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区:打造黄河中下游最具特色的湿地生态示范区

近日,吉利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春意渐浓,鲜花盛开,芳草吐绿,红嘴鸥、绿头鸭等水鸟在水面嬉戏、觅食;在保护区内的项目施工现场,挖掘机、推土机紧张有序作业——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

  “自2月底项目正式复工以来,我们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建设进度,全力以赴把耽搁的时间抢回来。”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利保护中心副主任刘东方表示。

  刘东方所说的正在推进的河南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吉利区)生态保护和修复一期工程提升项目,位于吉利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总投资3.2亿元,总占地面积1.3万亩,将在一期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的基础上进行提升改造,通过扩大水域面积、提升绿化水平、扩充基础设施等方式,全力建设鹤鸣湖、清水湾、流花溪、飞苇渡、白鹤洲5处重点景观工程。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黄河流域吉利段及全区水生态环境大保护大治理大提升,实现“水清、岸绿、路畅、惠民”目标,该项目自复工以来,严格倒排工期,压茬推进,目前正在进行鱼塘勾连、地形整理、观河平台建设、岛屿修复、河道清淤等工作。

  为尽可能降低疫情对项目推进造成的影响,吉利黄河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指挥部提前制订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为项目复工做好服务和保障等准备工作。复工前,有关人员对项目施工场地进行了全面消毒,并采用微信群发信息、张贴告示等多种方式向务工人员发布疫情防控相关信息,普及疫情防控知识。

  在积极推进项目建设的同时,吉利黄河湿地保护中心还紧紧围绕“两区”(重点修复区、自然生态区)、“两线”(二道河南线、淤灌渠南线),每日排班巡护,对已建成区域进行人员管控,对未建成区域重点开展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

  下一步,吉利黄河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一期工程提升项目将重点开展绿化种植工作,克服树木采购困难,抢抓时机,提升绿化水平,预计年内全面完成目标任务,这将进一步助力当地从整体上保护好湿地生态环境、维护好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发挥好湿地保护区的生态效益,把吉利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成为功能完善、生态完好、人与自然相处和谐的黄河中下游最具特色的湿地生态示范区。(洛阳日报记者 陈曦 通讯员 周慧婷 毛烁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