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裡的歷史文化記憶——竹林鄉各村地名由來(一)

竹林鄉 在杞縣縣境西南部,大堰溝北岸。東鄰板木鄉,西接官莊鄉,南界太康縣,北連圉鎮鎮。面積42平方公里。轄竹林(竹林、張莊、袁莊)、莊林(西莊林、東莊林、李橋)、張蔡(小崗、孔崗、南村崗、張蔡)、馬橋(馬橋、田莊)、郭屯(郭屯、蔡寨)、於堂(於堂、張寨、小莊、仝河)、八里廟(八里廟、後劉莊)、姬莊(陳留莊、張漢谷、姬莊)、梁寨(梁寨、丁堂、郭莊、前劉莊)、安橋(安橋、止停店)、宋寨(閻營、前閻、後宋寨、前宋寨、關寨)、程寨(西程寨、東程寨、前程寨)、霄嶺寨(霄嶺寨、王莊)、蘆窪(郭麻莊、前蘆窪、後蘆窪)、鄭寨(鄭寨、宋莊、夏崗、梁莊、南梁莊)、許村崗等16個村委會,48個自然村。鄉人民政府駐竹林,故名。

地名裡的歷史文化記憶——竹林鄉各村地名由來(一)

明屬圉鎮保,清屬丁村社。1935年分屬竹止宋丁、郭人轆兩聯保。1944年屬芝圃縣抗日民主政府五區。1946年屬杞縣縣政府伯喈鄉。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屬杞縣五區,1958年屬官莊公社,1975年官莊公社東部劃出部分大隊組建竹林公社,1983年改稱竹林鄉至今。

地勢坦緩,中部自北向南淺丘起伏,十里長崗,竹林崗、莊釐崗、南村崗,綿延10餘公里,故稱十里長崗或一溜崗。低者2—3米,高者5-7米,老黨寨高達20餘米。境內河道縱橫交錯。大堰溝由蘆窪入境,東經夏崗、梁莊、孔崗,至小崗入太康縣境,流長6公里。小白河由仝河入境,東南經姬莊、郭莊、前劉莊、竹林,至許村崗入小白河,境內流長7公里,谷熟崗溝由馬橋入境,南經霄嶺寨、許村崗入大堰溝,境內流長5公里。以上均為季節性排澇河道。幸福西乾渠亦由仝河入境,南經陳留莊、程寨、鄭寨、至梁莊入大堰溝,境內流長7公里,為灌溉渠道。

以農為主,南部多黏土,北部沙壤土,主產小麥、大豆、玉米、棉花、菸葉、芝麻、蔬菜等。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興利除弊,先後開挖了大堰溝、小白河、安橋溝、谷熟崗溝、幸福西乾渠等大小河渠63條。

有初中1所,小學16所,衛生院1所,衛生室20處。

杞縣一竹林公路縱橫中部。通班車。

地名裡的歷史文化記憶——竹林鄉各村地名由來(一)

革命紀念地有老黨寨烈士陵園,郭傑、郭杏林烈士紀念碑。名勝古蹟有竹林商代文化遺址,漢溫令許績、許香墓。境內有古墓多處。

歷史事件有清咸豐六年(1856年)農曆二月十九日,捻軍將老黨寨攻破。咸豐八年(1858年)六月二十三日,大雨如注,捻軍乘夜將竹林寨攻破。宣統三年(1911年),竹林劉雲行、劉清祥參加黃道起義。1942年9月黃河(1938年蔣介石扒的黃河)在後石寨決口,全鄉水深數尺,拔樹毀物。1946年5月18日,冀魯豫軍區三十團和二十八團在竹林擊敗國民黨河南省保安一團和通許縣保安團侯殿卿部的進攻,殲敵1個營。同年6月28日,冀魯豫軍區獨立旅擊敗國民黨81師於鄭寨、陳寨等村,殲敵兩個營。

地名裡的歷史文化記憶——竹林鄉各村地名由來(一)

竹林 在杞縣城西南33公里處。10個村民組,492戶,2462人,耕地2753畝。鄉政府、村委會駐地。

竹林古時其地勢淺丘起伏,茂林修竹,稱竹林崗。清咸豐六年(1856年)防亂築寨,又名竹林寨。簡稱竹林。

聚落由王拐、蔡拐、劉拐、袁莊、竹林集等數片組成,東西呈長方形,面積50萬平方米東西街向。民舍大多為磚木結構脊坡式瓦房,少數為鋼筋水泥結構平房和樓房。

居民以農為主。土質淤土。主產小麥、玉米、大蒜等作物,兼營工、商、熟食業、運輸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

初中1所,小學1所,衛生室2處。

公路北通竹林一杞縣。

袁莊 在杞縣城西南33公里。竹林東南500米處,1個村民組,32戶,115人,耕地93畝。屬竹林村委會轄村。

據傳,袁姓先居,年久築村。以袁姓居多,故名袁莊。

聚落南北長方形,面積8000平方米。南北大街1條。民舍大多為磚木結構脊坡式瓦房,少數為鋼筋水泥結構平房和樓房。

居民以農為主。土質兩合土。主產小麥、玉米、大蒜等作物兼營工、商、熟食業、運輸業和農副產品加工業。

公路北通竹林一杞縣。

地名裡的歷史文化記憶——竹林鄉各村地名由來(一)

張莊 在杞縣城西南33.5公里、竹林南2公里處。6個村民組,213戶,1015人,耕地960畝。屬竹林村委會轄村。

據張氏祖傳,明代其始祖由江陵崗移此,以姓氏名村。

聚落呈不規則矩形,面積15萬平方米。3條東西街與兩端南北街相通。民舍大多為磚木結構脊坡式瓦房,少數為鋼筋水泥結構平房和樓房。

居民以農為主。土質淤土。主產小麥、玉米、大蒜等作物,兼栽種柿園和蔬菜.

村北通竹林一杞縣公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