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農業? 中國農業的新發展

生態農業是什麼?

生態農業? 中國農業的新發展


業內專家認為生態農業是作為一種現代化的農業發展模式,應以生態學和生態經濟學原理為基礎,綜合運用現代管理手段和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作用於傳統農業,以期獲得較高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人作為參與生態農業的實踐者,既是消費者也是管理者,藉助現代技術手段實現生態農業的快速發展,同時加快生態建設進程。

生態農業? 中國農業的新發展


生態農業的特徵

1、可持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平衡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在符合自然承載力、安全健康的基礎之上,實現可持續的長久發展。

2、整體性。生態農業不只是種植一個環節,而是涉及到農林牧漁的生產與加工、銷售各個環節,構建綜合的生態農業體系。例如,在生產環節將種養結合,消納養殖糞汙,同時使用廄肥改良土壤,土壤又促進植物生長。

生態農業? 中國農業的新發展


3、高效性。小農經濟具有一定弊端,分散、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高效的生態農業以市場為驅動力,對本地區的資源進行合理佈置,擴大專業化生產規模,應用一定的經濟管理手段,建立符合農村特點的生態經濟發展模式。通過延長產業鏈、增值鏈,構建中國特色的生態農業發展模式。

生態農業? 中國農業的新發展


4、特色強。國內各個省域自治區有自身的農業特色,氣候、消費理念、飲食結構等千差萬別,將生態園區規模與周圍特色相匹配。例如,華北地區的四位一體、南方地區的三位一體、西北地區的庭院配套、海南的膠林養雞等代表性的生態農業新模式,這些創新模式雖然不能按照具體的發展模式照搬照抄,但是其生態農業的創新思路和模式是值得借鑑的。

生態農業? 中國農業的新發展


發展生態農業原則

1、多樣化經營,包括農林牧副漁生產及加工,涵蓋農業全環節。

2、能源的多級利用。對N、P、K等大量元素的損失要求降到最低,並且形成循環的封閉模式,對太陽能、N等能源進行多級重複利用。

3、重視科技創新的作用,在現代技術手段的幫助下,追求比率的高產出。

4、深化初級農產品加工,延長產品的產業鏈。

5、生態園區建設不僅要符合生態種養的要求,還要結合當地鄉村發展與建設規劃,實現園區與整體的和諧統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