該公司的防疫清潔、消殺等工作,均利用上班前、下班後及生產間隙的時間進行。

由於疫情影響,勞動力緊張、物資到貨時間不定,船企精心細緻安排每天生產任務,將有限的勞動力和物資供應運用得更充分,保證重點項目如期推進。據介紹,廣船國際採取“一船一策”,集中力量確保重點項目完成。該公司製造部材料加工課在人力不足的情況下,展開了“開兩大班”作業;預裝模塊課面對人力吃緊,材料不足,採取集中人員主攻重點分段。為了確保阿爾及利亞客滾船3月底出塢的節點,包括全國勞動模範、總裝部搭載二課五工段工長陳慶城在內的生產人員正在現場攻堅克難,他們把每道工序的完成時間精確到了分鐘,寫在了甲板上。

同時,船企也注重挖掘現有勞動力的生產潛力。節後,黃埔文衝建造的廣東海事局60米B型海事巡邏船“海巡0935”號正進入交船前的最後階段,但負責室內木質梯道、通道扶手塗油美化的內裝廠家卻因疫情影響無法到廠,嚴重影響到了交船節點。關鍵時刻,搭塗部後行塗裝骨幹油漆工趙麗瓊勇挑重任,組織帶領班組員工進行塗油美化,以優良的質量得到了船東的一致好評:“比廠家做得還好”。


防疫+生產,廣東船企如此出招

“海巡0935”號交付/夏小健 供圖


2月26日,“海巡0935”號順利交付,提前兩個月實現交船。當日,還有廣船國際為美國PANGAEA公司建造的9.5萬噸冰區散貨船首制船開工、黃埔文衝12萬噸散貨船首船(H5617)主體成型等節點順利完成。隨後,2月28日,黃埔文衝與希臘COSMOSHIP船東正式簽署1500TEU項目首制船H5652的技術完工協議。龍穴基地兩大船企的生產節奏正在逐步恢復。


防疫+生產,廣東船企如此出招

中船黃埔文衝12萬噸散貨船首制船主船體成型/夏小健 供圖


在龍穴基地之外,廣大廣東船企同樣竭盡全力保生產。

廣州番禺,英輝南方造船(廣州番禺)有限公司全力科學防控和生產組織調配,主動積極優化生產組織,保障生產有序,2月20日,為丹麥船東建造的“LILLEØRE”296客位全鋁合金高速渡船如期順利下水。

東莞,廣東中遠海運重工根據節後各項目生產實際,不斷加強與船東客戶的密切溝通,制訂節後特殊時期生產計劃,合理調配勞動力,細化實施各項激勵措施,目前在廠的脫硫改裝、壓載水改裝等修船項目20個,遠洋二號、飛龍山、翠華山三個浮船塢均開工作業。

深圳,友聯船廠(蛇口)有限公司夯實防疫舉措,全力推進復工復產,截至目前,“南海二”號平臺、“東方鳳”號平臺已順利出塢,“明成”號、“交響樂”號已按期出廠,油船改裝FPSO“鳳凰洲”號正抓緊調試系統。

中山,江龍船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全面採取消毒、測溫、分餐制等多項措施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積極推動企業復工,近日成功簽訂一艘海上風電應急維護艇建造合同。

江門,江門南洋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大力推進疫情防控宣傳,及時調整生產計劃,根據人員及物資情況,首先確保重點項目按計劃落實,同時對部分項目進行適當調整,盡最大可能減少疫情影響。

珠海,珠海雲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針對疫情防控中水上執法和物資運輸補給難點,於2月18日在新加坡西海岸進行了水上無接觸運輸補給任務測試。


全力保障:發揮集體力量 力保生產目標


對造船產業來說,圍繞造船生產,還有設計、物資、後勤等各種必須環節。要打贏“保交船”的硬仗,各個環節缺一不可。

作為造船生產的前置環節,船企設計部門為了在防控疫情的同時做到設計工作高效運轉,想出了各種辦法。黃埔文衝詳細設計部為讓員工有更好的辦公環境,對原有辦公環境進行了重新規劃,形成錯位落座,以充分保證員工的防疫安全。

針對近期現場服務的重點產品,廣船國際設計中心通過組建現場服務先鋒隊,爭分奪秒優先解決現場反饋的問題,各現場主辦人員力保錯峰不誤事,問題不過夜。為了最大化規避材料清單不準確的風險,設計中心對外遠程聯繫設計院、船級社,對內自行評估有限元結果,組建材料訂貨突擊隊,集中骨幹衝刺建模套料,確保訂貨節點不丟失。

設計院所也在積極推動復工,2月28日,廣州公交集團客輪有限公司與中國船舶集團廣州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舉行380客位純電池動力遊船詳細設計項目簽約儀式,正式啟動380客位純電池動力遊船詳細設計項目。雙方均表示,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時期,既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又要加大力度保障復工復產。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復工復產要有序開展,後勤保障便是“糧草”。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形勢,船企一方面迅速對庫存防疫物資進行全面清查,加強庫存、在用防疫物資的管控工作;另一方面立即啟動了應急物資採購程序,積極籌措防疫保障物資。同時,船企採取了各項措施避免堂食及聚集。黃埔文衝就採取“午餐全部按照15元/人的標準統一由飯堂打包配送,由各部門指定聯繫人在各飯堂、取餐點按分批、分時、定點進行取餐”的方式,制定了相關計劃。在復工初期,動員志願者參與分餐送餐;而目前,配餐工作已經上了正軌,作為生產保障部的常態化工作。

在現場生產需要的時候,管理人員也照樣“上火線”。為緩解因疫情影響帶來的勞動力短缺矛盾,使即將交付的船舶儘快達到交付條件,廣東中遠海運重工在2月18日~21日組織50餘名管理人員上船開展設備清潔工作,為項目順利交付助力。


積極創新:信息化手段克服溝通困境


佩戴口罩、減少人員集聚,是疫情防控的重要措施之一。但在造船生產的過程中,需要多人、多環節密切配合,溝通難題如何克服?廠商工程師、驗船師、船東代表不能及時到場,一線生產人員與設計、管理緩解溝通受限等實際困難如何解決?為此,船企大力推動線上辦公、遠程視頻會議等信息化手段的應用,創造條件,爭搶節點

在日常工作中,微信工作群、企業微信等各種APP被大量運用。過去需要與會人員齊聚的會議,現在也改成在線進行。在黃埔文衝,每天下午4點,防控領導小組就要在企業微信上進行視頻會議,溝通安排防疫和生產工作。廣船國際設計中心則採取了微文檔問卷調查的形式收集數據,通過遠程視頻開展設備談判、方案討論等工作,醫學觀察期的員工在家辦公,積極爭取正式上班前的寶貴時間,減少疫情防控對復工復產的影響。

受疫情影響,廣船國際、黃埔文衝均遇到了船東、船檢不能到場參加關鍵節點驗收乃至交船驗收的問題。廣船國際為G1045船的傾斜試驗採用了

視頻在線遠程檢驗,在做好防控措施後,試驗項目各個環節銜接緊密,僅用4個小時就順利結束;黃埔文衝“海巡0935”號的交船過程中,積極通過電話、視頻、發函等方式與船東溝通,爭取船東支持,在完工證明出具後,雙方通過快遞寄送的方式完成了完工驗收。

為助力企業信息化,中船工業互聯網有限公司推出的“舾裝件賦碼系統”,串聯製造企業及其上下游配套企業協同生產,起到了減少疫情影響、降低防控風險的作用。

(記者 鄺展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