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如果我不曾見過光明,我本可以忍受黑暗

寄生蟲是在宿主體內或附著於體外以獲取維持其生存、發育或者繁殖所需的營養或者庇護的一切生物,是小生物靠著大生物而進行繁衍,是讓人厭惡的一種生物。

生命是平等的,但人生來就被劃分了三六九等,每個階級都有著一條鴻溝,這條鴻溝也成為了人生道路上的坎坷。人們對貧富階級的不同對待,窮人對富人的仰望,富人對窮人的蔑視,造就了這條鄙視鏈。劇中《寄生蟲》老金家四口本是在地下室生活,在貧窮中尋找快樂,可是一旦接觸到上層社會,人的貪婪和慾望再也不能挽回了,樸先生一家住在別墅裡,過著上層社會的生活。沒有人是壞人也沒有人是好人,只不過窮人忙著生存,富人享受快樂,根據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下層階級還在解決生理需求吃、喝、住、行,上層階級已經在最高層次自我實現需求了。一切不屬於正當勞動換來的東西,當你享受了不該享受的,你會加倍償還回去。

《寄生蟲》:如果我不曾見過光明,我本可以忍受黑暗

當殺蟲劑噴到屋內的時候,所有人都忙著咳嗽,只有金叔依然在看教程疊披薩盒,因為他的肩上有責任,要照顧這個生活在地下室的一家人,他們要生存,即使活著像螻蟻一樣卑微,也不能失去生存下去的希望,需要依靠零星的報酬來維持生計,他是丈夫是父親是家中的頂樑柱,沒有時間去考慮自己,去完成更多的工作量換取同等的報酬。但金家四口並不是因為貧窮而更加努力的工作,而是想著怎麼輕鬆又快速的把佣金拿到手,以至於四個披薩盒裡就有一個不合格,唯一的一份工作卻不嚴謹認真,只想著怎麼投機取巧,命運雖然不公,但是你可以選擇改變,如果連你自己都自甘墮落,那便沒有人可以救你,人生的每一步路都要腳踏實地的走,生活遞給你的橄欖枝,想辦法接住並且不放開。

《寄生蟲》:如果我不曾見過光明,我本可以忍受黑暗

活得像蟑螂一樣,也有享受快樂的權利。金家四口在陰暗、潮溼的地下室中活了大半輩子,也找到了令他們快樂的方式。柏邦妮:說“吃了這麼多苦的人,得用多少甜才能滿足呀”,馬東說:“吃了這麼多苦的人,一絲甜就能滿足”。窮人的快樂總是很簡單,金家四口因為蹭著了WiFi,而喝啤酒慶祝,就是這麼渺小的事情,我們不以為然甚至感到羞恥的事情,他們可以拿出來慶祝,就是這麼容易滿足,在原本枯燥的生活中苦中作樂。蹭著WiFi了,全家都要為此感到開心,即使這個WiFi要蹲在馬桶上才能連上。金錢有兩個極端,會帶來煩惱也會來帶快樂。也是由於金家愛財和投機取巧的關係,讓原本快樂的家庭分崩離析。

《寄生蟲》:如果我不曾見過光明,我本可以忍受黑暗

跪得久了,就站不起來了,當韭菜已經養成了習慣,就得任人宰割。一家四口坐著家中,眼看著酒鬼在自家窗戶門前小便,卻不上前呵斥或者阻止,金嫂說貼公告,金叔不讓,基婷說吼兩句,父親制止了,後來基宇的同學敏赫做了基婷想做的事情,卻得到了金叔的誇獎:“你朋友可真不錯,不愧是大學生”,作為男人,金叔懦弱無為、忍氣吞聲。不敢冒犯與他一起生活在貧民窟的酒鬼,甚至連敏赫這樣的中產階級都要跪舔,同樣的事情,不同的人做,帶來的議論截然不同。是社會導致人扭曲的價值觀,對上層階級的敬畏,和對下層階級的蔑視,導致了他們產生的自卑,他們是社會的產物,他們和半地下室一樣,生活在社會的最低端。找到高薪工作後,對酒鬼的態度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可能是心理和精神上覺得自己是上流社會的人了,和下層階級已經擺脫了,又或許是金錢帶來的自信,第一次全家都有了工作,這可是五百個大學生競爭一個保安職位的時代,這個社會最不缺的就是人才,缺少的是像樸先生這樣的精英人士。進入了上流社會,自然敢驅趕自己的同類了,第一次忍氣吞聲的金叔衝到了最前線,這可能是他第一次以高人一等的姿態,去驅趕自認為比他低一等的酒鬼。

