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如果不北伐,安心建设蜀汉,蜀汉国力能超过曹魏吗?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几无诟病,后世对他的评价也非常高,几乎全是正面评价。唯一有被人指摘出,便是七出祁山,七次伐魏,有不顾国力,穷兵黩武之嫌。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如果诸葛亮放弃了北伐,选择休养生息的国策,是否蜀汉就有机会崛起,或能延长更长的国祚?今天我们便在此分析讨论一下。

诸葛亮如果不北伐,安心建设蜀汉,蜀汉国力能超过曹魏吗?

公元223年4月,刘备病逝后不久,南中蛮夷发生叛乱。蜀汉在失去荆州后,本来地盘就大幅缩小,现在益州也等于丢了一部分,对这种危急情况,多数人想的肯定是马上出兵平叛。但诸葛亮却没这么做,他的策略是休养生息。

直到公元225年3月,叛乱已经过去近两年之久,诸葛亮才在休养生息两年后,决定平叛。这种隐忍,怎么能说他不懂休养生息呢?

诸葛亮如果不北伐,安心建设蜀汉,蜀汉国力能超过曹魏吗?

平定南中,前后只用了几个月,蜀汉损失并不大。并且在征讨南中的过程中,诸葛亮还得到了大量资源。此时此刻,诸葛亮是可以携南征大胜,士气正旺之际挥师北伐的。

然而诸葛亮并没这么干,他的选择仍然是休养生息,整顿军队。直到又过去两年,到227年,诸葛亮才上了《出师表》,率部进驻汉中。但蜀国兵马主力云集汉中后,诸葛亮也仍没有马上北伐,他的策略仍然是等,在汉中又足足憋了十个月。一直到公元228年春,才正式开始第一次北伐。

从中就可以看出,诸葛亮主持蜀汉大局期间,并非没有休养生息。他是十分耐心地花了五年时间,把蜀汉面临的问题一一解决,恢复了国力后,这才开始北伐。

诸葛亮既然懂得休养生休,那为什么不能继续隐忍呢?说不定多休养几年,就能积攒出超越曹魏的实力。但这可能吗?明显不可能。

诸葛亮如果不北伐,安心建设蜀汉,蜀汉国力能超过曹魏吗?

因为三国之中,曹魏实际控制的地盘最大,实力也最强,这是毋庸置疑的。蜀汉需要联合东吴,才能一起抵抗曹操的南下。但就算赤壁之战大败了曹操,于曹魏的整体实力而言,损失也仍不算太大,很快就能恢复。

蜀汉实际控制的地盘实在太小,人口也不如曹魏。所以若是选择休养生休,也等于给对方同样休养生息的机会。在地盘与人口都不如对方的情况下,休养生息只会让对方的实力变得更加强大。所以诸葛亮是打算趁对方还没更加强大时,力主北伐,希望能攻灭曹魏,恢复汉室,且也能扩大蜀汉的地盘与人口。

诸葛亮是有远见的政治家,他知道蜀汉的地这点儿地盘,再怎么发展终有个头。中原地区地大物博,同等时间竞争,小小的益州怎么可能竞争过人家?

诸葛亮如果不北伐,安心建设蜀汉,蜀汉国力能超过曹魏吗?

很多人觉得蜀汉和东吴的地盘面积与曹魏差不多,实力应该也差不多。有资本跟曹魏对耗。然而,中国的地形从古至今都是这样的:

益州真正称得上富饶的区域,其实也就四川盆地那么一点地方。跟曹魏坐拥的华北大平原相比,小的可怜。

古代以农业立国,土地是根本,蜀汉大部分面积都是山丘地貌,不适宜粮食耕种。在这种大前提下,蜀汉哪有资本跟曹魏拼建设?只要中原经济恢复,蜀汉立马玩完,绝无继续割据的可能性。

所以北伐尚有一线生机,不北伐则绝对是等死。尤其等诸葛亮一死,蜀汉后继无人,人才凋零,情况会更糟糕。诸葛亮对此看的很明白,所以北伐便是必然要坚持的国策。

诸葛亮如果不北伐,安心建设蜀汉,蜀汉国力能超过曹魏吗?

诸葛亮一直等到228年才选择正式挥军北伐,一来是给予时间让自家休养生息,二来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时机,等待曹魏政权不稳时动手。

曹魏的实力在三国之中,确实是最强,但曹魏家大业大,仇敌也多。当时曹魏的南方受东吴牵制,有十几万兵力常年驻守在襄阳和淮南地区,无法灵活调度到西线。

除此外,曹魏北方还有鲜卑轲比能和辽东公孙氏存在,这两股势力的实力也不弱。另外,青藏高原的羌人时附时叛,魏国也要派兵防备。

所以,虽然魏国人口四倍于蜀汉,但魏国的敌人也多,其在扬州、荆州、幽州、并州常年保持了大量不可调动的兵力,机动兵力和部署在雍凉地区的兵力充其量也就十多万人,并不比蜀汉多多少。最能说明曹魏当时压力很大的例子就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蜀汉军连关中平原的大门都没摸到,曹叡就吓得御驾亲征了。这表明诸葛亮北伐,其实赢得机会很大。曹叡不敢托大,也输不起,他必须要亲征,否则这事的后果就严重了。

诸葛亮如果不北伐,安心建设蜀汉,蜀汉国力能超过曹魏吗?

不过后来由于街亭失守,诸葛亮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失败了。一伐失败后,诸葛亮并没急着进行第二次,他退兵后的策略仍然是休养生息。

到第二次正式北伐时,诸葛亮又休养生息了三年。诸葛亮每次北伐前,必然要先休养生息,进行充分准备,从不搞赌国运式的军事冒险行动。

总之,诸葛亮的北伐都是建立在休养生息基础上的,并非是穷兵黩武。


分享到:


相關文章: