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18自由鍛件3t錘準β鍛工藝分析及過程控制


TC18是一種近β型鈦合金,該合金具有高強度、高韌性、高塑性、淬透性好、可焊性好等優點,因而廣泛地應用於飛機的機身和起落架上的大型承力結構件。該材料對鍛造溫度敏感,尤其對加熱過程及鍛造過程的控制是該材料鍛造的難點,要得到合格的鍛件,必須在加熱及鍛造過程方面嚴格控制。在實際鍛造生產中,需要在準β鍛下成形,使其滿足使用要求,TC18的鍛造需對來料的情況進行復驗,不同的原材料結果所採用的鍛造方法不同。本文針對鍛件的要求對原材料按標準複驗後,判定合格和不合格的兩種情況;進行分析,確定不同的鍛造方案,採用不同的加熱和生產過程控制,最終得到所要求的組織,使其滿足使用要求。

本文以某廠所需鍛件,用不同的生產方案以實際生產情況為依據,研究TC18鈦合金準β鍛的加熱及鍛造過程控制對其內部組織的影響情況。

問題提出

TC18是一種高合金化的鈦合金,其名義成分為Ti-5Al-5Mo-5V-1Fe,Tβ轉變溫度為870℃~880℃。TC18可以在淬火和退火狀態下使用,但通常在退火狀態下使用。加熱和鍛造過程的控制是該材料生產的難點,對內部組織和性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些資料討論了常規鍛造溫度對TC18鈦合金組織和性能的影響,但對TC18準β鍛研究較少。

TC18鈦合金在3t自由鍛錘生產時,在準β鍛溫度下成形對合金組織性能產生一定的影響。其結果表明;顯微組織對溫度的影響敏感,在兩相區鍛造時,顯微組織由初生α相和β相轉變組織組成,隨鍛造溫度的升高,初生α相含量變少,尺寸增大,等軸程度增加。在相變點以上鍛造時若鍛造時間過長得到魏氏組織。該組織相對於等軸組織,室溫和高溫強度增加,拉伸塑性降低,室溫衝擊降低,在相變點以上鍛造時若鍛造時間控制得當可獲得均勻的網籃組織,該組織雖然室溫塑性不如等軸組織,但其強度高,高溫性能、斷裂韌性及疲勞性能都優於等軸組織。

TC18鍛造對原材料的原始狀態(力學性能、低倍、高倍、探傷結果及KIC指標)按標準的各項複驗指標提出較高的要求;本文針對按原材料標準複驗後,判定合格和不合格的兩種情況;就內部組織進行分析;確定不同的鍛造方案;情況如下。

⑴合格的原材料是指對相關指標複驗後基本滿足標準要求;(低倍、高倍、探傷)採用中間製坯+β相變點上鍛造,因為已複驗合格原材料低倍顯微組織比較均勻,同時為了減少相變點上鍛造時間過長而得到魏氏組織,通過相變點下製坯後,在相變點上鍛造使其內部組織轉變為所需的網籃組織。

⑵不合格的原材料是指對相關指標複驗後不滿足標準要求(低倍顯微組織有初生α相和β相轉變組織組成;探傷超標);需在相變點下改鍛+機加後檢驗低倍、探傷+中間製坯+在相變點上鍛造;使其內部組織轉變為所需的網籃組織即可。在相變點下改鍛,使等軸組織均勻,檢查製坯,確定是否進行相上鍛造,併為相變點上鍛造提前預製進行一定程度的變形,減少相上鍛造工步,避免出現魏氏組織。

如何控制加熱參數及鍛造過程使其獲得預期的組織和性能,是TC18鈦合金準β鍛造的難點問題。

加熱過程控制要點

TC18鈦合金在相變點上鍛造是指在加熱爐中的實際料溫應符合準β鍛造要求的溫度。

一般鈦合金鍛造採用高溫電爐加熱,爐子均勻性應符合Ⅲ爐要求;爐溫溫差範圍在±14℃之間。對於對溫度敏感的TC18鈦合金在β鍛造的溫度偏差應控制在±3℃;如何使其滿足上述要求,應採用熱電偶帶料測溫與儀表對比辦法來解決上述。具體細則如下。