維護自身的權利從來不分高低貴賤,有底線,有邊界,如果損害到自己的利益了,還是無所作為,你認為是善良,我認為是懦弱,就像魯迅先生說的:“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寄生蟲》:如果我不曾見過光明,我本可以忍受黑暗

當樸先生一家出去野餐時,金家四口就當起了這別墅的主人,喝著威士忌看著草坪,家人圍在一塊聊天,就是金家的理想生活吧,在幻想自己是這個家的主人,他們不滿足現狀,

人的貪婪是無止境的,開了一個孔,慾望和野心都會噴湧而來。“未來這裡會變成你老婆的孃家了,你現在在幫親家洗碗,幫親家公洗內褲”,所有人都在放聲大笑,只有金嫂笑不出來,對他們來說是一種調侃,對金嫂而言這是諷刺、侮辱,給親家公洗內褲,對於亞洲這樣思想保守的地區,這句話帶著一點亂倫的色彩,而且這個玩笑還在子女面前講述著,對於老一輩而言思想更為保守,這無疑是公開處刑。謊言說了一千遍也就成為了真理,恐怕他們都信了自己編造出來的身份了,不然怎麼會幻想著婚姻呢?上流社會和下流社會的婚姻,就像兩條互不相交的平行線一樣,幾乎為0。金嫂對金叔說的一句話:“假如樸社長突然回來,你這個人,會立刻像蟑螂一樣躲起來,孩子們,你們知道半夜開燈,蟑螂就會全部躲起來”,被自己的妻兒嘲笑著,彷彿在把他可憐的自尊心放在腳底踐踏,夢一下被戳破了,他的妻子把他比喻成蟑螂,一種避不可及和讓人噁心的生物,逃避不了半地下室,逃避不了過去,如同螻蟻一般,令人拿捏。

《寄生蟲》:如果我不曾見過光明,我本可以忍受黑暗

生理需求是上天賦予的,在原始的衝動面前,大家都是平等的,也只有這個沒有階級性。躺在桌子下的基婷、基宇和金叔,聽著躺在沙發上的樸社長和樸太太乾柴烈火,幻想的卻是自己的女兒,身為父親只有愧疚和難堪,自己得到的這份工作,居然要聽著女兒被他們幻想著,可他卻無能為力,不但沒有盡到做父親的責任,還要靠出賣女兒來換取工作,越是下層階級的人,越把自尊心看得重要,俗話說:“人活一口氣”,他們本來也不擁有什麼,唯一的這點自尊,以是全部了,這應該也是悲催結局的最重要的一個導火索了。即使面臨著這麼大的侮辱,他也不能保護自己的女兒,也更促使了他對貧窮的厭惡,對金錢的渴望。這部劇導演解釋說:“場景背後的想法不是為了挑逗或製造一種色情的感覺。這一切都是為電影的主題主旨服務的,那就是探索階級和社會的差異。在社會上,窮人從不與富人親密接觸,他們甚至坐在飛機的不同部分。因此,事實上,金家可以聞到樸家的性衝動,這就讓人產生了這種不平等的想法”。

《寄生蟲》:如果我不曾見過光明,我本可以忍受黑暗

“不是有錢卻又善良,是有錢所以善良”,這扭曲的價值觀啊,或許他們認為金錢是萬能的,金錢可以解決一切煩惱,只要他們這種下流社會的人,才有痛苦和煩惱,他們不曾想樸先生也是坐過地鐵的,他的成功並不是因為他的家庭,是因為他的能力。在二十一世紀,沒有人是容易的,眾人皆苦,不過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罷了。善良從來和錢沒有關係,善良是你的修養,你會因為善良而獲得許多朋友,這是金錢所不能做到的,善良比錢更珍貴。階級的鴻溝無法逾越,所有窮人的悲傷和富人的悲傷本不相通。

《寄生蟲》:如果我不曾見過光明,我本可以忍受黑暗

人的慾望是無限的,生命中不只有金錢,為了權力,幸福美滿的家庭支離破碎了,沒有一項工作是容易的,你只需要努力做好,做到最強,無論什麼職業,只要你到達頂峰,會擁有別人的仰望。你無法決定命運,但是你可以決定你的人生,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家人和朋友都是你身後的支持者,甚至和你一樣的人,比比皆是。既然逃離不了黑暗,不如在黑暗中尋找光明。

《寄生蟲》:如果我不曾見過光明,我本可以忍受黑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