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僅需要母親,更需要父親陪伴,健康的家庭容不得任何人缺席

麗麗是一個缺少父親關愛的女孩,因為父親的工作比較忙,所以很難出現在她的生活當中。就這樣,麗麗是和媽媽相依為命的,雖然媽媽對於麗麗的照顧無微不至,可是怎麼也不能夠讓這個孩子開心。

每一次她都會問向媽媽:“爸爸什麼時候才能與我們團聚啊?”媽媽每次聽到孩子這樣的問題時都不知道怎麼回答,因為她也有好久沒有見到自己的老公了。

這樣殘缺的家庭早就已經讓這對母女失望透頂,可是媽媽還是撫摸著麗麗的額頭說道:“快了,你爸爸再過一段時間就回來了。”

孩子不僅需要母親,更需要父親陪伴,健康的家庭容不得任何人缺席

可是媽媽知道,自己的老公遠赴國外,是一個很忙碌的企業家,又怎麼可能抽空回來看這對母女呢?

孩子的生活中避免不了母親的關愛,但是也更需要父親,父親的缺少使得孩子的關愛下降了一倍。很多父母都覺得父親並不能夠真正承擔起孩子的童年,反而是母親才能夠給予孩子關愛,而且大多數母親都認為,缺少了母親的童年才是真正的可悲。


☞母親對於孩子的成長作用

母親的關愛決定孩子的成長

不得不承認一個母親在孩子的世界中扮演著不可缺少的角色,因為母愛是細膩的,母愛更能夠讓孩子感受到關愛和滋潤。在這種有愛的環境下,孩子往往能夠更健康的成長。

據研究發現,很多叛逆的孩子之所以做出了某些不正確的事情,正是因為童年時期母愛給予的不充分,由此可見母愛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不僅需要母親,更需要父親陪伴,健康的家庭容不得任何人缺席

母親的行為是孩子的榜樣

母親的做事方式是更容易讓孩子接受的,孩子也會將母親作為自己的標杆,希望任何事情都可以像母親一樣做到優秀。

母親的喜好會被孩子模仿,甚至連母親說話的腔調和處理事情的方式都會讓孩子儘可能的去照搬。所謂的誰家的孩子像誰家的大人,說的並不僅僅只有長相,行為也是其中一部分。

母親的態度決定孩子的成績

這裡並不是說母親的存在就可以起到督促孩子學習的作用,而是母親是否願意積極應對一切問題,是否願意改變自己,是否想要讓自己變得更優秀,而這一切才是真正決定了孩子成績的原因。

從這3點中我們不難看出母親在孩子的生命中佔據著很大的地位,但是這並不代表父親就是一無是處的。母愛所給予的東西父愛也可以給予,但是父愛所擁有的東西,母愛未必能夠做的到。

孩子不僅需要母親,更需要父親陪伴,健康的家庭容不得任何人缺席


☞父親對孩子成長的影響

《荷蘭父母關愛法》提到,荷蘭社會普遍鼓勵父親“後退一步”,更好地照顧自己的孩子。後退一步就是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意思。但如今這種教育方式已被推翻,因為沒有父親的照顧孩子是無法獲得進步的。

英國廣播公司的高分紀錄片《父親的生物學意義》提到: 21世紀以來,父親和母親傳統角色的意義發生了很大變化。在20世紀70年代,父親一天可能只花15分鐘做與孩子相關的活動,但現在這個數字已經達到了2小時。男人作為父親的角色的重要性已經完全改變了。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們對父親的需求越來越大。因此,沒有父親會使孩子生活的家庭環境不完整,缺乏父親的影響會導致他們心理發展的缺陷。

一些研究表明,父親在孩子的社會適應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父親給予的關愛越多,就越容易促進孩子的智力發展。

孩子不僅需要母親,更需要父親陪伴,健康的家庭容不得任何人缺席

心理學家邁克·米妮的研究表明,每天聯繫父親超過2小時的孩子比每週聯繫父親不到6小時的孩子智商更高。

美國耶魯大學進行的一項為期12年的研究表明,由父親撫養的孩子成績更好,更有可能成功。

國內學者金·韓春認為,父親的男性性別角色和行為模式為兒童提供了學習性別角色的機會。

教育專家孫雲曉是我國第一個提出“男孩危機”概念的人。他在《拯救男孩》(Saving Boys)一書中指出,“男孩危機”是一場教育危機,應試教育是男孩成長危機中最兇猛的殺手。他主張教育應尊重男孩的性別差異,並注意父親對男孩教育的影響。

孩子不僅需要母親,更需要父親陪伴,健康的家庭容不得任何人缺席

武志紅老師在他的書中寫道,有問題的家庭結構通常可以歸因於一種模式:焦慮的母親、缺席的父親和有問題的孩子。

英國教育家、哲學家和社會學家赫伯特·斯賓塞說:“父親是孩子們通向外部世界的嚮導。在兒童教育中,無論是性格訓練還是情感教育,無論是智力訓練還是道德素質訓練,父親都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通過這一系列的事情可以很清楚的認知到父親在孩子世界中的重要性。孩子不僅需要母愛,也同樣需要父愛,否則他們的人生就是不完整的。

孩子不僅需要母親,更需要父親陪伴,健康的家庭容不得任何人缺席


☞健康的家庭容不得任何人缺席

父親要學會愛媽媽,替媽媽分擔教育孩子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親一定要體諒媽媽,媽媽無條件的養育著孩子這雖然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是請不要把重心全部都放在媽媽的身上,父親的出面可以讓孩子感受到更加濃厚的關愛。

在平常父親可以跟孩子多多交流,瞭解一下孩子目前的狀態。由父親去教育孩子,往往可以讓孩子的成績和行為規範進步的更快,畢竟媽媽的教育方式總是軟綿綿的。

孩子不僅需要母親,更需要父親陪伴,健康的家庭容不得任何人缺席

父母同時教育孩子,獲得雙份的愛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需要同時進行教育。這裡並不是指在同一時間雙方需要共同培育孩子,而是需要雙方的準交接的。

譬如媽媽在上午教育孩子讀書,爸爸在下午帶著孩子去外界探索。合理的利用時間來教育孩子,雙方都要行動起來,這對於孩子今後的發展有著重大的作用。

所以不要讓殘缺的愛停留在孩子的世界中,他們在少年時期更需要我們完美的關愛,這樣才能夠讓他們成長的更快一些。

孩子不僅需要母親,更需要父親陪伴,健康的家庭容不得任何人缺席

​今日話題:你會讓自己的孩子在童年享受著完美的關愛嗎?你會為了孩子而抽出時間去陪伴他們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