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戰”正酣 脫貧攻堅“戰”未停

2020年是全面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收官之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省扶貧工作原有進程、產業項目運營和貧困人口務工就業等帶來了新的困難和挑戰。

面對複雜嚴峻形勢,全省扶貧系統在堅定信心打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同時,統籌抓好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各項任務,確保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雙促進”“兩不誤”。

吹響復工衝鋒號

“我一天可以縫製300多個口罩。”年還沒過完,磐石市石嘴鎮永豐村貧困戶李大姐便開工了。

面對新冠肺炎嚴峻疫情和防護口罩供應緊張形勢,永豐村積極響應政府號召,在當地幫扶幹部和駐村工作隊的帶領下,以最快速度復工生產。

“我們村裡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產。”永豐村駐村幹部告訴記者,該村已有近20人回到工作崗位上,其中不乏李大姐這樣的貧困戶,“大家都說要為防疫作貢獻。”

永豐村是省級貧困村,疫情發生後,省市駐村工作隊迅速返崗,鎮村幹部共同努力爭取早日復工,制定防控預案,落實登記制度,排查返崗工人節日出行情況,確保身體無任何隱患。

東北襪業永豐縫製分廠是該村2019年引進的扶貧項目,以服裝、服飾代加工為主營業務。針對疫情,該廠提前復工進行口罩生產。為支持口罩生產,石嘴鎮為運輸物資開闢了綠色通道。員工在進廠前和工作期間,每日3次測量體溫,“隔機隔位”進行生產;對生產車間、走廊、進出口每日多次消毒;取消中午集中用餐,對接送原材料和成品物資等採取“不見面交接”制度。車間裡流行起了“進門測體溫,口罩戴認真,人員不聚集,防控記在心”的順口溜。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永豐村受到多方幫扶支援,水、電、路基礎設施水平顯著提升,相繼落戶光伏發電、鮮榨豆油廠、旅遊山莊等多個增收項目,使村裡經濟及村民生活實現了質的飛躍。村民們總唸叨著不知該咋回報社會和幫助他們的好人們。疫情來勢洶洶,村民們用實際行動回饋社會,東北襪業永豐縫製分廠復工幾天時間就生產口罩6000餘個,全部支持一線防疫。

千里之外的牽掛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對於因扶貧協作而“結親”的寧波,2600公里外的延邊人民無時無刻不在牽掛。

2月15日上午,在延邊州、敦化市政府的統一指揮下,由吉林敖東藥業集團向寧波市慈善總會捐贈的3萬盒維生素C泡騰片裝車送往各定點醫院,用於當地疫情防控和臨床救治。據瞭解,此次吉林敖東捐贈的維生素C泡騰片是寧波戰“疫”過程中所急需點名要的藥品,是集團員工堅持“三班倒”24小時不停工,加班加點趕製出來的。

此次捐贈,距離延邊州委、州政府緊急捐贈的2萬個口罩、2千套防護服運抵寧波不到10天的時間。

東西部扶貧協作開展以來,延甬兩地合力攻堅成效顯著。3年來,寧波累計投入資金近5.67億元,實施各類援建項目202個,目前,和龍、龍井、圖們等3個縣市已脫貧摘帽,汪清、安圖達到摘帽標準,304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人口從85102人減少至347人,貧困發生率從12.2%降至0.05%。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疫情發生後,當得知寧波有相關物品、藥品需求後,延邊州在自身防控壓力很大的情況下,毅然伸出援手,寧波駐延幫扶工作隊也全力進行前後方溝通聯繫,開展互幫互助。

除千里馳援寧波外,作為我省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的延邊州,廣大幹部群眾全力以赴應對疫情。村部大喇叭與“雲會議”系統各顯其能、駐村工作隊員變身“跑腿小哥”、加急編譯朝鮮語版防護手冊……

勇當“逆行者”

疫情就是命令。自疫情發生以來,我省各級扶貧幹部迅速行動,第一時間來到群眾當中,對貧困戶健康狀況、因疫情防控導致農產品滯銷等情況進行排查評估,想渠道、謀出路,傾情幫扶。

“村裡有些貧困戶口罩快用完了,得想辦法再多購置點口罩。還得告訴他們除非必要情況,一定少出門,不出門!”2月3日,駐通化市柳河縣安口鎮長安村的扶貧工作隊員林宏遙對同事說道。

林宏遙是國網通化供電公司派駐長安村的扶貧工作隊隊員,從2018年開始駐村。1月31日一大早,他根據政府安排,帶著公司準備的口罩、消毒液、洗手液等防護用品返回到長安村。回到村裡,來不及休整,他立即深入村組一線,配合村“兩委”幹部,做好摸排監測和防控政策宣傳等工作,紮實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他對包保的自然屯人員往來情況進行認真排查,逐一做好外出返鄉人員和外地遊客的登記確認工作。對有異地旅行史、外出務工人員及發燒發熱人員,每日上門為其測量體溫,叮囑他們要居家觀察,不要外出行走,堅決杜絕串門、聚會等行為。他還號召村民配合鄉鎮衛生防疫部門對村屯進行整體大消毒,大排查。

這個春節,作為白城市第三人民醫院派駐洮南市聚寶鄉長久村的第一書記鄭偉也是沒少忙活。疫情發生以來,他第一時間從80公里外的家驅車趕回長久村,安排、部署、參與各項防疫工作。

鄭偉親力親為,堅持在村出入口卡點一線值守,逐車逐人查身份、測體溫。白天忙完了排查、檢測、宣傳,晚上又要堅持站崗值守,老村支書心疼這個城裡來的大男孩,讓他回去休息,可他卻樂呵呵地說:“我年輕,有的是精神,而且我是第一書記,由我守護咱們的家最應該。”

疫情發生以後,汪清縣春陽鎮春陽村的扶貧項目——綠森特山野菜合作社的社員們就琢磨著要為抗擊疫情作些貢獻。2月2日,他們通過網絡,將合作社裡春節銷售剩餘的幾百斤山野菜進行義賣,將所得的2400元錢交到了村委會,委託村委會進行捐贈。駐村第一書記趙錄坤說,捐贈義賣款項,社員們很願意為抗擊疫情盡些微薄之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