⑴加熱時鍛件必須用墊塊懸空加熱。墊塊高度選在50mm~80mm,並保證加熱設備處於良好生產狀態時方可加熱坯料;一般墊塊採用耐火磚,目的是保證坯料上下加熱均勻。

⑵坯料入爐時,儀表人員必須綁熱電偶帶料測溫,加熱時,儀表顯示溫度為工藝規定溫度,巡檢儀顯示溫度為實際爐膛料溫溫度,兩者溫度對比,允許溫度偏差範圍在±1.5℃;若溫度偏差範圍超出±1.5℃時,應採用調整儀表溫度來保證工藝設定的要求;可調整儀表顯示溫度,直至與巡檢儀顯示為規定溫度(允許超差±3℃);設定溫度為:相變點上-3℃≤T設定≤相變點上3℃的範圍內。

⑶在升高溫前應確認鍛造設備處於完好狀態,確保相變點上保溫時間到時應立即生產,在3t自由鍛錘生產時允許延長保溫時間為T延≤10min。

⑷出爐時可採用光電測溫計隨時監測料溫;保證終鍛溫度T終鍛≥750℃。

鍛造過程的控制要點

鍛造是對鍛件的內部組織和性能具有重要作用的關鍵工序。如何控制在β溫度下鍛造使其獲得預期組織是TC18鈦合金準β鍛的關鍵問題。

⑴一般的鈦合金生產方案確定:採用改鍛→中間坯檢測→相變點下鍛造成形的方法,進行材質改鍛;改鍛後中間坯進行100%低倍檢查、探傷和抽樣高倍檢查,合格後進行鍛造成形。而對於不合格的原材料來說,TC18鈦合金準β鍛採用β相變點下+β相變點上成形方法;即相變點下改鍛後中間坯檢查探傷;合格後成形。

⑵改鍛的主要目的:在相變點β下改鍛,採用鐓粗→拔長,目的是使材料內部組織均勻,細晶粒,同時通過改鍛使其尺寸接近鍛件尺寸,從而減少相變點上成形時間,避免得到魏氏組織。

⑶改鍛方法:鐓粗→拔長。

⑷工藝流程:改鍛→中間坯機加→探傷→鍛造成形→熱處理→理化檢測。

⑸鍛造溫度的確定:Tβ-30℃改鍛;Tβ-30℃中間坯;Tβ+15℃成形。

⑹鐓粗拔長改鍛工步設計。

1)變形量的確定:20%~30%。

2)火次確定:根據原材料的狀態、鍛件重量和生產設備的能力確定;一般在3t自由鍛錘的生產重量為20kg~60kg;火次一般為2~4火完成。

3)每工步鐓拔次數變形量:採用鐓粗比1∶2,拔長比1∶2。

4)中間坯鍛件尺寸確定:一般採用接近鍛件要求的尺寸,並考慮到中間檢測後不合格可以返修的形狀最好;儘可能在相變點上鍛造時能夠1火完成,儘可能保證較高的鍛造溫度,鍛造後的尺寸儘可能的符合最終鍛件尺寸,以減少後續的火次,中間坯尺寸需考慮最終鍛件的成形,保證在準β鍛時各部位的變形量在20%~30%;一般自由鍛件中間坯寬度尺寸為鍛件寬度的85%~90%為最佳。

