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的名称是怎么来的,有哪些故事?


淮南市的名称是怎么来的,有哪些故事?

淮南市位于华东腹地,安徽省中北部。新石器时代即有人类活动于市境,夏商之际,淮夷人在此形成部落。春秋战国时期,市境初属州来子国,因国小力微,先后被吴楚占领继而灭亡。战国末期,楚考烈王迁都寿春,市境遂成为楚国京畿之地。市境入春秋属吴,至战国归楚而终于楚亡,因此又有“吴头楚尾”之说。

秦统一后,市境属九江郡。汉初置淮南国,市境为其所领。此后由晋至宋,先后隶属淮南郡、淮南道、淮南路。元初,市境属寿春县,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建怀远县,市境东部属之。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析寿州分置凤台县,市境西部为其所辖。清末民初,大通煤矿兴办,市境始有近代工业;1930年,国民政府设淮南煤矿局,始形成淮南矿区。


淮南市的名称是怎么来的,有哪些故事?


1949年1月18日,淮南矿区解放,先后成立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淮南矿区。1950年设县级淮南市,1952年6月设省辖淮南市,1977年1月,凤台县划属市辖。至此,淮南市辖田家庵区、大通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潘集区和凤台县。全市总面积2121平方公里(其中凤台县1030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1。

6平方公里(1990年)。淮河横贯市境,境内三山鼎立、五水分流。自东向西有上窑山、舜耕山、八公山,对市区形成环抱之势;窑河、东淝河、黑河;泥河、架河等淮河支流流经市区,沿淮湖泊众多,山光水色,相映成趣。市境以淮河为界,呈现两种不同的地貌类型,淮河以南属于江淮丘陵的北缘。

由南向北依次为残丘(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淮河以北属于淮北平原的一部分,地势平坦。市境平均海拔高度20~30米。淮河是我国南北地理的天然分界线,故市境处于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区,日照充足、气候温和、雨量适中、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5.3℃,年平均无霜期233.7天,年平均降雨量937.2毫米,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市境共有汉、回、藏、苗壮等23个民族,汉族人口占98.37%。全市总人口123.99万人(1990年)。人口密度高,平均每平方公里985人;男性人口比重大,男女性别比为115∶100,具有明显的工矿城市特征。


淮南市的名称是怎么来的,有哪些故事?


“淮南”之名最早出现在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刘邦封英布为淮南王,首置淮南国,都六(今六安),辖九江、庐江、衡山、豫章4郡,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出现”“淮南”这个地名。大概夏商时期,淮南现在的市境属“淮夷”之地,又在淮水(也就是淮河)上游之南,故高祖大封群臣时得名“淮南”。

之后淮南的名称历经反复,1949年3月,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在淮南三镇(田家庵、九龙岗、大通)的基础上设立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4月,淮南煤矿特别行政区改设为淮南矿区。


淮南市的名称是怎么来的,有哪些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