5)改鍛時嚴格按流線方向鍛造,最後1火變形後截面必須均勻,長度尺寸必須嚴格控制。

6)生產前對設備進行檢查,保證生產設備處於完好狀態。

7)送進量:每錘壓下量為中間製坯高度的1/3~1/2。

8)坯料轉移時間≤30s,終鍛溫度≥790℃;冷卻方式為鍛後空冷。

生產實例

生產鍛件的主要參數

鍛件的主要參數如表1所示。

表1 生產鍛件主要參數

TC18自由鍛件3t錘準β鍛工藝分析及過程控制

表2 原材料化學成分理化複驗

TC18自由鍛件3t錘準β鍛工藝分析及過程控制

表3 原材料力學性能理化複驗

TC18自由鍛件3t錘準β鍛工藝分析及過程控制

⑴原材料複檢合格。

1)對原材料化學成分WT%按標準進行復檢,結果為合格。如表2所示。

2)對原材料力學性能按標準進行復檢,結果為合格,如表3所示。

3)低倍組織。無清晰晶,未見冶金缺陷,如圖1所示。低倍按圖1中1~5級直徑為φ210mm的棒料,2019年5月生產批次,合格。

4)高倍組織。如圖2所示,為均勻的等軸α組織。直徑為φ210mm的棒料;高倍按圖中1~3類。

TC18自由鍛件3t錘準β鍛工藝分析及過程控制

圖1 低倍組織無結晶

TC18自由鍛件3t錘準β鍛工藝分析及過程控制

圖2 高倍組織為均勻的等軸α組織

5)探傷。標準:A級;標準:按φ2.0mm平底孔,結果合格。

6)KIC標準。標準數據:≥55;實測:59.5~58.6,結果合格。

⑵原材料複檢不合格。

1)對原材料化學成分和力學性能進行理化複檢,其結果均合格。

2)低倍組織。有清晰晶,且不均勻,標準,如圖3所示。直徑為φ210mm的棒料;低倍按圖3中1~5級。

TC18自由鍛件3t錘準β鍛工藝分析及過程控制

圖3 低倍組織有結晶

3)高倍組織。如圖4所示,等軸α大小相差很大,甚至晶界處出現粗大條狀α相。直徑為φ210mm的棒料;高倍按圖4中1~3類,不合格。

TC18自由鍛件3t錘準β鍛工藝分析及過程控制

圖4 高倍組織等軸α組織大小相差大

4)探傷。標準:A級;標準:按φ2.0mm平底孔。實測:平均雜波-6dB~-4dB,局部為-2dB,不合格。

5)KIC。標準數據:≥55;實測:42.7~49.3,不合格。

鍛造、熱處理、機加及檢查

⑴對於原材料不合格情況採取的鍛造方法。

1)為了使不均勻的等軸組織變均勻,同時細化組織,選取在相變點下30℃時改鍛,按照鐓粗比1∶2,拔長比1∶2;每工步變形量為20%~30%,來確定改鍛尺寸;六鐓六拔六火完成後鍛至中間坯尺寸(中間坯尺寸確定:一般採用接近成形尺寸要求的尺寸,並考慮到中間檢測後不合格可以返修的形狀最好;保證1火完成,儘可能保證較高的鍛造溫度,以減少後續的火次,中間坯尺寸需考慮最終鍛件的成形,保證在準β鍛時各部位的變形量在20%~30%)。該鍛件的中間坯尺寸確定為160mm×170mm×180mm;在保證合適變形量的情況下,反覆鐓拔一方面使沿晶界分佈的粗大的條狀α相可以被擊碎,同時使等軸α變得均勻且細小。

2)機加探傷,按A級進行,合格後進行相變點上鍛造(β鍛造)。

3)準β鍛造按溫度按Tβ-30℃+Tβ+15℃鍛造;工步為160×160×180鍛造至(130±3)mm×(190±3)mm×(180±3)mm,180mm方向為原流線方向;保證合適的變形量,變形量太大,則α相會球化,甚至導致α相超標,變形量太小,晶界α破碎效果不佳,晶界α連續,影響塑性,所以尺寸需嚴格控制,同時相變點上的鍛造時間不易過長防止出現魏氏組織。

4)熱處理按一次退火820℃,保溫180min後空冷+二次退火620℃保溫360min後空冷。

5)機加探傷面探傷,按A級鍛件100%進行探傷,結論為8件探傷合格;1件局部有單顯為-6dB,該件做理化解剖。

6)力學性能見表4、KIC見表5、氫分析見表6,低倍:符合圖1的5級;未見冶金缺陷,見圖5。高倍:符合圖2的8級,見圖6;放大倍數200×。

⑵對於原材料合格情況。

1)採取鍛造方法:因顯微組織比較均勻,同時為了減少相變點上鍛造時間過長而得到魏氏組織,在相變點下製坯。在相變點上鍛造,目的使其內部組織轉變為所需的網籃組織即可。用相變點下30℃中間製坯+相變點上15℃成形,中間坯尺寸確定與合格的原材料鍛造方法相同。

表4 室溫力學性能

TC18自由鍛件3t錘準β鍛工藝分析及過程控制

表5 KIC

TC18自由鍛件3t錘準β鍛工藝分析及過程控制

表6 氫分析

TC18自由鍛件3t錘準β鍛工藝分析及過程控制

TC18自由鍛件3t錘準β鍛工藝分析及過程控制

圖5 低倍組織未見冶金缺陷

TC18自由鍛件3t錘準β鍛工藝分析及過程控制

圖6 高倍組織放大200倍

2)準β鍛造溫度按Tβ-30℃+Tβ+15℃鍛造;工步為160×160×180鍛造至(130±3)mm×(190±3)mm×(180±3)mm,180mm方向為原流線方向;二火完成;保證合適的變形量,變形量太大,則α相會球化,甚至導致α相超標,變形量太小,晶界α破碎效果不佳,晶界α連續,影響塑性,尺寸需嚴格控制,同時由於在β單相區鍛造,塑性較好,要嚴格控制鍛錘敲擊頻率。

3)熱處理後空冷機加探傷,按A級鍛件100%進行探傷,結論為合格,理化解剖。檢查低倍和高倍;低倍組織見圖7;高倍組織見圖8;力學性能見表7;KIC見表8;氫分析見表9,均符合鍛件要求。

4)力學性能見表4、KIC見表5、氫分析見表6、低倍見圖3、顯微組織均合格。低倍:符合圖1的5級;未見冶金缺陷,見圖3。高倍:符合圖2的4級,見圖4;放大倍數200×。

結論

⑴按鍛件要求對於原材料複檢不合格的鍛造工藝為:採用改鍛+中間坯檢查+相上鍛造,改鍛使其組織均勻,中間坯檢查確定是否達到準β鍛組織要求,相上鍛造目的是得到均勻的網籃組織,鍛造過程變形量要嚴格控制。

表7 室溫力學性能

TC18自由鍛件3t錘準β鍛工藝分析及過程控制

表8 KIC

TC18自由鍛件3t錘準β鍛工藝分析及過程控制

表9 氫分析

TC18自由鍛件3t錘準β鍛工藝分析及過程控制

TC18自由鍛件3t錘準β鍛工藝分析及過程控制

圖7 低倍組織未見冶金缺陷

TC18自由鍛件3t錘準β鍛工藝分析及過程控制

圖8 高倍組織放大200倍

⑵按鍛件要求對於原材料複檢合格的鍛造工藝為:中間坯鍛造+相上鍛造,中間坯鍛造使其尺寸接近成形尺寸,從而減少相變點上成形時間,避免得到魏氏組織。

⑶中間坯尺寸的確定:一般採用接近鍛件成形的尺寸,並考慮到中間檢測不合格後可以返修的形狀為最佳;並且儘可能在準β鍛時能夠1火完成,並保證較高的鍛造溫度,鍛造後的尺寸儘可能的符合最終尺寸要求,以減少後續的火次,中間坯尺寸需考慮最終鍛件的成形,保證在準β鍛時各部位的變形量在20%~30%;一般自由鍛件中間坯生產時寬度尺寸為鍛件最終要求寬度的85%~90%之間。

⑷對於準β鍛要嚴格控制相變點上鍛造時間防止出現魏氏組織,同時對於變形量要嚴格控制到20%~30%,變形量太大,則α相會球化,甚至導致α相超標,變形量太小,晶界α相破碎效果不佳,晶界α相連續,影響塑性。合理確定中間坯尺寸,爭取相上鍛造1火完成;從而可得到性能要求和組織均符合標準的鍛件。

TC18自由鍛件3t錘準β鍛工藝分析及過程控制

李幸福,質量管理部副部長,工程師,主要從事軍工企業現場質量控制工作,具有20年的管理經驗,多次在產品的研製過程中為公司做出突出貢獻。


—— 來源:《鍛造與衝壓》2020年第3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